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章
因著欽佩祝允明、沈三老爺的書法和沈的丹青,欽佩原國子監祭酒沈二老爺的學識,又見沈瑞、何泰之等年輕有為又性情隨和,眾人也是真心同沈家親近。 會試前大家忙著備考,便也不曾相邀走動。會試一結束,福建舉子們是齊齊將所墨文章交到青篆的,且分文不取,又湊份子在京中酒樓設宴,請了沈瑞等人。 而這次,在錦衣衛封了青篆的消息剛剛傳開后,戴大賓就同林福余來了沈府。 他們只道還是先前他們口出狂言惹出禍事來,表示愿去錦衣衛回話,絕不牽累沈家,沈家這邊若有差遣,他們萬死不辭云云。 在沈瑞告訴了他們無事,更是與那日之事無關時,他們仍怕沈瑞是故意寬慰他們,密切關注沈家動靜,不時過來一趟探問可有需他們之處。 后來見多了悄悄跑來求撇清關系的舉子,沈瑞越發覺得戴大賓的難得,實是可交之人。 聽得三老爺這般說,沈瑞心里也生感慨,只是田家到底是三老爺岳家,三老爺說得,他卻是不好說田家不是的,因此笑勸道:“田家家大業大,且還有書院,恁多師生,也是牽連甚廣,不得不慎重,如母親所言,三叔也不必苛責親戚。左不過這次無事,三叔勿要想那許多。三叔素日不是教我平心靜氣、修身養性的么,今兒三叔可是著相了。” 三老爺開始聽著還嘆氣連連,聽得末了一句,忍不住笑了,敲了敲沈瑞的腦袋,道:“倒覺得你同泰哥兒(何泰之)學得嘴巴油滑了!”方才揭過此事不提。 因有田家這樁事,沈瑞倒不好同三老爺商議后續事宜,思來想去,還是請了沈洲到書房,與他商議。 他雖對沈洲已沒有了什么恨意,且這一年多來,也全賴沈洲悉心教導,得說他能有解元的好成績,大半功勛是要歸于沈洲的。沈洲不愧是多年的翰林,又在國子監精研過時文,應付科舉考試確實極有心得。 沈瑞對沈洲是感激的,只是在心底,始終無法同待三叔那般親近便是。 “我原萬料不到貢院還會失火。”沈瑞開口便是嘆了一句。 他真是萬沒想到還有這么離譜的事兒,他一向覺得這種只有三流影視劇才會出現這種劇情,沒想到生活果然是比電影還精彩的。在聽了沈洲、祝允明等人講古,他才知道這也不是有明以來頭一次貢院失火了。 但便是有過火災事件,也不代表這次純屬正常。 有考生在時,考生打翻燈燭引起大火也合常理推斷,但這次,是沒有考生,又是在白日,未免離奇。 只是這卻不是當他來“偵破”的了。 現在他要想的是如何應對接下來的事情。 “我原想著,會試之后,加緊先出一兩本時文集子,可以讓青篆聲名再上一個臺階,再趁熱推出二叔和工部幾位大人一二專著。可惜了,這場大火……”沈瑞嘆了口氣,向沈洲道,“侄兒見識淺薄,覺得,此番真相大白,青篆或可大紅大紫,但這究其根源,是貢院官員失職,青篆聲望愈高愈會成了釘在他們rou里的刺……” 沈洲頗為欣慰的點點頭,道:“我先前還怕你年輕氣盛,如今卻是放心了。誠然這是難得的將青篆聲望推高的良機,都無需做些什么,順勢而為,就可收仕林聲望。然趁著災變,到底是取巧,不是真個詩詞文章名揚天下,這聲望也是不穩的。” 見沈瑞頻頻點頭,他又道:“你能看透這后面的兇險甚好。如今,聽劉忠劉公公的意思,你這科是中了,但會試之外還有殿試,雖有皇上庇佑,但……朝中無論何時都有jian邪小人,我們還是不得不防。” “此番事了,時文還是要出的,但只提青篆,不提沈家。我那本雜記原也不過寥寥數篇,不出也罷。倒是可以如你先前所想,尋一兩本前朝的農書出了,既是關系社稷,又不引仕林反感。” 沈瑞苦笑一聲,他固然想推農書,可更想推的是工程書籍,只是在沈洲這樣正統文人眼中,工程技術只作奇技yin巧、不務正業罷。 也罷,農書也是最保險的,而且,能推廣農書也是一樁好事,填飽了百姓肚子,百姓才能安穩。耕種容易了,畝產高了,才能將勞動力從農事中解放出來,從事手工業等其他活計。 沈瑞點頭應下,“就出幾本農書,再印些時令口訣的小冊子,免費散給京郊各村。” 他看著沈洲,忽又問:“二叔可還愿執教?” 沈洲沉默了片刻,嘆了口氣道:“方才我在主院所說也非虛言。原本是想等殿試之后看看情況再回去南城書院的,但如今出了這樁事,倒是一時不想回去了。” 他頓了頓,勉強一笑,道,“這事,其實怨不得田家驚心。只是……”只是經歷了喬家以后,他很難對這樣的親戚放下戒心。 當然,他當初去南城書院也不是抱著什么幫襯親戚的態度去的,是他想有自己的門生,自己的發聲渠道,大家半斤八兩,所以這會兒也怨不得田家不夠仁義。 “暫且,教教家中幾個子弟,整理整理書坊要印的文集也就是了。”沈洲終是道。 沈瑞凝視沈洲片刻,道:“二叔可想過建自己的書院?” 沈洲不由詫異,愣了片刻,方搖頭道:“剛說你少年老成,這又說起孩子話來,書院豈是說建就建的?” 沈瑞鄭重道:“雖不是頃刻可成,但若是二叔有心,借著青篆東風,咱們又如何建不起一個‘東城書院’來?當然,二叔說不欲張揚,那便暫時以‘族學’形式,左不過現在學生多是族人子弟,若有外人想來,便叫他們‘附學’便是。幾位族叔未必不肯留京,也可做二叔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