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3
里佩服她們的革命壯舉,故而送來這份計劃書,希望對她們有所助益。 話說得很漂亮,嬿婉基本猜到了這人是誰,也明白她實際的為人和嘴上說的不太一致,但看著這份計劃書,她已經高興得什么也不想多說了。 “再過幾十年,人家英國都要工業革命了,我還以為咱們只能等著和英國交流往來之后,才能邁入工業社會呢。”嬿婉感嘆。 朱琳已經坐下來,展開了一副地圖,喊她:“快過來工作吧,咱們需要在各省的干部走前把相應的發展策略交給他們。” …… 朱琳本來的打算是,全取長江以南以后,用五到十年的時間種田,在南方則深根固本,進行政權建設,富民強兵,對北方則以滲透宣傳為主,等時機一到,就大舉過江,將滿清政權推倒—— 她確實是這么做的,也一直做得很好,但是天不從人愿,共和國建國的第一年,南方糧食大豐收,但到了第二年夏天,南方就發了大水。 滿清一方歡心雀躍,他們也看明白了,叫共和國繼續這么發展下去,不用多久就能統一南北,到時候哪里還有他們的事? 一接到南方大水的消息,滿清朝廷立刻調兵遣將,集結北方數省的兵力,打算給新生的共和國來個落井下石。 他們隱隱知道,這可能就是滿清最后的機會了,一旦贏了,則王朝的壽命延長,敗了,就再也翻不了盤了。 清廷陳重兵于邊境,即將大舉入侵共和國的急報就這么傳入了正在為救災忙得日夜顛倒的朱琳手中。 朱琳沉著冷靜,立即召集軍隊還以顏色,又簽發了征召令,征召所有復員士兵回到軍隊,大戰的氣氛一觸即發。 彼時災情剛剛得到緩解,正是共和國最虛弱的時候,大水肆虐過的土地滿目瘡痍,災民們正在當地干部的領導下重建家園,到處忙亂不堪。 嬿婉扼腕:“這場大水來得真不是時候,哪怕晚兩年呢,咱們的軍隊也換裝了,到時候用熱武器打冷兵器,那才叫一個好呢。” 說這話時,她正蹲在一個山頭上,面前有遮蔽用的樹枝,還帶著雨水,青翠可愛。 她沒心情欣賞這樹枝,她身邊的戰士更沒心情。她的警衛員過來說:“大帥,兄弟們都把遺書寫好了,就差你一個了。” 抵抗清兵的第一線上,是李紹南麾下的三軍團。李紹南軍事奇才,做事冷靜,心思縝密,本來正和清軍你來我往,打得有聲有色,卻遭人出賣,陷入了險境。三軍團陷入險境后,清軍就有了威脅共和國首府南京的能力,就為了保衛南京,嬿婉也得把三軍團和李紹南救出來。 這次軍事行動九死一生,他們人少,清軍人多,手里還有大將軍炮和連珠銃這樣的殺器,又不會再像過去一樣大意,所以這次的軍事行動十分危險,每個人都事先寫下了遺書。 嬿婉拍拍手,走到之前躲雨的破屋子里,在墻上狂草了幾行字,說:“這就算是我的遺書了!” “寫的什么啊?怎么好像不認識?”有的戰士疑惑道。 “……是行書吧?”有人遲疑道。 最后也沒有人知道她寫的這篇“遺書”是什么,直到嬿婉與李紹南會合,成功跳出清軍的包圍圈,才由追趕而至的清軍將領解開了這個謎。 墻上是一首七言絕句,內容如下: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第53章 清穿女的混戰23 康熙五十四年的南征以徹底失敗收場。誠然, 清軍一開始很占了些便宜,在南方肆虐無度, 燒毀城池,jianyin婦女, 但隨著農工黨迅速的反應過來, 他們的優勢又被一點一點的掰回去了。 在城市,農工黨的干部帶領全城百姓,眾志成城,堅守不退,因為城內有殘存的舊士紳成功地偷偷打開城門的個例, 該城數十萬軍民被清軍屠戮一空, 但還有更多試圖打開城門的舊士紳被提前或當場抓獲,得到了曝尸城頭的待遇。 在農村,清軍來回掃蕩, 強迫農民入伍做輔兵,做力役, 奪走他們家里的最后一勺米面,但在不顧自身安危潛伏在鄉下的農工黨黨員的帶領下, 農民們始終保持著抵抗的積極性, 并沒有因清軍的暴虐而屈服。 隨著時間的增長,農工黨的兵額一擴再擴, 最后竟然超過了清軍的數量, 緩過這一口氣來的共和國,又讓清軍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在如潮水般的攻勢下, 清軍狼狽地退回了北方,而農工黨只象征性的乘勝追擊了一會兒,就掉轉回頭收拾起了自家的爛攤子。 這次農工黨的克制行為讓清廷很舒了一口氣。戰爭結束不久,清廷遣使求和,表達結好之意,希望和共和國簽訂一個互不侵犯協約,共和國統治南方,清國統治北方,兩國互不干涉,互不侵犯,永為兄弟之國。 他們玩的這一套當然還是封建社會那一套,在兩國實力平均或者打起來會兩敗俱傷的情況下,雙方暫息刀兵,默默積蓄力量,直到一方強大起來,雙方力量對比失衡,立刻撕毀協約,攻打過去。 這一套本沒有錯,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向來復雜而深刻,但清廷忘了,農工黨是革命者,他們最初起義時的口號就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后來緊接著又提出“革命排滿”的口號,作為立黨的基本綱領之一,驅逐滿清這一條是農工黨人絕對不會妥協的。 朱琳斷然拒絕了使者的結好,向清廷提出了反建議,要求他們解除武裝,自去國號,等待農工黨去接收他們的統治范圍,方會考慮對清室出臺相關的優待政策,不然,等農工黨兵臨北京城下之日,滿清皇室和貴族統統會以戰犯之名下獄待審。 使者憤怒之極,根本不用請示清廷,就一口回絕了朱琳的要求,最后悻悻而返。 朱琳也不在意使者的態度,接著去處理幫助清軍屠殺老百姓的士紳去了。這些士紳有的是之前被抄家分地的,對農工黨和分到地的百姓恨之入骨,有的是在清軍南下時跟回來的“還鄉團”,他們下手更毒,甚至制造了許多清軍都不及的慘案。清軍敗走后,他們被留了下來,很快被抓起來投進了監獄。 這些士紳的手段極其殘忍,堪稱喪心病狂,連嬿婉這樣見多識廣的人都在親眼目睹那種慘況后感到不寒而栗,可見他們是制造出了怎樣一個人間地獄。 見過這些士紳使整個南方為之失語的暴行,事實擺在眼前,有些人再也不說農工黨對待士紳太過無禮了,連一些酸腐的書生都自此閉了嘴,對農工黨的思想宣傳工作大有益處,這倒是一樁想不到的好處。 時光匆匆而過,公元一七一九年,清康熙五十八年,農工黨出動六十萬大軍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