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0
了,但氣勢上、內容上都差了一大截,顯然是落了下風。 蕊紅也沒評論他說的對不對,繼續問出了第二問:“我家夫人第二問,大周北有韃靼、瓦刺虎視眈眈,西有帖木兒帝國橫截商路,東南更有倭寇連年犯邊,這東南西北、四面八方的豺狼虎豹們,哪個不是亡我之心不死?先生口口聲聲廢火器,是否能當場簽個軍令狀,日后戰事爆發,便上戰場去舌戰群雄,以先生口才,想必自然是可以不戰而屈人兵的吧?!?/br> 蕊紅學沈芊的語氣,那是學得極像的,故而這最后一句,帶著沈芊氏的毒舌,立刻說得那馮生羞憤難當。 倒是那姜生聽得頗有趣味,見馮生掩面不答,還追問蕊紅:“你家夫人的第三問,問得是什么?” 蕊紅笑了笑,目光掃過大堂中的莘莘學子,這些人原是沒有立場的,只不過書生意氣,容易被煽動,皇后娘娘今日要她當眾來駁斥,想必也是為了警告幕后之人,少拿這些年輕人當槍。 “我家夫人的第三句話,倒并不是疑問。夫人道,在場諸位都是滿腹經綸的才子,都是將來的國之棟梁。但我大周朝并非所有人都能治國平天下,總要有人駐守邊關,總要有人四時耕種,也總要有人販賣經商,所謂推行火器,并非什么危言聳聽之事。無非便是多了一些人,去做他們應該做的事罷了。”蕊紅停頓了片刻,“術與道并非對立,也無須對立。若有人這么做,便是刻意煽動,別有用心!” 說到這里,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看向了馮生,馮生站在原地,整個人都僵住了,臉色又紅又白,難看至極。他今朝這件事,顯然是辦砸了。 趙曜聽完了這一整場大戲,一邊示意準備離開,一邊笑意滿滿地看著沈芊:“你這日這番話倒是厲害,這悅然居本就是學子聚集之地,想必不久之后,這段話就該傳遍京城了?!?/br> “那正好,也不枉費我這難得的靈光一閃?!鄙蜍饭恍?。 “毒舌的功力果然是天生的,之前那些胡言亂語,你都能說得振振有詞,今朝你還站在家國大義上……嘖嘖,幕后之人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趙曜邊搖頭,邊笑著站起身。 高齊推開門走進來,對兩人點點頭,顯然是已經結好賬了。沈芊便也跟著一道站起身,一甩衣擺,撇了撇嘴:“這還算毒舌???我已經很口下留情了?!?/br> “哦?那不留情的話,你想說什么?”趙曜牽著她的手,兩人走出門外,走到了二樓的過道上。 堂下眾人的目光立刻被集中到了兩人的身上,沈芊壓低了聲音:“要我說,這幫人口口聲聲宣稱自己學的是孔孟之言,結果呢?孔夫子強調了多少遍中庸之道,這幫人還不是天天非左即右?倒也好意思厚著臉皮說自己身負天道,啊呸!” “哈哈哈!”趙曜忽然仰天大笑起來,在所有人目光之下連連撫掌,“夫人這話,妙哉,妙哉!” 堂下眾人眼睜睜地看著這對夫妻走過走廊,從另一邊的樓梯下樓離開。所有人都有些怔愣,或許這些人都為曾見過帝后容貌,但到底都有些出身,一眼就能看出兩人非富即貴,再瞧瞧后頭跟著的那群便衣侍衛,一個個都如利劍出鞘,顯然不是一般人家養得起的。即便是幾個出身不錯的學子,也暗自審度著自家是比不上的。 靜了片刻,整個悅然居驟然爆發出討論之聲,這場發生在所有人眼前的術道之爭,果然如趙曜所料,很快就傳遍了京城。 作者有話要說: 話說術道之爭這個,之前聽智庫開黨課說的哈哈,現在對這個問題倒也挺看重的。 第153章 出兵韃靼 術和道, 在大周這樣的朝代,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可比性的,孔孟之道是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所謂的術,不管是技術還是科學,都并不足以讓人看重。若還妄圖去和大道之學爭一爭, 那就更是可笑了。 不過悅然居發生的這場辯論, 卻還是很快傳遍了京城, 眾人津津樂道地猜測馮生是何人,那位夫人又是何人, 在考試的緊要關頭發生這件事,是否有什么陰謀等,倒是并沒有多少人真正去關心那場辯論的話題。 直到, 這一次貢生參加了殿試, 正巧,當時悅然居里看熱鬧的考生也有兩三人考中了貢士, 到了殿試抬頭一看, 傻眼了。 趙曜也是不嫌事大的,殿試的最后一題,他直接就問了這些貢生對火器的看法、以及對術道兩方的看法。這一下,在場所有人都想起了那一場發生在悅然居的大戲。殿試的這一遭, 真正地把技術這一個概念推廣到了全國,而那幾個得見帝后真容的貢生們又都震驚地說出了兩人的身份,這一下, 天下可都炸開鍋了。 悅然居那番話出自普通貴婦人之口和出自皇后娘娘之口,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效果,更別說當時陛下曾撫掌而贊。雖然說這次的殿試,有一名堅持“道”而不認同“術”的考生也入了三甲,但天下學子還是知道陛下的傾向。這世上,哪個飽讀詩書的學子不想入朝為官、平步青云?知道了陛下這么明顯的政策傾向,自然有的是人往這個方向去琢磨。 一年時間,各地府衙里頭,精通水利、農耕技術、兵器制造的年輕小吏和主簿一下子就多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各地的官員在考慮自己政績的時候,都會有意無意地將當地科技發展情況寫入例行匯報中。 這風氣的形成,還真起了不小的最用,各地關于農具和水利器械的改革,一下子就盛行了起來,各地有需求,自然也有商家跟進,再加之趙曜也著令工部的官員要多關注地方上的此類改革,及時地將真正有用的發明推廣開來,所以一時之間,民間發明之風盛行。 當然,這里頭真正引起了一定轟動的發明,來自江南。一年的海上貿易,讓國庫立刻豐盈起來,而同樣的,也帶動了江南及周邊等地的飛速發展。大周最出名的拳頭產品,無外乎就是絲綢、茶葉、陶瓷器,正好,這些東西,江南都有,質量還都不錯。故而江南,又是港口,又是貨源地,富商們賺得盆滿缽溢,老百姓也一下子多了許多收入,尤其是江南的勞動婦女們,很多都走出家門,做繡娘、做織娘、采茶葉,一下子就給家里增加了很多收入,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即便是封建觀念橫行的古代,這條根植于生存本能的原則還是能起很大作用的。 江南之地,自古以來就有女性做繡娘、織娘賺錢養家的,所以相對而言,對女性的壓迫和歧視本就稍比其他地方要好些,而現在因為海上貿易的推廣,所需的絲綢、茶葉成倍增加,對勞動力的需求也一下子巨大了起來。特別是一些技藝精湛的繡娘們,各家都搶著要,給出的工資待遇,自然也是極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