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668節
朱允炆沉思了下,搖了搖頭,道:“算了,朕親自去吧。” “這,這不合規矩啊?!?/br> 馬恩慧連忙勸阻。 朱允炆微微搖頭:“朕以私人名義去一趟,句容石灰石礦出現了一些問題,朕不放心,順便去看一看?!?/br> “石灰石礦能出什么問題?” 馬恩慧有些意外。 朱允炆目光中帶著幾分憂愁,說:“你也知道,句容這幾年倚仗石灰石,百姓富裕不少。但石灰石主要壟斷在駱氏、郭氏兩大家族手中,出于逐利的需要,他們沒少強迫百姓干活,安全局來報,至少有三十余人被埋在了礦山里,還有人活活累死。當地知縣不敢說,百姓收了錢,自然也不會說什么。御史去了幾次,都沒發現。” “這也太過分了!” 馬恩慧憤怒不已。 朝廷為了照顧百姓,耗費國孥無數,就是為了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珊萌兆佣紱]過幾天,就死了,這算什么? 朱允炆靠在椅子里:“你也知道,混凝土道路的優勢已經凸顯出來,各地都希望修筑混凝土道路,朝廷規劃之外,地方布政使也開始拿出一部分財力推動混凝土道路修筑,石灰一直都是供不應求。一些商人、地方官員,往往為了更早得到石灰,免不了送點禮?!?/br> “據安全局暗中查探,駱氏、郭氏為了加大供應石灰,已經將手伸向了周圍縣域,招攬百姓去句容,還開出了幫助招攬民力,給予好處的承諾,以致于一些牙行的人搖身一變,成了土匪強盜,甚至有人路過句容,都被抓到了礦山里,成了不見天日的奴隸?!?/br> 馬恩慧捂著嘴,驚愕不已。 朗朗乾坤,真無法想象竟然會有如此令人膽寒之事! “那百姓為何不報官?” 馬恩慧連忙問。 朱允炆苦澀至極:“報官告誰啊?” “自然是句容郭氏和駱……” 馬恩慧愣住了,這事情似乎有些不對。若是報官告句容駱氏、郭氏,那不就相當于告淑妃?再想下去,這不就是告朱允炆嗎? 朱允炆看著不相信這一切的馬恩慧,坐直了身子,搖晃了雙手:“看吧,朕手里沾著血吧。不止如此,朕還安排安全局調查了下代王朱桂的煤礦,其他藩王的礦產,問題似乎更嚴重?!?/br> “這……” 馬恩慧難以想象。 朱允炆沒有告訴馬恩慧更多,后世出現的老黑奴,現在又出現了,培養商人,商人集團開始凸顯出力量,浮動銳利強硬推行,給了商人集團重重一刀,讓其老實許多??晒俑畨艛嗟?,地方士紳高度壟斷的礦產,卻成為了資本吸血的惡魔。 后世不是沒有人憑空消失,后來被發現進入到了礦井深處。有些人想要找個活干,賺點快錢,說不得就被拉到了礦山里面,想出出不去,只能被人當奴隸一樣使喚,日復一日地挖礦,挖礦! 哪怕是礦難死了,埋了,也沒有人知道! 血淋漓的教訓啊! 朱允炆不允許因為礦產業的發展傷害百姓,可藩王、地方士紳又能怎么辦?只靠著手里有限的奴隸,只靠著有限的匠人,自動來去的民力,想賺大錢,想都別想。 “皇上需要下雷霆手段,這種事不可任由其發生。” 馬恩慧一想到站在路邊被人拉走的場景,就不由的害怕,這要是被人拉走送到礦山里面,豈不是永無天日? 朱允炆凝重地點了點頭,說:所以,朕需要去一趟句容,看看問題到底有多嚴重,也給其他藩王提個醒,再不整頓礦產,朕就要成為千夫所指之人了。” 馬恩慧連忙勸慰朱允炆。 夜深人靜,朱允炆翻來覆去地睡不著,直到很晚才入眠,結果又做了噩夢,遇到了礦山崩塌,無數匠人被掩蓋在礦山深處。 驚醒的朱允炆沒有半點睡意,沒有打擾馬恩慧,起身穿衣,走出大殿,仰頭看著滿天星空,沉思良久,便去了武英殿,處理著一份份奏折。 大明很大,事情很多,即便是經過內閣的過濾,每日依舊有著百余件事需要朱允炆處理,有些棘手的問題,還需要傳召大臣商議,往往是日出至日落,都是處理不完的事,不加班想要當日處理完政務,都不太可能。 都羨慕皇上三宮六院,佳麗三千,可誰曾想過,歷史上有許多有為的君主,他們根本就沒有多少的時間與空暇去享受,國事為重,社稷為重,不是嘴上說說。 許多人臆想著帝王的快樂,卻從沒有想過帝王的苦衷與無奈,辛苦與壓力。 初陽升,朝會開。 朱允炆臨朝,官員奏事。 大事不多,小事不少。 給事中陳繼之奏報:“鳳陽府開年后至今未有一場雨,土地日漸干燥,有再旱之勢。朝廷應早作安排,以免流民起,百姓苦?!?/br> 鳳陽! “旱災始終困擾鳳陽,可有一勞永逸,徹底解決之辦法?” 朱允炆有些頭疼,這個地方剛正常了一年,這又要開始鬧大旱了? 右都御史練子寧出班:“臣以為,當在鳳陽府廣修井渠水利,旱時以井澆灌,保住莊稼。澇時可以溝渠池塘等蓄水,涵養水源,可化解鳳陽旱澇頑疾。” 朱允炆也有這個意思,將目光看向夏元吉。 夏元吉苦著臉,無奈走出:“皇上,國庫今年困難,興修水利耗費過大,怕是難以承受……” 朱允炆知道夏元吉的難處,雖說建文五年的財政再創新高,可因為征調民力于各省砍伐樹木,聚數十萬民力于北平營造新都,加上大西北混凝土修筑,城關修筑,新軍之策的再擴大,水師最大規模出海……耗費了太多太多財政。 今年開年,又是大軍開拔,西征開始,戰爭要打多久,打到什么程度,后續要不要再征調軍隊至西北或大同等地,這都是未知數,戶部不可能掏空了去修水利。 “可旱情不等人,此時打造井渠,尚可保住鳳陽部分夏糧,若拖延下去,旱情有變,怕會顆粒無收,朝廷再調糧支援,再安排救災,也是一筆大花銷。” 練子寧急切地說。 夏元吉長嘆,對練子寧說:“今年事有多少,諸位都清楚,戶部有多少家底,如何分配的,諸位也都一清二楚。鳳陽府水利修造,皇上北巡時提過,戶部也找工部厘算過,若保鳳陽府各地民生與莊稼,至少需三百萬兩,戶部拿不出來,最多只能動用備災銀,抽一百萬兩?!?/br> “如此之多嗎?” 練子寧有些驚愕,三百萬兩,這可以比動用三十萬軍隊南征的費用了。 工部侍郎黃福走出佐證:“確如夏尚書所言,水井溝渠修造耗時耗力,單井成本頗高,若在鳳陽府大修水利,一百萬兩不足用?!?/br> 群臣議論紛紛,如此一大筆支出,確實讓戶部為難。這才年初就動用備災銀,那后面再出點什么事,朝廷沒錢可用,又該如何是好? 朱允看著夏元吉,略是沉思,開口道:“一百萬兩少是少了一些,但鳳陽問題,確實不宜再拖了。這樣吧,戶部去借兩百萬兩……” 第八百零九章 大明國債(二更) 借錢? 群臣錯愕。 從古至今,農民借過錢,士子借過錢,商人借過錢,官員借過錢,甚至皇上也借過錢。可戶部借錢,這個,著實沒聽過,沒見過啊。 夏元吉也呆住了,朱允炆說讓戶部借錢? 找,找誰借? 農民沒錢了,找鄰居親戚周轉。士子沒錢了,可以找朋友、名士要點接濟。商人沒錢了,可以質押抵債借錢,官員可以憑著名譽、俸祿借錢,皇上可以耍無賴,從戶部里拿錢。 戶部委屈啊,找誰借去? 要不皇上,你借二百萬如何? 朱允炆下旨傳召皇家中央錢莊大主事梁成同,待其入殿后,問:“錢莊可否拿出二百萬兩,支持鳳陽-水利修筑?” 梁成同言:“皇上,此時中央錢莊一口氣也拿不出二百萬兩來,若等至秋日,二百萬兩不成問題?!?/br> “為何?” 練子寧連忙發問。 鳳陽旱情等不到秋日,真要是大旱之年,這夏日就要遭殃,秋日哪里還需要這筆錢。 梁成同解釋道:“皇上,諸位大臣,非是中央錢莊不愿出力,而是實在沒這么多錢。錢莊每年春日是最忙碌時,冬日商人遠航南下居多,往往會在錢莊舉債購置貨物,這就占去錢莊四成可用之財。剩下的部分,還有各地商人春夏購物所需,周轉所需,又占據三成,剩下三成,則是錢莊日常準備金,兩成應對大額商人,一成滿足日常所需……” 練子寧郁悶至極,追問:“難道錢莊就一點錢都拿不出來?” 梁成同不在意練子寧,錢莊是朱允炆的,不是朝廷的,頂破天他也管不到自己頭上來,于是對朱允炆回道:“錢莊當下最多可支取八十萬兩,再多,就要影響日常運作?!?/br> 郁新微微點頭,走出來說:“皇上,臣以為,戶部可以拿出一百二十萬兩,合錢莊借用八十萬兩,以二百萬兩,足以保鳳陽府主要產糧區的莊稼?!?/br> 夏元吉無奈,只好點了頭。 朱允炆思考了下,肅然說:“鳳陽府十年九旱,百姓困頓日久,朝廷既然要下定決心解決其用水問題,那就應一勞永逸,狠下心來,將鳳陽打造為一個重要產糧區,而不是一直向朝廷伸手的窮困之地,這從長遠來看,耗費大點是值得的。二百萬兩不夠,那就再追加,無論多少困難,戶部擔起來,一定要在鳳陽府全面開挖水井、水渠,修繕河道、湖塘,再不復旱澇之痛!” 夏元吉一臉為難,皇上啊,你說追加就追加,到時候戶部拿不出來錢可怎么辦? 朱允炆繼續說:“那就由工部與鳳陽府協調,動員鳳陽百姓,連同鳳陽府、淮安府、揚州府、瀘州府、徐州府等地方衛所軍士,合計十萬人,大修水利!早日開井通渠,力保夏糧不減產,秋涼能豐收!” 夏元吉、黃福等人只好領命。 解縉、郁新等人也有些憂愁,現在大明帝國很是危險,幾乎大半個國家都在參與土木之事,西面還面臨著一場巨大的戰事,又要抽調民力與軍士到鳳陽府挖井修渠,確實壓得人壓抑。 但鳳陽府的事確如朱允炆所說,不能再如此拖延下去了,那里旱澇太過頻繁,儼然成為了朝廷的一個無底洞。若不管不顧,任由旱災持續,朝廷為救災給出的錢財,五年內怕也超出了二百萬兩,十年估計不低于四百萬。 從長遠來看,現在朝廷出二三百萬兩是劃算的。只不過一口氣拿出如此多錢財,戶部壓力也太大了,只看看夏元吉皺緊的眉頭就知道,這個大管家幾年都沒如此模樣了。 退朝之后,朱允炆便傳召了解縉、郁新、夏元吉。 水利興修還有一百萬兩的缺口,如此大的缺口,朱允炆不可能不管不顧戶部的感受,完全將壓力丟給夏元吉。 夏元吉入殿,多少有些訴苦:“皇上,鳳陽-水利興修未必需要一蹴而就,可分三年期,一步步來或許更為穩妥?!?/br> 朱允炆擺了擺手:“鳳陽百姓有多苦,我們北巡的時候是見過的,一年到頭,就靠著地里能有點收成,可旱災、澇災頻至,百姓人家能吃得起飽飯的都占不到兩成。拖一年,少一地,就是十幾二十萬百姓餓肚子,逃荒乞討!既然要治理鳳陽,那就一次解決吧?!?/br> 夏元吉見朱允炆不聽勸,便直說了:“戶部存銀不宜動用過甚,以免夏秋冬再有災情。加上眼下北平、西北事,戶部支取一百二十萬兩已是極限?!?/br> 解縉也幫著勸道:“皇上,欲速則不達,不妨緩一年。” 朱允炆搖了搖頭,提筆在紙上寫了兩個字,然后交給解縉、夏元吉、郁新:“眼下的問題不是缺人,而是缺錢。只要解決了錢的問題,鳳陽一地的問題就好說。朕說讓戶部借錢,可不只是錢莊,還可以向百姓借錢?!?/br> “給百姓借錢?” 解縉、郁新嘴都要抽搐了,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啊。 “這是?” 夏元吉接過字條,上面寫著兩個大字:債券。 解縉、郁新看過,也是一頭霧水。 “何為債券?” 解縉自問多才,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債券。夏元吉雖通曉財務,也是第一次聽聞債券。 朱允炆清楚,中國古代王朝是沒有債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