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小龍椅(重生) 第73節
元禮一如既往每月寫信,交給與之交接的男子,并從對方手中獲取meimei的信物、或模仿其字跡的假書信,還得裝作毫不知情。 眾人把小秘密掩蓋得嚴嚴實實,耐心等待趙國公倒臺,一晃又是小半年。 ………… 光陰荏苒,趙國公受軟禁,趙太妃奉命前往西山虛明庵修行,相當于禁足。 然則,聯絡元禮的那人,依舊如期而至。 霍睿言曾聽兄長講述三月末宮宴的情形。 就連粗枝大葉如霍銳承也判斷出,當趙太妃請求南行陪伴宋顯揚之際,安王或許以豆子等物,彈向上菜的宮人,制造小混亂,打斷皇帝的諭令。 安王能文能武,做得到眾目睽睽之下不露痕跡。 此時此刻,與宋鳴珂穿街過巷,霍睿言趁閑談之機,加以證實,留趙太妃在京的提議,確由安王發起。 長久以來,霍睿言總覺安王不對勁。 觀察兩年,留心他是否與趙國公、趙太妃、宋顯揚等人暗中往來,竟從未找到把柄。 眼見霍睿言眉梢透著狐惑,宋鳴珂不由得回想起此前的疑慮,緊張攥住他的青白袍袖,悄聲問:“二表哥,你對此事……有何想法?” 霍睿言早覺宋鳴珂對安王推心置腹,從無防范之心。 他曾明示暗示過,均被她搪塞過去。 未拿出真憑實據前,說任何不利于安王的言辭,皆等于離間他們叔侄。 面對宋鳴珂的問話,他只能如實相告:“從策略上來看,沒毛病。” 宋鳴珂若有所思,不露喜意。 霍睿言又問:“趙太妃遭拒,有何反應?” “她被迫領命,悄悄瞪了安王叔一眼,好像猜得出,是他從中作梗。” 霍睿言內心深處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微妙感,又不宜妄加推斷。 正好霍銳承嫌二人走得慢,嚷嚷道:“你倆神神秘秘,說什么悄悄話呢!” “沒,”宋鳴珂悠哉悠哉轉動手上折扇,瞇眼笑道,“我和二表哥商議,上哪兒去給你找個溫柔賢淑的美貌媳婦兒!” 街頭人聲繁雜,她這句話提高了嗓門,霎時間引來不少戲謔眼光。 霍銳承紅著臉道:“別!不用你倆瞎cao心!” 霍睿言從這番話中捕捉一絲玄妙的意味,笑容舒展:“哦……看來,我很快就會有一位嫂子!” “少胡說八道!沒!沒有的事!” 當兄長以罕見的惱火目光瞪視他,使他有種大仇得報的暢快。 四人嬉笑推搡著,領親隨步入京師最大的酒樓樊樓。 樊樓由東、西、南、北、中五座樓閣構建而成,青磚灰瓦,雕梁畫棟,內里餐具一律采用銀制,極盡奢華。 秦澍平素走江湖時雖穿著簡樸,但私下花錢比出身侯府的霍家兄弟還要大手大腳,一來就點了滿桌高價菜肴,又讓人沽上最好的瓊腴釀。 宋鳴珂品嘗雕花蜜煎和砌香咸酸,又看小二逐一端來烤羊羔rou、腌黃雀、羊頭簽、鰒魚燜雞等菜式,深覺馨香脆美,濟楚細膩,酥鮮滋味難盡形容,大致猜測,這一頓價格不菲。 她暗暗稱奇,卻沒當面詳問秦澍的家境。 霍銳承自宋鳴珂開了句“娶媳婦兒”的玩笑后,越發心不在焉,悶頭大吃面餅。 霍睿言對政事存疑,又隨時準備親送宋鳴珂回宮,未敢多飲。 獨獨秦澍即將參加殿試,唯恐任職后再不能像過往的十多年那樣隨心所欲、肆意飛揚,趁佳肴陳釀、良朋益友同在,開懷暢飲,不醉無歸。 直到千家萬戶華燈漸亮,浮游于天際的渺茫微明被徹底吞噬,四人方從笙歌不斷的樊樓中緩緩步出。 “小阿琛……”秦澍用力拍著宋鳴珂的肩頭,呵呵而笑,“來日再見,哥哥我……說不準就穿著官袍了!” 其余數人面露淺笑,均覺他喝多了照樣率直可愛。 依照慣例,霍睿言送“小表弟”回宮。 二人原地佇立,目視霍銳承攙扶半醉的秦澍,勾肩搭臂轉入街角,依稀傳來秦澍的喃喃自語,“大丈夫……處世,當努力建功立業,名留……青史……” 彎月于濃云間遮遮掩掩露了一角,宋鳴珂如玉肌膚透出一層薄薄的酒意,瞳仁如暗夜下水霧繚繞的平湖,嗓音無端多了幾絲微顫。 “二表哥,你說,趙氏一脈……會善罷甘休嗎?” 霍睿言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問得啞然。 他們這一仗大獲全勝,可越是平順,越讓人顧慮,是否有所遺漏。 他的小表妹看似無心機,平時天真爛漫,實則對風向尤為敏感。 輕輕拍了拍她纖細的后背,他的溫暖手掌傳遞堅定力度,一如他的話音般沉穩。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宋鳴珂水眸迸射出冷芒,卻有隱含新的希冀。 她始終記得,他說過,有他在。 她理當無所畏懼。 第六十二章 ... 四月八日,碧空如洗,巍峨殿宇西側,校場內外聚集了數千人,當中包括負責銓選武臣的兵部三班院和審官西院、武臣散官、禁軍侍衛,以及圍觀的閑散宗親勛貴。 因北域諾瑪族與胡尼族來往愈發密切,停戰多年的各族大有燃點烽火之勢,舉國上下均盼著一振雄風。 比起三年前國喪期間的那一屆,今年的武舉獲得了更多關注。 校場內靜立著五十名青壯年考生,他們身著統一青色武服,腰間懸掛標有姓名的木牌。 場外放置大量箭靶、武器,四周設有簡潔大氣的高臺,旗幟迎風飄揚,動靜相映。 剛滿十五歲的小皇帝具服前來,身后跟隨二人,皆身穿紫袍親王服,分別為豐神俊朗的攝政王安王,與小皇帝同父異母的弟弟寧王。 受眾人朝拜后,三人肅容落座。 場內氣氛嚴肅中透著斗志昂揚之氣,兵部侍郎出列,朗聲宣布規則。 一聲令下,武進士分作兩批,展開馬射和步射考試。 馬射比試兩回,每人六矢,中三為合格;步射則九矢中五為合。經過解試、省試選拔到御前的進士,均箭無虛發。 秦澍以十八歲的雄姿高坐馬背,狹長桃花眸不起波瀾,挽弓如月,箭箭正中紅心,博得歡呼聲連綿不絕。 日光悠悠漫過他淺銅色的面龐,如鍍了凜然的華彩,高華氣度中不失少年意氣。 宋鳴珂享用茶點,與安王、寧王偶有交談點評。 寧王興致勃勃指向秦澍,悄聲道:“陛下,那位……是霍家哥哥的好友?” “噓……此事,你我知道便可。” “儀表非凡,武藝高強,不亞于霍大哥哥!”寧王由衷贊嘆,清亮眼眸滿載向往。 宋鳴珂環視周遭,心生快慰,眼光不自覺落在那熟悉且出眾的英武身影上。 秦澍或許不如霍銳承高大健碩,也不如霍睿言俊美絕倫,卻天生恣意灑脫。 他拉硬弓、舞刀等樣樣出色,進入進士之間的單打獨斗,更是憑借勤練多年的精湛武藝一一打敗對手。 動作干凈利落,眉宇間謹慎與傲氣并存……于宋鳴珂而言,這才是上世所知的秦澍。 喝彩聲中,另一人同樣表現耀眼。 那人膚色黝黑,眉似臥蟬,眼如銅鈴,虬髯朱唇,一登場連敗三人,引起不少爭論。 “余桐,”宋鳴珂扭頭低問,“那剛剛獲勝的……是何人?” “回陛下,是平陽舉薦的胡季春,也是難得一見的文武雙全之人。” “平陽的?”宋鳴珂唇畔揚起一抹了然的淡笑,“有好戲看了。” 本朝近百年來,三十多位武狀元中,出自平陽縣的竟多達八位! 只因當地文武并重,具有濃厚的尚武之風,亦非常重視學術與修養,學風鼎盛,兼之當地人世代被灌輸的理念極為高遠,自身抱負往往與家國命脈緊密相連。 不少出自平陽的武進士,在武舉考試中一展身手,獨領風sao;被委以重任后,喋血疆場,以身殉國。 因而,每一屆由兵部舉辦的武舉考試中,朝野內外都對平陽考生寄予厚望。 果不其然,數輪兩兩對決后,最終勝利的幾名武進士中,秦澍與胡季春位列其中。 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武場之上,總得分高下。 臨近午時,或坐或站了一上午的觀者被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激戰牢牢吸附了視線,幾乎無人流露困頓之色。 宋鳴珂緊盯場上兩道身影攻守相錯,以木柄長刀劇烈碰撞,招式層層疊疊,縱橫閃戮,令人心馳神往。 胡季春身壯力健,刀鋒舞得暴卷急兜,揮振奔掠間,堪比電閃雷鳴迅猛凌厲。 而秦澍身法靈巧矯健,刀法如行云流水,刺、劈、撩、掛、點……從容不迫,應對自如。 二人眸光深邃,逐寸轉冽,刀刃各自迅疾翻轉,一猛烈,一迅捷,教人大開眼界。 雙方堪堪打成平手,胡季春濃眉一挑,側身急轉數圈,以手中長刀抵地,借力退避的瞬間,回身揮舞劈砍。 秦澍好勝心切,借助其削砍威勢,毫不手軟,直逼而上,兩刃蠻力相抵,恍似急流嘎然而止。 宋鳴珂雖不懂武功,但也瞧得出,二人不相伯仲,秦澍勝在年輕銳氣,而胡季春偏重于穩打穩扎。 耗時越長,對秦澍反倒不利。 她趁秦澍銳不可當地將胡季春逼退了一步,陡然高呼一聲:“好!罷手吧!” 兵部侍郎見小皇帝發令,連忙停止這場劇斗。 如此一來,乍眼望去,似乎是秦澍占據上風。 胡季春縱有不甘,也不能違逆圣意,只得躬身退開,與秦澍相互客套一番。 二人退至場外,拭汗更衣。 一時間,眾議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