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玄幻小說 - 寒門之士[科舉]在線閱讀 - 寒門之士[科舉] 第157節

寒門之士[科舉] 第157節

    “風調雨順,萬民能安,一貫是朕的期盼,能有今日,多仰賴張先生與眾位卿家。”天子道,“我大明正是有你們助朕治理天下,朕才能安坐這龍椅之上。”

    自隆慶六年天子登位,至今六年過去,天子如今已有一十六歲,已不是當初那個只知依賴母親的稚兒,隨著天子一日日長成,朝中官員都在猜測,張居正何時能歸政于天子。

    但官員們都知道,張居正冒著奪情的罵名都不愿離京,要他歸政恐怕還要等些時日。

    柳賀是張居正的門生,平日也算是受張居正器重,王錫爵、羅萬化、于慎行等人與他交好,平日倒不會在他面前多抱怨張居正,但言語之間也有期盼張居正歸政之意。

    他們與柳賀交好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其他官員心中都是如何想的。

    一則天子年歲漸長,大明天下畢竟姓朱而不姓張。

    二則張居正立于朝堂之上,其余官員都需看他臉色行事,張居正一日不歸政,不被他看中的官員便一日沒有出頭的機會。

    但柳賀一直覺得,張居正這人有私心不假,卻并不意味著他遲遲不肯放權。

    如今考成法、一條鞭法、清丈田畝策逐漸有了成效,南方倭寇之犯漸熄,北方邊務被整治,黃淮水患比之往年少了許多,朝野上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可以說,張居正的改革已逐漸有了成效。

    柳賀并不知曉,他已成了煽動風暴的蝴蝶翅膀,在歷史上,一條鞭法與清丈田畝策的施行比現在要慢許多,且削藩之事進行得也并不順利,因而一直到張居正過世,改革其實仍在進行中,成效并不似今日這般明顯。

    天子又問朝臣們:“各位卿家可還有事要上報?”

    王錫爵看了柳賀一眼:“澤遠,你可知會過元輔了?”

    柳賀道:“此事我已知會過了。”

    柳賀要報的,就是拓寬作物品類的事,這件事他和張居正匯報過,張居正也與張學顏打過招呼,到年底了,便將這些作物當成祥瑞呈給天子。

    “陛下,臣有事要奏。”

    柳賀出列道。

    京官們大多已對柳賀的面孔十分熟悉,柳賀回京以來,先是奪情,后是削藩,最近又摻和進了馮保的事里,可以說是將朝中最不該做的事做了,最不能得罪的人得罪了。

    若是旁人干了柳賀的事,不說全身而退,貶官致仕二者恐怕要選其一,可柳賀到現在還活蹦亂跳的,日子似乎一日比一日舒暢了

    。

    “這是何人?”

    一位布政使問道。

    他見柳賀樣貌年輕,卻身著三品文官的官袍,不由有些驚詫。

    不說左右布政使,便是二品巡撫進了京,也得先從三品侍郎做起,此人年紀輕輕便官至三品,卻叫這布政使驚疑,京中何時出了這么一位大人物?

    “柳三元你都不識?”

    “竟是他。”那布政使道,“我原以為,柳三元當是氣勢更為凌厲之人。”

    可柳賀模樣卻極是謙遜,絲毫看不出三品京官的傲氣。

    柳賀道:“臣家人自番邦帶來些瓜果口糧,有甘薯,也有番柿,還有玉麥,據番邦人說,都是極好種又好收的作物,臣得了此物,不能獨享,也該叫陛下和各位同僚來見識見識。”

    “玉麥我大明已有地方耕種,此物味美,可煮了吃,也可磨成粉吃,而這甘薯耐寒又耐旱,趁原本是不信的,可臣的母親將這甘薯種了下去,一季之獲著實叫臣驚嘆。”

    柳賀話音落下,便有內侍將甘薯呈給了天子,甘薯有生的,也有烤過的,還有一盤以甘薯葉子炒成的菜。

    柳賀將發現了甘薯的事稟報給張居正的時候,張居正有些不屑一顧,可柳賀想辦法種了一季之后,甘薯的收獲便是連他也覺得驚詫。

    作物的收獲很重要,而與收獲一樣重要的,則是甘薯耐寒耐旱的特性,江南土壤豐潤之地或許不會在意,可在北方,到了干旱的年景,這甘薯或許就是能活命的東西。

    張居正便連夜向柳賀要了甘薯種植的流程、收獲的數量,柳賀上呈給天子的甘薯,不同的吃法張居正也都嘗試過。

    他一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甘薯也不叫他覺得難以下口,相反,此物不同吃法便是不同的風味,百姓應當也是能夠接受的。

    若是有張居正支持,這甘薯推廣自然要容易許多。

    第206章 申時行相邀

    不僅是張居正這邊,因柳賀未將徐爵之事公開,馮保也算是欠他一個人情,因而甘薯呈至天子面前,也有馮保的緣故在。

    天子此前未見過甘薯,加上他素來愛吃rou,見了這甘薯其實沒什么興致。

    不過見柳賀一派興致勃勃的模樣,天子勉為其難地嘗了一塊,之后便驚訝道:“此物甚是甘甜!”

    生食有生食之味美,煮食也別有一番滋味,天子朝內閣幾位閣臣道:“幾位先生也來嘗一嘗。”

    張居正、張四維與申時行皆是謝過天子,柳賀尋番邦作物之事張四維與申時行都有所耳聞,只是并未放在心上,此時見柳賀將之呈給天子,也只當柳賀是在天子面前邀功罷了。

    畢竟強勢如張居正,也會時不時上呈祥瑞向天子獻媚。

    用過甘薯后,幾位閣臣皆是道:“此物味美,也能飽腹。”

    “柳先生難得得了這甘薯,卻仍惦記著朕,朕心中十分歡喜。”天子道,“來人,賜柳先生彩錦一匹。”

    “臣謝過陛下。”柳賀道,“臣將這甘薯呈上,也是因這甘薯易活,臣想著,陜西、貴州、云南等地或許可以種植一二。”

    “臣以為,糧食如何種是戶部之責,右宗伯既是禮臣,貿然插手戶部事并不合適。”

    柳賀話剛說完,戶科都給事中便上前一步道。

    戶部尚書張學顏則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

    唐鶴征則道:“臣以為,天下之事,百官都可暢所欲言,雖說在其位謀其政,然我等為官,本就該有一顆公心,一切為公,又何必拘于門派之見?”

    “臣附議。”

    張居正則向天子道:“陛下,右宗伯種甘薯事臣有耳聞,這甘薯雖出自番邦,其畝產卻能有四十石之多。”

    方才柳賀一直在強調著甘薯產量驚人,可堂上眾位官員卻并未在意,但自張居正口中說出甘薯畝產四十石之事,堂上幾位老成的戶部官員都穩不住了,問道:“此事當真?”

    “自然做不得假。”張居正道,“右宗伯得了這甘薯后便加以試種,甘薯栽種容易,又極易成活,所耗費時日也不多,且其葉、根都可烹食,在京郊種植數日后便有收獲。”

    柳賀又提到這甘薯耐寒耐旱的習性,可即便甘薯沒有這樣的特性,能有這般產量,就足以引起滿朝臣工的重視了。

    這是為何?

    眼下已經是明末,比之明初時,糧食的生產量和生產力都已大幅提高,然而幾項主食中,稻谷畝產約四百斤,小麥畝產約二百斤,換算成石的話,就是三四石左右。

    這還得是風調雨順、無旱災水災的年景,若是遇上災年,顆粒無收的情形都并不鮮見。

    可這甘薯的畝產竟能達到稻谷與小麥的十倍之多!

    這便由不得官員們不重視了。

    不僅是京官們重視,各布政司的巡撫、布政使們聞得此言都是十分驚詫,畢竟地方情況如何,他們這些一方大員更為清楚。

    陜西巡撫及布政使直接上前一步,對天子道:“若甘薯真有這等奇效,臣回地方后,便令地方懂農事者試行栽種,陜地貧瘠,又常遭旱災,百姓所求不過飽腹而已,甘薯真能令一省百姓飽腹,臣實在要謝過右宗伯。”

    “臣以為,這甘薯雖是右宗伯獻上,然其是否能再陜西、云南等地種植,此事結論還是未知,若引來百姓爭相種植而致其忽視稻、麥等,豈非得不償失?且甘薯之事本該由戶部負責,右宗伯雖有上呈之功,但后續如何,也不是禮部該管之事。”

    柳賀道:“臣為禮臣,甘薯如何種植,臣并不打算插手。”

    柳賀這般說了,戶科都給事中這才將他放過,未再在

    此事上糾纏。

    此時,卻聽陜西巡撫道:“臣回地方后會先行試種,令各地官田等種上十數畝即可,且臣謝右宗伯之言出自真心,即便沒有甘薯之事,臣也要謝過右宗伯。”

    天子好奇道:“謝卿家,這是為何?”

    陜西巡撫道:“陛下,陜西地貧,百姓窮困,自禮部推了削藩之策后,陜西百姓感謝陛下仁德,也感謝右宗伯想出這削藩之策。”

    陜西有秦王,有珉王,均是□□之子,延續至今已有十代,陜西分封的藩王雖不如河南,然而百姓的生活卻也算不上富裕,關中平原倒是有幾片沃土,可明代的陜西卻涵蓋了陜西及甘肅的許多區域,百姓窮苦者巨多。

    這削藩之策是柳賀先提的,其后有內閣及禮部力推,可柳賀在揚州任上時,天下百姓就知他是個好官,到京城以后,即便削藩之事非柳賀主導,可在百姓的心目中,這是柳三元又在為百姓著想。

    他們將功勞都記在了柳賀頭上。

    柳賀聞言連忙道:“此系陛下之功,非臣之功,臣實在當不得這份夸贊。”

    天子卻道:“柳先生莫要如此說,你做了什么,百姓心中有桿秤,便是朕不夸你,謝卿家不夸你,百姓們也知道你是個好官。”

    柳賀道:“臣謝陛下。”

    “這甘薯還未種下,百官及百姓們都不知其效用究竟如何。”天子沖柳賀一笑,“若這甘薯真有大用,朕便在此處允柳先生,朕要重重賞你。”

    天子年少,有常年居于宮中,因而并不知曉百姓們過的是什么日子,晉惠帝司馬衷一句“何不食rou糜”堪稱歷代昏君之頂級名言,但要知道,晉惠帝本身是個傻子,傻子好歹還肯讓百姓吃rou糜。

    但一些帝王,明知老百姓過的什么日子,卻仍是將百姓盤剝到極致,連草根樹皮都不讓百姓吃。

    柳賀為日講官時,便常和天子提及民生,他是正統的寒門出身,當然,他爹是秀才,柳賀也沒有吃過真正的苦頭,可他至少知道糧食是如何栽種的,百姓是如何生活的,朝廷的稅是如何收上去的。

    一點點說清楚道明白,天子便該知道,銀子并非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里長出來的,而真真正正是百姓的血汗。

    “臣也愿獻出數頃地,為陛下種種這甘薯。”一人出列道。

    “武清伯愿為朕分憂,朕也有賞。”天子笑道,“朝臣們若都如柳先生、武清伯一般,朕便再無憂慮了。”

    柳賀與王錫爵對視一眼,立刻明白了對方想說的話。

    武清伯李偉此前因貪污遭到太后懲治,但他畢竟是太后的親爹,也就挨了一陣罰便官復原職了。

    武清伯雖然不能左右朝政,可自他復官后,便時不時跳出來惡心一把張居正。

    朝官們皆知,他成不了什么氣候,這是外戚的身份決定的,可他畢竟與天家聯系緊密,張四維若非走了他的路子也不會再獲天子信賴。

    但不管怎么說,武清伯此人的存在就叫人不爽,他此刻出來是為什么人人皆知,無非就是摘這甘薯的桃子罷了。

    可天子高興,官員們也只能附和。

    何況柳賀并不在意這功勞究竟歸不歸自己,武清伯既然在天子面前夸了口,那甘薯的種植他定然會勞心勞力,若真出了成果,能進一步加大甘薯的推廣的話,柳賀反而會覺得高興。

    他這次提及的也不止甘薯一樣,還有玉麥、番柿等,堂上許多巡撫、布政使都將其聽在耳中,玉麥此時已經有人在種,只是規模小,官員們也不太重視,但見天子如此心悅甘薯,便有官員打算推一推玉麥,以在天子面前博個臉面。

    ……

    甘薯一事也叫柳賀深深體會的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道理,他這幾年所推之事,正是有張居正全力支持

    ,事情才能好好推廣,當然,其中也有柳賀辦的是實事的因素,但柳賀清楚,僅靠他一人之力,勸動天子或許容易,可勸說百官推廣甘薯卻很難。

    “澤遠今晚可有事?”出了皇極殿,申時行走緩了一步,“許久未與澤遠暢談,今晚你若是得空,你我暢談一番如何?我也有位友人想見見澤遠。”

    柳賀道:“閣老相邀,下官就卻之不恭了。”

    申時行難得叫上自己,柳賀直接應了。

    內閣如今只有三位閣臣,申時行雖被稱為張居正的應聲蟲,可他入閣已有一段時日,辦事常常滴水不漏,因而朝中也無人敢小看這位三輔。

    柳賀入翰林院后,與嘉靖朝、隆慶朝、萬歷朝的狀元都打過交道,有如諸大綬、丁士美那般端肅嚴謹的,也有如羅萬化那般性格剛硬的,但申時行這般圓滑會做人的狀元卻是少數。

    世人皆說文如其人,為狀元者,其文章中便自有筆鋒在,圓滑之人,文章便顯得軟,代表著此人沒有政見,是趨炎附勢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