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88
換句話說, 如果葉向高沒有這一番話, 他準備這兩天就與周嘉謨確定要補位的閣臣,那劉一燝就自然而然從次輔、序位升為首輔了。 朱由校看著葉向高的細微變化, 也落在了周嘉謨的眼里。他說不出葉向高有什么不好,但是在劉一燝和葉向高之間, 劉一燝更堅持自己一些;而葉向高在鄉七八年后,居然有了能逢迎天子心意的行動,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他有點兒擔心葉向高向佞臣的發展。可也學著剛剛說的話, 他也得承認很在理。西洋人今兒敢對蠔鏡開炮,不打回去,難免過些年就會被縱容成另一個來自海上的“建奴”。 想打回去, 除了發展水師,還能做什么?禁海嗎?禁的了大明的百姓, 禁不了倭寇、也禁不了海盜、禁不了海商走私。 最重要的禁不了西洋人駕船打到大明來啊。 黃克纘想了想說:“陛下,宮中尚有收有三保太監出海的海圖、七層寶船圖。就是那造船的木頭, 不能用新木,必得晾曬幾年才可得。既然陛下不想立即修三大殿,咱們是不是可以挪用些大木頭, 那丈圍的大木晾曬了幾年,可是最好的造船材料。” 工部尚書王永光天子表態就開口道:“黃紹夫,重建三大殿的事情一拖再拖, 現在你又打起挪用三大殿木頭的主意。難道今年不修,明年、后年也都不修嗎?大明連個像樣的大朝會治所都沒有,成什么樣子。真要修的時候,你把挪用的木頭還回給工部?” 那些大木的砍伐極難,入深山尋找就不易,每次弄出山一根,都有出徭役的民夫傷亡。現在陛下改了出徭役的法子,可讓他到哪里征得愿意如深山找尋大木的民夫呢? “三大殿不急著修,那廢墟都晾了三十年了,再晾著三十年也無妨。反而是西洋人不可縱容了。傳旨沿海各州府密切留意荷蘭人。還有蠔鏡的葡萄牙人,居然在大明的國土上有槍有跑有船的,實力足夠與漂洋過海的荷蘭人作戰。大明的國土什么時候允許外國人這么干了。 把他們趕出大明。就是他們勾得荷蘭人以為在大明登岸很容易。讓那些葡萄牙人和荷蘭人回他們的歐洲打去。 傳旨廣州知府、香山縣令向葡萄牙人索賠。毀壞大明百姓一屋賠十屋。” 只要涉及銀錢的事情,誰都知道天子是不開臉的,那是把一兩銀子都看得很重的。劉一燝前腳回了京師,把杭州火災后重建的事情做了匯報,后腳天子就派出都察院的、水火不相容的幾位御史去杭州核查。 不知道蠔鏡那里的百姓,在這場荷蘭人的登陸戰中損失了多少。但天子定下了一賠十的標準,沒人愿意以既往的天邦上國的論調,去天子面前維護西洋人。 “韓卿,這件事情就交與你督促。工部負責盡快把三大船廠恢復到鼎盛,還有繼續研發能夠固定在船上的新式火炮。南海的那些海盜,也該清剿了,不然與西洋人結合,恢復倭寇與海盜那般舊日模樣,又是大麻煩。” 昔年海盜與倭寇對大明沿海,尤其是富裕的浙江一帶的侵擾,大臣們都記憶猶新。 只有戶部尚書汪應蛟頗為難地說:“陛下,銀子!清剿南海海盜用兵的銀子,這個沒在今年的預算里。還有西南兩次用兵,都動用了兵部的戰備預算。那個戰備預算不剩多少銀子了。山東平叛還要花呢。” 又是銀子!朱由校氣短。 可是在場的人都知道,遼東的、西北的銀子花的都不屈。比較起歷年在遼東和西北的投入,這兩年已經是省了太多了。但是今年因為幾場地動,一下子就把預備的應急銀子都用的差不多了。 汪應蛟抹抹額頭上的汗水,養心殿的悶熱讓他想起來,宮中因為裁減了人手,去年基本就沒怎么存冰。天子這里都這么硬熬著,卻沒斷少了六部等衙門的份例。 唉。 計相難為啊! 遇上這樣克制自己的天子,比遇上昏君更難為。 汪應蛟見所有人都等著自己變銀子出來,思忖了好一會才試探著說:“陛下,秋稅很快就下來了。沿海清剿打上門來的西洋人也不是立刻用銀子。或許會容些空呢。待年底做預算的時候,臣把這筆放前面考慮,如何?” 沒人應和他的話。 因為在坐的人都不用別人提醒就能夠想到:要是西洋的荷蘭人從蠔鏡直接去進攻泉州府、福州府呢? 那是非常很可能的。 “舉債。” 汪應蛟一愣,舉債?朝廷借錢?向誰借? “以朝廷的名義在浙江、江蘇向海商發債卷,用明年或者是后面的秋稅做抵押,向民間先借三百萬,名義就用要在南海鏟除海盜了。至于利息,” 朱由校看看戶部的尚書和侍郎,他還真不知道利息具體定多少是好。 向海商籌措安定沿海、清剿南海海盜的銀子,關鍵是借錢不是攤派,還是以明年或者后年的秋稅做抵押,這倒也是可行之法。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的海商最多,應該能夠籌夠三百萬兩。 “陛下,這向海商籌措的銀子,是專款專用嗎?”汪應蛟追問。 朱由校點頭反問汪應蛟:“太倉的每一筆銀子不都是如此嗎?” “那就沒有什么利息的說法了。”汪應蛟大手一揮,“朝廷要清剿南海一帶的海盜,最后得到好處的也是那些海商。少被海盜打劫一次,什么本錢利息都省下來了。朝廷只是與他們借銀子,又不是攤派到他們頭上的。” 英國公看朱由校遲疑,跟著補充了一句:“陛下言明以秋稅歸還,沒有直接把這份銀子攤派到他們頭上,已經是心善了,還想與朝廷收利息? 前年陛下念著與海商合股,沒追究他們走私之罪。哼,暗助建奴的豈止是晉商,徽商等也有不少參與進去的呢。” 朱由校想想決定聽從汪應蛟、英國公的建議,向百姓加派糧餉最容易,可是剛剛穩定下來的民心,還是別去觸碰了。最主要的是聞香教禍害了好幾省,這時候不加派糧餉最能穩定民心了。 “戶部要把籌借銀子的事情辦好。大商戶多一些,小商戶就莫去sao擾了。無農不穩、無商不福。一定要做好登記。 認購債卷最多的商戶,你們看看該給個什么嘉獎。比如給其先人敕封等。” 賣官鬻爵?稀罕么?不稀罕的,哪朝哪代都免不了的事情。天子提出給商戶的先人敕封,讓諸位老大臣又松了一口氣,敕封死人,怎么高的爵位也不礙事兒。 “如此這事情就更好辦了。陛下,戶部要借錦衣衛和東廠出些人,協助完成此事。” “準。劉時敏記得叮囑錦衣衛和東廠,朝廷光明正大地借銀子,要好借好還再借不難,若是有人敢在里面做些有的沒的,朕知道了,錦衣衛絕對是百兩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