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刀十六國 第532節
桓溫大軍停駐在石頭城多日。 不是他不想東進,而是在等建康朝廷的答復,能兵不血刃最好,多保留些元氣,將來多一分力氣與梁國大戰。 磨蹭了快一個月,謝安終于慢悠悠的來了。 “國家風雨飄搖,江東實不可再亂,大司馬天下名士,海內之名,當以大局為重。”謝安還是那套老說詞。 桓溫在石頭城止步不前,謝安有七成勝算說服桓溫。 “安石可知北伐為何屢屢敗北?”今日的桓溫明顯跟往日有些不一樣。 北伐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桓溫之前,庾翼、褚裒、殷浩都失敗了,而且是慘敗。 見謝安沉眉不語,桓溫道:“非將士不效命,非天時不合,非人心不齊,而是朝廷只愿偏安江左,朝廷既然有錯,吾當糾正之!” “大司馬……” “荊襄已失,江東豈能獨存?”桓溫目光如刀。 “朝廷已經同意立瑯琊王為帝,封大司馬為楚公,還望明公多多思量。” 桓溫盯著謝安,“試問安石,司馬昱、司馬奕之流能力挽狂瀾,抵御北虜乎?” 無論誰上臺,結局都是一樣,都是士族的提線木偶。 桓溫被逼到絕境,已經無路可走。 荊襄被攻破,晉室幾十年的平衡格局被打破。 謝安眉頭皺起,又舒展開,語氣前所未有的冷靜下來,“大司馬如何安置晉室?” 既然不能勸阻,就只能敞開了說,爭取最大利益。 如何安置晉室,其實就是如何安置謝家。 “安石快人快語,陛下與諸公無需驚疑,一切照舊。”桓溫大喜。 只要謝安點頭,阻力去了一半。 “魏武兩代方行代漢之事,晉室四代方才更替曹魏,大司馬雖雄才大略,竊以為當效周文王,急則生變,不妨先領了楚公,入主建康,然后行禪讓之事。” 謝安慢吞吞道。 “咳——”一旁的郗超咳嗽了一聲。 桓溫目光重新銳利起來,“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不必遵循前例,北虜厲兵秣馬,不日將南下,非吾戀棧大位,實是為江東百姓計,為建康諸公計,唯有內外大權在吾一身,方可抵御梁賊,大丈夫行事,當仁不讓也。” 謝安斜了郗超一眼,沉默片刻,“大司馬既有此志,屬下自當效力。” “吾若為漢高,安石當為蕭何也,江東名士無出安石之右。”桓溫大喜。 這句話等于是給謝安的承諾。 “大司馬稍待時日,屬下自去周旋。”謝安拱手而退。 桓溫一直送出門外,低聲說了不少悄悄話,連郗超都被排除在外。 送走了謝安,郗超臉色低沉:“大司馬手握五萬雄兵,我為刀俎,彼為魚rou,何必看他人臉色,大軍兵臨城下,建康自會臣服。” “吾非但要他們臣服,還要他們心服,沒有士族支持,我上去了也坐不久!”桓溫想盡力得到士族豪強的支持。 當年王敦聲勢比他大多了,卻在士族豪強的聯手絞殺下功虧一簣。 “欲要他們心服,只有一條路可走。”郗超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姿勢。 一將功成萬骨枯,想要上位,就不可能兵不血刃。 “我為刀俎,彼為魚rou,能奈我何?吾再給他們一次機會。”桓溫臉上殺氣縱橫。 又等了幾日,建康還是沒有消息傳來。 但此時北府軍已經從長江上游回軍,直奔石頭城而來,廣陵北府軍亦入建康城中。 一個北府軍桓溫還不放在眼中,但江東士族豪強態度曖昧起來,褚、王、荀、殷等士族部曲集結,竟然擺出魚死網破的架勢。 “事急矣,此地不可久留,當速速入建康。”郗超急道。 未及回應,便有斥候在外稟報道:“報,謝安親率三萬大軍前來迎接大司馬入京!” 出動三萬大軍前來,說是迎接,實則是脅迫。 “原以為他們能識大局,未想如此頑固,也罷,李賊在北國殺的人頭滾滾血流成河,方有今日之江山,他殺得,某便殺不得嗎?傳令諸軍,擊破賊軍,隨吾直入建康。” 桓溫最后的一點耐心也被磨滅了,回想起往日這些人對自己的蔑視、不敬,心中怒火萬丈。 入主建康的確是他個人權欲,但也是為扭轉形勢,換他上,或許能改變這半死不活的局面。 江東靠那幫人遲早覆滅,不如讓他桓溫來。 咚、咚、咚…… 石頭城中戰鼓擂動。 桓溫以桓石虔為前鋒,率三千步騎直接殺出城去。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桓溫自率兩萬精銳督后。 士卒無不踴躍向前,比桓溫更加亢奮。 殺入建康,就有數不清的金銀錢帛、美人田舍。 剎那間,一頭野獸被釋放出來。 桓溫下定了決心,但建康朝廷根本沒想到桓溫一句話沒說,直接抄刀子上了。 事實上,桓溫早被逼到了絕境,進不了建康,麾下士卒立即分崩離析。 失去荊襄之后,他們跟桓溫一樣,成了孤魂野鬼。 兩軍相接,桓石虔一人當先,殺入曾經的袍澤之中,登時血流如河,一時無人能擋。 唯一能戰的數千北府軍,護在“謝”字大纛之下。 桓石虔如入無人之境,士卒奮勇向前,晉軍不能抵擋,戰場完全是一面倒,沒撐到一個時辰便崩潰了。 桓溫雖然屢戰屢敗,但至少是敢于北伐之人,除了兩敗于合肥,其他兩次北伐,都大有斬獲,擊殺苻萇,擊敗姚襄,還攻入洛陽過。 “安石欲戰乎,欲降乎?”桓溫親率兩萬精銳逼近謝安所部,任由其他士族部曲作鳥獸散。 “此人居心叵測,數次誆騙主公,不可留也。”郗超低聲建議道。 “非也,欲治江東非此人不可!”桓溫對謝安一向仰慕。 不過這話,讓郗超一臉低沉,他為桓溫出謀劃策,沒想到最后還不如謝安。 “謝安愿降,還望大司馬對江東百姓手下留情。”謝安驅馬而出,緩緩走到桓溫面前,單膝下拜。 “江東百姓亦是吾之子民,何須多言?”桓溫大笑。 戰場上,桓石虔大軍直奔東北面的建康城。 第七百一十二章 伐交 江東兵變的消息迅速送到洛陽。 “桓溫入建康,立司馬昱為帝,未及一月,司馬昱禪讓,百官皆勸,桓溫推辭不受,只領楚公,加九錫,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開國置官,以荊、江、廣、交、益、寧六州之地為楚國,謝安為楚國內相,桓沖、桓云、桓秘等桓氏皆督鎮一方。” 盧青念著江東傳回的消息。 荊、江、廣、交、益、寧封為楚國,晉室就只剩下一個江東,半個揚州。 應該是顧及到江東士族,給他們留一口湯…… 李躍疑惑道:“江東士族沒被清洗?” 當初哭著喊著要弄桓溫的也是這一批人,桓溫一入建康,全都服服帖帖起來。 “桓溫一入建康,江東士族皆擁立之。” 還真是無恥,李躍一陣腹誹,此情此景,與當年拋棄曹氏一模一樣,也算是老傳統了。 原以為至少表面上要裝裝樣子,稍作矜持的抵抗一番,沒想到包括謝安在內,直接跪了。 “桓溫一輩子猶豫不決,總算堅決了一次。”李躍原本對謝安高看一眼,沒想到不過如此。 自始至終都在盡力保全家族利益。 在他們眼中,家族永遠凌駕在國家之上。 他們今天能投降桓溫,明天就能投降大梁。 所以謝安在歷史上的評價一般,達不到諸葛武侯、王猛的高度。 “恭喜陛下,桓溫篡位,司馬氏覆滅,江東正統已失,當此之時,當傳檄巴蜀、江南、淮南,勸其歸降。”王猛拱手道。 “桓溫這不是還沒篡位么?先不急。”李躍笑道。 桓溫現在還在走流程,三辭三讓。 暫時擺平了江東士族,江東其他地方勢力還在觀望之中。 司馬家篡魏,爆發淮南三叛,權力的過渡絕不會如此順風順水。 “兒臣以為大梁還應休養生息,不必大軍征討,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江東時局動蕩,必有百姓投奔大梁,應令邊地官吏做好收容百姓事宜,以收江東人心。”李儉拱手道。 “太子所言甚是,江東之所以未有大亂,乃是懼我大梁趁機南下,隱忍不發而已,此時攻伐桓溫,反而能促成江東上下一心,稍待時日,江東自亂。”李躍不相信江東這幫人能這么老老實實的。 不說別人,單是王家就不會輕易向桓溫低頭。 桓溫以刀兵奪位,肯定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 隱藏在下面的矛盾并沒有消除,桓溫占據的只是一個建康,想要地方各種勢力承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就像當年司馬睿南渡,建立東晉,江東到處都是叛亂,靠陶侃、周玘等江東豪強齊心協力,才撲滅各地連綿不絕的起義,方才有了司馬家與北方士族的半壁江山。 桓溫丟失荊襄,不思收復,卻帶兵入朝,其統治天然缺乏合法性。 如今江東一團亂麻,梁國只需要隔岸觀火即可。 “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時,國修而鄰國無道,霸王之資也。江東乃大梁下國,下國有事,上國不可不問,陛下可下詔責問桓溫。”王猛拱手道。 “此策可抵十萬大軍!”李躍擊節而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