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分節閱讀_215
旨意擬定著人送出,之前給他提醒的宦官也被拖了出去。 太祖高皇帝有令,宦官不得干政。只打二十板子,沒砍腦袋,已經是額外開恩了。 內侍沒有求饒,反而叩謝皇帝隆恩。額頭觸地,嘴邊掀起冷笑。皇帝肯定沒有發覺,大漢將軍架著他往外走時,殿中的宦官宮人都是什么表情。 城外,燕軍大營 燕王熱情接待了李景隆和茹瑺等人,聽幾人再次提起割地退兵一事,抬手打斷了他們的話。 “公等不必多言!始孤之弟未有過,天子動輒加罪,削為庶人,云‘大義滅親’。孤亦未有反意,天子仍相疑,令人取孤一家性命。孤起兵乃尊皇考遺訓,為保朝廷典章,為滅jian臣。公等歸奏天子,殺jian臣,孤即可解甲,入城謝罪!” 朱棣話落,帳內頓時一靜。 李景隆讀過燕王密信,知道內情,看似緊張,實則胸有成竹。 茹瑺、王佐等則不然,聽完燕王一番話,已是汗如雨下。 之前只是驅逐,現在卻是“殺”了。 真按照燕王列出的名單挨個殺,不用燕王動手,天子馬上就會眾叛親離。 茹瑺和王佐互相看看,多說無益,只能見到天子再做商議。 眾人起身告辭,燕王親自送到營外,李景隆趁機將著有京城布防和守將的密信送出。費盡心思走這一遭,為的就是這件事。 燕軍讓開一條路,放李景隆等人離開。 回到王帳,看過信中內容,燕王大笑出聲,道:“上天助我,真乃上天助我!” 立刻召集眾將,令沈瑄明日帶兵猛攻朝陽門。 “遵令!” 軍令傳到營中,孟清和敲敲腦袋,朝陽門?他記得靖難成功,是內應為燕軍開了金川門,這個朝陽門是怎么回事? 沉思半晌,得不出結論,干脆拋開。 甭管是哪座城門,只要能進南京,大功便能高成。 孟清和站起身,走出帳篷,看著日落前最后一縷晚霞,深吸一口氣,笑了。 四年,從他初到這個陌生的朝代起,一步步走來,期盼了上千個日子的成功,即將到來。 建文思四年六月丙辰,燕軍猛攻朝陽門。 守軍不備,木造工事被火箭點燃,大火瞬間燃起,積存在此的糧食和軍械均被燒毀。 沈瑄令步卒以攻城錘猛擊城門,本為試探,不想城門竟被撞開了一個大洞。 守軍和燕軍都有點反應不過來。 一方沒想到燕軍竟有如此神兵利器,另一方則沒料到京城的城門會這么不禁撞。 沈瑄也遲疑了片刻。此番進攻實為探明李景隆情報中的真假,不為破城。可城門已被撞開,戰機難得,若是退回去,未免可惜。 “朝陽門工事不備,守軍多為募兵,城防弱于他處。” “殿下攻城日,吾等將于金川門,朝陽門兩處迎大軍。” 朱棣反復看過李景隆留下的密信,字跡是徐增壽的沒錯,為消除最后一絲疑慮,才下令沈瑄佯攻朝陽門。 不料沈瑄麾下作戰太過勇猛,孟清和提議建造的攻城錘過于犀利,一場佯攻,竟然把城門給砸開了。 這下怎么辦? 繼續進攻? 必須進攻! 在后軍觀戰的燕王當機立斷,下令朱能領左軍壓上,與沈瑄一同進攻朝陽門。徐忠吳杰率兵攻打金川門,房寬領后軍壓陣,邱福……和房寬一起壓陣。 機不可失,雖然不在計劃之內,卻也是攻下南京的好機會,可能拖后腿的全都壓陣去吧。 眼見燕王父子率蒙古騎兵直沖金川門,房寬和邱福很郁悶,他們麾下的將士更郁悶。 主將不給力,被王爺不待見,連帶著小兵想撈戰功都變得艱難。 看看朱將軍的左軍,再看看沈指揮的中軍,哪次不是沖鋒在前戰功優先? 這兩位猛人的隊伍比不上,徐將軍的前軍和吳侯爺的右軍呢?照樣甩后軍一頭。 將士們很無奈,望著不遠處的南京城眼放綠光,充滿了渴望。 同袍都去攻打京城了,他們卻被留下壓陣,何其命苦! 后軍將士們的郁悶暫且不論,攻破朝陽門的中軍得到繼續進攻的命令,再無遲疑,揮舞著刀槍如潮水一般涌入了城門。 朝陽門的守軍四散潰逃,援軍未到,沈瑄令麾下放慢進攻速度,先占據城門,與朱能合兵之后再動。 “指揮,不繼續進攻?”孟清和覺得可惜,“若能直搗皇宮,定是首功。” 沈瑄道,“正是首功,才不能爭。” 首功,才不能爭? 孟清和打了激靈,因為興奮而發熱的大腦頓時清醒。 他忘記了,攻破朝陽門已是大功,足以讓人眼紅,若是再爭,可就不太妙了。大家都是跟著王爺九死一生,從死人堆里拼殺過來的,憑什么好處都讓一個人占了? “還有,”沈瑄側過頭,看著孟清和,“領軍破開城門的是中軍副將張輔,朱將軍和王爺問起,都要這么說。 “指揮……” “恩?” “卑職記住了。” “記住就好。”沈瑄回頭遙望,前方已出現了身著朱紅袢襖的守軍,猛的拉緊韁繩,托起長槍,“十二郎切記,攻入京城不是結束,才是開始!” 話落,燕軍號角聲起,沈瑄策馬當先,“隨我殺!” “殺!” 朝陽門的動靜越大,會吸引更多守軍的注意力。守軍接連向朝陽門派出援軍時,李景隆已伙同谷王打開了金川門。 安王,遼王心里門清,沒主動參與,卻也沒向建文帝告密。假作被燕軍擊敗,退回王府閉門不出。 慶成郡主帶回消息,燕王進京之日,安守宅邸定能無恙。 幾位藩王都是聰明人,知道自己該怎么辦。 朝陽門和金川門接連被破,神策門與太平門同時火起。 建文帝在宮中得知消息,頓時大驚失色,燕王進城了?! “快,召集群臣!” 建文帝當真是慌了,他不像老爹出生在戰火中,經歷過元末戰亂。更不像朱棣等北疆藩王,常年同北元對峙,視戰場廝殺如家常便飯。 他出生在明朝建立,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后,成長在皇宮大內,接受的是最正統的儒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