分卷閱讀113
們一程吧,天黑了,劉舉人也沒有燈籠,等我們到了家,還可以把燈籠借給他。” 柳小姐想想,便又對劉靖升道:“那……有勞你了。” 于是,朦朧月色下變成三人行走。小琴打著燈籠在前面照明,兩人并肩走在后面。 ☆、第62章 62 第二日, 顏青竹起了個大早, 沒去百工村,先到了傘幫人聚居地。 那里也差不多是枕水鎮(zhèn)郊外的地方,比百工村還偏遠些。 十多個老傘匠住在破舊的屋子里, 他們中,有些人的背已經(jīng)佝僂,卻仍舊堅持每日做傘。應該說,并不是他們多么執(zhí)著堅毅地守護著這門手藝,而是不得不如此, 因著還有姜大哥之類的潑皮每月向他們勒索, 而他們無財無地, 只得這門糊口的手藝而已。 如今姜大哥被監(jiān)市鋪找了麻煩,其他潑皮們一時不敢妄動, 傘幫的人才有了些喘息。 聽顏青竹說要找他們做傘,每人手上能分到幾十把傘的活兒,而且若做得好, 往后有活兒還會持續(xù)雇傭他們,他們哪有不歡喜的, 甚至想著干脆把在外打散工的兒子找回來, 一家一個作坊的做起來。 解決了人手問題, 顏青竹又為工錢和材料錢犯難起來, 這些都是要提前支付或每日結算的,否則難保傘匠們起了疑心。 為阿芹贖身花了所有積蓄,這段日子賺的錢顯然也不足以支付。 錢要如何來?夫妻二人考慮的首先是一些身外之物可不可以換做錢財。 賣掉曹秦盟的畫?他們還真舍不得。和這老伯一段緣分, 人家贈與的東西怎能輕易賣掉。況且一賣出,就是少說幾十兩銀子,他們的缺口還沒有那么大。 除此之外,他們手頭好像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了。 能開口借錢的人又都是窮苦人,自也不能去借。 劉靖升和巴瓦蓬已在生意上幫了他們,如今再向兩人開口,亦是太過失禮。 夫妻二人輾轉反側,終是決定,將南安村的房子賣了。 這日回村,二人從楊興農(nóng)那里得知,上次高處村落的那對小夫妻還在托他找房子。 當下,顏青竹便聯(lián)系到那對小夫妻,商量之后,以同樣七兩銀子的價格把房子賣給了他們。 阿媛看到后院的柳樹又長高了一截,又摸摸顏青竹親手做的床和妝臺,有心把它們搬回去,可鎮(zhèn)上的房子每間臥室都不缺家具,搬回去也找不到地方放。 顏青竹知道她多有不舍,卻也無奈,大概走上了做生意這條路,便要背負壓力與風險,沒有舍,就沒有得。 因著顏青竹家房子用的磚石木料沒有阿媛家被燒的房子好,房屋也沒有阿媛家的大,急賣之下能售出這個價格亦是不錯了。 既然回村,除了辦正經(jīng)事,自然還去探望了石寡婦和阿芹。阿芹的狀態(tài)好了一些,技藝也有所成。 從前阿芹在詩社是不怎么上心的,學東西特別慢,如今竟是學會擺弄機杼了,還有模有樣。 阿芹是以石寡婦娘家親戚的身份住在南安村的,因而村人雖好奇,卻不會有閑話。南安村人不多,阿芹逐漸地便敢于獨自一人去河邊洗衣服,汲水。 種種變化,阿媛欣慰不已。 而顏青竹帶領一幫傘匠拼命趕工時,村中卻又起了流言。 無他,因著賣房子,村里人有了猜測,比如小夫妻倆是不是在鎮(zhèn)上過不下去了?不然怎會落魄到要賣房子。 阿媛與顏青竹自是忙碌得聽不見這些流言了,就算聽到,也不會在意。 五百把傘交貨時,已是冬日。巴瓦蓬見到那些傘,十分滿意。 在巴瓦蓬的國家,濕熱多雨,但長久以來,人們并沒有打傘的習慣。后來因為中土移民的涌入,才逐漸有了打傘的風氣。 巴瓦蓬也是頭一次做傘生意,因而也是萬分小心,之前尋訪了多家傘行,最后在劉靖升的推薦下選擇了與顏青竹合作。 他從劉靖升處得知,顏青竹的傘淋上開水也未損毀,收到傘便說要試一試。 顏青竹也不心虛,雖然五百把傘里隨便挑一把,未必是他做的,但所有的傘都是在他的嚴格監(jiān)督下完成的,他相信都是上品。 待巴瓦蓬把開水澆進盆里,見傘毫無變化,竟有些不信,等傘在水中多泡了一會兒,才將傘撈了起來,又撐開來看,這才心悅誠服。 驗貨時,老傘匠們也都聚到一起,聽到巴瓦蓬的夸贊,與有榮焉。 巴瓦蓬即將出發(fā)去往南境,他的大帆船上除了五百把傘的貨物,還有絲綢,茶葉,瓷器等在南境一向暢銷的貨品。 巴瓦蓬付清了貨款,又與顏青竹定下兩千把傘的貨約,待他從南境回來后便驗貨。為此,又多付了錢做定金。 夫妻二人盤算著,若是這樣的生意多來得幾次,來年他們已可以在鎮(zhèn)東,鎮(zhèn)西或鎮(zhèn)北買上一處帶鋪面的宅子了。 整個冬日,顏青竹與阿媛都在極度忙碌中度過。 百工村的傘坊擴建了,重點是增加了兩個烤爐,一些必備器具,然后就是搭建了更大的雨棚,挖了排水溝渠,還搭了一個能納上千把傘的貨倉。 顏青竹正式掛出了顏記傘坊的牌子。雖則是占用荒地,到底需要有后盾,免得到時候被眼紅的人找了麻煩,打通人脈的事情自然又少不了鋪頭和劉靖升的幫助。 顏記傘坊正式雇傭了那批老傘匠以及老傘匠召回的小傘匠,按月給他們算工錢,讓他們來百工村統(tǒng)一時間上工及歇息。因著常有趕工,中午工人們休息時間少,不能回家吃飯,顏青竹便學了鎮(zhèn)上的傘坊,中午包一頓飯。 因為這頓飯的緣故,阿媛也更加忙碌起來,每天除了做糕,還要負責給幾十號人做飯。 如今做傘的進項已遠遠超過她做糕了,阿媛雖是疲憊,仍舊覺得開心。只是難為了一些老顧客,三天兩頭地過來,總會發(fā)現(xiàn)賣完了,或是沒剩幾個,買不夠個數(shù)。 阿媛何嘗不想多做,只是做糕的時間已被大大剝奪了,每天做糕的數(shù)量已只有從前的一半。 而阿媛第一次覺得,做飯竟是個比做糕還辛苦的工作。每天要蒸兩桶飯,一葷一素兩個菜,各裝一桶。她大早上起來就要做準備,待中午將將把飯菜盛好,已有工人劃了小船在埠頭下等著搬運。 顏青竹如今已不用親自做傘了,只需監(jiān)督和驗收,因而他慢慢發(fā)覺阿媛其實比自己辛苦得多。 他心疼了,想著或許該把阿芹或石寡婦請來幫忙了。可阿芹才被他們送走不久,現(xiàn)在因為有需要了又叫她回來,難免她不多想。而石嬸子年紀大了,讓她過來做這些體力活也不合適。 思來想去,顏青竹覺得,其實家里該買個傭人了!他們現(xiàn)在的收入,并不是負擔不起,何必讓阿媛這般辛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