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便可見—— 馳道通八方,東方目見浩瀚汪洋,西方入眼駝峰連綿。 北是天地一片青,南則老林莽森森。 東北莽荒,獸嘯深林。東南廣平,沃土肥水。 西南險峻,立峰橫嶺。西北蒼茫,牛羊馬鷹。 馳道所至,八方景色殊異。 再次變焦拉近,將焦點聚焦在東南濱海道上。 馳道筆直、寬闊而平坦,道旁溝外后面有村居的平地上,有三五黔首鋪一張草席,上面擺放著售賣的貨物—— 青黃芻稾、干葉亂草,麻繩麻袋、筐簍草席,菜蔬野果、干凈清水。 都是過往客旅用得著的,牛馬吃的草料,捆扎盛裝的工具。 還有就地壘砌的灶上,用陶罐溫著湯 飯。 一支商隊由遠及近,道外黔首便吆喝起來。 “熱湯熱飯!芻稾草葉!捆裝的繩袋筐簍和遮蓋的草席咯!喝上一口干凈清水吖!吃上一碗熟飯熱湯嘞!” 這是一支有兩頭驢拉貨車,一匹馬拉客車——四壁無遮、上有篷蓋,里面坐著三人,又有隸臣四名挑著貨擔,武士五名護衛的商隊。 護衛的一名武士提出,“趕路大半日,口中干渴,腹內饑餓,何不去換來飯食清水?” 馬車上,一眼便知是商隊主家的男子,見是缺了鼻子的武士開口,便也耐心解釋: “你頭一回跟著走,不知行情。拐上馳道后,為趕路圖方便,早上朝食確是如眼下一般,在道外易了湯飯來吃。” “但你不知,再沿馳道往前走十里,就有馳道驛站。” “那里可為客旅提供住宿、飯食和草料,還有驛卒衛戍,不必擔心強盜賊寇劫掠。 我們今晚就要去驛站中歇宿,到時再吃飯喝水也方便放心。” 馳道上每隔百里而建的驛站,是大秦朝廷直接經營,雖更多是為官吏、驛傳而服務,但也為往來客旅提供方便。 只是需要按價給付金布。 但相比宿在野外,風吹雨打,既要防備野獸又要防備盜賊。宿在馳道驛站,有遮風避雨的屋子,熱飯湯水,又不必擔心野獸盜賊侵犯,可就好太多了。 何況馳道驛站的食宿價格,與城中官舍一樣,實惠不貴。 “好罷。”缺鼻武士妥協。 盡管距離那驛站還有十里地,還要再忍受饑渴半個時辰。 道外的黔首見商隊沒有駐足的意思,也不氣餒。 只是停下吆喝,靜待下一隊客旅經過。 馳道百里一驛,早出晚歇勤快趕路,一天差不多勉強能走百里。 而他們村位置尷尬,不占‘前不著村、后不著驛’的地利,總有許多客旅如果知道前方有驛站,會選擇繼續趕路,在驛站去食宿。 不過,馳道上客旅不絕,總有一些會選擇不去忍那十里地的饑渴,選擇用糧布或貨物,換一頓食水,再順便讓驢馬吃些草料。 時不時地,還能換出些麻繩、麻袋、草席、筐簍等雜貨。 天時好的話,他們擺攤一天,總也能賺上全家一天的口糧。 這門生意,不能讓他們一朝暴富,總歸能貼補家用,能養活人。 半個時辰之后,這支商隊終于在黃昏時分,抵達前方的‘濱十七驛站’。 濱,指馳道中的濱海段。編號十七,指該段上的第十七個驛站。 濱十七驛站,建在馳道外半里地,有出入兩條小道連接馳道。 小道也平整干凈,道旁植了兩排佳木。 商隊來到驛站前的廣場,入目是高一丈,下半截壘石、上半截夯土,堅實牢固、四面圍合的高墻。 高墻下靠墻建了驢棚馬廄,高墻內是四排房屋圍成的院子——據說仙使稱其為四合院。 進入驛站,四方皆是一排排一間連一間,排列整齊的房間。以供往來客旅歇腳住宿、存放貨物。 寬闊的院中有一口水井,與幾張高腳石桌石凳。 “驛站有規矩,有爵位者、有差在身的官吏、驛傳遞信者,住北邊房,閑雜人等不得靠近。” 驛站吏員在前帶路,告知驛站規矩。 “并會依《傳食律》,按律供給粺米、醬、菜羹、韭蔥、鹽等,不同規格的飯菜。” 告知之余,也應驛丞之令,順道宣傳科普。 “游學的學子、士人等,住東邊房。 其中若有爵位者,按律供給對應規格的飯食,若無爵者,則自費食宿。” “應役的役夫、工匠,尋常黔首,住西邊房,自費食宿。役夫另住宿費用。” 商隊的主人亦步亦趨跟著,聽得仔細,不敢遺漏只字片語。 “似商隊與商賈,以及罪吏、逃犯、贅婿、刑徒等,則只能住人來人往的南邊房,同樣自費食宿,不過價格倒是沒有區別。” 商賈雖在賤民之列,但驛吏對商隊倒也沒有呼喝霸蠻。 各驛站的規矩出自咸陽,常有御史暗中巡察,若發現驛丞、驛吏、驛卒欺凌客旅,屆時必施以嚴懲。 “明白明白。。” 驛站占地頗廣,房屋眾多,商隊要了三間房屋住人兼存放貨物。 屋中靠墻一整條大長炕,下面鋪著秸稈草墊,上面鋪著幾張草席,一 排睡七八人不成問題。 季秋末的天氣,炕頭的灶臺灶口還沒有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