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最終,凡爾賽秩序既沒有獲得合法性,也沒能建立均勢。1925年的《洛迦諾公約》顯示了這一秩序幾乎弱不禁風。根據這一條約,德國認可了它的西部邊界和萊茵蘭的非軍事化。其實早在凡爾賽,德國就已經接受了后者。但德國明確拒絕對它與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邊界做出同樣的承諾,充分暴露了它的野心和內心的怨恨。令人驚奇的是,法國接受了《洛迦諾公約》,而該公約為10年后德國對法國在東歐的盟國復仇埋下了種子。 20世紀20年代,德國的魏瑪共和國力陳《凡爾賽和約》條款的自相矛盾和苛刻與國際聯盟的理想主義背道而馳,試圖以此喚起西方國家的良知。451933年,被心懷怨恨的德國人推選上臺的希特勒拋開了一切約束,無視凡爾賽和平條款,重新武裝德國,并推翻《洛迦諾公約》,重新占領了萊茵蘭。看到這些舉動沒有遇到強有力的抵抗后,希特勒開始對中歐和東歐各國逐一下手,先是奧地利,然后是捷克斯洛伐克,最后是波蘭。 以上種種挑戰并非20世紀30年代所特有。每個時代,人類社會都會出現魔鬼般的人物和蠱惑人心的酷政論點。政治家的任務是防止這種人上臺,并在他們真的上臺后維護一個能夠遏制他們的國際秩序。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浮躁的和平主義、地緣政治失衡和盟國之間的不和致命地交織在一起,導致邪惡勢力可以為所欲為。 經歷300年的沖突之后,歐洲才建立了一個國際秩序。它拋棄這一秩序,是因為歐洲各國領導人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沒有認識到這樣做的后果。他們倒是預見到了下一次大戰的后果,但又畏首畏尾,不敢預先采取防范行動。基本上可以說,國際秩序的崩潰是躲避責任,甚至是自殺行為的結果。歐洲拋棄了威斯特伐利亞原則,又不情愿使用必要的武力維護它宣稱的道義原則,結果又一次陷入戰爭。戰后,歐洲再次面臨秩序重塑。 戰后的歐洲秩序 兩次世界大戰后,威斯特伐利亞主權概念和均勢原則在當代歐洲大陸秩序中的重要性銳減。兩者殘存的影響也許會繼續存在下去,尤其是在大發現和擴張時代這一概念和原則傳播到的一些國家。46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歐洲賴以號令世界的物質和心理能力蕩然無存。除了瑞士和瑞典外,歐洲大陸上的所有國家都有過被外國軍隊占領的經歷,各國經濟凋敝。顯然,沒有一個歐洲國家(包括瑞士和瑞典)有能力憑借自己的力量決定本國的未來。 西歐借助道義力量走上了一條締造秩序的新路。這要歸功于三位偉人的努力:德國的阿登納、法國的舒曼和意大利的加斯佩里。三人都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并在戰前完成學業,依然對舊歐洲關于改善人類生存條件的部分哲學觀點堅信不疑。因此,他們有遠見、有毅力去消除造成歐洲悲劇的根源。在各自國勢衰微到極點的時候,他們維護了自己年青時代的部分秩序概念。三人最重要的信念是:若要解救本國人民,避免歐洲悲劇的重演,就必須消除歐洲歷史上的分裂,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新的歐洲秩序。 他們首先必須面對歐洲的又一次分裂。1949年,西方盟國將自己的三個占領區合并為一個,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蘇聯把自己的占領區變成一個依附于華沙條約組織的社會主義國家。德國再次退回300年前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之后的狀態。德國的分裂成了新國際框架形成的關鍵因素。 法德之爭是過去300年間歐洲每一場戰爭的根源。兩國現在開始超越歐洲的歷史,把兩國殘存的經濟實力中的關鍵部分加以整合。作為邁向由歐洲各國人民組成的更加密切的聯盟的第一步,1952年,法國和德國成立了煤鋼共同體,并把它作為新歐洲秩序的基石。 此前的幾十年里,德國始終是對歐洲穩定的頭號威脅。戰后頭10年里,德國國家領導人選擇的道路至關重要。阿登納出任新成立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時已經73歲,而俾斯麥在這個年齡時事業已近黃昏。阿登納有貴族派頭,對民粹主義存有戒心。他成立了一個叫基督教民主聯盟的政黨,在德國議會史上首次作為一個得到多數人支持的溫和派政黨執掌政權。受德國人民之托,阿登納致力于重新贏得二戰受害者的信任。1955年,他成功地使德國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阿登納堅定不移地促進歐洲的統一,甚至在50年代拒絕了蘇聯的一項建議。蘇聯曾在建議中暗示,如果聯邦德國放棄西方聯盟,或許有希望實現德國統一。這一決定無疑反映了阿登納對蘇聯建議的可靠性做出的老到判斷,同時也顯示了他對德國是否有能力作為一個民族國家再次在歐洲大陸腹地獨行的深深疑慮。無疑,要將一個新的國際秩序置于自己祖國分治之上,需要領導人擁有巨大的道德力量。 在歐洲史上,德國的這次分治不是第一次。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與維也納和約均以德國分治為基礎。這次不同的是,在就國際政治秩序的性質展開的較量中,這個新德國毫不含糊地把自己視為西方的一個組成部分。鑒于均勢主要是在歐洲大陸以外塑造的,這一點尤其重要。過去1 000年間,歐洲人想當然地認為,無論均勢如何千變萬化,組成均勢的各要素總是在歐洲。正在浮現的冷戰世界,試圖通過兩個超級大國的行為和軍備實現均勢。這兩個超級大國就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和位于歐洲版圖邊緣的蘇聯。美國通過1947年的希臘;土耳其援助方案和1948年的馬歇爾計劃重新啟動了歐洲經濟。1949年,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通過《北大西洋公約》參加了和平時期的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