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他們定是聽到了自己在嬸子家說的話,所以才以問家中人口的借口讓自己回家,如今說了紡織工坊的招工的事便是想讓自己打消自賣自身的事。 彩英本就聰慧,她很快從只言片語中明白了這二人的用意。 但凡是能過得去,誰想為奴為婢?彩英只覺得心中酸澀,眼淚大顆大顆的從眼睛里掉落,她沖門外的二人行了一禮。 紡織工坊嗎?有人給她指了明路,她肯定要去試試的。 陳耳東見她懂了自己的意思,也不再耽擱,點了點頭便轉身離去。 始安縣的情況與顧月照接手余槐縣時大有不同,余槐縣有譚見青這么一個好的父母官,便是在災荒年間,他也盡了他最大的能力護著縣中百姓。 而始安則是不同,百姓們先是經歷過流民之荒,之后是饑荒,日子過得如此艱難了,還要應對縣令卓萬書的種種苛捐雜稅,所以要想始安恢復活力,對它的各項政策也要更積極些才行。 每家每戶發救濟糧外只是暫時緩解了燃眉之急,最主要的要創造工作崗位,以保證百姓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 男子可以去做修路建橋這種苦力活補貼家用,但是大部分的女性卻不行,男女間的身體差異,注定了大部分女性無法和男性一般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 先發展余槐城的好處此時便顯現出來了,她可以在余槐城開設一些不需要花費很多體力的工坊分廠來解決城中女性的就業問題。正好此時是余槐縣棉花成熟的時節,這些棉花顧月照打算開個紡織廠將其加工成毛線毛衣再對外銷售。 這批棉花原本是預備著過冬是做衣裳和棉被使用的,如今卻是要先緊著始安來。至于過冬的,到時候從商城買現成的便可以,她剛剛收剿了卓萬書的庫房再加上之前余槐城富戶上繳的,就是不算商務組做買賣賺的銀子,她手上也不缺錢。 有了錢,便什么都不是問題,用卓萬書搜刮的民脂民膏來發展始安縣,這也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第107章 始安城百姓提…… 始安城百姓提著心等了幾日, 一直沒等到如今縣衙中的那位下令讓他們交稅和服勞役,心中惶恐才稍定些。 縣中好些人家早就悄悄收拾好了行李包袱,打算勢頭一不對就跑。不論是跑去其他縣城也好, 還是躲進深山也罷, 反正就是拒絕交稅。百姓身無長物,縣官再讓衙役來征稅也只能將自己這條賤民賠出去了。 卓萬書知道百姓今年無法正常交夏稅和秋稅,便強征了兩次雜稅,早將百姓口袋中的剩余的一點余糧全掏了個空。他一邊向下征雜稅,一邊向上哭窮請求朝廷賑災,打算兩頭吃, 主意是打得很好, 不過他低估了朝廷的下限, 如今朝局動亂, 大小官員都只顧著自己手中的利益, 不讓他上供就是天大的仁慈了,怎么可能會給他撥銀子? 始安縣百姓背上背了這么座貪婪的大山,怎么能活得好,是以個個跟受驚的小雞崽似的,一有點動靜就想逃。 …… 余槐縣離始安縣離得近,青鹿谷更是就在始安縣境內,是以不過三日時間, 魏全纓便回谷清點完糧食親自護送連綿的車隊來到了始安城。 車隊中不僅有糧食還有其他物資,東西太多, 牛車不夠裝, 最后還出動了許多人推的獨輪車,隊伍拉得老長。 車隊進城的那天,幾乎全城的人都過來看了熱鬧。 “這拉得是什么?” “這車隊好長!” “聽說里面是糧食, 前幾日有人挨家挨戶敲門問家中多少口人是事還記得嗎?” “記得啊,當時兩個漢子攔在我家門口,二話不說就問我家有幾口人,把我一家嚇得夠嗆!” “聽說這些糧食是專門從余槐縣拉來給咱們發的救濟糧!”說話的人語氣中有顯而易見的欣喜。 “你怎么知道的?”問話的人也聽過始安城新主人要發救濟糧的事。但是他心下并不是很相信,始安縣這么大,那位顧東家哪來的這么多糧食放給百姓?這種話,聽聽就過了,當真的才是傻子。 “縣中都傳遍了!” 那人不置可否,反正糧食沒發到手中他是不信的。 這批糧食的確是用來給始安縣的救濟糧,如此這般高調大張旗鼓的運糧進城,便是為了給百姓遞一個我有錢有糧,跟著我混,準沒錯的信號。 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是社會中發展一切文化經濟的載體,始安縣百姓被卓萬書剝削得太過,他們更小心謹慎,不愿意相信人,所以發展始安的第一步便是要和百姓間建立一種信任關系。 有什么是在亂世中展示自己充足的糧食更令人安全感爆棚的呢? 事實證明,顧月照這步棋是對的,至少百姓中被迫妄想癥的言論少了許多。 糧隊到了始安城后并不能立馬下發,還得卸車清點數量,通知縣中百姓等一系列準備工作。送來的糧食多,卸車清點這個步驟花的時間自然也甚巨。 始安的百姓自從聽到縣里可能發糧的傳揚后,就像有人拿羽毛在心頭掃一般刺撓,癢癢得不行,三五成群的總假裝著路過,從縣衙門口緩緩走過。 當然,若不是他們的眼神總往馬車的糧食上瞟的話,路過這個借口還是令人信服的。 “阿月,這是招工的名單?!睘跛哪飶膽阎心贸鲆槐緦懙妹苊苈槁榈拿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