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056節
“啊!” 上野長織無法忍受,可周圍都是燃燒得通紅的木頭,根本無處可走! 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水缸里的水開始沸騰,水缸里的人,逐漸熟了…… 一色滿范已被火包圍,不斷落下的燃燒大木更讓周圍再無立足之地,陷入絕境的一色滿范沖入一片火海,打算穿過火場求得一線生機。 只不過,火場,成了火葬場。 堺港的建筑清一色全是木頭,加上七月的天本就干燥,溫度也高,等火勢燃燒起來時,那個蔓延的速度可謂驚人。 沒有風助火勢,火借風威,只這黑火油配合木頭的燃燒,便足以將堺港毀于一旦。 大明擁有了西疆省,同時也擁有了大量的石油,這些石油經過漫長的道路運至京師諸地。匠學院研究過黑油,也打造過宋時的猛火油柜,但真正促使水師收入石油的原因,還是帖木兒。 帖木兒在與明軍的作戰中,使用石油,對明軍構成了不小麻煩。 水師認為,這種東西燃燒起來威力巨大,可以對某些堅固的港口代替火藥彈,這才請旨儲備了一批,并在堺港之戰中正式投入使用。 楊榮觀察著堺港的火勢,暗暗驚嘆,這玩意似乎就為了著火而生的。 駱冠英走向楊榮、鄭和,指了指堺港方向,問:“這石油點火如此猛烈,為何不用來代替煤炭?蒸汽機不就是燒煤炭,改為燒石油如何?” 鄭和有些錯愕,從未想過這個問題。 楊榮想了想,笑著說:“這個想法倒是可以告訴匠學院,不過據我所知,這些石油開采量十分有限,且運輸路途遙遠,想用在蒸汽機上,怕是難。” 駱冠英只是隨口一說,并沒追問。 鄭和倒是認真地安排軍士記錄下來,對疑惑的駱冠英說:“皇上說過,戰場之上會涌現出不少智慧,我想,你這個想法未必不可行,只不過如何實現,還需要匠學院的先生們多努力。” 楊榮連連點頭:“若真有一日石油取代了煤炭,那咱們的西疆省版圖,是不是需要擴大一些才是。畢竟帖木兒隨軍都帶的東西,想來那里也有不少石油……” 鄭和看向楊榮,這個兵部尚書看似溫文爾雅,實則是個徹頭徹尾的主戰派,每次作戰中,他似乎都不顯眼,可每次作戰之前,他總是站在皇上身邊,分析作戰的可行性…… 帖木兒國現在很老實,沒必要去打哈里。 水師關心的不是帖木兒國,而是更遠的地方,非洲以北,皇上說的一個名作歐洲的地方,那里才是水師要管的地盤。 聽說威尼斯國在那里,除了威尼斯國,還有不少國家。 鄭和期待不已:“等東海戰事結束,我們還是應該再一次遠航。南美洲應該再去一趟,那里的大明旗幟應該舊了,是時候換面嶄新的日月旗了。”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怎敢用天皇二字 經過多年海洋意識的強化,水師上下已經不再滿足于只在東海或南海晃悠。 遠航,前往未知的土地,發現未知的世界,將大明的聲音傳遍世界,友好一切友好的國家,消滅一切敵對的國家,這才是大明水師的神圣使命。 現在,日本國即將毀滅。 但鄭和相信,水師山下將士相信,日本國的滅亡絕不意味著大明水師使命的終結,恰恰,這應該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毫無后顧之憂的開始。 東海沒了日本國,大明在東海、東南海域將沒有任何敵人,即使冒出來幾個鬧事的,也定不會成規模。水師主力可以轉而探索更遙遠的海域。 堺港的大火實在是太大,隔著三十里都可以看得到。 京都,花之御所。 足利義持失了分寸,指著滿濟破口大罵:“你言辭鑿鑿,保證堺港水軍可以擋住明軍,可現在呢,堺港已被大火吞噬,元容西堂、一色滿范等人生死不知,明軍即將發起對京都的進攻,你如何交代?” 滿濟想過堺港會淪陷,在明軍付出慘烈的代價之下! 可怎么都想不到,毀滅堺港的依舊是大火! 要知道一色滿范等人儲備了大量的水,他們完全可以在火起之前就撲滅了火!可偏偏,這堺港就著火了,而且還很大…… 滿濟沒見識過石油,也不清楚世界上有這種水潑不滅的玩意,畢竟幾座島組成的小國,地底下沒有蘊藏石油,指望他們知道這東西屬實困難。 足利義持想要殺掉滿濟,可此時殺人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更無助于守護京都。 在這一刻,足利義持想逃了。 明軍太過恐怖,被視為最后屏障的堺港,竟然連明軍半日都沒擋住!就京都里這些老弱病殘,是個人就拉出來當兵的軍隊,怎么可能是明軍水師的對手? 足利義嗣看出了足利義持的退縮與畏懼,站了出來:“幕府的威名不容玷污,若父親還在的話,一定會在此處與明軍血戰到底!勇敢的軍士,必死的決心,一定可以消滅強大的敵人!” 足利義持看著一向柔弱,此時卻變得堅強的弟弟,原本想逃走的心思變淡了許多。 長期以來,父親足利義滿便十分器重足利義嗣,甚至將他引見給天皇! 自己絕不能表現的不如他,否則,即使逃走之后幕府存活下來,自己也將失去威信,所有人都將轉投足利義嗣門下,到那時,幕府將軍的位置,巔峰的權力,都將換人! 足利義持不允許自己失去將軍的位置,咬牙說:“作為足利幕府的將軍,我將用生命來守護京都,守護幕府的榮耀。此地決戰,任何人都不得退后一步!傳令,但凡提議撤離京都,退走京都之人,格殺勿論!” 足利義嗣當即支持:“將軍所言極是!任何想要撤離京都之人,都將視為對幕府的不忠!我們當全力殺之!萬望諸位看清形勢,大明水師絕不會留幕府之人一條生路,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向死而生,以死戰求生存!” 言日野氏、二條良基、世阿彌等人紛紛點頭。 足利義持被足利義嗣搶了風頭,雖是不滿,但此時也沒有發怒,穩住人心才是最緊要之事。 京都開始了最后的動員。 既然要戰,自然要選擇最合適的戰略。 言日野氏、二條良基、滿濟等人分析局勢之后,決定將幕府高層從現在的位置遷至琵琶湖附近,并將兵力沿幾處盆地口駐防。 滿濟等人的想法很明確,明軍打下堺港,擺明了是從堺港上岸,若是直接派兵迎戰,那軍隊將不得不擺放在平原地帶,這會讓幕府的軍隊失去了地利屏障。 而若是將幕府人員遷至琵琶湖附近,剩下的軍隊便可以借山為屏障,選擇在盆地區域內駐軍。再說了,琵琶湖也在京都地界,不算放棄京都。 這種策略的選擇,可以讓京都獲得百里縱深,而不需要在平原地帶直面明軍。 足利義本不想離開花之御所,但情勢所迫,不得不同意眾人的安排,選擇前往琵琶湖遙控指揮,從而實現百里內五道防線的部署構想。 堺港的火燃燒很充分,所以在燃燒了一天一夜之后,逐漸就沒了動靜。 因為火勢所阻,明軍水師并沒有直接上岸,這也給了倭軍改變部署的時間。 這對于鄭和等人而言并沒什么區別,再說了,這附近的山通常算不得高,百丈、二百丈,最多三百丈。 那些以山為屏,據守山坳的戰略對付冷兵器軍隊還可以,但對付明軍,就顯得異想天開了。 鄭和多等了兩日,等到堺港成了灰,溫度退了下去,才緩緩帶寶船穿過堺港,進入紀伊灣,沒有遭遇任何抵擋便上了岸。 明軍開始扎營,這邊營帳剛剛搭起,鄭和便召集水師主要將領商議京都作戰計劃,還沒安排出具體部署,軍士來報:“有一個名為阿野公為的倭人,說代表太上天皇后龜山前來與大將軍談判。” 駱冠英聽聞“天皇”二字頓時發了怒:“一個彈丸小國,怎敢用天皇二字?僅憑這一點,將他們滅殺也是合情合理!” 一向沉穩的楊榮也點了點頭贊同。 天皇的稱呼,可不是誰都可以用的,哪怕是皇這個字,也不是誰都可以用的。 按照大明王朝的邏輯,只有九五之尊的皇帝才能稱皇,皇之下是王,像朝鮮、占城等國,最多稱國王。 敢稱皇,啥意思,想和大明平起平坐? 弄不死你。 日本這種彈丸之地,不僅稱皇,還太上天皇,這輩分比建文皇帝還高了,真是不知死活。 鄭和也惱怒,但還是安排道:“讓他進來。” 軍士領命而去。 朱能看向鄭和,頗有些不滿:“這種時候就不需要見什么使臣了吧?” 駱冠英直言:“都要打到京都了,全都殺去了事,何必多此一舉。” 鄭和看著渴望戰斗的朱能與駱冠英等人,肅然道:“雖說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打下京都,但我們未必能輕而易舉控制局勢。劉長閣、龐煥在組建情報網時,可是遭遇了不少問題,這里的民眾對大明沒多少好感,打下的領地里,也出現了不少起暴亂,雖說沒有對水師倉庫構成威脅,但就目前來看,想要最快穩定局勢,還是需要借一些人來用用。” 趙世瑜有些不甘:“不服則殺,殺到他們服帖為止!實在不行,就把男人全都殺了!我看誰還敢造次!” 鄭和抬手,止住眾人:“殺雖然可以解決問題,但必然會拖慢我們控制日本國的時間。你們也知道,舉世攻明之下,朝廷幾路出擊,此時正是需要水師供應后勤的時候,若我們在此處耗費時間過長,朝廷就只能大規模調動民力去解決大軍后勤。” “何況借倭人之手平息民憤,并不意味著大明要借倭人之手治理此處。這里將成為大明的領土,自然也需要大明人來治理。虛與委蛇,商議談判,不過是爭取更多的時間,瓦解他們國民的意志罷了。你們信不信,他們此時前來,定是商議投降條件的,而非下戰書的。” 眾將聽聞,逐漸接受。 鄭和并不是真正需要與他們談判,只是借此機會安撫與控制占領區的倭人,為后續的進駐、統治、治理提供機會。 阿野公為來了,正如鄭和所料,客套幾句之后,拋出了條件:“只要大明軍隊不進攻京都,我們愿意與明軍合作,奉上足利義持的人頭,賠償兩億兩白銀,割讓九州島、四國島給大明,從此之后,世代友好……” 鄭和看著“誠意滿滿”的阿野公為,問:“京都是足利幕府的根基之地,大明軍隊必然要打到那里去。但若你們愿意答應賠款、割讓領土,并奉上足利義持等人的腦袋,大明水師可以允許你們在明軍撤退之后,接管京都。但賠款的金額,割讓領土的多少,不是我一個武將可以決定的。” 阿野公為臉色有些難看,若大明軍隊打到京都,那還不是所有人都在其控制之下,他們想要什么就要什么? “幕府在京都可是有十幾萬大軍,若是明軍強攻,恐怕會折損不小。不若各退一步,戰后我們接管京都,并給大明賠償三億兩白銀!” 阿野公為軟硬兼施。 說幾億兩白銀對于阿野公為并沒什么壓力,反正這筆錢也不是自己出,也不會是自己去挖。再說了,也沒具體說分多少年還清,先混弄過去,挺過這一關再說。 鄭和是什么人,朱能、駱冠英等人可都是人精,怎么會看不出倭人的盤算。 朱能站出來,直截了當:“明軍進駐京都之事容不得談判!但之后是誰來治理京都等地,倒是可以商議。” 駱冠英翹著二郎腿,抖動著腿說:“還有,回去告訴你們那什么破太上天皇,服從大明的管理之后,就沒什么天皇的稱謂了!你們將是大明的部屬,完全聽命于大明!若敢有二心,大明軍隊可以來京都一次,自然也可以來第二次!”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足利幕府,名存實亡 阿野公為看著強勢的明軍將領,暗暗松了一口氣。 這才是勝利者的姿態,驕橫狂傲,若明軍談判時和顏悅色,那倒需要提防了,說不定他們心口不一,現如今他們開出了種種條件,雖不中聽,卻說明他們確實不打算長期駐留京都。 就在鄭和與聽阿野公為談判時,軍士稟告了另一個消息,駱冠英走至鄭和身旁低聲耳語,鄭和聽聞之后,呵呵笑著對阿野公為說:“看來我們需要稍后再談判了。” 阿野公為心頭一驚,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事。 鄭和命人請阿野公為換個營帳等待,然后看到了后小松天皇派遣來的使臣僧人元容。 元容高僧行禮,雙方簡單了解了幾句,元容便開門見山:“得饒人處且饒人,心善方可得極樂。日本國天皇素來敬重大明,與大明結怨者,乃是幕府將軍足利義滿與足利義持。我等愿代表后小松天皇,與大明將軍談判受降,愿免京都于戰火。” 鄭和翻閱過安全局送來的情報,對后小松天皇還是知道一些,看著高僧慈善,沉聲道:“大明并不嗜好殺戮,只是日本國狼心野心,作惡多端,幕府更是公然派軍隊入侵大明陽江!天朝之國豈能容爾等狂吠于門前而無動于衷?” “既然你們愿意受降,那又何必在堺港布置大軍?如此林立森密的防備,若不是大明有些力量,不知要死多少軍士才能抵達此處!眼下只要一聲令下,大明雄獅便將踏平京都!現在來受降,是不是太晚了一些?” 元容哀嘆一聲:“貴將軍有所不知,堺港之兵皆是幕府所轄,幕府如今在足利義持的控制之下,非后小松天皇所能掌控。只是堺港淪陷,京都人心惶惶,后小松天皇可以借勢而動,推翻幕府將軍,繼而率眾投降于大明!只是希望大明將軍們可以保證,京都無死難。” 鄭和擺了擺手,嚴肅地說:“大明軍隊一定會進入京都,若無人抵抗,自然沒有死難之事。只是讓將士們放下到手的軍功,你們愿意付出什么?” 元容拿出了一份文書,舉過頭頂:“這是后小松天皇擬寫的投降文書,愿割讓領土,賠償土地,朝貢大明,自從之后,成為大明藩屬之國。” 鄭和接過朱能遞過來的文書,看了看,前面一部分看不懂,后面有漢字,內容大致和阿野公為說得差不多,無外乎割地賠款,日后當小弟。 將文書放在一旁,鄭和不置可否:“你們這位后小松所提出的條件,可有點低啊。要知道,后龜山那里的使臣,可是要賠償大明三億兩白銀,而你們只是兩億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