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39
來京看金榜題名,要等我家米壽了。” “什么?”楊明遠急了。 他聽懂了,叔不打算再下場。 崔舉人和汪舉人也急的站起身,“宋孝廉,你怎可下如此決定?” 宋福生擺擺手,可特娘的再不考啦。 閨女好不容易吐話,也說了不讓他再看書。 不要再勸,心意已決。 “說正事。我來,是想說說我為啥落榜,看看能不能對你們殿試有幫助。” 宋福生認為自己應該來和大伙聊聊這些。 他希望朋友們,盡量能走的更高,走的更遠。 對他也有好處。 朋友多了,路好走。 宋福生左思右想,主考官既然很看不上他的文章,主考官是誰選的?圣上。 圣上能選不懂圣心的官員做主考官嗎? 那就說明圣意或許也認為,朝廷百廢待興,一切應該先以穩(wěn)為主,并不欣賞他的一些言論,以至于連榜尾都不給他掛,便車都不讓他搭,直接給刷掉。 那就和朋友們說一說,殿試穩(wěn)當些。 宋福生和舉人們聊完離開后,他表現(xiàn)越從容,楊明遠心里越難受。 搞得這個年輕人很生氣。 何為才能? 何為好官? 難道大家都像他一樣,在文章中,將觀點說的模棱兩可、兩面辯證就能考上,而宋叔卻只論弊端就會落榜,這才是對的嗎? 這一日。 宋福生親自送五十五位舉人登上車,目送他們即將走進太和殿。 相信當這些人再回來時,倘若不出意外,已搖身一變,最差最差會是同進士出身了。 宋福生在陸家別院的門前,對這幾十位預備役進士們,揮手告別。 一會兒見。 一會兒,他會帶著家人,去街上觀禮看新鮮出爐、皇上親封的三甲。 楊明遠掀開車簾,看向孤零零站在別院門口的宋福生。 已經(jīng)看不清宋叔的臉。 或許是車已被趕出很遠。 也或許是他的眼睛變得模糊。 楊明遠的書童偷偷看向楊明遠,一聲也不敢出,心想: 老爺這是怎的了,還沒有入殿考呢,就眼圈通紅。 已經(jīng)緊張到這種程度了嗎? …… 太和殿。 這次殿試,由皇上親自出題。 經(jīng)過層層篩選走到這里的佼佼者們,就收到了這樣的一份卷子。 卷面就是宋福生的策論卷。 皇上讓他們答,你對這份考卷有何看法,或是有什么要補充的。 要說其他預備役進士們,不了解這是誰的卷面,但陸家五十五位舉子們卻是知曉的。 因為宋孝廉給他們大致說了些當時答題的一些觀點,以及,他們這一路走來,相處已久,也很了解宋孝廉的字跡。 皇上直接就命人印刷宋福生的卷面。 這不嘛,想認不出都不可能。 好些人在大殿中,隔著不認識的考生在對視。 崔舉人和汪舉人就滿是震驚的對視。 這,這?萬萬也不敢想會是這樣的一份卷子。 那他們該怎么答呀? 先認真拜讀宋孝廉的貢生試卷后,大家心里翻著波濤洶涌,腦中又想起宋孝廉提醒的那番話。 五十四位舉人陷入深深的自我折磨中。 沒有琢磨考題,倒是不停分析皇上為何會讓宋福生落榜后,又用宋福生的試卷考他們,那圣意到底是贊同還是不贊同? 為何是五十四位有復雜心思呢。 因為來考的五十五人中,楊明遠心里毫無雜念。 只激動于,這回終于見到了叔的卷子。 親眼看到了叔是怎么答的。 楊明遠開始磨墨。 他不想管圣意如何,不想聽叔對他的好言勸告。 他內心澎湃: 叔,您止步于貢試,但您的一些利國利民的傳承精神,并沒有停下。 請容明遠,代您書寫您心中的話。 楊明遠直接在文章中寫道:“恩師曾說過……” 可見,他已然放棄,并沒有將殿試當考試,他不過就是想將要說的話寫出來。 第七百四十七章 我要說聲謝謝你(兩章合一) 太和殿里,裝著三百名貢生。 他們或閉目沉思,或寫寫停停,落筆前,字字斟酌。這一看性情謹慎之人。 或心中激蕩,揮動筆墨。 還有零星幾人,正在這關鍵時刻開小差,偷瞄金碧輝煌的大殿。 心中所想:不知這一生,還有沒有機會再走進這里。 而楊明遠是心無旁騖那一類的,且是第一個動筆的人。 他在不停補充著宋福生在文章中未說完的話。 有一些觀點,他覺得一定要寫的更透徹、更清晰。 以及一路上,他通過宋福生的啟發(fā),每晚經(jīng)過查閱史書思考曾寫下的一些觀點。 如果他此時出去,要是有人好奇問他,太和殿是什么模樣啊? 他回答不上來,壓根就沒看。 當寫完這些他認為應該寫的,楊明遠并未停筆。 他的腦海里,滿是關于宋福生一言一笑的場景。 路過途徑的縣城: “老鄉(xiāng),今年發(fā)洪水,你們村里什么情況啊?” “掌柜的,你這米價怎么這么貴,這里不產(chǎn)米嗎?” “大伯,你們這里土特產(chǎn)都有啥?” 他那時候納悶,宋叔怎么和那些人那么有話聊。 甭管到了哪個縣城,叔只要出去親自采買,總會和那些人聊起來,明明趕路很累的。 然后恩師說: 明遠,你要記得,如若有天做官,要走到鄉(xiāng)間看看。 不要別人匯報什么,你就聽什么。 要親眼看一眼你的百姓到底過的是什么樣的日子,以防我們做瞎子、做聾子。 那時,宋福生無意間對楊明遠說這番話,只是覺得這古代所謂的父母官,真能堪稱是老百姓的衣食父母。 因為這里和現(xiàn)代不同。 在這里,大到違法犯罪需要為官者定人生死,小到欺男霸女的事要升堂審理還百姓公道。 最關鍵的是,一方父母官不僅要當法官、檢察官等身兼數(shù)職,還要主抓GDP,想方設法盤活地方經(jīng)濟,讓所管轄區(qū)的老百姓過上吃飽飯的日子。 楊明遠將他聽完這些話后的所思所想,寫到了答卷上。 接著腦中回憶著宋福生講述的點點滴滴,又將宋福生的兩個觀點寫下,作為他本次答卷,最后一段的總結陳詞。 一是,何為父母官。 當出現(xiàn)任何困境時,不要認為自己有退路。 百姓有退路,為官者才有。 要和百姓共進退,要撐起百姓的天。 畢竟比起普通人,你手中有權。 二是,當本地無險情,聽聞外地出現(xiàn)了災難,作為一方父母官,請不要以為自己治理的地方太平就是平安無事。 有國才有家。 只有朝廷強大,你的小家才能吃飽飯、才能富饒。 每片雪花都不愿意承認自己是雪崩的罪魁禍首,但其實每片雪花都對雪崩負有責任。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所以各地官員,在聽聞哪里有難時,請感同身受,請伸出援助之手。 因為這不止是皇上和朝廷以及當?shù)厥転墓賳T的事兒,是大家共同的事。 …… 楊明遠是第一個動筆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