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節
道路剛開始修建,自然不會四通八達,而是一條大路直接走下去,要不了多久就會路過一個郡或縣。 不管是哪個,都設有驛站,可供人修整。 如今青銅車還是一個稀罕玩意,除了驛站能給車子提供能源之外,就剩咸陽城能源最充足。 油就是青銅車的草料,除了緊急備用的車油,秦三世一般都會到縣城加滿。 驛站內,看著車子喝完油,又有了繼續奔跑的動力,秦三世站在走廊上神情若有所思。 青銅車的條件注定了它只能在大秦境內暢通,等一出了大秦,道路上沒有補給的驛站,這車就算廢了。 說不上它和馬兒誰更好,只能說各有優勢。 秦三世和太上皇后當然沒有立即就回咸陽城的打算,有些地方哪怕冬天了也熱鬧依舊。 尤其是蔬菜大棚的出現,讓如今的民間已經陸陸續續的出現了冬季青菜,不至于像從前一樣,冬天存儲一窖的白菜蘿卜,就一個冬天都只能吃白菜蘿卜。 太上皇后去買菜,順便打聽一下玻璃大棚的事情。 賣菜的大娘道,“玻璃大棚可不是我們這些平民百姓能夠負擔起的,這些青菜都來自郡縣的蔬菜大棚,由郡縣搭建,我們在里面幫工,現在又負責售賣,郡守和縣令們說,讓我們這些人也嘗嘗冬天的青菜到底什么味。” 玻璃就算造價再便宜,也不可能那么快的在民間普及,除卻那些鄉紳富賈能有錢搭建一個小小的玻璃大棚外,現在民間的玻璃大棚基本都是各個郡守和縣令們搭建的。 百姓們搭建不起玻璃大棚,但是一兩把青菜還是能吃的起的。 尤其是冬天,菜色突然變少,就只剩下蘿卜白菜的存儲時間長點以外,其余的青菜什么的,壓根就撐不了一個冬季。 如今見到世面上有綠油油的青菜賣,攤位上的蔬菜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不知是不是錯覺,冬天的反季節蔬菜做成菜后,不少人都覺得十分美味。 郡縣建設的玻璃大棚很大,里面一茬青菜割完以后很快就長出一茬。 除了玻璃大棚外,如今各個郡縣數量最多的就屬各種各樣的工廠了。 工廠的類型以當地的特產為主。 比如你這里生產果樹,可以把果子變成水果罐頭。 比如你這里有煤礦,可以開個煤炭加工廠。 如錦繡、養蠶、織絲等,就是服裝加工廠。 就是最沒用特色的,還能開一個面粉加工廠,把附近郡縣的糧食給攬過來,打磨成面后,糧食更加容易儲存。 看到這樣的大秦,秦三世恍惚,感覺都快不認識了樣。 他在位時,民間從沒這么欣欣向榮過。 雖然秦三世出來的少,但他也是知道民間百姓的生活水準的。 而現在,才多少年過去,大秦的普通百姓們的生活水準就上升了一大截。 不是一個兩個,也不是一部分,而是整體面積的上升。 那個小子是怎么做到的? “怎么樣,我兒燕歌比你強吧。”太上皇后回到秦三世身邊道,胳膊上還挎了個竹籃,竹籃里面是幾把綠油油的蔬菜。 秦三世打眼一看,發現蔬菜都有些陌生了。 “他的確做的很好。”秦三世道,沒有否認兒子的功績。 “陛下你也做的很好,要是沒有你這個當爹的,現在就不會有這個帶給大秦百姓們安居樂業的秦四世。”太上皇后夸玩兒子后也沒忘了兒子他爹。 說的好像他的作用就是把這個兒子生出來一樣,秦三世在自己心中隱晦的翻了一個白眼。 不過不得不說,和他以前做出來的那些政績比起來,還真是趙燕歌這個兒子的功績占比越來越大。 夫妻兩人在街上閑逛著,突然看到有處地方被圈了起來,有些好奇的問路人道,“這里是要拆了么?” “是啊,這塊地方被圈起來,等明年以后要推倒了重建學堂呢。”距離房子不遠的一位老人道。 雖然天下學堂的計劃還沒有開始,但是民間百姓們已經得知了消息。 更別說稷下學宮的學生考察了很久,考慮到地理位置和學生家庭路線等各方面的問題,才把地址給定了下來,是以,房子周邊的百姓都知道這里明年要建學堂的事情。 “聽說到時候這附近的小蘿卜頭們都要進學堂里面讀書呢,每年也就一個課本費,回家吃飯,還有老師們教導,這可他劃算了。”旁邊的百姓說道。 秦三世可是記得天下學堂范圍之廣,數量之多的,“學堂建好以后,有那么多的老師來教導么?” 畢竟民間學堂可沒有稷下學宮那么多的老師來教導。 用少數人去教導那些大多數人,怎么可能做的到? “學堂的老師,就是我們私塾以前的老師們啊,他們之前就在附近教書,聽說已經被朝廷全給整合到學堂里面了。”有知道消息的百姓們說道。 秦三世聽后沉默,忘了民間私塾的那些老師們。 稷下學宮的力量也許不夠,但是民間的力量卻不可小看,畢竟稷下學宮內的那些學生都是從蕓蕓子民中被篩選出來的。 也許私塾的老師們學問鉆研的不深,但是給孩子們啟蒙還是沒問題的,等孩子們把他們所教導的內容給吃透,前方還有更高的學府等待著他們。 如果自身天賦和努力足夠,稷下學宮未來也不是不能進的。 把事情串一下,秦三世就知道這個計劃并不是趙燕歌一拍腦門想出來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才開始的。 要是換成前幾年,你就是把學堂建好了也未必能收到那么多的學生。 那個時候百姓們的基礎條件并不好,半大點的孩子就要給家里面cao持,也算半個勞動力的。 現在也就大人們掙得錢多了,家庭條件寬松,連帶著孩子們身上的負擔也變輕。 至于后面聽到的女孩子同樣可以進學堂,秦三世心中已經波瀾不驚了。 回到太上皇后身邊,秦三世敏銳的發現了她眼底的羨慕之色。 哪怕身份尊貴如大秦的太上皇后,當年年幼時也是沒有接受過這樣教導的…… 太上皇后不經意間拭了拭眼中的淚花,道,“以后的孩子們可比我們老一輩幸福多了。” 當年她們沒有得到的,以后的女孩子們都能得到了。 除了施工隊這種需要大量體力的活計,工廠、女戶、學校,男孩子們能擁有的,女孩子們同樣一樣不少。 在趙燕歌沒做這些之前,她們這些女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夠做到那些事情。 可是這些東西一旦出現了,那些老一輩的人才為自己年輕時感到悲哀。 第153章 秦三世張了張嘴,道,“民間都說秦四世英明,倒不如說他才是帝王中最叛逆的存在。” 始皇帝也曾提高過女子的地位,比如自家男人出軌,去拱了別人女人的被窩,妻子可以殺之無罪。 但是趙燕歌這是從根本和精神上把女子的社會地位給提了上來。 一旦開闊了眼界,女子們還會安心窩在后宅中相夫教子么? 當一個女人在工廠賺的錢比自家頂梁柱男人賺的還多時,她會不會嫌棄自己的男人沒有本事? 女子孕育出來的子嗣憑什么要被貫上男方的姓氏,以后自立女戶的女子們會不會越多? 當金錢這個致命關卡不再掌控在男人手中時,女子們將來嫁人將會有更大的抉擇余地。 這一切的一切,帶給民間的動蕩都不是一時能看出來的,但是有遠見的人卻能從中窺出一二。 知道的人選擇沉默,因為誰家都不敢保證自己能一直生男嗣,女兒同為自己骨rou,當父母的能忍心自己的女兒未來過得比別人差? 不知道的人樂在其中,畢竟得利的人太多太多,如果說女戶還只是小范圍的一件事,那么工廠、婚姻和學堂,就囊括到了大秦整個范圍。 你說你不支持陛下的女戶、婚姻、學堂,那你還好意思留在工廠里面么? 因為這些政策從來都是環環相扣,不能獨立出來的存在。 一知半解的人往往會很痛苦,尤其是男人們,他們已經預感到了以后的家庭地位會下降,卻沒有任何的解決辦法。 工廠的工錢不低,你能讓妻子和母親別去了么? 學堂不該讓女子從小和男子一樣讀書明理,要不然嫁人以后不好管控,只是,大勢之下,反對的聲音終究只是螳臂當車。 相比起那些糾結未來男女地位的少數人來,天下大多數的百姓們都是過一天看一天的。 自家母親和妻子去工廠掙錢回來,每隔一段時間家里面就能割點豬rou帶回來炒著吃,它不香么? 孩子們能夠去學堂讀書認字,那更是天大的幸事。 他們這些經過掃盲的人只是認識幾個字都覺得自己整體變得不再一樣,那他們的孩子從小讀書,長大以后還得了。 沒有父母不盼望著自己的骨rou越來越好的。 那些對孩子不好的父母,孩子已經全都去了福利院了,那里面的待遇只會比在外面更好,當然,未來也和他們當父母的沒有任何關系了就是。 秦三世不知道這樣的發展未來以后到底是好還是壞,但是要是換他來做這些,秦三世知道自己做不到。 首先第一步,跨越心坎提高女子的社會地位他就做不到。 平時就算再怎么溫和,他也不否認自己是一個男人,更別說他的帝王身份,需要平衡各方。 趙燕歌倒好,帝權一把在手,最關鍵的是,他掌握了大秦的錢包——銀行,就光這點,就足以讓反對他的聲音消失九成以上。 更別說,施惠于民,多方得利,手中拿了他給予的好處,又怎能好意思再說別人的壞話。 就像那些文人,嘴皮子利索,筆桿子在手,以前服過哪個君王? 再仁德的帝王都能被找出黑點進行打擊。 人從來都不是一個理智的存在,非常容易被自己的喜好所影響。 他們不喜歡你時,撞柱而亡都要給你身上抹黑點,喜歡你時,你自然哪哪都是好的。 秦三世縱觀歷史,從沒覺得哪個帝王能有自己兒子這種聲望。 民間、文人、朝堂,看似聲音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分散,可同時,那個唯一聲音也越來越有分量了。 “那陛下你們為什么沒有燕歌受文人愛戴?”太上皇后不由疑惑道。 她并不是很懂得政治,也不知道丈夫和兒子的差距是在哪。 “自古以來,帝王都會遏制文人的言論,就像伏羲之后,父權的確立,男人會下意識的壓制女子的地位一樣,文人的嘴巴是不可控的,沒有哪個當權者會喜歡不受自己控制的事情。” 女子地位提升會造成社會動蕩,那些文人嘴巴放開,同樣會造成社會動蕩,這一切的一切,說白了就是維護那些上位者的權威和名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