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良田數(shù)十萬畝,鋪子百余間,這就是沈家在松江的產(chǎn)業(yè)。賀西盛這些年惦記振興賀家,有朝一日好勝過沈家,所以對于沈家多為關注,因此比尋常族人更知曉沈家的富庶。 賀家雖是松江老戶,比沈家更早落戶沈家,可發(fā)展始終不如沈家。為了這個,賀家?guī)状斯⒐⒂趹?,所以才會有賀西盛幾次惦記沈家產(chǎn)業(yè)。可惦記是惦記,也不過是惦記咬下一塊再咬下一塊罷了,全部吞并之事只出現(xiàn)在賀西盛夢里。 況且有個不知道什么勢力的人握著賀家把柄,賀家這個時候還惦記吞并沈家,不知會便宜誰去?賀西盛當了十幾年家主,見多識廣,自然曉得行這般手段,殺戮搶劫的不是好人,賀家與其合作,無異與虎謀皮。今日被算計的是沈家,明日說不得賀家就成了案板上的肥rou。 只是賀西盛察覺的太晚,之前只以為真是沈家子弟不肖,引來外賊,才想要趁火打劫,沒想到過了兩月,其中的鬼祟蹊蹺都露了出來。 賀西盛撂下筆,拿著沈理的帖子。沈理與賀家并無私交,能主動門想必也是察覺出其中不對頭。到底是繼續(xù)旁觀,還是選擇拉沈家一把,這卻是個艱難的決定。要是長兄在,賀西盛會將選擇權交出去;可進城距離松江千里之遙,就算現(xiàn)在去信問也來不及了,欽差就要下來,賀家到底幫不幫沈家也要有所決斷。 “沈家玉字輩出了幾個狀元、進士,若干舉人秀才;賀家小一輩卻只有兩個進士、兩個舉人三個秀才,其中一個進士還與嫡支有嫌隙……”賀西盛不得不承認,在子弟教養(yǎng)方面,賀家確實比不過沈家。因沈滄病故,現(xiàn)在是沈家官場勢力最弱時,錯過了這次沈家小一輩成長起來,就更加壓服不住。 在松江守夜的賀西盛也好,在京城為官的賀東盛也好,都曉得這個道理,才會在沈家出事后“趁火打劫”,沒有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賀西盛的眉頭皺的死死的,依舊沒有決斷。 燈影搖曳,這是一個不眠夜。 宗房客房,燈光透著窗戶照應出來,窗前幾個人影在座談。 沈海已經(jīng)從好友那里打探完,一時也等不得,過來告知沈理、沈瑞。 “是趙顯忠身邊幕僚,聽說是揚州的舉人,姓閆,并不是趙顯忠身邊舊人,而是拿了趙顯忠同年的舉薦書投奔來的。年前才到松江,因寫了一手好字,且人品出彩,被趙顯忠器重,加上身上有舉人功名,并不同尋常幕僚待。他同府衙刑房的老黃攀是老鄉(xiāng),出口極為闊綽,常在一起吃酒?!鄙蚝5?。 大明朝科舉之路艱難,蒙生進童生,百進十;童生進秀才,百進十;秀才進舉人,依舊百進十;舉人進進士,就不是百進十了。 雖然每次春闈的考生與中榜比例,都在十比一上下,可這是下場的考生比例,并不是舉人與進士的總比例。落第的舉人一次一次參加春闈,要競爭的就是前面三百名。多少人考白了頭發(fā),也是三甲無望。因此或是從吏部補小吏,或是出去為幕僚,也成為不愿意回鄉(xiāng)守業(yè)的舉人的兩大出路。 可不管是為小吏,還是為幕僚,歸根結底只為了一個目的,那就是銀子。千里做官只為財,否則道路遙遠、交通不便,誰也不愿意去遭奔波之罪。 這個閆舉人,是來自比松江更富庶的揚州,出手還極為闊綽,怎么看也不是為了錢財來的。 沈理與沈瑞對視一眼,都明白寧王內(nèi)應多半是此人了。 沈瑞想起一事,道:“之前從瑾大哥那邊得了消息,說是四房叔父在揚州給大哥說了一門親事,對方好像就姓閆,是揚州的鹽商?!?/br> “鹽商?這么巧,閆舉人也是鹽商,家底豪富,說出來為幕只為增長見聞,為兩年后的春闈做準備,才會越發(fā)得趙顯忠器重?!鄙蚝Uf著,臉色越發(fā)凝重,用手指敲了敲桌子道:“宗房、三房、五房,現(xiàn)在又加上一個四房,沈家拿得出手的幾個房頭都要一網(wǎng)打盡了。若真的是寧王,是真的想要收服沈家,還是想要將沈家連根拔除?” 情況比想象的還要復雜,要知道四房沈源開始在揚州為學官是前幾年的事,而既是兩家談及聯(lián)姻,那最早也是沈瑾中解元之后,才會使得揚州豪商主動與一個不入流的學官提及聯(lián)姻事。那樣的話,事情似乎更加復雜。 氣氛越來越凝重,沈瑞嘴角抽了抽。 說寧王有反心他信,說閆舉人對沈家不懷好意他也信,可要是說寧王早就盯上沈家,去年就開始布局謀劃,那怕是想多了。區(qū)區(qū)沈家,只是一地之富,還不至于引得寧王千里之外就惦記。就是士林名聲這里也是,松江人杰地靈不假,可江西也是出才子進士的大省,也有不少仕宦之家。 “或許只是陰錯陽差!”沈瑞直言道:“寧王對沈家算計幾分,還看不明白;可這閆舉人卻是對沈家沒有善意,要是他真的是揚州鹽商子弟,恩怨也對上了。四房叔父之前雖曾許婚,可在瑾大哥中狀元后四房叔父又悔婚了,得罪了閆家?!?/br> 至于悔婚的原因,不用說,是因為得了沈瑾信中暗示,知曉李閣老器重沈瑾,且李閣老家有待嫁的長孫女,盼著自己也跟閣老府成了姻親,區(qū)區(qū)一個鹽商自然就入不了沈源的眼了。 第四百九十二章 開誠布公(二) 這次面面相覷的,輪到了沈海與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