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焚香祭酒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209
戲志才不欲多說,但崔頌已經被吊起了好奇心。 “恩師的死,究竟有何隱情?” 戲志才猶豫了一瞬,又聽得崔頌道, “若是不能知曉其中內情,我將寢食難安,還請志才坦誠相告。” “這件事還未有定論,我不好妄加猜測。”戲志才道,“倒是過去的你,似乎認定何子之死與先帝有關。” 先帝……?那不就是漢靈帝劉宏嗎? 崔頌又想到甘姬與劉曜。這兩人認定靈帝的死是“崔頌”的手筆,該不會,是真的吧? 這個念頭剛冒出來,就被他按了下去。 這怎么可能,他和“崔頌”相處了那么久,“崔頌”是怎樣的人他還不知道嗎?再說,靈帝是在他來之后死的,那時候“崔頌”早就交換到現代去了,靈帝的死怎么可能跟他有關? 崔頌不再多想,見戲志才面有疲色,忙勸他快些休息。 離開屋子,看見書僮和貂蟬正站在園圃里說話,郭嘉則是站在院外的阡陌小道上,遠眺四野,似在打量附近的地貌。 崔頌走了過去。 董卓府。 蔡邕被引入上座,面色沉肅:“仲穎之策,雖是良策,然牽連甚多。如今內憂外患,行此之策,非但不妥,還會招致滅頂之災。” 董卓嘆道:“只怪我太過心急,不曾請教伯喈,今該如何是好?” “好在仲穎及時止損,早早罷停,沒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這樣吧,士族那兒,我代你說項。不過剛剛我過來時,見你的兵士要殺一名江姓士子?” “這江姓士子正是獻策之人。他不與我說清其中利害之處,害我得罪于士族,自然要殺了這一‘元兇’,好平息士族的怒火。” “糊涂啊糊涂。”蔡邕恨鐵不成鋼地瞪他,“此等大才,別人打著燈籠都找不著,你怎能張口就殺?何況他師從名士,又是太學學子,你若殺他,豈非要惹惱他的同門?” 董卓雖然有些不快,但還是耐心地聽完蔡邕的訓誡: “伯喈說的是。那便……不殺了?” 蔡邕捋了捋胡子:“不但不能殺,還得重用。” “可士族那邊要怎么交代?” “事已鑄成。你就算把他殺了,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倒不如……” 第89章眾叛親離(二) 董卓將身子往前,接道:“倒不如留下他。伯喈既然稱他‘大才’,那他就是有大才的。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我可以盡釋前嫌。怕只怕,他心有異心,不肯效忠于我。” “仲穎何出此言?” “試想,他所獻的策論如此精湛,看問題看得如此透徹,一定是個胸有溝壑的人。這樣的人,又怎么會不知道這些策論的禁忌,不知道這些策論不宜馬上施行?” “這……” “他卻什么也不說,任我按策論上的內容頒行朝政,以致朝廷大亂。這份策言,我足足頒行了五日。哪怕他一時半會忘了提點,見到朝中異變,也該再次獻書,讓我停止變革。可這五日以來,他只安靜如雞地縮著,不置一言。莫非,是故意為之,好叫我得罪士族?”董卓越說越氣,覺得自己一定是真相了,“此人賊心可誅,我如何能留!” 蔡邕停下捋胡子的手,眉頭擰成一線:“你之猜測,也有幾分道理……”他略微沉吟,“不過,這當中或許有什么誤會。不如把那江士子叫來,當面對質。這樣,仲穎要殺他,也師出有名,不會落人口舌。” 董卓應諾。趁著近侍去找人的功夫,他又詢問蔡邕: “那劉曜,我又該如何解決?” 忽聽董卓提了個不相干的名字,蔡邕有點跟不上他的思路, “劉子明怎了?” “我欲殺之……” 蔡邕差點被董卓驚得心臟驟停:“又殺?且等等,劉子明做錯了什么事?怎的引起了你的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