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行至大帳前還未靠近,就能聽見里面亂糟糟的爭吵聲。抬手制止了士兵的通報,而那些士兵也真的遵從了孤的意向,沒有再出聲。如果說將軍沒有提前打過招呼,孤是不信的。但如果說他們沒有自己的小心思,孤也是不信的。 這些士兵想要讓孤聽見帳篷里的爭吵,想要讓孤知道高層的糾結與沖突,那么只能說這一場爭辯與孤有關。或是直接或是間接的,與孤緊密相連:“你們想要孤做什么呢?”看著那守衛的門將,“不若直說好了。” 年輕的小兵只是搖頭,然后目光堅定的看向了他的前方,繼續他自己的職責。這副模樣是吃定了要孤自己找答案,不過站在帳篷外這么一小會兒,孤聽著他們的吵嚷聲,就已經知道了他們究竟在為什么頭疼。 說到底,還真的與孤有些關系:“所以,是為糧!” 站在帳篷外面聽了很久,里面的爭吵聲,勸架聲,還有各種的主意層出不窮。之前前來的路上那些捧著米粥的士兵,那些強歡顏笑的傷員,還有行色匆匆的文官,最后都變成了醒來時將軍緊皺眉頭的模樣。 其他三方軍不好說,可是北方遠征軍若是糧草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還真的在孤的身上。畢竟自籌糧的權利是孤放給他們的,十年征戰也就罷了,而后將軍再行出征,那些糧草也不是皇室供給給他們的,而是將軍他們自己出力尋得的。 自籌糧給了他們更大的自由不假,可是脫了皇室穩定的供給之后,行兵打仗最重要的東西,就成了他們自己需要思考的。如何才能保證餉糧草的安全,如何才能喂飽養活士兵,如何才能籌集足夠的糧草,無后顧之憂。 是利是弊,有利有弊。 撩起帳篷跨步而入,看著帳篷里的人們:“所以,”孤看著他們轉頭瞧過來的眼神,除卻驚奇疑問,還有質疑好奇,“你們缺糧。” 這本應是機密的事情,起碼不應該讓孤知曉。他們雖此時不在大戰,可接下來與南方各個小勢力之間的爭斗拉開時,沒有糧草會讓他們敗落:“即將秋收,”側頭看著坐在最上面的將軍,“為何沒有糧草?” 缺糧一般是在春季,那時冬雪剛化萬物尚未蘇醒,若是在冬季有戰爭發動,春日又需播撒種子,糧草不足是常事。可眼下即將秋收,但凡將軍他們花費點兒功夫,就能從各地求得糧草,養活這只隊伍。 孤的話似乎問到了他們的傷痛處,一時間帳篷里只有沉默。 還是青衫文士第一個回答了孤的問題:“當年將軍執意南下勤王,”他臉上還是那樣渾然不在意的笑容,“那時我軍剛剛將匈奴驅逐中原,糧草不足。不得已借助了當地那些商賈氏族的糧草,才得以供養的起大軍南下。” 他暗示之意不能更明顯,正是因為孤當年一意孤行將匈奴引入,想要激起民族之憤為將軍鋪路,才害得他們起事匆忙毫無準備。這么倉促之下,談下的糧草自然不會是公道合適的價格,加之如今皇室已倒,這么大一群人的餉銀,也是個問題。 孤環顧四周,很驚奇的沒有看見不滿與后悔。 這就很有意思了:“之前就想問起了,”看著這些人,“什么給了你們救援昏君的想法?”雖然不曾正式揭露自己的身份,可孤知道他們對孤過去就是那個坐在帝王之位,昏庸無道的亡國之君一事,非常清楚。 那些文人武將紛紛別開眼睛,看天看地唯獨不看孤。這幅模樣就很有意思了啊,畢竟在孤的記憶里對孤最不屑的也是這群人吧。眼下難得從他們鄙夷的眼光中,瞧見了截然相反的情緒,便更想要追問下去了。 “因為那位對我們有救命之恩,”最后開口的還是將軍,他的眼神有些復雜,“當年先帝賓天,廢太子尚未登基,朝中無君主可做主高臺時,匈奴趁著我朝新舊交替傾巢來襲。那時正巧趕上了遠征軍班師回朝,邊疆一時不察因兵力不夠連敗三城。” “是陛下……”他看著孤,“給了遠征軍三道空白圣旨,助我們逆轉了局面。” 第75章 兩面 ... 孤怎么不知當年孤還做了這么了不起的事情, 人在帝都卻力挽狂瀾于千里之外? “不說那些旁的, ”直覺告訴孤這個問題最好不要繼續問下去, 不然尷尬的一定會是孤,“你們在為糧草苦惱?”想法設法的想要將話題重新牽引回來, 孤認真的看著將軍試圖將自己的想法傳遞過去。 無論將軍收到與否,他的確是順著孤的話說了下去:“眼下倒還不急。”他用食指與拇指研磨著他自己的下巴, “只要沒有兵戈,他們倒是可以上山打獵。眼下即將秋收, 發動爭執的才是不明的那個。” 這倒是實話,天大地大吃飯最大,誰要是阻止這些百姓收個一年的成果,口水都能噴死人。更何況景朝有例,兵不擾民, 非急不侵。雖然如今皇室不在,但景朝的威望一時半會兒還不會消散, 更何況這項條例就相當于是免戰牌, 對雙方都有利。 于將軍這一邊兒, 他們糧草不足不能再戰。 于南方那些人,他們想要長久駐足, 就必須和當地百姓打好關系。 聳肩:“那你們剛才吵得那么歡快,還以為已經兵盡糧絕了呢。” 青衫文士不知為何對著孤露出了一個歡快的笑容, 只是那笑容卻讓孤覺得是說不上來的滲人,就好像自己的某一個大秘密被人發現,把柄被人抓在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