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搭檔:“那是因為在你并不了解夢的情況下,受到把夢過于夸大的影視和文藝作品影響罷了。” 來訪者:“關于夢的小說我看得不多,所以不清楚,至于影視……的確有些電影對夢的描述我不是很喜歡……” 搭檔:“嗯,我也不喜歡影視作品中描述的夢境,那些編劇們在對夢并不了解的情況下,肆意把夢搞得無比神奇。” 來訪者:“話是這么說,……雖然我不喜歡那些夸張的描述,但是你必須承認夢很神奇,不是嗎?例如夢境對于時間的無視。” 搭檔一臉困惑:“我沒聽懂你說的是什么意思。” 來訪者:“是這樣,你看,有時候明明睡了幾分鐘,但是為什么做了一個很長的夢呢?夢完全無視時間的長短,難道這不是夢境的神奇之處嗎?” 搭檔嘆了口氣,轉向我:“還是你來告訴他吧。” 我點了點頭:“夢中的景象都來自于你的記憶。也就是說,夢中你所經歷的場景和事物,不過是對現實記憶的提取及再加工——記憶當然可以瞬間千里,跨越時間和空間——那些場景和事件實際上就是潛意識從記憶中抽取出場景和片段組成的,所以夢根本不需要時間流。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吧:這如同你打開電腦里存儲的視頻不需要漫長的緩沖……” 搭檔接過話茬:“所以我說,我不喜歡影視作品中描述的夢。尤其是你剛說過的‘夢對時間的無視’這點,每次看到對此故弄玄虛的電影,我都會忍不住想笑。” 來訪者:“雖然打開儲存在電腦里的視頻不需要時間,但是看那些視頻需要花時間啊,這個怎么解釋?” 我:“你定位錯誤——我所指的電腦就是你。” 來訪者:“哦……原來是這樣……但我還是有疑問。” 我:“例如?” 來訪者:“你剛才說夢中的場景來自于對現實場景的記憶,這我承認自己沒想過,而且你說得很對,但是夢中所發生的事情呢?也全部來自于記憶嗎?有些事情我并沒經歷過啊?例如那種恐怖電影似的夢?雖然你可以說那是從我曾經看過的電影或小說中來的,但是在夢中我會有自己的判斷,對不對?我會有自己的想法,對不對?那不是記憶中來的吧?需要時間吧?這怎么解釋?” 我:“還是打個比方吧。假如你在駕駛汽車時,遇到紅燈或路面狀況時,你會思考很久嗎?不是吧?你會很快做出判斷,對不對?” 來訪者:“你說的是本能。” 搭檔:“那不是本能,那是你后天受到訓練所形成的條件反射。實際上你在夢里所有的行為和想法,就如同駕車在路上:事件和場景是以流動形式呈現給你的,你在夢中的反應也只是根據經驗對此直接做出判斷和選擇的條件反射罷了,這并不需要多長時間,1秒?甚至更短。” 來訪者仔細想了好一陣兒:“哦……我明白你們說的了……所以催眠師才會通過催眠來進入到別人的夢里去截取那些記憶,對吧?” 我:“不完全對,催眠和睡覺是兩回事兒,但催眠的確是在模仿做夢的狀態。” 來訪者:“咦?催眠不是讓人睡著?” 我:“呃……不是……” 來訪者:“那為什么叫作催‘眠’?” 搭檔:“河馬并不是馬,鱷魚也不是魚。” 來訪者:“……好吧,我一直以為催眠就是讓人做夢,然后趁著對方做夢的時候去問一些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呢……” 搭檔邊笑邊看我。 我:“催眠是通過某種手段讓被催眠者交出部分意識,這樣就能獲取被催眠者潛意識中的一些想法或者某些記憶。” 來訪者:“交出部分意識?這是怎么回事兒?” 搭檔:“他指的是主控權。被催眠者在進入到催眠狀態后,會接受催眠師的引導——其實這就是交出意識的控制權。” 來訪者:“被催眠的時候,不具備思考能力?” 我:“不,喪失的不是思考能力,而是部分防范能力。” 來訪者:“就是別人說什么自己答什么,對吧?” 我:“差不多是這樣。” 來訪者:“那這個回答是經過思考的嗎?” 我:“嗯……與其說是回答,倒不如說是條件反射。這樣你就能理解了吧?” 來訪者:“我懂了,條件反射是最直接的,沒有任何防范……那你剛才說催眠是模仿做夢,是不是指剛才你們說的那個?面對記憶流的直接反應?” 搭檔:“實際上更深層一些,通過催眠所面對的實際上是被催眠者的潛意識部分。” 來訪者:“關于潛意識的問題我回去再查。我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潛意識不會被意識到嗎?另一個是:我想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 搭檔:“對,當然不會被意識到,所以被稱之為‘潛意識’。至于為什么這么做……因為雖然我們無法意識到潛意識,但是我們的一言一行基本都被潛意識所影響著。” 來訪者:“那本能呢?本能不能cao控我們的行為嗎?” 搭檔:“本能是原始出發點。比方說你餓了,會去找食物,但是你的潛意識則在你尋找食物種類時加上了一些特征。假如你潛意識中有節食的傾向,那么你在尋找食物的時候會更偏向于低熱量、低脂肪。若是你對某種能夠成為食物的動植物有特殊的經驗,比方說你小時候被豬追過,這個記憶在你心理上留下陰影,那么你在選擇食物上有可能更偏愛豬rou,這是因為報復心理,或者很排斥豬rou,這又是因為泛規避危險心理聯想。因此,你的行為動機就變得極為復雜,但是表現出來的形式卻很簡單:你饑餓時喜歡首選豬rou或者完全不選擇豬rou。” 來訪者笑了:“你小時候才被豬追過呢!不過,我聽懂你的意思了,細想的話的確是這樣。” 我:“所以說,催眠師通過各種手段去獲取被催眠者的潛意識中的信息,其實目的就是解釋行為。剛才他說過了,行為的表象簡單化掩蓋住太多太多行為動機了。” 來訪者:“真有意思啊!這些是我原來完全沒想過的問題……對了,還有,你剛才說催眠是在模仿夢境,也就是說夢境其實是一種潛意識的表現形式嘍?” 我:“嗯,根據目前的觀察和認知來看,是這樣的。” 來訪者:“那這么說吧,實際上,潛意識是趁著睡眠時期意識停滯才會主導夢的,對嗎?但是有時候我會意識到自己在做夢,這怎么解釋?” 我:“睡眠時期的意識不是停滯的,而是淺淡、低頻率、低范圍的活動,所以在有些時候你會有那種‘知道自己在做夢’的體會。” 來訪者:“催眠的時候呢?會不會有這種可能性?就是被催眠者的意識跟催眠師爭奪控制權?” 我:“會,還很常見。” 來訪者:“那什么情況下會發生這種事?” 我:“不信任的情況下。實際上,心理分析、心理誘導、心理暗示和催眠一樣,基本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否則很容易失敗。” 來訪者:“有例外嗎?” 我:“有。” 來訪者顯得有些驚訝:“難道真的有輕輕松松就可以給人催眠的?” 搭檔:“并不輕松,那種快速催眠也要精心挑選被催眠對象的,例如意志薄弱的人或者在某人意志薄弱的時候。” 我補充了一句:“還有群體催眠。” 來訪者:“同時對很多人催眠反而容易?” 我:“相對容易一些。有個說法可能你聽說過:騙十萬人比騙一個人容易。” 來訪者:“為什么會這樣?” 我:“人在群體中的時候防范會降低很多。群體催眠看似并非具有個體針對性,但實際上還是有的。加上人與人之間的情緒相互感染,平時那些不易被催眠的人反而會受到身邊那些容易被催眠的人的影響而被催眠。” 來訪者:“聽上去好像洗腦……” 我:“實際情況就是這樣,因為情緒的感染和擴散起了很大作用。” 來訪者:“以后我得留意一下這種活動。” 我:“觀察?” 來訪者:“嗯……我想觀察一下……對了還有,既然做夢本身就是一種潛意識的釋放,你也說了,催眠在某種程度上是模仿做夢,那是不是可以在別人睡覺的時候像催眠那樣去問問題呢?” 我:“可以是可以,但是由于對方的催眠狀態不是你引導的,所以你的問題很可能把對方的意識喚醒。” 來訪者:“哦,是這樣啊……我還以為可以趁著對方睡覺時隨便問呢。” 搭檔:“某些時候可以,但是成功率偏低。” 來訪者:“說到現在,似乎所有問題都集中在潛意識上了,對吧?如果說做夢本身是潛意識的釋放,我可不可以這么說:其實做夢的時候才會觸及到自己的……自己的……內心?靈魂?自我?你們明白我指的是什么嗎?” 搭檔點了點頭:“明白你指的是什么,可以這么說。” 來訪者:“也就是說,夢極其重要,對嗎?” 我:“引用拉康的一個觀點吧:拉康認為,潛意識是人類一切行為的源頭,我們所有的感受、判斷、分析和選擇都源于潛意識。所以,既然夢是潛意識的釋放,那么我們所說的現實只是虛幻,夢才是真實的。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該怎么用虛幻去解析真實呢?” 來訪者:“我的天……的確是這么回事兒!” 搭檔:“你把她嚇到了。” 來訪者似笑非笑地看著搭檔:“還好……當初聽說你從事這個的時候,我還以為是個很無聊的職業呢,沒想到你們的工作這么有意思,我還是挺感興趣的……” 搭檔:“我們不招人。” 來訪者嘆了口氣:“還是那么滴水不漏。”說完轉向我,“謝謝你,今天真的了解到不少東西。” 我回報一個微笑:“客氣。” 來訪者:“時間差不多了,咱們一起吃飯吧?我埋單。” 搭檔:“終于說到正題了。”他轉向我,“走吧。” 我點了點頭,起身去拿外套。 07 衣柜里的朋友(上篇) 掛了電話后,我就開始走神兒,以至于不知道搭檔什么時候從書房溜出來,坐到催眠用的大沙發上好奇地看著我。 搭檔:“你……怎么了?” 我茫然地抬起頭看著他:“什么?” 他似笑非笑地看著我:“你從剛才接完電話后就走神兒,失戀了還是找到你親生父母了?” 我完全回過神:“什么親生……你才不是親生的呢。剛才一個朋友打電話說了件奇怪的事兒。” 搭檔:“有多奇怪?” 我想了想,反問他:“你相信鬼嗎?” 搭檔:“你是指和愛情一樣的那個東西?” 我:“和愛情一樣?你在說什么?” 搭檔:“大多數人都信,但是誰也沒親眼見過。” 我嘆了口氣:“我沒開玩笑,你相信有鬼魂的存在嗎?” 搭檔略微停了一下:“相信。” 他的答案多少讓我有些意外:“我以為你不會信……” 搭檔:“干嗎不信?用鬼來解釋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會方便得多,而且這種神秘感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否則這個世界多無聊。你剛才接電話就是聽了這么個事兒?” 我點點頭。 搭檔露出好奇的表情:“打算說嗎?” 我:“嗯……是這樣。剛打電話的那個朋友說到他遠房親戚家里的問題。那兩口子有個兒子,原本挺聰明的,后來大約從13歲起,就能看到自己衣柜里有個女人。那女人穿一件白色的長裙,類似睡袍那種,長發。” 搭檔:“嗯……標準女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