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23節
這一道題,是溫州府學第一難題。自孫安設臥石難題四年來,沒有一個人能給出讓孫安滿意的回答。 何文淵來了,決定破解這個難題。 朱允炆緩緩走來,看了一眼臥石,對一旁的黃淮笑道:“兩浙第一,這口氣可不小。” 兩浙,指的是浙東、浙西。這里可不止是溫州府、寧波府、臺州府,還包括杭州府、湖州府、嘉興府、紹興府等地區。 兩浙第一,這是想超越嘉興府、紹興府,超越杭州府啊。 這不是口氣的問題,而是很難實現的問題,現在的杭州城已成為僅次于金陵、北平的第三大城,溫州府別說要超過杭州府,就是連杭州城都難超越。 認清這個現實再看臥石題,多少顯得有些自不量力。 何文淵側頭看了看商人打扮的朱允炆,又將目光投向臥石,嚴肅地說:“兩浙第一杭州府做得,溫州府也能做得!出題人心懷抱負,志存高遠,豈是一介綢衣之人能領會。” 黃淮看著被人譏笑的朱允炆,心頭暗說不好。可哪料朱允炆絲毫不在意,還哈哈大笑起來。 朱允炆很佩服眼前的年輕人,他說得對,兩浙第一,杭州府可以做,溫州府也可以做,關鍵是看誰來做,怎么做。 溫州府的地理條件并不算差,特別是大部分臨海,南來北往方便,若大力發展,興許還真能有所突破,拉進甚至是超越杭州府。 朱允炆走向何文淵,問:“你如此看不起綢衣之人,但你想過沒有,想要讓溫州府做兩浙第一,可少不了綢衣之人。” 何文淵沉思良久,重重點頭,然后對朱允炆長揖一禮,道:“先前有所不敬,是我修養、氣度不足,多有冒犯,還請寬恕。在下江西廣昌何文淵,字巨川。不知兄長如何稱呼?” 朱允炆看著二十出頭的俊才何文淵,很是滿意。 若擱在尋常書生身上,恐怕對商人依舊少不了鄙夷,更不愿接受商人的指教。可何文淵不僅接受了自己的觀點,還反省了自己的不足,并作出了道歉。 這是一個嚴格約束自己,同時善于學習,認知端正的年輕人。他的理念是,錯就是錯了,錯了道歉不可恥,不承認錯誤,不認錯,虧損的是自身的修行與德行。 朱允炆和煦地說:“年六百。” 何文淵正色道:“年兄真知灼見,溫州府要想成兩浙第一,確實需要商人幫襯。但只靠商人,還不夠。” 朱允炆詢問:“那依你之見?” 何文淵剛想說話,就聽到府學里面傳來呼喊聲,三個年輕人先后邁過府學門檻。 “何兄!” 何文淵看去,只見清瘦頗為風骨的謝庭循,身材偏矮,一雙小眼睛卻炯炯有神的葉縉光,下巴處有傷疤、熱情如火的張漠都來了。 “謝兄、葉兄、張兄,別來無恙乎?” “無恙,無恙。哈哈,可算是把你盼來了。” “一個月前收到你來信,聽說你去了京師,怎么,趕上大閱兵沒有?” 何文淵苦笑著擺了擺手:“等我伯父抵達京師,都已過了元宵,閱兵式早就結束了,堪稱是憾事。” 張漠見何文淵失落,連忙寬慰說:“無妨,說不得過兩年還會有大閱兵,到時我們定能在京師立住腳跟,想錯過都難。” 何文淵點頭:“我聽說京師百姓議論,大閱兵除特殊情況外,十年舉辦一次。我們要想親臨觀看,怕還需等上十年。” 葉縉光、謝庭循等人并不介意。 十年時間看似很長,但對于二三十出頭的一群人而言,十年之后正值壯年。 “對了,這位是年六百,年兄。年兄,這幾位是我的好友,張漠、謝庭循、葉縉光。” 何文淵寒暄幾句,介紹起來。 朱允炆眉頭一抬,沒想到剛至府學門口,就遇到了陳廉口中的兩個奇才,面對幾人行禮,還禮道:“久仰大名。” “走,到里面去。謝兄剛繪了一幅畫作。” 葉縉光拉著何文淵就要走。 何文淵搖了搖頭,指了指臥石難題:“不答出此題,我不入府學大門。” 說著,何文淵讓隨行書童拿出紙筆,走到一棵樹下的石桌旁,開始思索對策。 葉縉光、謝庭循、張漠知道何文淵的秉性,他認準的事,非要有個結果,只好站在一旁等待。 黃淮看著落筆的何文淵,凝眸掃了掃文字,走向樹下休息的朱允炆,低聲說:“此人意志堅定,敏思通達,是一人才。” 朱允炆瞥了一眼,但看何文淵已答滿一頁紙張,笑著說:“看來還是胸中還是有些對策,不過在我看來,多少有些浪費筆墨了。這題要解,不需那么多字。” 黃淮有些不信,要讓溫州府作兩浙第一,豈會是寥寥數語能解答的,見朱允炆看向何文淵的目光頗是欣賞,便開口道:“不妨老爺也答上一答。” 朱允炆看向黃淮,呵呵笑了。 有人挑戰臥石難題,當場作解,消息不脛而走,不少府學生跑出門外觀看。 何文淵沉思在做題之中,奮筆疾書,對于圍滿了的人絲毫不在意,直至寫出洋洋灑灑五千言,一個時辰都過去了,這才揉了揉發酸的胳膊,抬起頭來,對旁觀眾人說:“如此做,溫州府當可為兩浙第一!” 張漠連忙整理起紙張,謝庭循幫著忙吹干墨。 葉縉光看著一頁頁策論,贊嘆地說:“看來孫教授要親自來迎接你了。” 張漠疊好次序,道:“我這就給孫教授送去。” “等等。” 黃淮喊了聲。 眾人不由地看去,黃淮開口道:“我家老爺也寫了對策,還請一起交給孫教授。” 張漠看著黃淮伸出來的手,手上只有一個小小的紙片,雖是疊著看不清楚寫了什么,但可以肯定,如寶鈔一樣的紙張,是寫不了幾個字的。 這是商人吧,他也不識好歹,想要破解臥石難題? 何文淵有些驚訝地看向朱允炆,對不知所措的張漠說:“既然年兄要作答,那就一并帶去吧。” 張漠接過,對眾人說了聲,便匆匆走入府學之內。 明倫堂一側偏房里,訓導吳鼎拿著一份建文報,遞給教授孫安:“京師消息,朝廷要編寫地理志,命地方府學、縣學與社學配合。建文報已刊出,正式文書想必也快到了。” 孫安接過了掃了一眼,又放在一側,有些不快地說:“地理志,地理志,他們倒是把我們想要的教材給補過來。格物學更名為了物理學,可新版的物理學教材,至今沒有發給我們府學,也不知道朝廷的人都在做什么!” 吳鼎對發脾氣的孫安說:“教材的事我們再催一催,你也知道,大閱兵引起了報紙脫銷,京師紙張存庫大減不說,還征用了不少匠人雕版,難免會耽誤教材刷印。” 孫安一拍桌子:“哼,好大喜功,以武威嚇罷了。” 吳鼎連忙噓聲,這話可不能亂說,萬一傳出去,說不得會治一個“不敬君主”的罪名。 孫安已經五十多了,是土生土長的永嘉人,因博學多才,從私塾先生被舉薦為縣學訓導,后升任縣學教諭,五年后升入府學,任府學教授。 此人文教極是認真,對學生要求頗是嚴格,奉行“嚴師出高徒”,為人耿直但不死板,對于國子監要求的革制很是支持,只不過心直口快,藏不住心事,有什么就敢說什么。幸是府學教授,若是尋常訓導,估計早被收拾了。 吳鼎正想說什么,就聽到敲門聲,看到張漠站在門口。 張漠行禮道:“孫教授,吳訓導,有人挑戰臥石難題,這是他二人的答卷。” 孫安聽聞之后大喜,連忙讓其送過來。 吳鼎也站在一旁。 張漠將朱允炆的答案放在了最后,反正也就是那么小小紙張,不如先看看何文淵的大作。 孫安拿起何文淵的作答仔細看去,至精彩處更是連連捋胡須,嘴里忍不住贊嘆:“好,好,好文章啊。” 吳鼎對于這一份作答也很是滿意,對孫安說:“看來這臥石難題,終究要被破了啊。” 孫安沒有答話,看過孫安的策論之后,意猶未盡,剛想起身離開,突然想起來,問:“你剛剛說二人答卷,第二個人的答卷在哪里?” 張漠指了指桌子上不起眼的小紙張,被何文淵的紙張蓋在了下面。 孫安拿起小紙張,看向張漠:“你不要告訴我,如此小的紙張里就是第二人的答卷?” “沒錯。” 張漠心中對那位年兄暗暗嘆息,沒本事就不要亂寫,有何文淵珠玉在前,你一個土坷垃的商人,能寫出什么答案。 孫安緊縮眉頭,展開紙條,看著紙條上的字眼,瞳孔不由地放大,震驚的表情瞬間浮現……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到底是何方神圣? 府學大門外,圍了許多府學生。 葉縉光、謝庭循站在何文淵身旁,對何文淵的策論充滿了自信。 一些府學生上前給何文淵行禮,自我介紹,何文淵笑著應付。 府學生想的是,能答出臥石難題的,總不是尋常人,很可能十年后是部堂中人。不管現在能不能讓何文淵記住自己叫什么,長什么模樣,只要是打過照面的,以后再見面就是老相識了。他日飛黃騰達,還能用上一句“憶當年,府學門外初相見”。 總之,茍富貴,莫相忘。 倒是朱允炆身邊,只有黃淮、湯不平在一側垂手而立,很是恭敬。 一邊是人群熱鬧,一邊是無人問津。 “孫教授來了!” 張漠先一步大聲喊道。 何文淵整了整衣襟,正色看向門口,在孫安、吳鼎走出大門后,肅然行禮:“江西廣昌何文淵,見過孫教授。” 其他府學生也跟著作揖。 孫安打量了下何文淵,將手中何文淵的策論晃了晃,拿出了一張紙條,問:“這是誰作答的?” “是我!” 朱允炆淡然站在樹下,斑駁的陽光灑落在地上,光與影在風吹動下晃動。 何文淵臉上的笑意凝固下來,葉縉光、謝庭循更是瞪大雙眼。 這是什么情況? 孫教授親自出府學大門迎接,難道不應該先找才氣過人,胸懷韜略的何文淵,為何找一不起眼的商人? 其他府學生見到這一幕,也有些震驚。 孫安打量了下朱允炆,走了過去,深施一禮,道:“先生大才!” 朱允炆抬手:“孫教授無需如此。” 孫安站直身子,問清姓名后,看向所有府學生,喊道:“臥石難題破了,破題者,年先生!” “怎么可能?”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府學生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