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
事業。夫子也很高興:“看看我給出了多么實用的建議啊,以為我是書呆子的人傻眼了吧?哈哈……”哎喲,我們都知道夫子您老人家有能耐啦!只是,現代人尋求職場妙招可以理解,您的學生咋也那么急著入職場呀?哎,這就牽扯到古代讀書人的志向問題了。這里得說明一下,您千萬不要以為古代讀書人都像話本里那樣特別清高、特別憤世嫉俗的,這一類型的書生通常都只是科考中的失敗者,所以平日無事常發牢sao。與之對比,相必您也知道:天下讀書人都以走上仕途做官為最大愿望。因為他們學習的都是儒家仁道,目的是想令天下百姓更加幸福。里有這么一句:“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大意是說,君主、大臣、老師等社會階層高的人,都是上天安排給老百姓的,是替上天寵愛所有百姓的。所以,讀書人都以做官教化百姓為最大目標,這個初心是很純厚的,至于后來在官場上摸爬滾打慣了,最終是jian是忠、是貪還是廉那就不好說了。正因如此,夫子也很著重教學生如何待人接物,希望他們不忘初心,能更好地為民辦事。這也才有了今天的這一則“職場小妙招”。我們回顧一下前文,提問的學生子張算是應屆畢業生,職場菜鳥,和他一樣的這類人基本上干勁十足,但最缺乏經驗。而孔子傳授的小妙招囊括了言行兩大方面,其實也就基本把在職場上初步生存的方法說清道明了。您留意到了嗎?孔子首先針對職場菜鳥經驗不足的缺陷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可以多聽聽各方的言論,多留意前輩的行事方法——豐富見聞!這就叫“咱沒吃過豬rou,也見過豬跑啊”,等到了真正要吃豬rou的時候,結合一下以前聽到看到的,找準地方下嘴就不用自己苦苦摸索了嘛。當然咯,孔子接下來就強調了:不是聽到什么、看到什么,就照收不誤的喲!我們都要經過自己思考,最終認可某一些言論、某一些行為方式。畢竟,就算是職場老油條,也總有不到位的地方。所以,菜鳥們要善于觀察和思考。雖是古語有云:“槍打出頭鳥”,但是菜鳥們在該發揮的時候還是得有所發揮的。只不過,菜鳥總歸是年輕人嘛,肯定是朝氣蓬勃、血氣方剛,因此,言行一定得謹慎!稍微有個行差踏錯,甚至禍從口出,影響前程,想必都是大家不樂意遇到的嘛。您現在知道為什么夫子一再強調“慎”這個字了吧?言行謹慎的人無論在哪兒也不會吃虧得太嚴重的!我們都是言行謹慎的乖寶寶,對不?孔子收復民心的招數背后,竟隱藏著……哎呀,一純揉揉自己囤肥的小肚子,發現這雞年不知不覺就到正月初九了,正所謂“大年初九天公生”,今兒既然是玉皇大帝的生辰,我們就賣他一個面子,講點跟帝皇君主們緊密相關的話題吧。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深諳此道的魯國哀公過個年也不安分,跑來請教孔子“收復民心”這方面的最佳方案。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第十九則○●○●○●孔子的回答非常實在:“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心術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會順服;要是您把心術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把正直無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是不會順服的。”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這時社會主流是世襲制,還不到平民靠考試也能做官的年代,官場上掌權的全是有背景的人,這些官吏出身優渥,極少數是能體察百姓疾苦的。孔子針對官僚體系存在的缺點,提出了這么一個建議。咱姑且不提帝王權衡之術,也不論實施困難與否,單從孔子為民著想的心意出發,就很值得贊揚。中有這么一段記載,我們可以當做補充資料來看看:鄒與魯哄。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鄒國與魯國交戰。鄒穆公對孟子說:“(在這場戰爭中)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個,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而犧牲的。殺這些百姓吧,殺不了那么多;不殺百姓吧,又實在恨他們眼睜睜地看著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到底怎么辦才好呢?”孟子對曰:“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孟子回答說:“近年災荒鬧得嚴重,您的老百姓中,年老體弱的不停遷徙最終棄尸于荒山野嶺,年輕力壯的四處逃荒離開魯國,差不多接近上千人。”孟子搖搖頭,接著說:“而您的糧倉里堆滿糧食,財庫里裝滿珠寶,官吏們從來不向您報告老百姓的情況,這是他們做父母官的怠慢百姓然后殘害百姓的表現。曾子說:‘小心啊,小心啊!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現在就是老百姓報復他們的時候了。您不要歸罪于老百姓了。只要您施行仁政,這樣老百姓自然就會親近他們的領導人,肯為他們的長官而犧牲了。”孟子將孔子的思想和學說繼續發揚,他對儒學的精髓也是理解得很深刻,他對待所謂的“得民心”這件事上和孔子是持同一個態度的——不幫君主想方設法束縛民眾,而是要求君主、官吏這些處于上位的強勢群體先自我提升。緊接著的一則,就更能凸顯上述這點了。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第二十則○●○●○●季康子問道:“要使老百姓對當政者尊敬、效忠從而勤勉干活,該怎樣做呢?”孔子說:“你用莊重的態度對待老百姓,他們就會尊敬你;你對父母孝順、對子弟慈祥,百姓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自然會效忠于你;你選拔善良正直的人,并且教化能力不足的人,這樣百姓就會互相勉勵、加倍努力了。”其實,縱觀、等儒家經典,孔孟二人在“管理國家、收復民心”等問題上幾乎是有問必答,全因為:希望通過自己的勸說,能使掌握百姓命運的君主們發施仁政,從而達到“造福百姓”的目的。宅心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