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工業崇拜
如果不是那頓飯,冬子有時還誤以為,自己離精英人士很近。這頓飯是孫總要請那幾個打球認識的專家們,當然,這次是冬子付賬,因為彭總交代過,孫總在西安的一切消費,都由公司負責。 而他們聚會的地點,卻是另一位籃球伙伴提供的,在西安交大的某外賓樓。因為,那家伙,就是西安交大的副教授。說是那里有一個日式餐廳,島國菜很好。 冬子有些不明白,一伙大老爺們,籃球場上,技術與性格雙粗糙的逼近中年猥瑣男,頭發不多,愛好還很獨特。 當然,冬子自己也沒吃過島國菜,不知道日式餐究竟是些什么樣子,只是在電影上看過。在街頭,偶爾只是吃過幾塊壽司或者生魚片,對它們不是太感興趣。 壽司這東西,在冬子這個中國式廚子來看,就是海苔包冷飯。而生魚片,就是生魚片,切得薄一點,加些芥末而已。表面上清淡,但始終因為生冷而腥的味道,有另外的一種刺激。這種刺激,不太協調,比較生硬,不是冬子心中的美味。 他和孫總作為主人,當然是先到的。在一樓大堂喝咖啡,聽那位交大的副教授談天。原來,這里是給外籍老師住宿地,當然,因為他們的飲食習慣不同,西餐與日餐,也就成了餐廳供應的主流。 交大作為國內著名的高校,有大量的外籍教師,不到這里來,你就不明白,什么叫科學無國界。這位教授電子工程的教授,他就是從美國回來的,但他在美國讀書時的導師,卻是一個日籍教授。 而孫總的導師,是英國帝國理工畢業的博士,他的導師,也就算是孫總的師爺了,卻是在英國教書的以色列籍猶太人。 此時,電梯間出來一個島國女人,大約四五十歲的樣子。當她突然出現時,冬子還是覺得被震撼了。和服,這個只在電影電視上看到的東西,突然出現在面前,這種繁瑣的有點復古的裝束,穿戴在一個臉上畫了濃妝的中年婦女身上,她勾頭彎腰的樣子,好像要準備給人行禮鞠躬,但她身邊卻根本沒有人。 夏天穿著這一身行頭,雖然一手提包一手拿著個折扇,雖然那和服看起來是絲綢質地,但你總覺得,她看起來太熱,畢竟她后腰上,背了一個沒用的包袱,那只是和服的一個裝飾與款式。腳下穿著的拖鞋,居然還穿了白色的襪子,“嗒嗒嗒”地走過前廳。就是厚厚的地毯,也抑制不了那清脆快速的腳步聲音。低眉順眼的她,回頭看了看電梯,停頓了一下,然后,轉身走向門口,出了大門。 冬子他們三人中,孫總與交大的副教授,都沒太注意這個島國婦女,當然,也都看見了。冬子認為,他們倆不在意這個女人,估計是見多了的,見怪不驚。 過了幾分鐘,出現一個老頭。如果不是他的神態,任何人也猜不出他是島國人。通常的襯衣與西服,在這個夏天不算出格,因為出席正式場合的人,肯定只穿件襯衣是不太合適的。但他迅速在大廳,低著頭尋找著什么的樣子,他那略顯瘦小的身材配合他那滴溜亂轉的眼神,都知道他在找人。 他最突出的特點,是那略微躬起的腰與那靈活的脖子,就好比一個壓抑不往跳動的心,被五指山壓住了身子。冬子對孫總兩人脫口而出:“這是齊天大圣的隊伍嗎?” 誰知副教授馬上對冬子做了一個噓的手勢,冬子馬上就不說話了。那位島國人在門口迅速張望了一下,也出門去了。出門時,回頭看了冬子一眼,冬子沒敢跟他對眼神。 “那是一位島國教授,教微電路及芯片制作的,很厲害的人。前面走的是他夫人,兩人在交大教書已經有十幾年了。小陳你剛才說的那話,我不知道他聽到沒有。人家是用中文上課的,你的,明白?” 最后,這位副教授借用了我們平時常見的抗日神劇中所謂日本人說中國話的風格,有些幽默。 冬子卻笑不出來了,自己把人家當猴子,并沒有故意傷害人家的意思。但人家如此聽到并且聽懂了,就傷害到人家了。所以,他離開前最后看自己那一眼,究竟有幾個意思? 冬子從小在班上是以開玩笑而聞名全班的,插科打渾,一直被冬子自認為是自己的強項,但在強大的力量面前,此時,冬子第一次覺得,自己連開玩笑的資格都沒有了。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老外懂中文。 冬子聽網友們說過,也有幾個海外留學的網友,吹噓著,在外國人眼中,中文是多么的難于上青天,這給冬子一個錯覺,以為中文,老外中只有那些有語言天賦的人才學得會。想不到,一個資深的島國電子學專家,居然用中文給中國的學生授課,那是一種什么樣的能力? 等要請的客人們,陸續開始來喝咖啡時,冬子更覺得自己與他們是生活在兩個世界。因為他們說話時,雖然是以普通話為基礎,但也夾雜著自己許多的地方口音。那位打球穿紅運動服的教授是福建人,他明顯的h與f不分,但自信自己說得自然。 優秀的人,就是有缺點,也不需要解釋。大家好像并沒有對他的地方口音提出異義。但是,他們講話的過程中,倒是對某個專業名詞,借用了什么英語單詞,甚至有的單詞不像是英語的,有舌頭打嘟嚕的腔調,估計是俄語吧。 等到大家都到齊了,進入包廂,其實就是被分隔的塌塌米式的地方,大家都盤腿或者跪著坐在地板上,雖然地板上有地毯,并不硌膝蓋,但冬子卻很不適應。畢竟,這種類似于跪的姿勢,在冬子看來,有點類似于中國最特殊的禮儀,自己父母去世后,就有體會,跪總與拜相聯系的。 好在,有幾個不羈的伙計,伸腳箕坐的,姿勢隨便,不那么嚴肅。菜上來后,都是一人一份的那種,擺盤精致,顏色對比鮮明。 冬子對顏色有一種天然的敏感。他看出來,島國菜,對于顏色的掌控,有他獨到的地方。一般來說,用相鄰色是最安全保險的。比如我們用的醬油與醋,暗紫色與淡黑色,就是相鄰色。再比如,雪白的魚rou上用白色的蔥根,也算是顏色相鄰。在色系中24色譜里面,畫成一個圓,如果這兩個顏色與圓心的連線夾角小于90度,就算很相鄰了。但如果大于90度甚至接近180度,那就是對比色。 在中國菜系里,用對比色最嚴重的,莫過于川菜了,比如紅色的辣椒配上綠色的蔥花,這就是嚴重對比。但這種對比是非常冒險的。要不然,別人怎么會說:紅配綠、丑到底。 而島國菜系,運用了大量的對比色,而且,運用得很好,很奪目,但并不沖突,這是他們顏色運用上的成功。冷盤與熱菜兼搭,清酒用熱水溫過,這種氛圍,適合于長談。怪不得,請他們到這里來吃,這根本就是一個長談會。 這話題居然很集中,在不同專業的三四十歲油膩男中,大家居然可以找到共識,那就是工業黨。 話題當然是交大那位副教授先發起的,這算是他的主場。“孫總,你是在工業第一線的,你說,中國算是陶瓷大國吧,怎么,你們原來最開始的品牌,怎么是意大利的呢?如果按傳統產業算,這最好的瓷磚工業,應該產生在景德鎮,對嗎?” “當工業革命產生之后,小作坊的命運,只有靠手工延續,只有靠藝術包裝,無法成為大眾的消費品了。”孫總這一段話,讓冬子聽起來,就比較復雜。 于是,大家開始對這種現象各抒已見。有的說,中國是世界傳統的瓷器大國,但因為錯過了工業革命的機遇,一直在手工業的規模里打轉,所以擴大不了產品規模。 另一位提出,這不光是規模問題,還是一個標準化問題。要知道,人工車出來的器物,是無法做到尺寸與規格上的標準化,也就造成了一個師傅一個樣,根本無法進行標準計量。 冬子知道,所謂標準計量,這個詞,與工業革命有關,其實在歷史上,秦始皇統一文字,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也有將計量標準化的內容。但,這種革命,只是初步的,在農業社會里,它無法進一步深化精細。 交大副教授延伸了這個話題:“中國在兩千年前秦始皇就在今天的西安發布政令,統一度量衡,但是,統一的精細度從那以后,就沒有進步了。為什么?因為農業社會最重要的計量是糧食,而糧食就從我們最小的顆粒為單位,所以,長度的精度,只需要達到毫米這種級別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后面更精細的單位。” 冬子一聽,這說得真有道理。人民當時最需要的精度,也就是一顆糧食。達到這種精度,就可以了,所以,缺乏了繼續發展的必要與動力。 而孫總是這個話題的總結人:“其實,不光是產品無法精準計量,而且生產也無法精準計量。比如中國瓷器幾百年前傳入歐洲后,曾經也風靡一時,但后來,法國人發明的低溫瓷器,樣子新穎、圖畫鮮艷、價格便宜,就迅速占領了市場。而中國,只知道高溫瓷器,總在手工藝的摸索之中,無法得到革命性的進展,甚至到了嘉慶時期,連仿制元代的青花,都沒辦法復原了,技術反而退步了。為什么呢?計量與數學是一切工業的基礎,溫度控制多少,釉彩配方的精準比例與元素,溫度變化導致的窯變,微量元素的比例,模具制作的標準化cao作,這些都無法突破。僅憑口傳心授的經驗,有可能導致一代不如一代。” 冬子的廚藝,就比不上父親,這也算一代不如一代嗎? “所以,我們今天進入工業化,是一個補課的過程。當這個課補完了,我們就進入大規模探索階段,所以,我到西安來做試驗,算是摸索中的一環。哪怕失敗了,也可以證明我這個方案不行,讓后人不再重復我的錯誤,也是有價值的。” 孫總這一番話,很有高度。冬子想起那段不知道真偽但有道理的故事。有人問愛迪生,試驗了九十多咱材料,還沒找到合格的電燈發熱絲,是不是這些試驗都沒有意義?愛迪生答到:我證明了九十多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這就是意義。 當失敗也變得有意義時,這個科學的發展就變成了自然而然的過程。 此時接話的,是西北工業大學的一個軍械專家,據說他是搞炸藥的,也算是化學中一個特殊的門類。他講了一段歷史,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抗戰。 冬子心想,這恐怕有些滑稽,因為這是在日式餐廳,況且,剛才冬子自己也遇見了島國人。僅憑這兩點看,今天大家早就交融在一起了,不應該只有仇恨。 但他講的角度稍有不同。我們以前老說它小,其實是說它國土面積小、人口沒中國多。我們以此來激勵自己,我們一個地域面積與人口數量大一個數量級的古國,是可以戰勝他們的。 但是最開始的事實,卻讓人灰心,裝備最好的國軍一敗涂地。其實,這個事,在北洋海軍的甲午海戰中就顯示出來了,僅有裝備,是遠遠不夠的。 按他的道理講,北洋海軍憑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艦打不過島國海軍,后來的國軍以人數的巨大優勢,也打不過島國軍隊,其實原因不是什么政治腐敗、也不是什么官僚主義。最主要的原因,是農業國打不過工業國。因為生產組織與發展能力,工業國對農業國,就是降維打擊。 其間有人問:“最好的武器裝備,不就是工業化的產物嗎?” “對,那是別人工業化的產物。僅有武器是遠遠不夠的,還得要有支持這些武器的工業基礎,從維修保障到補給。更重要的是,軍隊的編制訓練與作戰方式,以及政府民眾為戰爭提供的支援與配合方式,這些都是工業基礎決定的。這就好比,你有一輛好車,可以跑得很快。但與別人進行達卡爾拉力賽時,你總是輸給比你還差一點的車。為什么?” 這個比喻很奇怪,冬子也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你的導航員看不好地圖,走了冤枉路。你的維修站設備不齊,換胎的速度慢了。更關鍵的是,你沒有沿途建起加油站,或者應該加98號油,你的加油站只有92號油。沒有強大的后勤保障作支撐,沒有先進的科學導航作指引,你能快一時,能夠快多久呢?” 這個比喻太恰當了。 他又舉了一個例子:“當年,島國戰敗的原因,是因為他雖然是個工業國,但他工業國初創,積累的優勢并不是特別大。在面對我們這個龐然大物面前,他消化不良。我們巨大的戰備縱深消耗了他的國力,他最后,失敗在自己的成果之中。比如占領縣城分了兵力,卻占領不了農村。當然,這與他工業能力不太高有關。而當他面對工業能力更高的對手時,他所有一切的努力,全是白費。” 冬子對那段歷史比較熟悉,所以想加入談話的熱情比較高,他問到:“你是說,他對鷹醬國嗎?” “那倒不典型,當然,鷹醬國是當年工業能力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初期鷹醬國有些不適應,但工業化煅造出的自動適應能力,彌補了缺陷,最后,它那些無窮無盡的消耗能力,讓島國根本看不到勝利的機會。這是個大話題,包括蘇軍為什么首先摧毀的不是德軍的兵營,而是德國的工業基地。我倒是要講一個更為典型的例子。” 冬子此時覺得,這些觀點是他以前從來沒聽過了,集中了注意力。當然,其余的人,也好像很尊重這位火藥專家,都在安心地聽。 “號稱東亞最強悍的關東軍,五十萬精銳,從未受損失,幾十年的防御工事,天下第一的戰斗犧牲精神,久經戰場的戰斗人員,按當時的估計,這恐怕是世界上最強的陸軍戰隊了。他們為什么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里,就完全消失,根本沒有反擊戰勝的機會呢?” 對于冬子來說,這也是他這個二戰愛好者最大的疑問。畢竟,這么厲害強大的武裝,怎么會敗得不明不白?要知道,他看歷史時就知道,那些關東軍,全是不怕死的。到今天旅游的人到當時的前線,也知道,那些工事,叫百年工事,還真不是吹噓。 “朱可夫并沒什么偉大的戰術,只打力量。打什么力量?打工業力量,用當時的話說,就是打鋼鐵打火藥。當你看到從地平線那邊,突然冒出幾百輛坦克出現的集群時,你用一切辦法,包括人體炸彈,都是無濟于事的,況且,這樣的集群不是一個,而是幾個幾個地反復壓上,你怎么辦?當你抬頭看天上,幾十架一個機群的轟炸,一天來十幾波機群,那炸彈的重量,比你修工事的鋼筋混凝土重要還要大時,你怎么辦?實力輾壓,就是工業實力。前蘇聯開動了他巨大的工業機器,全面為戰爭服務時,人類的血rou之軀,就是一個笑話。” 孫總笑話到:“你這個還真是哪行離不開哪行,鋼鐵與火藥,你們西工大的強項。” 那位也回應到:“當然,還有導彈與航空,我們也在進步。” 大家哈哈大笑,互相敬酒,說些酒話。這個清酒的好處是,它是熱的,好下口,容易上頭,也就容易讓大家激動起來。更大的好處是,它度數并不太高,還可以讓酒局維持更長的時間。 孫總看到冬子總是在挪屁股換姿勢,關心地問到:“身體不行還是酒量不行?” 冬子解釋到:“這島國的坐法,我還真不太適應。” 誰知道,這話被身邊另一位聽到了,他大聲說到:“這可是我們老祖宗的坐法啊,你得適應。” 冬子感到很吃驚,對方就給他解釋了。“我是西安人,要知道,我們最興盛的朝代是漢唐,出土了無數的文物,挖過了無數的古墓,但從來沒有出土過椅子,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冬子并不知道。“我們有椅子坐,是唐代以后的事情了。因為,我們的老祖宗,是席地而坐的。”他繼續解釋到:“出席,就是出現在朝會或者宴會上的意思,古人很實在,不騙我們。因為他們就是像今天的我們一樣,坐在席子上的。禮記把這些細節記得很清楚。而今天的主席,就是你們孫總。” “你們在說什么?好像我們是個什么組織似的,還什么主席之類的話都出來了?” 孫總提出這個疑問后,大家都在笑。 而那位火藥專家發言了:“我們只是些松散的籃球愛好者,算不上組織。畢竟,今天你跟我一隊,明天你或許在球場上,是我的對手。但是,如果要說我們有組織的話,那也可以算,因為我們的某些觀點是相同的。道不同,不相與謀。” 這些話有些不邏輯了,反正,喝了酒的人,說話都這個味。 “那你小子說說,我們有什么相同的?”孫總的灑勁也不小。 “我不是說,我們的職業,都是搞科研或者搞技術的,或者如同今天,那些網友們嘲笑的不懂風情的理工男。” “那些人的話不要聽。他們只是鍵盤俠,而我們才是造鍵盤的人。”交大副教授也加入了討論,大家也被這個話題所吸引,停止了各自的私下交流。互訴衷腸的低語,被慷慨陳詞的火藥專家所打斷。 “我們有一個共識,我們都承認工業革命,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力量。所以,有人取了一個新名詞,叫工業崇拜,這只是一個技術共識,與政治無關,大家覺得,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