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
趙燕歌手頭上還是有控制力的,只是他描眉的力道太深,讓公孫起的柳葉眉變得又黑又粗,趙燕歌自己畫的時候可能沒覺得,可是只要一拉開距離,就會覺得公孫起的眉非常不協調。 意識到自己可能是畫壞了,趙燕歌瞬間抽身后退,卻還是被公孫起一拳打在了肚子上。 結結實實收拾完趙燕歌以后,公孫起把被趙燕歌給畫壞的眉型給擦拭掉,之后用眉筆對自己的眉型稍作修飾。 那動作輕柔的讓趙燕歌分不清楚公孫起到底有沒有描眉,因為眉型在他看來根本就沒有任何變化。 “媳婦,我晚上好想抱著你睡啊。”趙燕歌抱著軟乎乎的公孫起道,這還是他們晚上第一次分開,數月快將近一年的同床共枕已經讓兩人之間徹底的適應了彼此,乍一分開睡,床邊沒了枕邊人,不禁讓人心里面空落落的。 “也就這幾天的時間,等祭祖完畢就好了。”公孫起道,她也很不習慣,齋戒沐浴期間吃的飯菜可沒有大魚大rou,讓公孫起的腸胃都跟著素了起來,更別說身邊少了最習慣的人,公孫起手有時摸空都會下意識的驚醒。 不過好在齋戒沐浴也就幾天的功夫,兩人忍忍就過去了。 悠揚的編鐘開始奏鳴,趙燕歌天不亮就起身穿戴禮服和給頭發束冠,滿朝文武立于臺階之上,呈階梯狀從低到高排列著,另一邊,公孫起身穿皇后禮服,夫妻兩人匯合,攜手一同踏上高高的祭壇。 鐘聲好似從云端飄下一般,就如同祭壇的階梯,望不到盡頭,等趙燕歌和公孫起兩人踏上最后一層臺階,天邊紅光乍現,一輪紅日快速的從云層中躍了出來。 祭祀開始,再無一絲嘈雜之音,伴隨著編鐘奏曲,氣氛變得莊嚴肅穆。 左相踏上幾步臺階來到祭壇上,大聲誦讀祭文。 祭文畢,祭祀所用的三牲被人抬上來,還有玉器綿帛等多種華貴物品,最后被端上來的就是五谷,只是今年又多加了玉米和棉花等東西。 它們的前面就是桌具,桌具上面擺香案,立牌位,帝后開始上香禱告。 秦三世現在還活蹦亂跳的,桌具上面自然沒有他的牌位,有趙燕歌這個當兒子的代勞,他回不回來影響并不大。 事實上趙燕歌這套流程已經走了三次,從他登基后祭祖一事就是由他全權負責的。 帝王祭祖既是家事,也是國事,每個步驟都不能出現失誤,要不然會不吉利,也會預示明年可能會諸事不順利。 一整套流程下來,太陽已經來到頭頂上,不少人腹中已經饑腸轆轆,趙燕歌和公孫起也不例外。 待禮畢,帝后轉入殿后,左相宣布祭祀結束,文武百官們一直緊繃的身體放松,接著魚貫下了臺階。 高高的祭壇上面只有幾間寬敞的建筑物,里面陳列著大秦的各位祖先,香燭供奉從不間斷。 這樣的地方自然是沒有臥室和廚房的,轉到殿后,趙燕歌幫公孫起把皇后玉冠摘下,讓不時常佩戴重物,沒有磨煉出來的公孫起松了一口氣。 站了大半天,兩人活動了一番筋骨后才下祭壇,等回到別院,兩人就把身上繁瑣厚重的禮服一脫,只身著里衣的躺在了床上。 公孫起把玩著趙燕歌道頭發,問要不要給他換一個發型。 男人的發型幾乎都千篇一律,又不能像女孩子一樣佩戴珠釵首飾,聯想到他之前給公孫起描眉一事,趙燕歌自然是拒絕的。 “你的頭發發質很好,不好好打扮一番實在是可惜了。”公孫起道。 “打扮?我拒絕女式發型,還有女裝。”眼看公孫起眼中神色越來越危險,趙燕歌連忙下床,用準備吃的借口及時逃離虎口。 “我可沒說讓你女裝,那是你自己想的。”公孫起道。 不過古代的男女裝束除了款式不一樣,不也算是另類的裙裝么。 沒一會飯送進來,夫妻兩人用過之后就準備回宮。 “陛下,下面最近收上來了很多活兔子,是否要發放下去,讓百姓們負責喂養?”龍熠進來稟報道。 “不用了,馬上就要過冬了,就先把它們安置在玻璃大棚內,等明年開春了再說吧,對了,記得給兔子們準備好籠子。”趙燕歌道。 兔子并不是群居物種,一個籠子里面最多只能一公一母,要不然性別相同的兔子會互相打架并進行廝殺,直到一方死亡為止才會停下。 別以為兔子外表軟萌就以為它們性格溫順,尤其是在野外能生存下來的兔子們,不管公母都是很彪悍的。 沒有馴化的兔子一個不注意就會咬傷人的手,是以除了日常投喂,宮人們基本都不會近它們的身。 就在這樣的氛圍中,秋季悄然離去,咸陽城開始迎來了冬天。 大秦施工隊,工人們拿著工錢,紅著眼睛,依依不舍的離開了他們修建好的最后一段路,冬天來了,工程停工數月,他們也能趁這個機會回家陪陪家人,手里有錢了,今年怎么都得買點rou回家不是。 因為工人的人數眾多,眾人回家的方向有不少同鄉和鄰鄉的一起同行,有的離家遠的,已經開始了加快趕路,想趕緊回到家,有離家近一點的,和同鄉們說著笑著也踏上了歸途。 就在修路附近的工人們則把剩下的工具帶回自己的家中放好,等明年大家都回來了,會延著這段路繼續開工。 “阿嚏。” “這天氣可真是越來越冷了啊。”回家途中的工人們不由緊了緊身上的衣服道。 “可不是,還好我們冬天不開工,要不然就身上這件衣服,怎么可能擋得住風雪。” 他們基本一身單衣,有的人身上衣服就是有夾層,里面填充的也是絨草和棉絮,也暖和不到哪去。 身上沒有足夠保暖的衣服,到了冬天難免會四肢冰冷動作僵硬,干活不如春夏秋來的麻利。 眼看著風雪將至,工人們紛紛加快了趕路的速度,爭取在天氣徹底冷下來之前趕回家里面。 “阿嚏。”聶糧狠狠的打了一個噴嚏,問道,“東西都收拾好了么?” “回大人,東西已經都收拾好了,我們隨時可以出發回咸陽了。”下面的回稟道。 就在數天前,打井人們已經各自歸家,他們這批負責善后的人則留下收拾著東西,除了必要帶走的工具,像剩余不多的水泥原材料,聶糧直接留給了村民們減輕車上的負擔。 所有東西都收拾妥當后,眾人正準備離開,然后就看見村民們連忙出來相送,并感激的為他們奉上烙餅和儲藏起來的野菜。 這聶糧哪里敢要,要知道百姓們可不同他的身份能夠衣食無憂,這些糧食百姓們送出一些就少吃上一些,冬天沒有足夠的食物,他們難免要餓肚子,聶糧連忙推卻,道,“諸位的感激我已經收到了,只是這些東西是萬萬不能收的,冬天本就不易,我們并不缺少吃的,諸位還都請回吧。” “可是大人們,我們只能用這些東西來回報你們對我們的活命之恩啊,你們不收下,我們心難安啊。”村長說道,大人們為他們徹底解決了今后用水的難題,讓他們以后遇上干旱也能安穩度過,這種大恩大德,他們只能拿出點吃的東西做感激已經很不好意思了,要是再不收下,他們心里只會更加羞愧。 “你們不用這樣,你們都是大秦的子民,我奉陛下的命令前來北方地區打井,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如果真的想感激,那明年就讓這片土地豐收吧,這比送吃食更能讓我們心滿意足。”聶糧道。 “這是肯定的,有了那么多井還有蓄水池,我們這里地處平原,明年一定會豐收的。”村長不由自信道。 “我們平時也會勤加捉蟲,不會再讓蝗蟲們有再來的機會。” 眾人依依惜別,直到看不見村民的身影后,聶糧才放下簾子。 盡管打井的隊伍已經解散,聶糧也已經回咸陽復命,可是他們的事跡卻一直都在那些被打過井的北方區域廣為流傳著。 “臣,聶糧,拜見陛下。”咸陽宮內,聶糧行禮道。 “那些井都打好了么?” “喏,陛下,有了那些井,只要地下水還在,那些區域就不會再有缺水的危機。”聶糧道,不僅如此,他們新打的井上面還安裝上了墨家和公輸家人研發出來的取水裝置,哪怕是一個婦人也能把井里面的水給打上來,可比以前的老井輕松太多了。 聶糧把打井的詳細情況匯報給趙燕歌,趙燕歌在打井工程上面打了對勾,意味著這個工程的終結。 “外出幾個月,你也辛苦了,今年冬天就在家中好好的休息吧,多陪陪家中的父母和妻兒。”趙燕歌給聶糧放了一個大長假,讓剛干完一個工程的聶糧不由放松下來。 稟報完后,聶糧就出了咸陽宮往家趕去。 天上不知不覺中下起了薄雪,等聶糧回到家里,身上已經染上了一層霜色。 “好冷啊。”聶糧連忙鉆進了屋里。 這場雪昭示著冬季已經來臨,北方各地已經陸陸續續的見了雪,南方卻沒雪下,不過氣溫驟降,街上的行人們越發的少了,都是快步的往家趕,不怎么逗留。 一間大通鋪內,正在報團取暖的眾人冷的牙齒開始上下打著架,被凍得直哆嗦,身上的被子也不保暖,人一旦離開一會,溫度立馬就涼了。 “阿嚏,對了,我們趕緊燒炕吧,我們這大通鋪下面就是炕,燒了炕床上就暖和了。”有人冷的提議道,縮在被子里面瑟瑟發抖。 眾人這才想起來他們建造這臨時居所時搭建的炕頭,天氣還不熱的時候,誰都沒有想起它,現在天氣一冷,他們怎么就忘了呢,還好有人提醒。 大通鋪的炕頭有好幾個入口,從房間里走出的人身上里三層外三層的披著數層里面人的衣服,頂著室外的寒風跑到柴房內去取柴火。 等火點著后,他們的身上才稍微回暖。 炕被建在大通鋪的下面,下方的火勢一點著,入口上方位置的人很快就感覺到身下不再像之前那樣冰涼,而是開始變的暖和,哪怕身上的被子依舊不保暖也感覺不到之前的寒冷。 幾個大通鋪的入口被一齊點著,之后往里面塞了不少耐燒的柴火以后,外面的幾個人立馬就跑回了屋子里面。 “怎么樣?炕熱了么?” “熱了熱了,你們趕緊上來試試。”幾人的室友們道。 大通鋪上,幾人一摸被子,沒有以前的冰涼,摸著反而熱乎乎的,再躺下一試,立馬就感覺嚴寒離開了他們的周身,溫暖的一點也不像身處冬天。 “暖和吧,沒有想到炕這么暖和,還好我家之前也搭了炕頭,今年家里面估計也能過上一個熱乎年。”一個北方大漢聲音洪亮道。 之前的地下排水建設工程,他們就是從北方趕往南方的,哪怕冬天未開工也沒回去,一來一回,他們在家里面也待不了幾天,還不如留在這里和大家伙一起擠大通鋪,一大群血氣方剛的大老爺們擠在一起可比一個人待著暖和多了。 “可不是,聽說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家家戶戶都搭了炕頭,盡管這個冬天可能還會餓肚子,可起碼不會再凍死那么多的人了。”有室友感嘆道,眾人聽了完全贊同。 每一次冬天就是一次自然災害,不知會有多少人會活生生的凍死,家里面的墻壁、衣服、被子都不保暖,冷風“嗖嗖”的從縫隙往屋里吹冷風,不少人睡著睡著,身子就僵硬了。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燒炕的人家也多了起來,炕一旦燒起來,就溫暖的讓人不由自主的依賴,停不下來,哪怕外面依舊刮著冷風,他們的床上卻暖和的不得了。 聽著屋外冷風打著漩兒的聲音,老漢和老伴盤腿坐在炕上道,“你還記得咱們去年么,差一點家里面的孩子們就去了。” “怎么可能不記得,那個時候幾個孩子身子冰涼的,咱們怎么捂都捂不熱,可把咱倆嚇得呀,差點也要沒命了。”他老伴聽了不由心有余悸道。 冬天一家人擠著暖和,去年冬天幾個孫子孫女是跟著他們一塊睡的,可是誰知道天氣會那么冷,哪怕他們緊挨著,家里面能蓋的全都蓋到了被子上,一場風雪也讓那幾個孩子身體冰了起來,要不是她和老伴一宿未眠的挨個抱著哈氣取暖,他們兩個老的要是再睡的沉一些,第二天那幾個小家伙的身子都能涼了。 萬幸,他們活著度過了那個冬天,要不然他們兩個老的也要跟著一起去了,這樣一來,他們的家就徹底的散了,完了。 今年家家戶戶盤了炕,孫子們沒有來,看到這似曾相識的冬季,就不由回想起了去年那驚心的一幕。 還好,今年不會發生那種情況。 這個冬天,不人的肚子還是餓著的,可是躺在家里面的暖和的炕頭上,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了來自冬天的溫暖。 冬天沒有要干的活,為了減少身體上的消耗,百姓們大都窩在床上,每天只少少的吃點東西墊一下肚子,心里計算著家里余糧,祈禱著這個冬天過去,春天快點到來。 街道上的店鋪也跟著蕭條起來,不少商家都關了門,也有人揣著手跺著腳,在店里來回走動依舊堅守著。 第81章 一到冬季,最受影響的是底層的百姓們,不管是出行還是衣物,他們都陷入了困境。 可是對于上層社會來說,區區嚴寒壓根阻擋不了他們的腳步。 比如食樓,每日依舊客滿,生意一點都沒受到天氣所帶來的影響。 季節更替,食樓內的菜譜也得到了更換。 冬天吃什么最美味?莫過于點上一鍋麻辣十足的火鍋,和志同道合的同伴們一同品嘗。 火鍋無非就是水煮,只是食樓內的味比以往所吃到的那些味道都要美味,麻辣鮮香,讓人舌尖回味無窮。 在火鍋這個名字出來之前,它們被稱之為涮鍋、銅鍋子,是青銅鍋涮菜吃的一種吃法。 火鍋的菜色百搭,可以任意由人搭配,更何況這個時節可是冬季,食樓內的菜單上還有蔬菜,這自然讓那些貴族和士大夫們非常的感興趣。 并且那些綠色蔬菜不是存儲起來的,而是新鮮采摘下來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