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李治有些愕然,這年頭什么海濱城市可不吃香,畢竟,這年頭海貿其實還沒有興起,如今從海外舶來的商品最貴重的居然是昆侖奴,你敢信?即便到了后世,居住在各種海濱城市依舊會面臨臺風之類的問題,如今更是如此,尋常百姓只要不是真的沒什么辦法,都不會喜歡住在海邊,雖說能靠海吃海,但是,海魚什么的不好賣,不是沒人想過賣咸魚,但是,這其實是在搶賣鹽的生意,畢竟,你買了咸魚,咸魚的咸味就足夠補充正常所需的鹽分了,誰還花錢去買鹽呢?這直接會影響到許多與鹽有關的世家乃至朝廷的利益。而不賣咸魚什么的,你還能賣什么?魚干嗎?你沒那么大的產量,做魚干大概也就是夠自家吃的!海邊的土地大多又都是鹽堿地,根本不適合耕種,在這樣的情況下,沿海大多數地方都不算繁榮。 這會兒一聽李悅要去海邊,不由覺得李悅被人騙了,難免說道:“十五郎,你可要好好想想,海邊真不是什么好地方,一年四季,起碼有一半的時間海上會刮很大的風,氣候也潮濕,在那邊生活,對身體也不好!” 李悅笑道:“圣人,我就是去看看而已,到時候不行,圣人你再給我換個封地就是了!” 被李悅這么一說,李治頓時有些尷尬,不過他還是答應了下來:“成,若是你后悔了,朕就給你換個封地!不過,說起來,沿海地方也很多,你想去哪里?齊魯那邊其實要好一些,畢竟開發多年了!” 李悅搖了搖頭,說道:“那邊是開發多年了,不過正因為如此,也沒我什么事啊,總不能我跑到那邊去,結果只能跟那里的世家扯皮吧!”齊魯那邊,最麻煩的其實就是以孔家為代表的幾家,哪怕唐朝這會兒,孔子還沒有被尊為至圣先師,孔家也沒有被封為什么衍圣公,但是他們的影響力已經很大了,五經正義要不是主編的人里頭有孔子的后人孔穎達,顏回的后人顏師古,未必能那么順利,畢竟,作為那兩位的后人,這兩位在很多經義上有著更高的解釋權,即便是那幾家經學大家,在這種時候也只能妥協。你總不能說,你比孔子的后人更懂孔子吧!雖說這事說不定,但是,說出來就有些不對味。總之,你想要在那附近做什么事,繞開孔家還有其他幾個與孔家有關的家族,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時期,孔子幾個學生的后人這些年來一直跟孔家共同進退,早就結成了利益同盟,齊魯故地差不多就是他們的一言堂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想要做成什么事,不給他們分足夠的好處是不行的!何況,這些家伙要的還不僅僅是一部分的好處,他們貪婪得很。 李悅可沒心情去跟這些人玩什么勾心斗角,回頭再被他們道德綁架一回,所以,在他羽翼還沒有豐滿的時候,還是老老實實離這些人家遠著點。 李治自然也想到了那幾個人家,見李悅一副敬而遠之的模樣,還是想要笑,李家尊奉的是老子,對于孔子就算是有些敬意,其實也未必有多少。或者說,在隋唐的時候,儒家還沒強勢到那個份上,因為南北朝的遺留問題,佛道在這個時候,反而有著天然的優勢,儒家前些年的時候,在佛道兩家面前,其實就是個弟弟。 哪怕如今朝堂上,大多數官員都是儒家出身,但是儒家終究還沒有被捧到神壇上。因此,李治并沒有因此訓斥李悅,畢竟看李悅這么多年的作為,這位要不是出身權貴,還挺喜歡享樂,其實更像是墨家。不過這么多年下來,墨家的身影早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了,最多也就是傳承了一些墨家的圖紙而已。一些人就懷疑李悅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得到了一部分墨家的傳承,李治還曾經命人將李悅可能翻看過的書籍都找了一遍,也沒查出什么來。也虧得李悅是自個親生的,要不然的話,就李悅這樣的,若是放在民間,估計都有人要說他是鬼上身了。 李悅上輩子也就是上中學的時候背了一些古文,里頭也只有少數幾篇是儒家的典籍,另外就是后來各種文化節目流行的時候,聽各路學者在節目里頭對這些古籍還有歷史進行講解,不過,那個時候,大家早就不去解析這些理論在治國方面到底有沒有作用了,重心多半是放在了個人的修身上。 不過,李悅本身就不擅長這個,在弘文館的時候,這方面也只能說是后進生,李治派給他的老師,到了寧州之后,對他的教導其實就是處在放養階段,李悅好吃好喝地養著對方,逢年過節都有各種節禮送過去,那位本身也不過是落魄士族出身,李治派他給李悅做老師,本來也不是讓他去要李悅的強的,所以,他對李悅的教導就是讓李悅不至于不學無術,別的不說,對于各種東西起碼有一定的鑒賞能力,不要鬧出什么笑話,只要李悅能達到這樣的要求,那么他就不再強求了。大家相處很和諧,可謂是皆大歡喜。 李悅對自個有幾斤幾兩心中有數,在自然科學的認知上,這個時代的人拍馬也趕不上自己,但是至于什么儒學經典,他上輩子又不是學古漢語文學的,對于許多理論只是知道一點皮毛,稍微一深入那就要原形畢露,所以還是不要自取其辱了! 所以,哪怕齊魯那邊很早之前造船什么的就比較發達,至今也存在著好幾個港口,像是倭國的遣唐使,一般也都是從齊魯那邊登陸的,但是,出于對那幾家的顧忌,李悅覺得,就算是那里環境再好,自己也是不會過去的!別到時候因為不想跟那幾家妥協,直接被扣上幾個屎盆子,那就得不償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