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玄幻小說 - 寒門之士[科舉]在線閱讀 - 寒門之士[科舉] 第124節

寒門之士[科舉] 第124節

    到達最后一縣寶應縣時,天色已經微微發暗了。

    官員們歷來不愛下鄉,即便下鄉也必須排場浩大,但自柳賀任這揚州知府后,下屬官員的排場便漸漸改了,畢竟知府大人都不愛人抬轎,知縣的排場怎能蓋過知府去?

    “見過府臺大人。”

    柳賀剛至寶應縣郊,寶應知縣已遠遠來迎了,沿途也有百姓遠遠看著,只為一睹知府大人的樣貌。

    “潘知縣,本官不是已經囑咐過,本官來此,不愿驚擾百姓,你帶這么多過人來,莫非是覺得本官心中會歡喜?”

    柳賀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叫潘知縣心中無故緊張。

    什么叫官威,這就是官威!

    柳賀初來揚州時,潘知縣已與他打過交道,他初時只覺柳賀這位新任司馬干事勤勉,樣貌倒是年輕瘦弱,看著不是謝知府那等威嚴十足的官員。

    但柳賀在揚州府中扎根后,潘知縣方才知道自己看走了眼,官威不在于官員樣貌是否威嚴,而是他行事是否令人打心眼里感到畏懼。

    謝知府在時,揚州

    府諸事多要看鹽運司衙門臉色,底下的州縣官員也各有盤算,可眼下,柳賀將揚州府這一畝三分地治得如鐵桶一般,旁人輕易插手不得。

    潘知縣連忙解釋:“府臺,都是百姓們知曉府臺要來,主動在道邊等候。”

    潘知縣心中也是感慨,以往這大雪的天氣,別說是知府親至,府中便是同知、通判等也極少踏足鄉下,潘知縣本人也是躲在縣衙取暖,除非府衙有要事安排,否則休想他踏出縣衙一步。

    他知曉柳賀的習性,如何敢安排百姓在柳賀面前唱這一出戲?

    任縣令幾年,這般景象潘知縣也是頭一回見到。

    那是因為,在寶應縣百姓的心目中,柳賀的確是個好官。

    他替百姓們筑了一條結實的堤壩,高郵湖、寶應湖這兩年都未再有災,他又命寶應縣找來熟知水利、農桑事之人,引水灌田,令百姓省去無數心力,收稅時,胥吏不敢對百姓惡聲惡氣,百姓們該交多少糧就是多少糧,百姓家中遇上病災的,糧有減免,病有醫藥……

    想到這里,潘知縣心中也不由激動。

    百姓們未必讀過幾冊書,識得幾個字,他們成日在田中勞作,每日只盼著有個好收成,納過糧稅后,家中能多買兩斤rou,孩子們嘴饞的時候,他們能昂首挺胸地將蜜餞買下來,而不必按著孩子的眼睛讓他快些走。

    百姓們所求其實很少。

    “那便是知府老爺?怎得比縣太爺還要小上許多?”

    “我家的屋子前年被水沖了,若非知府老爺,新房今年也建不成,家中攢了些銀子,明年也能送小二子去社學讀書了。”

    “知府老爺能一直留在咱們揚州便好了。”

    寶應縣的百姓不敢湊到柳賀面前說話,只是遠遠看著,柳賀走近時,他們結結實實給柳賀叩了幾個響頭。

    “知府大人的恩澤,寶應縣的百姓都是知曉的。”

    據潘知縣所知,柳賀的官聲在興化、海陵等地更好,那幾片歷代都是灶戶長居,柳賀打了私鹽,又將鹽商們狠狠整治過一番后,灶戶們的日子比以往好過了許多。

    灶籍子弟也能考科舉,柳賀便組織縣學、鹽商等在灶戶居住之地興辦社學,延請在地方上素有文名的夫子來教導。

    大明開國之初,朝廷對各籍百姓管理嚴格,商籍、灶籍子弟都不能參加科舉,而到了如今,商人掌握了巨大的財富,話語權和地位與國初時不可同日而語,商籍、灶籍子弟都可參加科舉。

    柳賀的種種做法自是將百姓們的心收買了,加上他為官一向以身作則,他自己不貪,對于手下的官吏,只要能成事,他發放俸祿從不吝嗇。

    潘知縣等人初時并不理解柳賀的所為,后來卻也慢慢明白了。

    他們不求自己當個如海瑞一般的清官,后世史書中恐怕也不會出現他們的名字,然而府有府志,縣有縣志,數百年后,他這一任知縣為寶應百姓做過什么,總會有人記住的。

    ……

    柳賀度過了自己在揚州府的又一個年頭,到年底時,他將府通判、推官、府、州主官的考評寫下,交予南京吏部。

    而他自己的評語也將由鳳陽巡撫、監察御史等官員寫下。

    吳桂芳給柳賀的考評是:“三年內肅清魍魎,府庫粟可支數年,通識時變,勇于任事,豪杰之致也。”

    監察御史則寫下:“揚州府百姓能安,蓋柳澤遠一人之功也,可使其為百官之表率。”

    自王煥案后,張九功便被尋了個由頭貶至云南,若非徐爌明察,都察院也要因張九功之故狠狠丟一回臉,此次負責考評柳賀的是山東道與浙江道的兩位監察御史。

    揚州府的變化是一點一滴慢慢顯現的,柳賀身處其中未能輕易察覺,反而是作為局外人的吳桂

    芳與監察御史看得十分清楚。

    兩淮鹽運上,有柳賀坐鎮揚州府,鹽商們與官吏都不敢打販賣私鹽的主意,今年收的鹽稅比前兩年充裕許多,銀子送至京中,戶部尚書殷正茂也閉了嘴。

    戶部尚書最常用的話術便是“要錢沒有要命一條”,銀庫充裕的感覺著實令人欲罷不能。

    考語傳至京中,張居正笑道:“當真有說的那么好?”

    但對于吳桂芳等人給柳賀的考語,張居正條條道道都細讀了。

    吳桂芳甚至覺得,柳賀若居廟堂之上“可使為宰相”,而在地方上,他也潤一方之土地,護一方之百姓,評價可謂相當之高。

    柳賀回京后該處于何位?張居正心中已經有了打算,吳桂芳的考評則更讓他堅定了心中所想。

    考慮過柳賀的事后,張居正還在思索新送至的鹽稅銀該如何花,就見戶部尚書殷正茂匆匆趕來,殷正茂與張居正是同年,私交不錯,殷正茂能轉為北京戶部尚書,也是因張居正提攜之故。

    “養實兄,何事如此慌張?”

    殷正茂在張居正耳邊低語兩句,張居正目光陡然變得銳利:“當真?”

    “叔大兄,此事自然是真。”

    柳賀自揚州運來的銀子,竟有一半進了天子的私庫!

    天子年少,此事何人為之自不必多說。

    張居正甚至懷疑,揚州鹽事所涉恐怕不止武清伯李偉,宮中太后不知是否牽扯其中。

    嘉靖以后,天子私庫日益膨脹,如今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等地的稅銀,有百萬兩進了內承運庫,原先金花銀是內庫與戶部共用,內庫的一部分用于武將俸祿與御用,但實際上,武將俸祿只需十萬兩,其余均歸天子所有。

    戶部一直缺銀,以往金花銀中的一半可由戶部調配,賑濟各方,如今內庫比明初時充裕不知凡幾,后宮竟還盯上了柳賀自揚州搏來的稅銀。

    柳賀來信時看似輕描淡寫,可官場兇險張居正又豈能不知?這銀子掙得并不容易。

    柳賀收商稅時,言官們紛紛上疏,稱朝廷不可與民爭利。

    究竟是何人在與民爭利?

    銀子都去哪了?

    第164章 離任

    二月,春暖花開,運河上一片忙碌景象,柳賀立于碼頭之上,與府中眾官一道看著水景。

    自任揚州府官后,柳賀一日比一日繁忙,讀書時他尚有空閑欣賞鎮江府城中的風光,揚州風景不遜于鎮江,柳賀卻無暇去看。

    即便來到運河邊,柳賀也是來為本府商人送行的,是公事,而非私事。

    本府商人外出經營,原先是沒有府臺助力這個流程,然而,自船私之事被柳賀查實,商人們狠狠出了一回血,對待柳賀越來越客氣乖巧,不管做什么,總要擺出一副府臺在背后為我撐腰的架勢。

    有人來請,柳賀欣然應承。

    不管鹽商們之前做過什么,揚州府如今的繁華與他們脫不開干系,柳賀只注重結果,過程他可以忽視。

    運河邊綠柳絳絳,風中已有了一分暖意,柳賀與姜通判道:“春耕之事,你可與各州縣說清了?”

    “府臺下了令,各位知州、知縣哪有敢不聽的?”姜通判道,“都派了識字的里長、甲長一個字一個字向百姓道明。”

    “那樣便好。”柳賀點了點頭,“農耕是大事,切不可輕忽了。”

    眾官吏正要回到府衙中,這兩年,柳賀在府中栽下不少樹,主街之上揚塵都比往年少了,回府衙的路上,百姓們臉上俱是笑容,這幾年府中百姓交的稅糧沒了損耗,落到口袋里的銀子自然變多了,揚州府的街頭一日比一日熱鬧。

    這都是與謝知府任主官時的不同。

    就在這時,河岸邊忽然有一匹快馬趕至,馬在眾官吏面前停下,一人問道:“揚州知府柳賀可在?”

    “下官便是。”

    “揚州知府柳賀聽旨……在任精勤不輟……命即刻回京,留待任用。”

    眾官吏的視線此時紛紛落到柳賀身上。

    柳賀是萬歷二年來的揚州,到現在還未滿三年,若是別的官員,恐怕還要在知府任上熬一熬資歷,柳賀卻有天子欽旨返京。

    他任府同知時,府中許多官吏信誓旦旦道,任憑他柳三元有千般本事,既外放到地方,再回京恐怕是癡心妄想!

    然而到了今日,他柳三元還真有本事回去了!

    許多外官畢生的夢想就是在京中任職,不管是九卿衙門還是光祿寺太仆寺太常寺這些清閑衙門。京官清貴,京中居大不易,因而能留在京中的都是有本事的官員。

    姜通判等人心中也是思緒紛亂,柳賀任知府的時間不久,可他的行事與手段卻令眾官吏們學到了許多。

    他們料想過柳賀有朝一日會走,卻沒料到竟如此之快!

    柳賀走后揚州府會如何?他們這些跟隨柳賀的官員前程又將如何?

    不管心中如何想,官吏們面上卻是一片欣喜。

    “府臺大人,此去如大鵬展翅九萬里,下官在此祝府臺前程似錦。”

    “愿府臺大人扶搖直上!”

    “府臺大人受天子器重,此次回京,天子恐怕有重任要交予!”

    在這個時候,柳賀也不好潑屬下們冷水,他覺得,回京是不假,可前程卻未必那般美妙。

    他只希望獻給張居正的銀子能發揮那么一點點作用。

    看在銀子的份上,張居正應該會忘記自己把他兒子篩落的事吧?

    紀娘子和楊堯也聽聞了消息:“怎么那么急,府里還有事未忙完吧?”

    柳賀道:“府中諸事有姜通判等人在,我只需等上幾日,與他們交代清楚就行。”

    柳賀將要回京,他卻不知曉接替他知府位置的是哪一位官員。

    在這之前,他多少料到自己在揚州知府的位置上干不久。

    經歷過王煥一案

    后,朝廷中看他不順眼的官員越來越多,柳賀在揚州待得越久,鹽稅之事就越難以動搖。

    但無論如何,柳賀依然希望接替他的是一位能為民生考慮、將揚州府諸事理得妥妥當當的官員。

    他在寫給張居正的信中也表達了這樣的意愿,但他不知張居正是否聽了進去。

    留給柳賀交接的時間的確不長,他甚至來不及看揚州府中的山山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