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弱美人哭著求抱、快穿之爸爸的乖女兒(父女np)、焦糖鮮奶茶、歡迎參加異界假面騎士育成計畫、造神年代、知更鳥、死對頭老公出軌觀察日記、707公交游客守則[無限]、我們不熟(一見鐘情 1v1 h)、百慕(1V2 h)
所以,到了唐朝,見到賣花人賣茉莉,我要買兩把;見到茉莉花叢,我每每聞上半天;崔顥幾乎日日都簪茉莉花,但有時我經過他旁邊,仍是忍不住駐足幾秒。他可能覺得這種行為太蠢,伸出了手,發泄似的大力揉我的頭發。我趕緊跳開,捂住頭:“做什么!” 這也不能怪我啊!這個時代基本沒有花香味的香水,有的那些我也買不起,全是大食薔薇水那個檔次的。茉莉的香氣留不住,可不就只能趁著花期,多聞一聞? “癡兒?!贝揞棾靶α宋乙痪洌Z聲遲滯數息,才道,“我看,我們回長安罷。” 我一呆:“這就回長安了?” 崔顥笑了:“不回長安也可以,反正,先離了成都。來了二十余日了,也該走了。再不走,你讓王十三兄如何自處?” “什么?” “張五娘子常常來尋王十三兄,但張節帥……”崔顥望了望左右,湊到我耳邊,壓低嗓音,“并不十分中意王十三兄。而王十三兄礙于節帥的面子,又不能嚴辭峻拒張五娘子。再留下去,不免尷尬?!?/br> 張敬忠不中意王維?我還從來沒想過這一點,不過……看他的樣子,的確是很有雄心的人。而王維并未在仕途上銳意進取,自從被貶濟州以來,閑居數載,至今沒有重新做官,其實未必入得了張敬忠的眼。 醒悟之余,我心神一弛:“好?!?/br> 崔顥目光掃過我的臉,又露出那種我看不懂的復雜笑意,似輕似重地重復:“癡兒。” [1]這兩句銘文取自四川出土的一面漢代銅鏡,見孔祥星、劉一曼《中國古代銅鏡》第63頁,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類似的同時帶有“相思”“毋忘”詞語銘文的銅鏡多出土于四川,其他地區較少。 第19章 洛陽城闕天中起 這一年的十月,天子就食東都洛陽,百官隨同前往,鴻臚寺典客署也在其中。金方啟序,玉律驚秋,這不是洛陽最好的季節,沒有色若黃金的嫩柳垂在水邊,沒有千門桃李、馥郁春風,卻是我第一次到洛陽。 大唐以長安為都,洛陽為陪都?!奥尻柍顷I天中起,長河夜夜千門里”,這座在則天皇后掌權時期地位達到巔峰的古老城市,有畫閣盈盈、花姣葉稠的上陽宮黃鶯百囀,有橫跨洛河、氣勢高舉的天津橋眉月初升,亦有武則天下令修建的巍峨明堂光照云表。這座城市“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陸皆通,五條官道通向四方,青槐綠水之間,食肆邸店夾道待客,酒饌豐美,來自西域的胡商帶著駝隊,卸下了薔薇水、安息香等名貴貨物,又在洛城滿載光艷的絲絹,駝峰間負著雞頭壺、干糧袋啟程。景教寺、祆祠林立城中,莊嚴煥炳,赫典華麗,碧眼雪膚的胡人男女出入其間,意態虔敬,已覆滅的波斯薩珊王朝的精致銀幣,乃至東羅馬的圓形金幣,都流通在識貨的買家之間。 唐以后的人大多追思漢唐雍容氣象,而唐朝的士人,時時戀慕的卻是魏晉南北朝的高古和凜冽。王維寫詩,多借鑒鮑照、謝朓、庾信等南北朝詩人之作。而崔顥則是個地道的北魏粉絲,他翻來覆去給我講:隋唐洛陽城不過是宇文愷的偽作,高貴的洛陽城僅存于北魏以及更早的朝代,而永寧寺塔的風姿,才是真正的洛陽氣象。我笑問他永寧寺塔究竟如何,他張口便引《洛陽伽藍記》:“永寧寺浮屠去地一千尺,去京師百里,已遙見之。殫土木之功,窮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議。繡柱金鋪,駭人心目。至于高風永夜,寶鐸和鳴,鏗鏘之聲,聞及十余里……” 我拒絕他繼續背書:“罷了罷了!那么如今的洛陽城呢?” “如今的洛陽城……”他神神秘秘地湊過來,“建造宮殿時,會將小兒埋入夯土之中,以為厭勝。小兒埋下去時,還在哭叫哩。每到夜間,小兒哭聲便會自夯土中幽幽傳出……”[1] “哇啊啊啊啊啊啊啊!住口!”我尖叫,連滾帶爬地站起來跑出門,去赴裴家的約——這次的約會可遲不得,養父戶部侍郎裴耀卿也在家。崔顥兀自在背后笑道:“我瞧阿妍還是梳雙鬟望仙髻更美,何必要梳螺髻?” “為了戴風帽吶!”我嚷道。 裴公在兩京官員中算得上節儉,但裴家到底是累世名門,于飲饌之事十分講究,菜肴做得精致甘美,不墮貴族氣派。我拈起一枚水晶龍鳳糕,細細品嘗,就聽裴公笑道:“何如?” 裴公今年五十一歲,頭上系著中規中矩的烏紗幞頭,頰邊總是微帶笑意,眼角紋路細細蔓延,并不顯得氣勢凌人。秋日的洛城本自清寒,可他整個人,便似是一塊溫溫涼涼的玉,單是這么看著他清瘦的側臉,他繡著云紋的袖口,他不疾不徐的動作,就叫人無端覺得溫暖踏實。 我實話實說:“我吃了這些,只怕回去就吃不慣自家的飲食了!” “‘由奢入儉難’,阿妍是嫌我太奢了。”裴夫人笑道。 我諂媚道:“父親現為戶部侍郎,為天下度支,又提議安置流民浮戶,為國掙得多少錢糧?自家吃得好一些,也屬應當。” 此時官員、豪族乃至寺廟道觀兼并農民田土的情況甚為嚴重,遇到災荒或無力繳納賦稅時,許多農戶拋棄自家的土地,離鄉背井,依附于擁有更多土地的地主,成為流民浮戶,使得朝廷稅收損失嚴重。因此朝廷屢屢有意“括戶”,即進行人口普查,將田土重新分配——兩年前宇文融曾經頂著重重阻撓,主持括戶,檢括出近八十萬戶,可謂成果斐然。裴公素來關心財政,和宇文融的觀念不謀而合,他做上戶部侍郎,亦是受了宇文融的舉薦。但括戶之舉無異于與豪族爭利,深受恨忌,以至于宇文融拜相不過百日即遭罷相,去年被貶崖州而死。裴公雖覺不平,卻也無計可施,只能改行一些較溫和的政策,譬如這次,他上疏建議皇帝,將檢括出的流民們安置在尚無人居之處,讓他們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