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601節
至少從現在看來,朱允炆不打算將自己藏起來,自己依舊有用武之地,為這大明!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戶部怕是最辛苦的了,西北如何設置糧倉,需要你多多用心?!?/br> 夏元吉凝重地答應下來。 打帖木兒與謀求西域不同于征安南,京師向南有許多產糧區,廣州更有不少糧食,營造糧倉與儲備糧食難度并不大,但西北就完全不一樣了,山西人口大省,糧食也就夠自己吃的,多也多不到哪里去,陜西還好,關中平原至少算個糧倉,但問題是那里耕作了千余年,土地退化的有些厲害,就是不知道能抽出多少糧食來…… 好在南面川蜀有一大片良田,連年又是豐收,應該可以籌措不少糧食。而剩下的不足部分,就需要通過各地糧食進行調控,這是一項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不是隨手指下地圖就能確定下來的。 徐輝祖有些不甘心,請求道:“皇上,臣雖掌管五軍都督府,然全賴父親福澤,沒有軍功在身,實在是難以服眾。此番西北之戰,朝廷將會收回西域,如此變局,如此戰爭定會留名千古,彪炳史冊,臣想奔赴前線……” 朱允炆深深看著徐輝祖,此人是有本事的,這一點可以確定,但他的本事到底有多大,歷史沒有給他這個舞臺,現在要圖謀西域,是時候給徐輝祖一個機會了。 “你可以去西域,但具體擔任什么職務,需要四叔說了算。” 朱允炆笑著說。 徐輝祖看向朱棣,哈哈大笑:“終于輪到我了,燕王,給我個先鋒如何?” 朱棣連連搖頭,魏國公怎么能當先鋒,萬一有個閃失,對士氣影響太大了,還是留在中軍或后軍吧。 明月,在徐輝祖纏著朱棣要先鋒的歡笑聲中逐漸西移。 八月十六日。 大明皇帝、皇后北巡開始,京師的動靜很大。 畢竟是朱允炆登基以來第一次正規意義上的巡視地方,禮部不敢怠慢,依據帝王鹵簿制度,設置了一千六百人的隨行隊伍。 在朱允炆看來這排場實在是有些浪費,但在禮部看來,這已經是帝王最低的出行級別配置了,若按照最高級別的禮制,光是儀仗隊就不下三千人,再加上隨行的官員、護衛,沒個五六千人都不好意思出門。 “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br> 鹵簿本身,可以說是一種冊子,上面記錄的是帝王出行等級,隨行官員名字、護衛數量、儀仗人員、各類禮儀器物等。 大明鹵簿制與大唐鹵簿制相比,除了攜帶的器物有些差別外,基本上沒什么區別,都是儀仗扈從,前擁后簇,車乘相銜,旌旗招展…… 無數人目送天子車架,卻沒有幾個人知道車架里沒有朱允炆,只有皇后、賢妃,但無論如何,一群人出京,隨后經水師船隊轉運,于中午時抵達揚州。 揚州官員受召,齊刷刷地等候在碼頭外。 船只靠岸,朱允炆沒有走出來,內閣大臣郁新出船宣讀圣旨:“兩淮都轉運鹽使司都轉運使丁初晨、同知王材、左允,批驗所孫德、劉春等三十六名官員,與地方士紳合謀cao控鹽價,著令拿下問詢。士紳劉詹,賄賂官員,安插心腹,謀殺他人,需嚴懲不貸……” 揚州知府龐駢等一干官員聽得直打哆嗦,其他朝代的皇上巡視都是來觀光旅游,玩玩而已,可朱允炆這巡游直接是拿人辦案啊。 圣旨讀完,郁新掃視了下人群,看到了遠處高坡上的朱允炆、解縉等人,不由有些郁悶,感情這群人在外面玩,自己只能在這儀仗隊里站崗…… 一口氣處罰三十六名官員,多數是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內官員,這讓圍觀的百姓歡呼不已,因為圣旨里有一句話“鹽價高如猛虎,大明子民焉能與虎伴生?” 皇上公開說要解決高鹽價問題,自然讓揚州百姓興奮。 處理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只不過是小菜,改革鹽政才是真正的大盤菜。 朱允炆坐鎮兩淮都轉運鹽使司,與內閣大臣、戶部大臣等商議之后,確定了革新鹽政的方略與辦法,中央錢莊正式進入鹽政領域,相應弊病也被一一化解。 至于揚州府衙內部的貪污與腐敗,朱允炆也沒有放過,按照劉詹提供的賬冊,包括安全局的審訊,揪出來十八位腐敗官吏,一律抄沒家產,發配北平種地。 讓人想不到的是,僅僅是這一輪抄沒,就給朝廷創收二百五十九萬兩之多,如此數目簡直讓人瞠目結舌,也讓所有人意識到了鹽政中可能存在的蛀蟲有多少。 鹽政貪腐,就沒幾個窮的。 朱允炆看著一箱箱的白銀,一車車的銅錢,一疊疊的寶鈔,多少有些無語,昨天晚上夏元吉還在rou疼軍費的問題,現在也不rou疼了,拿起銀錠就往嘴里送,一臉笑呵呵地哪里有半點尚書的風度。 夏元吉不在乎朱允炆的鄙視,用一句話為自己開脫:“只有幾十萬將士能吃得飽,穿得暖,打得贏,臣丟點臉面算什么?!?/br> 被噎住的朱允炆發了火,拿走了五十九萬兩銀子,剩下的二百萬兩歸入戶部。 夏元吉爭不過朱允炆,只好委屈巴巴地讓人先把二百萬兩錢鈔先存入揚州的中央錢莊,免得被朱允炆再打劫去。 朱允炆很是感慨:“你們說,兩淮鹽政貪官就有兩百多萬兩,那兩浙鹽政會不會更多一點……” 夏元吉打了個哆嗦,解縉與郁新等人深吸了一口氣,這朱允炆是抄家抄上癮了啊。 朱允炆確實有點上癮,不知道明末那么多貪官,富商,家里那么多錢,為啥聰明的崇禎就不知道抄幾戶,真要抄沒十幾二十個貪污、富商家產,比收幾個省的財政都多,何至于加什么三餉,也不需要便宜什么李自成了…… “天下鹽政,都需嚴查,一查到底,無論到誰,絕不姑息?!?/br> 朱允炆治理驗證貪腐的決心很是堅決,為了銀子,不,為了正義,為了廉潔,為了百姓,你們貪了多少吐出來多少,該搬家的搬家,該搬腦袋的搬腦袋。 郁新接管了揚州府衙,專門處理冤案錯案,衙門大門晝夜不關,廣告百姓: 民有冤情,擊鼓鳴遠。 帝王親臨,黑白兩斷。 百姓聽聞,蜂擁而至,數十個冤案堆疊,其他人都是圍觀吃瓜的群眾…… 第七百一十六章 乞丐般的灶戶 冤案還不需要朱允炆親自坐鎮,郁新、解縉、楊士奇等這些老江湖完全可以處理妥當。 一些久而未決,屈打成招,冤案錯案,僅僅過了三日,就被這些人處理得干干凈凈,該打的打了,該放的放了,該殺頭的也不需要等九月了,朱允炆紅筆打個勾,這個人就沒了。 事實上,朱允炆也就勾決了三個人,兩個十惡不赦的罪犯,一個是揚州推官,一堆冤案都是他親手打造出來的,這種人報送三法司審核也是個死。 揚州肅靜了,鹽價快速回落,一度從每斤十八文跌至每斤九文,最后穩定在了每斤十文,與南京鹽價持平。 逛夠了揚州,鹽政處理了,案件也清了,吏部正忙著從京師調人過來補缺,朱允炆則帶皇后、賢妃、夏元吉、楊士奇等人先行一步,沿京杭大運河抵達高郵。 高郵原本是一座不起眼的城,但因為張士誠在這里建都,稱誠王,立國號大周,改元天佑,讓高郵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建都”。 雖然張士誠曾在這里抵抗過元朝百萬大軍,也抗住過朱元璋六年五次進攻,但終究敗在了朱元璋的第六次進攻之下。 踢開了張士誠,朱元璋才真正將目光投向了山東、河南與元朝大都。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高郵之戰的結束,讓朱元璋結束了“諸侯爭霸”,真正放開手腳“問鼎天下”。 朱允炆帶人來高郵,并不是回味歷史的,而是想要查看高郵所的設置狀況。 將一些衛所合并與撤銷是朱允炆的軍策之一,而高郵所則是新設的,洪武朝并沒有在高郵設置衛所。但朱允炆認為高郵城池堅固,又扼守京杭大運河,南通揚州,北逼淮安,一旦這里出了問題,很可能會截斷京杭大運河。 反過來,如果淮安、揚州有變,高郵則可以成為一個支點,南北支援都很便捷。 基于諸多考慮,朱允炆特意在高郵設所。 而高郵所軍士是從西北遷移過來的,包括其家人在內,在這里能不能生活的習慣,生活狀況如何,朱允炆總需要親自去見一見。 高郵城雖也坐落在京杭大運河一旁,但遠不如揚州繁華,來這里的商人并不多,好在城中有八千余戶百姓,街上小營生的還是不少,算得上熱鬧。 馬恩慧、賢妃已經丟掉了朱允炆,在叢佩兒、楚蕓等安全二局的陪伴下去逛街了,沒辦法,有夏元吉、楊士奇等人跟著,馬恩慧也放不開,總矜持著不白出來一趟了…… 朱允炆每到一處,總喜歡坐在酒樓里聽聽故事,找人閑聊幾句,幾人剛停下腳步,想要步入一家酒樓,就聽到遠處一陣sao亂,還夾雜著一陣叫喊聲:“抓人啊,抓住逃灶,別跑!” 逃灶? 朱允炆微微皺眉,轉頭看去。 劉長閣、湯不平站在了朱允炆左右,警惕地看向前方,在朱允炆周圍,一些百姓打扮的人也止住了腳步,將手伸向隱秘之處。 街道之上跑來兩個人,一大一小,皆是衣衫襤褸、赤腳蓬頭,虛浮的腳步拼命地向前跑,但饑餓與瘦弱的身體卻沒有辦法提供更多的力量。 “讓讓,快讓讓?!?/br> 大人拉著瘦弱的孩子跑來,大聲喊著。 道路上的百姓紛紛避開,但有些百姓的表現多少有些奇怪,他們雖然避開了兩個如乞丐一般的人,卻不約而同地擠到了他們路過的道路上,擋住了后面的衙役。 似乎,不,他們確實是在為這兩個人爭取逃脫的時間。 朱允炆盯著越來越近的兩個人,突然之間,孩子腳下不穩摔倒在地,大人見狀連忙拉起,卻發現其腳已在流血,走不了路了,不由拉扯著喊道:“翠翠,爹背著你跑,快點起來?!?/br> 孩子哭喪著臉,推開大人:“爹,你快跑,我跑不動了,快,不要管我。” 大人不聽勸,轉頭看衙役已近,不知道哪里來的力氣,一把將孩子抱了起來就向前跑。 兩個衙役見狀怒吼:“田老四,你跑不掉了!” 一個衙役將手中的水火棍對準田老四,如擲標槍一般投了過去。 田老四沒有提防,后腰吃了一記重擊,整個人向前撲了過去,懷里的孩子更是撒手飛出,田老四驚呼:“翠翠!” 噗! 衙役伸出腳重重踩在田老四的身上,田老四瞪大眼珠子看著前面,只見一個漢子抱住了孩子,并沒有摔著,不由松了一口氣,然后將臉貼在了冰冷的地上,雙目滿是絕望。 湯不平將瘦弱的孩子放了下來,孩子連忙跑向田老四,剛到近前,就被衙役一腳踹倒在地,剛揮舞起水火棍就要打,就聽到一聲雷呵:“住手!” 衙役見狀,止住動手,循聲看向朱允炆,打量了一番,厲聲道:“衙門辦差,我奉勸你不要摻和,小心把身家性命也搭進去!” 朱允炆看著倒在地上掙扎著爬向大人的孩子,看著大人伸出手想要抓著孩子,兩只手隔著一尺遠,卻只能一寸寸地移動。 “他們所犯何罪?” 朱允炆問。 衙役呸道:“所犯何罪與你有何干系?” 劉長閣忍不住,目光兇戾:“說話最好是老實點,問你什么答什么?” 衙役根本不理睬劉長閣,對朱允炆等人說:“衙門的事,豈容外人詢問?!?/br> 說完,衙役彎腰就想要將女孩提起,可手還沒伸到,就感覺一陣風來,隨后便是一聲清脆地“咔嚓”聲音,衙役低頭看著不自然擺動的手,隨后發出了尖銳的慘叫聲。 另一門衙役見狀馬上拿起水火棍,指著動手的劉長閣喊:“你竟然敢毆打官差,你想造反不成!” 劉長閣冷冷地看著對方:“不想骨折就老老實實站在那里回話?!?/br> 朱允炆走向小女孩,彎腰扶起,看著女孩黝黑的臉上有著七八處傷疤,到處都是小小的凹坑,不由有些心疼,女孩站起就跑到了田老四身旁,哭喊著:“爹,快起來,起來?!?/br> 田老四翻過身,深深呼吸了兩口,才喘息過來,看著一旁骨折冷汗直下的衙役,還有一個畏懼不敢向前,隨時準備跑路的衙役,搖了搖頭,對朱允炆等人說:“你們快走吧,犯不著為了我們糟了災禍。” 這是一個好人,至少是有良心的。朱允炆如此判斷,問:“你們是什么人,他們為什么抓捕你們?” 田老四悲傷地說:“我們是樊川灶戶,沒了活路,趁著天黑跑了出來,好不容易跑到了高郵,準備找一條船向北去,可惜沒跑出去,被衙役給抓住了?!?/br> 灶戶! 朱允炆知道,這是大明戶籍中的小類戶籍人口,他們這類人只有一個工作: 制鹽。 元代就有灶戶,明代灶戶的主體依舊是元灶籍人口,但考慮到人死了不少,逃了不少,只用元朝時期的灶戶不夠用,朱元璋就下令,就地征民,兩淮鹽場附近是有百姓的,直接劃入到灶戶之中,還有一些罪犯,該流放的也不用流放了,送去充當灶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