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玄幻小說 - 寒門之士[科舉]在線閱讀 - 寒門之士[科舉] 第161節

寒門之士[科舉] 第161節

    張居正手中,他恐怕也會不許。

    ……但也未必。

    就如科道,落到高拱和張居正這樣的權相手中,便是排除異己的武器,說是指哪打哪也并不夸張,可之后申時行登首輔之位,他制不住言官,言官便處處與他作對,當時萬歷又借助言官牽制內閣,言官勢大時甚至可以提名閣臣。

    武器本身是不帶目的的,要看人如何用它。

    ……

    潘晟將二人琢磨出的報紙細細翻閱了一遍,看向柳賀的神色更是意味深長。

    他原以為柳賀只是隨口一說而已,然而他見了柳賀給他的例報,只覺內容十分充實,許多民間之物潘晟也未聽說過,比如柳賀此前進程給天子的甘薯,他似是找畫師將甘薯畫下,又詳說甘薯如何曬干保存、如何烹食、如何種植。

    還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一欄,將薄荷這一味草的用處講得明明白白。

    “柳澤遠之才老夫原已知曉,今日再看,老夫不知之處仍有許多。”潘晟道,“只是這頭版,老夫也不知元輔能容忍到哪一步。”

    姚弘謨附和道:“澤遠已極是小心了。”

    潘晟也只能感慨,柳賀多虧了是張居正的門生,若是換成旁人,這報紙恐怕都不能遞給張居正。

    但潘晟覺得,若是在頭版中加以圣人名言警惕世人,也好過書生們聚集在一處妄議朝政——朝廷不引導,讀書人便可處處議論、時時議論、事事議論。

    而這是不受控的。

    可朝廷若能加以引導,即便讀書人反對朝廷之政見,但其所議內容依舊在朝廷控制之內。

    換句話說,以報紙的形式不知不覺中引導讀書人,讀書人以為自己在爭論朝中大事,可他們所爭論的,皆是朝廷想叫他們議論的。

    書院畢竟只是一處場所,書院可以禁絕,卻禁不了長著嘴的讀書人。

    若真將書院禁了,逆反心理作祟,讀書人恐怕會論得更兇。

    第211章 育言報

    文淵閣中依舊一片暖意,對于柳賀這個年紀的官員來說,閣中的溫度就有些偏高了。

    張居正將這份報紙的原卷看了數遍,方才問道:“這當真是柳澤遠所作?”

    “千真萬確。”潘晟道,“他與姚繼文二人商議出的,但據姚繼文說,主意是澤遠拿的。”

    張居正沉吟半晌:“待我思索幾日,再看這事該如何辦。”

    潘晟點頭應下,終究忍不住說了一句:“元輔,這個報紙若是使用得當,其妙處是無窮的。”

    張居正也道:“我這門生的確有些小聰明。”

    張居正也是容不得這些在野之人時時議論,但他畢竟是當朝首輔,總不好因這些微末小事大動干戈,萬歷三年他已糾整過一回書院,可一切卻仍如舊。

    不管如何,這妄議朝政的毛病總該扼殺掉。

    且何心隱之言一日比一日過火,長此以往,大明江山恐怕都因此動搖。

    張居正之所以看不上何心隱,便是他覺得,何心隱所學經不住細究,簡單一點說,何心隱是一個提出問題的人,但他并非能解決問題的人。

    他一心一意叫張居正離朝,似乎朝局的一切動亂皆因張居正而起,張居正不愿與他計較,在他眼里,何心隱若是當官,恐怕一個小小縣城都治理不成。

    這報紙到了他面前,張居正心想,不說頭版,便是后幾版內容也十分有用,若這報紙當真能推廣開來,天下人都能看明白,何愁甘薯無人種?

    除此之外,若將報紙內容再擴充一些,列上各地時訊、官員士紳值得表彰者,內容是填不完的。

    柳賀更在報紙最后附了京中某地梅花極美,文人雅士可至此欣賞,還有某酒樓的鴨子做得十分地道云云。

    潘晟方才提了,此報若是由禮部辦,禮部可在其上推書、推景、推美食,如此禮部也能多一份進項。

    張居正不由搖了搖頭,柳賀別的都好,就是對銀子有些執念,這些小錢他都要掙。

    他眼下雖未給潘晟明確的答復,可心中已在思索,若這報紙當真出了,頭版該印些什么。

    壞處固然是有,但好處更是無窮。

    ……

    “澤遠,元輔那邊可有話遞來?”姚弘謨于此事倒是十分關注,畢竟細細講來,此事其實是歸他管。

    姚弘謨已年近五旬,身體也不是十分康健,他只想安安穩穩將這一任禮部左侍郎干滿,于前程上并無太多追求。

    柳賀搖了搖頭:“這幾日我都未見元輔。”

    張居正這人的想法本就難猜,何況報紙當真辦了,尺度若掌握不好,他老人家恐怕又要生氣。

    “朝野議論聲已十分之廣,皆道元輔此番是下定決心了。”姚弘謨嘆氣道,“細細想來,若聽元輔的將書院廢除,此事倒也能了,可這報紙一旦辦了,日后便會懸在你我頭頂上,有差錯的話,你我也躲不掉。”

    柳賀道:“但我也不忍元輔受天下指責。”

    “的確如此。”

    除了制作報紙的框架外,這幾日柳賀與姚弘謨也被各個衙門的官員找上門,廢除書院雖是張居正的主意。禮部也能在這件事上發聲。

    張居正奪情一事便有許多官員反對,這次他欲廢除書院同樣如此。

    柳賀便被他在翰林院的同僚們找過好幾回,就連遠在河南的沈鯉都寫信給柳賀,請他勸阻張居正。

    沈鯉也清楚書生妄議朝政的壞處,他在家鄉時,書生動輒批評官府之所為,或是滋擾百姓生事,然而廢除書院屬于一刀切,書生又多在沖動的年紀,政令一下,事情恐怕難以挽回。

    柳賀等了幾日,朝中議論聲越發響

    亮。

    何心隱被下獄一事反倒令他有了更多支持者,民間許多大儒紛紛為其發聲,這些大儒雖非官員,卻桃李滿天下,朝中許多官員都接受過他們的指導。

    張居正面臨的壓力也不小。

    以張居正以往的脾氣,民間議論聲如何與他何干,書院他必是要關的,但這幾年下來,他隱隱覺得,柳賀似乎是可托付之人,在和徐階的通信中,他就曾直白寫道,柳賀于他,正如當初他于徐階。

    若只他一人,倒也不必畏懼天下罵名。

    可他若想推柳賀,柳賀的名聲必然要好一些。

    何況即便他不偏私,這報紙也十分有用。

    張居正思索了幾日,終是又召了潘晟:“儀制、主客二司今后便歸柳澤遠,祠祭、精膳二司歸姚繼文。”

    “儀制司一貫是歸左侍郎的。”潘晟道,“元輔,若叫柳澤遠管,恐怕名不正言不順啊。”

    張居正道:“那便令姚繼文將這報紙給接了。”

    潘晟:“……臣回去與姚繼文詳商。”

    這報紙工程何其浩大,姚弘謨快五十歲的人了,如何能將這細活校對完?這擔子恐怕還得落到柳賀頭上。

    張居正又道:“再去翰林院派幾人相助。”

    “眾翰林都在修撰《大明會典》,恐怕抽不出空。”

    張居正當即點了幾個翰林的名字,又將余有丁叫來,將這報紙改為禮部和翰林院合辦,柳賀好歹還掛著翰林院侍讀學士的頭銜,叫人干活順理成章。

    ……

    翰林院中,被點名的張元忭、吳中行及張嗣修俱是驚愕:“辦報?光學士,我等皆在修《會典》,修撰未成,我等如何脫身?”

    可事情已經定下,幾人也改變不了。

    張元忭、吳中行二人還好,他們與柳賀是好友,對在柳賀手底下辦事并不抵觸,張嗣修卻仍記著柳賀將張敬修篩落一事,并不十分樂意去幫柳賀。

    且他們都不明白,為何莫名叫他們去辦報?

    朝中因廢除書院一事吵個不停,柳賀身為右宗伯不僅不規勸元輔,竟去辦報了!

    “子蓋兄,你與右宗伯是同科進士,此次能同心協力為國辦報,實在叫人期盼啊。”

    “子道兄也是,辦報有了功勞,可別忘了我等。”

    張元忭與吳中行聽了俱是無言,這幾人的言外之意他們也能聽出,無非是說他們與柳賀同科進士,同時入翰林院,柳賀如今已是三品侍郎,他們卻被打發去輔助柳賀,可謂一個天一個地。

    這些人不敢當著柳賀面說,然而遇上萬歷五年的翰林時,卻總會表露出這等意思。

    “能得子蓋兄與子道兄相助,本官倒是十分高興。”柳賀笑道,“聽說元輔要從翰林院中派人,我原先還有些擔憂,知曉是二位,我就放心了。”

    “見過右宗伯。”

    柳賀道:“各位不必客氣,元輔已決定擱置廢除書院之條,換而以辦報令讀書人知曉政令,你我責任甚重,這報辦得如何,還要仰賴幾位。”

    柳賀這話一出,眾翰林們均是驚詫。

    廢除書院一事吵得沸沸揚揚,似乎已成定論,可依柳賀之言,元輔竟改廢除書院為辦報,此二者間又有何關聯?

    然而柳賀這禮部右侍郎并無撒謊的必要,他說了這是張居正的決定,此事必然為真。

    “為何改辦報?”

    “聽右宗伯所言,辦報之事似乎十分重要,我定要瞧一瞧,他要將這報辦成何種花樣!”

    一夜之間,京城的讀書人皆知,張居正改了廢除書院的想法,將糾除士風寄托在辦報一事上,因而這報未辦先火,讀書人原以為,所謂的辦報恐怕就如那邸報一般,將朝廷要聞抄于其上。

    家中有人為官的讀書人心想,待這報出了,他們定要請家人幫忙謄錄一份。

    ……

    柳賀與張元忭、吳中行及張嗣修幾人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育言報》第一期的內容。

    幾人都知曉這報很重要,然而,待柳賀說清要求后,幾人都不由沉默了。

    難怪柳賀要特意將他們借來,他們原想著,禮部進士出身的官員也有不少,為何非要找翰林院借人,禮部自己的人難道不夠用。

    的確不夠用。

    《育言報》出自孔子之句“有德者必育言”,且此報創辦,便是給天下讀書人一個育言的機會。

    誰說育言必出自書院?

    育言者,禮部也可充之。

    因而這《育言報》的第一炮必須打響,這報由柳賀主辦,因而頭版的頭篇文章便由柳賀撰寫。

    他洋洋灑灑數千字一堆,版面立刻不夠用了,原本第一期計劃發行四版,可他一篇文章字數就占了大半,四版顯然不夠,便改為八版。

    內容也要更充實一些。

    潘晟與姚弘謨二人也時不時過來指導一番,要柳賀秉承著禮部出品、必屬精品的理念去編寫內容。

    張元忭幾人都覺得壓力極大,私下道:“我竟覺得,辦報比編撰《會典》難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