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線閱讀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295節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295節

    策問:

    農,朕所欲也;商,亦朕所欲也。兩者朕欲兼得,康莊何在?

    待寫完之后,朱允炆吩咐道:“召內閣黃子澄、郁新、茹瑺來議?!?/br>
    郁新等入殿行禮,看過殿試題之后驚出一身冷汗,黃子澄堅決反對道:“皇上,此策有大問題……”

    郁新與茹瑺也一致反對。

    朱允炆只平和地看著三人,說道:“只一道題而已,還不至于如此驚慌吧?問策新晉進士,看看他們是否有解決之道,也是一件好事吧?”

    “黃卿,你曾領戶部,應知這一年來,商業帶來了多少商稅。茹卿,你曾執兵部,心心念念無外乎新軍之策推行全軍,而這是需要錢糧的,你總不希望朕加稅百姓吧?”

    黃子澄自是知曉商人帶來了多少稅收,只不過皇上主張“農商并重”,實在是太過驚世駭俗。

    此策一旦傳出,必會激振于天下,商業必會迎來繁榮,可一旦如此,無數人逐利,田地荒蕪,流民成風,這又如何解決?

    其害必大!

    朱允炆也清楚,古代施行重農抑商的基礎是“封閉的”小農經濟,一旦重商,小農經濟承受一定的沖擊,是必然的。

    可問題是,這個代價是必須付出的。

    眼下圍繞著京師,已經出現了不少新型產業,如羊毛紡織業、造紙業、煤炭業、釀酒業、交通業(混凝土施工),而這些產業需要很多的人手,可京城沒有那么多人。

    如果人多,朱允炆也不至于親自去說服災民留下。

    農村人口的轉移,是城鎮化與輕工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力量,沖擊少部分農業,未必會對整體農業造成損害。

    說商業發展造成流民成風,那完全是亂扣帽子。

    從歷史發展來看,商業發展不會造成大規模的流民,真正造成流民的原因,是土地兼并,是因為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

    只要不讓農民失地,大規模的田地荒蕪,大規模的流民就不會發生,人口流動也會顯得井然有序。

    而有一條鞭法與遏田產兼并國策,大量農民失去土地的條件已然不存在,這個時候推動商業,吸納閑散人員進入京師,對地方而言倒也不算是壞事。

    這個時代不像后世,獨生子女是寶貝,擱在明代,獨生子女只能說老爹不給力,兩三個男丁都是少的,有些人家要生十幾個娃。

    即使是吃不上飯,娃也照樣生。

    比如貧農朱五四,就有四個男娃、兩個女娃,老四專門干放牛的活……

    如果當時有大商業,朱五四在家給地主打工,讓老大、老二去打個短工、長工之類的,何至于餓死。

    商業未必就有罪。

    郁新、黃子澄、茹瑺面面相覷,三人輪番進言,以各種危言聳聽來勸告朱允炆更改殿試策問,卻又被朱允炆一一駁了回去。

    到了最后,朱允炆有些不耐煩,道:“文官不是渴望盛世嗎?何為盛世,盛世是百姓不饑寒,物產豐富,商業繁榮,是國泰民安,各有所產,各有所為!你們難道不想看到十年、二十年之后,朝廷可以從商人手中收取八成稅賦,而只從百姓手中收取一兩成稅賦?”

    “推動商業,擴大商稅在稅賦中占比,朝廷才能將眼下十五稅一的農稅,調整為二十稅一,他日恢復至三十稅一,乃至更低!到那時,物產豐富之下,沒有商人轉運糧食,沒有商人交易,糧價必會大跌,谷賤則傷農,這也不是你們想看到的結果吧?”

    “再說了,商如何發展,此事朕還需要與你們再議,眼下不過考校進士之才思,若沒有可取之策,也無損失,若有可行之法,豈不是一大收獲?”

    面對朱允炆的解釋,郁新、黃子澄等人終點頭同意。殿試策問題發至司禮監經廠刻板,而內閣大臣也被“圈禁”起來以保密……

    解縉與徐輝祖自二炮局待了三個多時辰,方返回武英殿奏報。

    解縉面帶笑意,贊不絕口,道:“皇上,得益于火藥改良,二炮局新制火炮可謂威力不凡,其射程已突破一千五步,然就毀傷來看,三百五十步內為佳。而尋常大將軍炮毀傷最大距離只有二百五十步,兩相對比,新制火炮完勝?!?/br>
    朱允炆聽聞并沒有笑,只是皺眉問道:“三百五十步?朕記得張輔軍報中,安南神機炮可在三百五十步開外,乃至四百步外毀傷城關,如此說來,二炮局新制火炮,依舊不如安南神機炮?”

    解縉與徐輝祖臉上的笑意頓時消散。

    徐輝祖言道:“皇上,二炮局還在對新制火炮進行改良,加之廣西那邊會將安南神機炮運抵京師,臣相信,幾個月之后,二炮局火炮定能超越安南!”

    解縉也為二炮局說話:“眼下二炮局匠人極為投入,堪稱廢寢忘食,已有不少主意,假以時日,一些想法試驗出來,興許會有大成就。”

    朱允炆清楚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只好舒緩了下情緒,道:“給朕一份卓有貢獻的匠人名單,殿試之后,朕要親至二炮局,給他們嘉獎!”

    殿試如期而至,曾棨、周述、周孟簡一干人次第落座。

    朱允炆端坐在殿上,目光掃過眾進士,最終停在了駱冠英身上,他進入國子監之后,并沒有一心做學問,而是得到了某種“授意”,開始走向“商道”。

    而授意的人,不言而喻,是后宮里的那一位……

    第三百五十一章 不光彩的孔家之人

    駱顏兒“自作主張”的目的,只是想讓駱冠英為朱允炆分憂,并沒有其他的因素夾雜其中,這一點朱允炆是清楚的。

    只不過,初衷是好的,結局未必是好的。

    朱允炆知道官場之上的爾虞我詐,知道物欲橫流之下的信念崩塌,一步行錯,將是萬劫不復。

    駱冠英有才情,可他太理想,太鋒芒,這樣的人很容易遭遇打擊,太早進入朝堂,對他而言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對于會試,朱允炆曾叮囑解縉、楊士奇“秉公處理”,“不徇私情”,可駱冠英依舊進入了殿試,可見他還是有些本事。

    既來之,則安之。

    畢竟人才的位置,不是市場說了算,也不是朝廷說了算,是自己說了算,商業之道,他還是別想了……

    當殿試策問出現在眾人眼前時,一個個緊張起來。

    孟子教導: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可從未有人教導過,農,我所欲者,商,亦我所欲也,兩者兼得如何得……

    固化的思維與傳統的重農抑商理念,讓很多人不敢踏出一步,就連會元曾棨也臉色蒼白,手微微顫抖。

    農、商,是不是對應魚與熊掌?對應著生與義?

    這策問,是問策,還是問心?

    曾棨緊張地思考著如何回答,直至額頭滿是大汗,依舊不敢落筆。

    圣賢的話有錯嗎?

    若是圣賢沒錯,只能二選一,沒有二選二。可聽圣賢的話,那就是皇上有錯了?

    曾棨的內心,激烈的抗爭著,不知如何抉擇。

    周述、周孟簡等人也遲遲不敢動筆,盯著策問之下的空白,氣都不敢大喘一口。

    朱允炆看著眾人,暗暗搖頭。

    傳統儒家的熏陶里面,朱子理學的經義里面,教導了他們認識世界的目光應該是一個方向的,給了他們思想枷鎖,卻沒有給他們“思變”的智慧。

    只要仔細去看看明代的朝廷就可以發現,真正有思變能力,有國事之才的人,幾十年才出那么一兩位,余者碌碌,不過是“辦事員”罷了,尤其是明代中后期。

    朱允炆對于此科進士并不滿意,他們或許有不錯的才情,有不錯的經義學問,卻沒有自己想要的“變通”之才。

    這樣的人放到地方,恐怕十幾年之后,依舊是老樣子。

    固化的思維,導致的是固化的舉止。

    這些人,已經被自我囚禁了。

    教育,必須從根本上來變革,自上而下或許有成效,但根本之路,必須是從娃娃抓起。

    朱允炆打定主意,殿試也終迎來結束。

    不出意外,絕大部分進士都給出了共同的答案:

    不可兼得,唯重農抑商一途。

    朱允炆沒有點狀元、榜眼、探花,而是放手交給了內閣與禮部,這些“人才”,誰是一甲,誰是二甲,從帝王的角度來看,已沒有多大意義。

    并不是所有狀元郎,都可以在歷史書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不過值得深思的是,江西的教育之盛,水平之高,可謂是各省之冠,若可以從那里抽調力量,支持下北方教育,或許是一件不錯的事。

    比如,北直隸,河南,再比如:

    山東!

    朱允炆心頭壓著一塊石頭,一塊不能動彈的石頭,這塊石頭姓孔。

    追溯歷史,幾乎歷朝歷代都對“孔子”高度推崇,不斷追封。

    比如魯哀公孔子為“尼父”,西漢孝平帝稱孔子為“宣尼公”,隋文帝贈先師尼父,唐太宗加封其先圣、宣父,宋真宗封至圣文宣王,明太祖封圣文宣王……

    然而,在無數的追封中,對于孔子追封到無以復加,亙古未有高度的,卻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元武宗大德十一年封詔:

    “蓋聞先孔子而生者,非孔子無以明。后孔子而生者,非孔子無以法……循治古之良規,舉追封之盛典,加號大成至圣文宣王……父子之親,君臣之義,永惟圣教之尊……尚資神化,祚我皇元?!?/br>
    宋以前,孔子的后人不是什么沂水侯,就是什么關內侯、文宣公之類,至宋仁宗時期,改為衍圣公!

    至此,衍圣公之名傳了下來,成為了正式的爵位。

    朱允炆不介意孔子頭上的名號,可隨著孔子頭上名號日隆日貴,其嫡系后裔也被追謚加封,并形成了一股勢力,而這一股勢力,是朱允炆所在意的!

    每個朝代,都需要孔子這一塊招牌,以證明自己是華夏正統,聚攏人心。

    既然是招牌,自然也需要舉招牌的人,孔子不在了,那只能讓他的后人來舉著牌子過日子了。

    按理說,舉個牌子就好好舉牌子,講講論語,教導下晚輩后生,為教育事業發光發熱也就是了,可這些舉牌子的人,又拼了命想要榮華富貴,想要權力,想要衍圣公的名號!

    理性地來說,孔子他老人家是偉大的。

    同樣理性地來說,孔子他老人家的孫子們,出了一堆又一堆的垃圾,垃圾到了令人作嘔的程度。

    各位尊孔的先別忙著拿磚頭,且說幾件事再拍也不遲:

    金元宋,三朝并立。

    此時的衍圣公有幾個?

    三個!

    金人所立孔元措、元之孔之全、宋之孔洙。

    元滅金,孔元措降元,元朝一度共存兩個衍圣公,為了爭取衍圣公的爵位,孔元措跪舔元朝,之后用盡手段,趕走了孔之全。

    后孔元措死了,又沒有兒子,打算讓自己弟弟的孫子孔湞來繼承衍圣公,卻被孔之全的兒子報復了一把,說孔湞身份低賤,不夠資格。

    于是,忽必烈空懸著衍圣公的位置,并指示孔家,誰想要當衍圣公,可以,但是你看我元朝打下了地盤,人心思動,不安穩啊,你們孔家人不是有本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