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對于國際上善意的空洞渴求,羅斯福基本上持懷疑態度。他斷言,對于美國來說,面對頑固的反對勢力,只做出冠冕堂皇的原則聲明,而沒有能力采取行動,往往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們要言出必行。39當實業家安德魯middot;卡內基敦促羅斯福推動美國積極參與裁軍、保護國際人權時,羅斯福援引了考底利耶也會贊同的一些原則,回答道: 我們必須時刻牢記,對偉大、自由的人民來說,讓暴政和野蠻全副武裝,而自己軟弱無能,將是致命的。如果有某種國際警察體系,這樣做還算穩妥,但現在沒有這樣一個體系hellip;hellip;我不愿虛張聲勢、口出狂言、威脅恫嚇,卻言而不行。40假如羅斯福的繼任者信奉他的理論,或者他贏得了1912年的選舉,美國可能已經加入了威斯特伐利亞世界秩序體系或某種與其相似的體系。如果事態這樣發展,幾乎可以肯定美國會遵循歐洲均勢(按照日俄戰爭后簽訂的條約的原則)盡早結束一戰。德國被打敗,但會對美國的寬厚心存感激,同時美國還會在德國周邊駐有足夠軍隊,防止它未來采取冒險行動。這樣的結局很可能會改變歷史進程,防止歐洲文化和政治自信的毀滅,不會讓流血事件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然而,羅斯福去世了,他雖然是一位備受尊敬的政治家和環保主義者,卻沒有創立任何外交政策學派。在公眾或總統繼任者中,他都沒有培養出重要的追隨者。而且羅斯福也沒有贏得1912年選舉,因為他與在位總統威廉middot;霍華德middot;塔夫脫分散了保守派的選票。 羅斯福本想通過競選第三任來維護他的遺產,但不可避免地失去了留下遺產的機會。傳統至關重要,社會發展不會擺脫歷史,也不會信馬由韁,但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偏離先前的軌道。偉大政治家的行為會以這個范圍的外沿為限。如果不及外沿,社會就會停滯;如果超出這個極限,政治家就會失去影響后人的能力。西奧多middot;羅斯福正是在社會承受力的絕對邊沿上游走。沒有了羅斯福,美國外交政策又回歸對山巔的光明之城的憧憬,不參與地緣政治平衡,更不必說主導地緣均勢了。不過,羅斯福尚在世時,美國陰差陽錯地扮演了羅斯福所設想的領導角色。但是美國這樣做卻是為了捍衛羅斯福曾嘲弄的原則,而且是在一位羅斯福鄙視的總統的領導下。 伍德羅middot;威爾遜:代表世界良心的美國 剛從學術界投身政壇兩年,僅憑借42%的普選票,伍德羅middot;威爾遜就在1912年大選中脫穎而出,獲得勝利。他把為美國量身定制的宏圖大略轉變成了適用于整個世界的行動計劃。對于美國的強大實力和宏偉藍圖,世界有時深受鼓舞,有時困惑不解,卻無法視而不見。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啟了摧毀歐洲國家體系的進程。美國加入一戰,并不是基于羅斯福的地緣政治觀,而是打著道德普世性旗號。即便在三個世紀之前歐洲的歷次宗教戰爭中,這種道德標榜也聞所未聞。美國總統之所以宣揚全新的道德普世性,是為了推行僅在北大西洋國家存在的治理體系。威爾遜所提倡的治理形式也僅存在于美國。承載著這一道德使命賦予的歷史感,威爾遜宣稱美國之所以干預,不是為了恢復歐洲均勢,而是讓民主在這個世界中得到保護。換言之,各國的國內制度均應效仿美國,這種彼此相似的國內制度將成為世界秩序的基礎。雖然這一理念與歐洲的傳統相悖,但為了換取美國參戰,歐洲領導人還是接受了它。 威爾遜在闡述自己的和平愿景時,嚴厲譴責勢力均衡,而這正是他的新盟國參戰的初衷。他拒絕接受原有的外交方式(他斥之為秘密外交),認為這是戰爭的主要根源。在一系列前瞻性講話中,他提出了新的國際和平理念。這一理念中既有傳統的美國觀念,也有對在全球徹底實施這一理念的堅持。從那以后,這一理念稍做微調,便成了美國的世界秩序計劃。 與之前的許多美國領導人相似,威爾遜宣稱,神圣天命讓美國與眾不同。威爾遜1916年對西點軍校畢業生說:這就好像在上帝的圣域有一片大陸從未開發,等待著一群愛好和平的人們到來,建立一個無私的聯邦。他們熱愛自由和人權遠勝其他。41 威爾遜總統的幾乎所有前任都會認同這樣的信仰。但威爾遜不同,他認為以此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可以在一代人甚至一屆政府之內實現。約翰middot;昆西middot;亞當斯曾經贊頌美國對自治和國際公平規則的特殊承諾,但警告他的同胞,對西半球之外那些無意于此的國家,不要試圖強加這些美德。但威爾遜的賭注更大,目標更加急迫。他對國會說,這場偉大的戰爭將是爭取人類自由的終極戰爭42。 威爾遜宣誓就職時,表示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將繼續保持中立,作為一個立場超脫的調解者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促進建立一個旨在預防戰爭的仲裁體系。1913年就任總統之后,威爾遜啟動了新外交,授權國務卿威廉middot;詹寧斯middot;布賴恩就一系列國際仲裁條約進行談判。1913年和1914年,布賴恩努力締結了30多個這樣的條約。這些條約大致規定:任何無法解決的分歧都應該提交給沒有利害關系的委員會進行調查。在委員會向有關各方提出建議之前,各方不得訴諸武力。要設立一段冷卻期43,在此期間,外交解決方式有可能戰勝民族主義的熱情。沒有記錄表明這些條約曾經解決過什么具體問題。到1914年7月,歐洲與世界大部分地區已經陷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