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章
姑丈楊鎮早年也是曾外放過的,因此對于沈瑞外放也給予最多鼓勵。 兩人談了許久,他傳授了不少在外為官的竅門給沈瑞。 能在外任上風光升遷回京,又能坐上大理寺卿的,楊鎮也不是尋常人,沈瑞自然一一記下。 而且,楊鎮還有個交情不錯的同年是山東望族出身,其人雖在外地為官,家族卻是在濟南府的,族中也不止一人入仕,在當地頗有影響力。 楊鎮道是這就寫信過去,旁的不說,為沈瑞尋兩個深諳山東本地官場的幕僚才是要緊。 這般打過招呼后,當小皇帝要讓沈瑞去登州的口諭下到內閣時,王華和楊廷和都保持了沉默,全然不表態。 倒是焦芳頭一個站出來叫好,表示皇上英明,沈瑞青年才俊,又屢在賑災中立功,正是派往山東的不二人選。 一時內閣中諸人側目。 焦芳因著兒子焦黃中沒能入三鼎甲,是瞧著戊辰科所有排在焦黃中前頭的進士都不順眼的。 而焦黃中雖直接得賜了官職,但在這次修實錄、修萬卷閣藏書兩項工程中,被提拔受重用的不是李東陽的人就是楊廷和的人,焦黃中連邊兒也沒摸著。回頭再一看,與焦黃中同期授官的,幾乎都比他官階高了,他還在翰林院做個從七品的閑散人。 焦芳簡直要跳腳罵了,借著劉瑾找翰林院碴的機會,他也沒少下黑手,給李東陽、楊廷和添晦氣。 因此,他焦芳一跳出來大聲為楊廷和的女婿喊好,那準保不是好事兒。 焦芳不止為了拔掉楊廷和一個得力的人,其實也是劉瑾授意。 旁的大佬不知道小皇帝見了沈瑞,劉瑾卻是知道的。小皇帝要外放沈瑞原也不會瞞司禮監。 劉瑾對沈瑞是沒甚好感,但看在張永份上、看在沈家也給他送過禮的份上,也不算太厭惡。其實他最近在收拾翰林院那邊,以及壓平外面那些強行招婿戴大賓的流言,是沒閑心理會沈瑞的。 但架不住他身邊有人有心。 錢寧此人最善鉆營,在小皇帝身邊久了,摸清了皇上的喜惡,便一門心思專討小皇上歡喜,果然成為皇上身邊紅人。 但他紅是紅了,來給他送禮求他辦事兒的人也不少,甚至藩王都會大手筆給他送禮,這讓他頗為得意。可,他終只是個弄臣樣的人物,沒有半點兒實權。 他雖是太監養子,卻到底不是太監,不能一輩子靠著逗小皇帝開心過活,尤其小皇帝日漸大了,終有一天會對那些小孩子的玩意兒失去興趣的。 錢寧現在當務之急就是趁著還有圣眷,趕緊弄點兒實權的差事來。 他也是奇了怪了,按理說皇上對他是寵信有加,許多時候商量事兒都不背著他,可要派差事時候,不是便宜了蔡諒就是給了周賢,沒一件好差事落他頭上的。 那倆人家世擺在那里,他不甘也只能認了,但這次山東剿匪,擺明是派人出去搶功勞的,卻用了個尋常世襲錦衣衛破落戶羅克敵,又用了個百姓人家出身的高文虎,仍沒用他,他便十分不平了。 錢寧由此疑心有人在皇上面前給他下蛆那沈瑞上次可是當著皇上面揭他短說什么用人需懂練兵之道的。 這次從劉瑾私宅議事時聽說了皇上有意將沈瑞外放,錢寧簡直大喜過望,巴不得趕緊將這個人從皇上身邊踢走,便不遺余力的向劉瑾吹風。 劉瑾也覺得萬歲身邊的人太多了,不利于錢寧擠進去。錢寧若能獨占萬歲的寵信,不斷為他說好話,那他劉千歲也會站得更穩當,什么翰林院,哪怕內閣,他也不必放在眼里。 因此劉瑾這邊一指令,焦芳當然樂不得照辦,全力踢走沈瑞。 焦芳在內閣這一嗓子,李東陽立刻站出來反對。 李東陽固然也不愿這樣一個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在王華、楊廷和陣營里,但是,比起讓焦芳得逞,他還是選擇讓這沈瑞留在京城。 尤其皇上還是能聽進去沈瑞的話的,在御道投書事中,沈瑞的表現也完全符合一個正直文官的標準,有這樣的人在皇上身邊,總要比那些只會阿諛奉承、哄皇上嬉玩的jian佞宦官、魯莽武勛要好。 王華與楊廷和為了避嫌不出聲,他李東陽卻不能不出聲。 李東陽堅持表示,沈瑞雖有才華,也寫過賑災札子,但到底年輕經驗淺,當初他不過安置千把災民,而如今的山東多府受災,災民只怕不下十萬,當尋老成持重的老臣前往,才能壓得住陣腳。 焦芳則表示,老成持重的倒是懂賑災了,賑災之后呢?今冬少雪且寒,眼看春天播種要耽擱,這一年收成如何是很不好說的,此時不光是要賑災,還需要迅速重新補種糧食,否則賑災就是個無底洞,年年需得賑災! 不說朝廷受得起受不起這樣的花銷,就說三年過后土地拋荒,就是想種也種不出東西了。 沈瑞雖是年輕,卻能從書中找出耕種之法來,朝廷賑濟終究有限,還要靠災民自救才是,沈瑞年輕有干勁兒,又懂行,正適合去做這個鼓勵耕種之事。 兩人據理力爭,吵了十八個回合,也沒吵出結果來。 結果第二天,小皇帝那邊先是過問了劉瑾查侍講學士盧闊之事,盧闊很快就被判了個罰米百石輸邊,然后官復原職。 未幾,李東陽門下庶吉士景,未散館就直接進了通政司為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