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99
手下喊話,“快,騎馬回縣里送信兒,知縣大人的家人們到啦。” 宋九族掛著辣椒的車,是在一眾犯人注目下,巡檢隊卒吏的拱手行禮中通過的。 當宋福生在縣衙接到消息時,宋九族已經過會寧城門。 會寧城門大開。 一輛輛拉著新米和家當的車駛入,衙役們熱情地在前方指揮。 當宋福生攙扶著宋阿爺,和馬老太、王婆子趕往城門時,看到的就是宋九族全體都有,全部下車。 他們穿著最體面的衣服,將家里能裝來的都裝來,風餐露宿一路,卻雄赳赳氣昂昂的向他們走來。 讓歲月銘記這一天吧。 高屠戶激動的不行,一激動:“小三。” 宋大伯張開雙手向宋福生跑來:“福生,俺們來啦。” 牛掌柜手里攥著鞭子:“姑爺。” 宋福生一身官服,攥了一下拳,眼角笑出皺紋。 宋阿爺圈一熱,帶小跑的上前,嘴里念叨著:“咱家又湊齊了。”一把抱住宋大伯。 給宋大伯截住,不準抱福生,百姓們都看著呢,你給官服抱皺了不好看。 馬老太和王婆子一把攥住田婆子和葛二妞她們的手,手都不夠用扯了,八位老太太嘰嘰喳喳說著: “點心店早就開門了。” “那我們還是來晚啦?” 不晚,到啥時候都不晚。 讓你們來,就是為帶你們一起飛。 這天,知縣大人明晃晃的翹班啦,老百姓們都知道。 宋福生做東,在會寧最大的飯莊,大白天的,推杯換盞,請全家人吃飯。 飯莊老板特意趕來,差些跪下說不要飯錢,想要同喜同賀,祝賀宋知縣一家團團圓圓。 宋知縣拒絕。 宋福生又作陪,身后跟著一眾家人去選屋子,早早就將吏舍收回。 承租樓上樓下兩層小樓,下面有炕有火墻睡人,上面存貨,房租錢他給縣衙交的。 九族們表示:阿爺,老規矩,記賬,這么多屋子,一年好幾十兩銀錢呢,憑么讓福生掏。 一向不愿意讓別人占便宜的宋福生,大手一揮,記什么帳,就憑大伙撇家舍業的奔他來,他請住宿。 宋知縣又穿著官服,親自點燃炮竹,迎家人們搬家。 相聚的日子是快樂的,感覺一眨眼就兩日后了。 縣衙后院,所有的人都或蹲或坐在院子里。 大伙面上帶笑,期待的望著前方桌前坐著的宋福生。 太留戀了,福生終于又給他們開起了會。 宋福生一身家常衣裳,像極了當年帶領大家掙錢,地窩子里種蒜,蓋房,以及分發第一筆銀錢時的模樣。 他正在前方不停說著: 大哥宋福財,從即日起,依舊是做火鍋辣塊和辣醬的生意。 務必擴大生產,因為已經開始給五十多位進士朋友各地知縣寫信。 二哥宋福喜,從即日起,拉起一只會寧縣手工隊伍做包裝盒。 姐夫田喜發,四壯一組,鐵頭、忠玉一組,分別帶隊會寧人參挖掘隊,蘑菇木耳山貨隊。蘑菇木耳完事,組隊當地打獵能手收皮子。 大堂哥宋福祿,二堂哥宋福壽負責會寧特產總運輸,將數目點對遠處去。 高叔一家除鐵頭外,今年先負責收豬,咱們灌腸向外賣。 郭家幾位哥哥要先辛苦一段,頭兩次特產運輸,要負責往返于路上,負責會寧到奉天、到京城,到幾十位進士朋友那里的運輸,具體情況富貴會與你們說。 這個會,足足開了一個多時辰之久,開到最后,家里的所有人身上都有擔子。 至于錢的事,宋福生說分到誰頭上的,誰就拿那一攤的利潤。 他除千里馬掌控百分之六十股份,其他只占一成,不要再勸。 但丑化說在前,對外就等于被老宋家的九族壟斷會寧特產從運輸到最后銷售了,我們的利潤很大。 刨去所有的成本包括給百姓的收購錢,我們要從凈利潤里拿出三成,建設會寧,回饋百姓,中不? “中!” 秦主簿在前衙一抖,后院這是干啥呢。 第七百九十二章 千車連萬戶,一線貫九州(兩章合一) 眼下,縣衙斜對面,有個像廣場似的大空地。 那地面都是宋福生命人用火山石鋪路的,特別規整。 空地處立一長桿,桿上飄揚一幅紅色大旗。 旗繡大字:會寧縣衙。 每日,這四個大字,迎風飄展。 其實,宋福生還想要這一路,路邊都飄揚七彩小旗來著。 最好早上,在官吏們上班時,再讓衙役們踢正步來個升旗儀式,務必要培養出官員們為民做主的使命感。 百姓們也圍觀,共同仰望升旗,有和縣衙一心的鄭重感。 慢慢的,最好這就成為會寧精神文明方面的特色。 咱不能只抓經濟,不抓精神文明啊。 但沒空。 宋福生只倒出手讓卒吏給主要街道插上街牌,至于這些虛的,打算過年再整。 另外,縣衙門前廣場,除旗桿外,街道一旁還立兩個高石柱。 目前,那兩個石柱四面,貼滿了招工和又要收什么的告示。 最近幾日,在縣衙當值的官吏們,來回上下班時,都快要被氣笑了。 因為那石柱邊,忽然來了一位略識幾個字的瘸腿老頭。 那老頭日日搬來一桌一凳,桌擺廉價紙墨筆硯,比他們當職的人都準時。 知縣大人昨兒還笑談:以后你們來沒來晚,本官不用看更漏。打發人去門口看一眼那老頭在不在就知。 那老頭是干啥的呢,幫人念告示。 告示下,放一碗,全憑人心意賞。 但你要以為老頭只掙念告示的錢那就錯了。 他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幫人寫信,這信可是明碼標價的收銅板。 縣里招工量如此大,誰家沒有幾個親屬在鄉下? 大家是很講究血緣和互相幫扶的。 城里缺人干活,得告訴親戚們一聲啊,速來。 城里連婆婆丁根都算錢。 這老頭就利用這種心理掙錢。 他每日坐在石柱邊,替大伙寫信。 積攢一天信件后,老頭就收拾桌子,拄著拐杖趕到城門口,按村按莊子找拉腳車夫將信捎下去。 幾封信不占地方,拉腳的通常又是村里人,一提誰家誰家還都認識,就意思意思,有時幫忙捎回好幾封信才收一兩個銅板。 所以說,官吏們能不被氣笑嗎? 掙錢掙到縣衙門口來啦。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聽說那老頭,最近還收了幾份長期的大活。 這不嘛,知縣大人多次向外傳達,強調特產特產。 下面那些里正就干瘋啦,都不想被那些松石村之類的比下去,看啥都像特產。 今兒挖出塊石頭,明日帶幾樣說什么山洞里挖出的寶貝,趕車就來縣衙刷存在感,讓給辨認。 搞得縣丞、縣尉、主簿、典史大人們,每日要有一個官員值班,特意弄出一間辦公場所,專門負責帶人掌眼接待。 下面這些里正來縣里就賞盒飯。 當這些里正走時就瞧見那老頭了,過來一打聽是干啥的,明白啦。 那你這里能包月不? 啥是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