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宇文護倒臺
論朝堂權謀手段,宇文述確實出類拔萃,但這件事上,宇文述還逃不過他布下的眼睛。 楊堅探頭望外,瞧了眼從長街盡頭漸漸駛來的花車,向伽羅道:“盡興了嗎?” 游花燈的事倒是盡興了,唯一的稍許遺憾,就是剛才去宇文家的雅間時,沒能見到長姐傅姮。那位身懷有孕,夾在傅家和宇文家之間,也不知處境如何??v然姐妹間沒有半點情分,也還是有一絲血脈牽系,而今只隔了一座屏風卻未能見到真容,多少抱憾。 不過也只稍許而已。 于伽羅而言,在建章宮悶了半年,今晚的燈會實如饕餮盛宴。她點了點頭,雙眼藏在玉珠流蘇后,全是笑意,“盡興極了!多謝殿下盛情。” 說罷,盈盈起身,“花車來了,我是不是該走了?” “你知道該走?” “既然宇文護在此親候,待會必生事端?;ㄜ囘^來,是花燈節最熱鬧、最亂的時候,不管殿下找的人能不能逃脫,我總該先溜走,免得待會出了亂子,只會給殿下拖后腿。何況,興盡而返,留點余韻,期待上元再來,不是更好嗎?” 這不點自通的勁頭簡直讓楊堅拊掌贊嘆。 原本打算趁此夜將溫火轉作大火,奈何宇文述偏要生事,只好往后推推,等收拾了宇文堅,再添柴火。楊堅笑而贊許,向伽羅道:“待會換件披風,還有那帽子太惹眼。岳華——帶她去換衣裳,盡快離開?!?/br> 岳華遵命,待伽羅解下披風和頭飾,便出了雅間。 附近明顯有盯梢的伙計,岳華視而不見,帶著伽羅去更衣。 蓬萊春地勢好,往來的多是達官貴人,不乏高門女眷。女眷更衣的地方自然十分隱秘,岳華會盯梢,也知道如何對付盯梢的人,七彎八拐甩了那幾個伙計,到更衣處有人接應,遂讓伽羅披了件墨色的披風,從容離去。 走出老遠,忽聽后面喧嚷,伽羅回頭瞧過去,見蓬萊春的方位有濃煙火舌滾滾而起。 “必定是花車著火?!痹廊A道。 “讓花車著火,趁著人群混亂方便行事嗎?”伽羅見岳華點頭,嘆了口氣,“可憐了那些無辜百姓?!?/br> 走在偏僻昏暗的巷道,遠處的驚慌呼喊此起彼伏。 伽羅曾看過上元燈會,記得花車經過時群情歡騰、街旁擠滿人群的情形。滿街花燈,最是容易起火,今晚京城內各處街巷都安排了兵丁以防不測,朱雀街最為嚴密,未必不能及時撲救。但花車一旦起火,觀燈百姓驚恐之下逃竄擁擠,怕會釀成禍事。 伽羅心里嘆息一聲,腳步匆匆的離開。 京城一隅,宇文護的府邸臨街而立。 這條街離朱雀街不算太遠,周圍都是富人宅邸,沒閑雜商鋪,自然甚少行人。 蘇威藏在暗處屋檐,緊盯宇文家門口的動靜。 府邸四周都派了暗梢盯著,從入夜至此時,他已紋絲不動地趴了一個時辰。遠處有倉促的腳步傳來,家丁模樣的男子腳步踉蹌,狂奔到門口,大聲道:“蓬萊春起火了,相爺他們都被困在其中,大事不妙!快快快,叫人去救火救人!” 門口的管事聞言,匆匆入內招呼安排。 不過片刻,宇文府中四十余人前呼后擁,跑出府門,是要去救火的架勢。 蘇威目光掃過人群,很快就瞧出了那個與眾不同的人—— 即便裝飾打扮全然相似,神情舉止也跟那些家丁無異,但他整個人的氣質卻難以掩藏,像是一把拉滿的弓,即便刻意偽裝,卻還是明顯緊繃。 蘇威不甚確信,側頭看向旁邊的陳玄。 陳玄是從監門衛爬上來的,如今擔任建章宮右監門率,正四品的官職。他出身不高,從最底層摸爬滾打上來,曾在城門盤查過往行人長達數年,能到如今的地位,雖然身手不算出眾,眼光之毒辣,識人之敏銳,絕非旁人能比。 “肯定是他!”陳玄十分篤定,甚至狂喜。 ——偌大的宇文府,可以出逃的地方太多,黑暗中的偏門角門都是外逃的好地方。然而建章宮人手畢竟有限,雖有陳玄這雙鷹目,總不能各處都安插一雙。楊堅思量權衡之后,終將陳玄安放在了正門。 沒想到,還真叫楊堅賭對了! 宇文堅還真是鋌而走險,不肯去別處自投羅網,懷抱僥幸,讓努乞混在人群里跑了正門。 這可是送到手里的肥魚! 陳玄和蘇威苦守數日,均感喜悅,數枚袖箭流星般甩出,直奔努乞。 袖箭在暗夜里帶出極低的風聲,旁的家丁渾然未覺,唯有努乞聽風辨音,霎時看向蘇威這邊,旋即側身閃避,躲開袖箭。他混在家丁中,跑得很快,若非袖箭阻攔,怕是已然走遠。 蘇威長劍出鞘,已如暗夜蝙蝠般撲了過去。 陳玄緊隨其后,口中大呼一聲“捉拿jian細”,周遭霎時有數名暗樁撲出。 家丁們不知緣由,瞧見刀光,下意識四處閃避,頃刻之間,便只留努乞站在原地。 ——偽裝已被識破,他自知逃不出去,已然取了彎刀在手。 被宇文述藏在府中后,努乞數次想沖出去,卻被宇文述以外面看守嚴密為由,勸他打消心思。努乞無法,強自按捺,直至前兩日得知宇文堅想借中秋的機會送他出去,便蠢蠢欲動。宇文述在蓬萊春使的障眼法他并不知情,只是按宇文堅所說的,扮做家丁,擺出一副蠢相,從宇文府正門大搖大擺的出去。 誰也沒有料到,暗夜里會有那樣犀利的眼睛,從四十人中,一眼就認出了喬裝的他! 努乞野狼般的眸子微微瞇起,舉刀在手,迎向蘇威。 兩名建章宮衛率夾擊,又有暗處侍衛圍攻,努乞招架無力,被逼至墻角。 宇文府闊暢的朱門之內,宇文堅眼睜睜看著努乞被圍困,頹然倒地。敗了,真是要敗了!縱然有老謀深算的相爺在蓬萊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事,仍舊未能逃過楊堅的手掌。努乞在宇文家門前落網,這個罪名,他父子三人必須有人去擔當——那是板上釘釘的死罪! 花燈會上, 花車不慎起火又很快被撲滅的事在京城迅傳開,這樣的事固然能算意外, 有心人卻都覺得其中有貓膩。還沒來得及嚼嚼舌根, 次日清晨,整個朝堂都被另一件事炸開了鍋。 左相宇文述在府宅中私藏北涼顯貴,被皇上派人當場拿下, 人證物證俱全。 這事一抖露出來, 朝堂和民間皆是嘩然。 二月里虎陽關之敗的陰影尚未散去, 太上皇和數位被擄的朝臣都還囚禁在石羊城, 大夏還欠著北涼數萬銀錢未還, 那可都是百姓的血汗錢! 宇文家卻在這當口私藏北涼顯貴?據說, 還是那鐵騎踏破虎陽關的鷹佐的表親? 堂堂當朝宰相,食君之祿, 卻與敵國私自來往,簡直駭人聽聞! 縱然有些朝臣知道宇文家打的算盤,甚至私心里盼望著宇文家能跟北涼化解干戈,迎回太上皇, 好讓那昏庸寬仁的皇帝擠走精明悍厲的楊堅父子,能讓他們繼續從中弄權謀利,但事情擺上臺面, 就必須拿出痛斥的態度來。 通敵賣國,這樣的罪名, 沒人愿意沾惹。 有位仰賴宇文述鼻息而茍居其職的官員出面解釋了兩句, 說宇文護應當只是在跟北涼商談, 意在盡快贖回太上皇和被擄朝臣,并非賣國,立刻便被罵了回去——若是為國事勞碌,上有隋太祖楊忠,下有鴻臚寺,偷偷摸摸的藏匿做什么? 爭論還未休止,建章宮便拿出了旁的罪證——宇文家遞往北涼的書信,參與宇文家跟北涼暗中往來的人證。隨即,宇文堅貪賄舞弊、私吞軍糧、草菅人命、欺君罔上等事都被御史逐一提出,具本上奏。 隋太祖楊忠震怒,令三司會審,務必查明案情! 嫌疑最重的宇文堅當天便被拘捕入獄,連同涉事的家奴皆被批捕。 也不知是不是宇文述老謀深算,縱然楊堅深挖了數月,最后翻出的罪證,悉數指向宇文堅,有少許牽涉了宇文基,牽扯到宇文述的幾乎沒有。宇文堅也是一口咬定,所有的事都是他瞞著父親所為,就連那努乞,也是他私藏在府中,瞧見勢頭不對,才趁著中秋府中無人時送出,宇文述半點都不知情。 甚至最末送努乞出逃時,宇文述還在蓬萊春賞花燈,撇得干干凈凈。 蓬萊春內的那些對峙沒憑沒據,楊堅當然不可能拿出來指責宇文述,數日審問下來,宇文堅罪孽滔天,宇文述除了管教不嚴、教子無方、治家失察之外,竟沒有其他直指要害的罪名。 于是宇文堅之罪無可抵賴,宇文述以退為進,以教子無方等罪名,上書陳情。 他當年也是御筆欽點的進士,朝堂浸yin多年,寫奏章的本事早已出神入化。遣詞造句、謙恭態度自不必說,奏章中歷陳他居于相位的重任辛苦,說他這些年忙碌朝堂之事,官位愈高責任愈重,平常對兒子疏于管教,才致今日宇文堅做出這等糊涂事。而后說他辜負了太上皇的栽培,辜負了隋太祖楊忠的期許和同僚的期望,無顏再回朝堂,懇請辭去相位。 奏章遞到隋太祖楊忠案頭時,也迅以其辭章精妙在同僚間傳開,其間聲淚俱下的悔痛態度,令人感嘆。 這招以退為進,著實陰損得很。 次日朝會時,隋太祖楊忠一提起此事,便有得宇文述授意的朝臣進言求情。 宇文述居于相位數年,雖弄權貪賄,到底也做過幾件好事。且他是太上皇留下的相爺,雖有教子無方之過,到底沒有直戳要害的鐵證。加之宇文家盤踞朝堂,樹大根深,跟宇文家利益牽系的門生遍及朝堂,其中還有數人握著軍權,隋太祖楊忠也不想著之過急。 戰敗后國力尚且貧弱,朝堂并不安穩,要除了宇文述這糟老頭并不難,難的是如何穩穩當當的奪回權力,還能叫朝堂歸心臣服,不起內亂。 隋太祖楊忠本就沒指望趁這一次機會便將宇文述徹底打翻在地,遂在許多朝臣的求情下,罰俸為戒,依舊留了宇文述的左相之位。 但宇文述的威名地位,卻就此一落千丈。 朝堂上的事,姜瞻順理成章的接手了許多,趁著查案牽扯出宇文家同謀的機會,換上些新提拔的官員。 京城內外,百姓亦將宇文家罵得狗血淋頭。 那座屹立數年的相府,也終于在中秋后突然降臨的寒雨中,露出凄涼景象。 那些事伽羅只是耳聞,并不曾留心。 她此刻正躲在南熏殿內,跟譚氏剝栗子吃。 窗外雨聲淅瀝,南熏殿的侍女嬤嬤都被打去歇息,滿院清寂。華裳知道祖孫倆有話要說,自尋了薄毯,坐在廊下的躺椅中蓋著,半是瞇眼養神,半是臨門放風。 譚氏將那甘甜軟糯的栗子嚼完,終于喝茶潤喉,開始講故事。 真實的故事。 數百年的阿耆國,繁富昌盛,商旅絡繹,跟娘親和鸞臺寺方丈說過的,并無不同。 直到阿耆亡國的時候。 據外祖母說,阿耆國在信奉佛教的同時,也崇拜巫祝之術。在阿耆滅國前六年,曾有巫祝占卜,說阿耆國運將衰,依托玉山而生的珠寶金銀,將悉數歸入他人之手。周帝聞之驚愕,焦慮了兩月之后,決定在王城之外另建宮殿,貯藏財富——倘若有一日真的失了玉山,他還能東山再起。 他的打算并未跟旁人提及,只是尋了個由頭,派親信四處選址,最終在東邊遙遙相望的玉龍峰相中了地勢。隨后,周帝征用百姓大興土木,在玉山西邊大肆修建宮殿,卻暗中調動軍隊,在玉龍峰修建了一座隱秘的地宮。 地宮完工之日,所有參與修建的工匠悉數被殺,而后軍隊被調走,往別處修建宮殿。 在他大興土木的舉措下,那座地宮鮮有人知,隨后兩年另建了數處華麗宮殿后,就連當初修建地宮的軍士們,也不再留意那里。 隨后,周帝派遣親信衛隊,喬裝為行腳商旅,將王城中的財富,偷偷專往地宮。 再往后,沒等財富搬盡,外寇突然入侵。阿耆百姓早已在盤剝下苦不堪言,軍隊又疏于訓練,戰力不足,外寇半月之內攻城略地,迅包圍王城。 彼時的周帝卻已病重,哪怕想逃出去另謀東山再起,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驚聞王城被破時,周帝正被抬往馬車,欲圖逃走。卻終醒悟人難勝天,咳出滿口鮮血,彌留之際,因兒子都在外浴血奮戰,只好將珍藏的錦囊遺物交給唯一的女兒,派最忠心耿正的將士護送她逃出王城。 這一逃,國亡家破,江山易主。 那位周帝——據外祖母隱晦猜測——想必有些腦疾,當時聽信巫祝之言,不思厲兵秣馬,讓國力強盛,卻費盡心思的將珠寶藏入地宮,圖謀東山再起那樣虛無縹緲的事,為此不惜大興土木轉移視線,令百姓受苦受難。 卻從未想過,即便藏了珍寶,沒有百姓和軍隊,他該如何東山再起。 公主從那錦囊中翻出了地圖,也猜到了那幾年父王離奇舉動背后的打算。 寶藏就藏在地宮中,憑著公主手里的地圖,也能有開啟之日。但她身邊僅有幾位將領保護,等他們歷經輾轉終于逃脫追殺時,兩年時間過去。彼時,在戰爭后活下來,又顧念阿耆故國的百姓少之又少。 這些人里,有兩人知道昔日內情,圖謀那地圖,被公主設計除去。 公主畢竟顧念父王遺愿,數年游歷躲藏后,隱姓埋名,漸漸召集了懷念阿耆的遺民,自成部落,又以其手腕成為其中頭領。 只是她不敢開啟那座地宮——消息一旦泄露,便是殺身之禍,她無力抵抗。 部落游居故地,卻不得不與外族通婚繁衍。 那位公主隱姓埋名,以族長的身份統轄部眾,瞞著地圖的事,漸漸靠近玉龍峰一帶,卻因玉龍峰周圍群山早已落入楚國手中,只能在周圍徘徊,流亡游居。臨終前,她將地圖藏入長命鎖中,給了女兒。 女兒無力挽回頹勢,雖統轄部落,終究未敢開啟寶藏。 如此代代相傳,母女交接,到了譚氏手中。 那個時候,部落與外族通婚生子,昔日阿耆的影子早已蕩然無存,人數也不足百人,只依附在突厥翼下生存,近乎茍延殘喘。關乎阿耆舊日寶藏的傳說在突厥和北涼流傳,卻無人知道那些珍寶藏在何處,更無人知道那長命鎖的存在。甚至就連部落的人,也只知她們是阿耆遺民,不知部落頭領是阿耆公主遺脈。 而于譚氏,他還記著祖上的訓誡,務必與本族通婚。 十六歲那年,譚氏遇到了豐神如玉的高探微,數月往來,情根深種。卻終于礙于祖訓,擇族人成婚——哪怕她清楚的知道,所謂的族人,也未必殘留多少阿耆血脈。 高探微憤怒離去,譚氏強吞下所有的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