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分節閱讀_46
投名狀也起作用了。 如果之前的自己,在沈瑄眼中還是個微不足道的小蝦米,現在,怎么說也升級到鳳尾蝦級別了吧?那么,成為龍蝦那一天也不會太遠了吧? 孟清和醒來之后,沈千戶沒馬上讓他卷鋪蓋走人,只是讓他從自己的臥房搬出來,到三堂的另一間廂房內養傷。 期間,孟虎和孟清江都來看過他。讓孟清和吃驚的是,兩人竟都入了軍籍,穿上了朱紅色的袢襖。 “四堂哥,五堂哥,這是怎么回事?” 孟虎和孟清江互看一眼,之前,他們壯著膽子來千戶所接人,卻被告知十二郎傷重,不能輕易搬動。正沒主意時,見到了沈千戶,意外得了沈千戶的賞識。 “我們兄弟也沒多大本事,只會種田,有一把力氣,得千戶看重,那是了不得的事。” 看著臉膛發紅的孟清江兩人,孟清和有點不是滋味。 到底是沈千戶天生霸氣側漏,還是因為自己官太小? 一起生活了幾個月,眼見自己升官,也不見這兩位堂兄動心,怎么才見著沈千戶一面,就義無返顧的成了軍戶? “兩位堂兄可想好了?九叔公和大堂伯那里,最好還是提前說一聲。” 孟重九那只老狐貍,孟清和倒是不太擔心。能主動提出讓孟虎跟自己到邊塞,肯定早料到會有這么一天。 讓孟清和憂心的是孟廣孝一家子。若是知道自己還活著,孟清江就成了軍戶,不知道會不會腦袋發熱去找自己家人的麻煩? “十二郎放心,家中的事情我等自會料理,不會讓十二郎為難。” 孟清和點點頭,不再多言。心中仍想著給孟王氏送個消息,到底有個提防的好。 畢竟,孟清江主動投軍,實在有些出乎他的預料。 除了孟虎和孟清江,周榮和高福等人也來探望過孟清和。比起孱弱的孟百戶,一身腱子rou的軍漢們早就活蹦亂跳,開始當值了。 十五軍棍,不過是背上多了幾條疤。 “孟百戶是條漢子!” 同樣榮升百戶的周榮,好似忘記了同孟清和在城外的不愉快,對孟清和翹起大拇指,蒲扇大的巴掌就要拍在孟十二郎的肩膀上。 幸虧中途被高福截住了,這一下要是拍實了,孟清和怕是要當即慷慨就義。 孟百戶呲牙,盡釋前嫌?真不是借機報復? “百戶,咱們兄弟都被調回了城內。” 周榮離開后,高福將孟清和昏迷臥床期間發生的事,撿著重要的說了。 “丁小旗傷得也重,其他兄弟都能當值了。百戶的兩位族兄都在標下旗中,這幾天跟著劉小旗在城頭巡視。” “城外的了望墩臺如今是誰在守?” “周百戶手下的一個總旗。” “他們不是騎兵嗎?” 孟清和十分詫異,騎兵不該機動作戰?什么時候開始守墩臺了? “千戶手下的騎兵被抽調一千,補上來的都是步卒。”頓了頓,才接著說道,“據說是宋都督的意思。” “宋都督?”孟清和沉吟片刻,“這事我知道了。告訴兄弟們好好當值,別人有話不用理會。沈千戶對咱們弟兄有恩,能心甘情愿為手下挨軍棍的上官有幾個?” “百戶放心,弟兄們心里都有數。” “還有,那個什么朝廷來的都督,蹦跶不了幾天。”孟清和冷笑一聲,“好好看著吧。” “百戶慎言!” “沒事,只要弟兄別外傳,沒人知道。”孟清和看著高福,“高總旗是仁義漢子,救過孟某,孟某信你!” “百戶……” “另外,這里還有一件事托高總旗去辦。辦好了,怎么著也能多少還上些千戶的恩情。” “百戶請說。” “得空了,高總旗去一趟城中的雜造局……” 說話時,兩人都沒發現,一個穿著青色武官服的身影站在門外,駐足良久。 如玉的面容上帶著一絲觸動。 沉思片刻,沈瑄轉身離開,青色的官服下擺,帶起一陣朔風。 第三十五章 應變 北平府,宛平縣衙 孟重九等里中老人,均一臉肅穆候在縣衙二堂。 每月的今日,大令都將親召縣中耆老,面講朝廷宣諭,再由耆老到里中宣講。 剛過巳時,一身青色公服,袍上繡著鸂鶒的賀縣令從堂后走出。 耆老們起身見禮,賀縣令回禮。隨后,眾人肅然而立,賀縣令展開宣諭,開始誦讀。 “說于百姓每:春氣發生,宜時載重農桑……” 自洪武朝,朝廷逢朔旦請旨傳宣諭一道,著為令,除正月和十二月之外,每月一行,詔令天下。 宣諭的中心思想主要是勸說百姓勤務農桑,不要懶惰懈怠。生活要節儉,不要鋪張浪費。要愛惜糧食,不要縱放牲畜毀壞糧畝。時常還會加上思想道德方面,例如不要賭博,要安守本分,遵守法律,不許逃稅漏稅,不許窩藏盜賊,告狀可以,亂告狀打板子等等。 宣諭讀完,孟重九等人謹聲應諾,言稱必行老人之責。 賀縣令收起宣諭,面色不再嚴肅,“自今日起,煩勞諸位耆老。皇帝慈愛,另有米rou絮帛賜予諸位年高老人。” “不敢,此為我等分內之事,大令言重。” 孟重九等人再次見禮,賀縣令忙上前攙扶,沒扶住也側身避讓。 “耆老不必如此。” 洪武帝尊重老人,建文帝登基不久,朝廷法度大多延續前朝。 朝廷勸誡百姓勤勞種田之外,對各地官員同樣有令。養濟院需收留鰥寡孤獨廢疾者,由官府出錢。各縣各州各府需探訪民間遺賢,旌節孝,瘞暴骨,免除荒田租稅。 詔令內容無不彰顯皇帝仁愛,民間多有贊頌。 只可惜,建文帝的這份寬厚給了天下百姓,同他的叔叔們沒有丁點的關系。 據可靠消息,繼把代王發配蜀地之后,湘王就是建文帝的下一個目標。 孟重九走出縣衙,坐上牛車,與同里的老人商量著回去該如何行事。說話間聊起了大令口中的舉賢德,旌節孝一事。 “里中多有孝子,最可贊者當為孟十二郎。”一名老人說道,“此子為報父兄之仇,以身從軍,當為大孝。” 另一位老人接話道,“孟十二郎的母親同兩位寡嫂,自十二郎從軍之后便嚴守門戶,為夫守節,必為節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