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師幫幫忙_分節閱讀_174
書迷正在閱讀:三十日的真心告白(簡字)、誤入世界、重生之星際生活守則、背德情事(高H)、蟻之森、哥哥總是吃她 (高H 1V1兄妹SC)、我回來的方式不對、大地主[末穿古種田]、情人游戲、仙家子逆襲日常[穿越]
呂仲明微微搖了搖手指,笑道:“非也非也,行善本身,不為的什么,只為己心自在?!?/br> 說著呂仲明走上高臺,大興善寺外的百姓登時圍聚過來,吉藏,法朗與金剛智三人相視,各自一笑,呂仲明隨手一彈,一道金光射出,飛向大興善寺前的巨大銅鐘。 “當——” 聲音震響,李淵等人都知道今日是道家佛家辯法,卻不聊會以這樣的一個方式開始,三僧身披袈裟,緩緩上臺,呂仲明又回身道:“行善,行惡,俱是天性所趨,順應天性,無為無不為,是以人之常性。” “也就是說?!奔刈钕日境鰜?,說:“不必加以規范,也不必勸人向善?” 呂仲明笑道:“不管是行善還是行惡,只需順應天性,明辨本心,自可行之。也就是說……” 說畢呂仲明朝著臺下眾人解釋道:“想作惡就作惡,想行善就行善,只要你們覺得對得起自己就行了?!?/br> 這話一出,臺下眾人嘩然,連李淵也不禁微微蹙眉,呂仲明以善惡之分開場,吉藏便笑道:“國師此言大謬,若眾生皆行惡,世道淪亡之日指日可待,若不尊仁義,民何以堪?” 呂仲明莞爾道:“且慢,吉藏大師,本座只是說順應天性,而非眾生行惡,不要偷換概念喲?!?/br> 數人哭笑不得,滿場肅靜,正午的太陽下,人越來越多,從大興善寺到長安街道,盡數站滿了人,就連圍墻上也扒了不少人,好奇地張望,臺上道家,佛家兩道真言術作用,距離再遠也聽得一清二楚。 “陰陽相伴相生,而凡人置身生之中,是以趨生畏死?!眳沃倜饔值溃骸叭f物生之勃發,謂之陽,人的本性,一如山川樹木本性,既在生中,是以喜陽。我問諸位一句,為何看到美好之物,會心生歡喜,望見丑惡之物,會心存排斥?” “此乃人之本性?!眳沃倜魑⑽⒁恍?,手指一撮,登時漫天花瓣飄落,緊接著手中又變戲法般出現了一朵花。 呂仲明身穿明黃道袍,指間繁花綻放,國師講道,天花亂墜,當真是做足了排場與風頭,一時間百姓都笑了起來,聽到這處,忍不住紛紛叫好。 “人心本性為善為光?!眳沃倜鞯溃骸按艘院腿谏茖挘菫榇蟮?。老君言‘大道廢,有仁義’,正因如此?!?/br> 玄奘不會變戲法,沒有呂仲明這么多花樣,然而轉念一想,便道:“那么請問國師,依足本性后,眾生之苦,又要如何消弭?” 呂仲明沉吟不語,吉藏朝臺下諸人看了一眼,又看李淵,認真道:“陛下,人生之苦,與生俱來,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盛,是為八苦?!?/br> 李淵點頭道:“請教諸位大師,八苦如何化解?” 玄奘認真道:“世間之苦,應識而生,無常無我,我們所講述的是假我,乃是一副皮囊的遭遇,求佛修行,正是為了令這假我隨風而散,不再受皮囊的束縛?!?/br> “煩惱俱是菩提子。”吉藏笑道:“煩惱促使一個人為了解脫煩惱,是以修行,求佛,是以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劫化為塵。” 李淵看著呂仲明,呂仲明微微一笑,朝下面百姓道:“辯知苦,感知苦,是與生俱來的一部分,不受病痛,怎能知健康的可貴?不因愛而分離,何來長相廝守之福?正因知道我們終有一日將死,方知生之可貴。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生,是以為恒?!?/br> “苦難無須摒棄,修道,不是讓你最終摒棄苦難,正因萬物有始有終,死生相隨,生生不息,一切方有了意義?!眳沃倜髡\懇道:“沒有人會一輩子痛苦,也沒有人能一輩子事事順遂,總是相伴相生,令我等明白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的至理?!?/br> 吉藏道:“那么請教國師,先前國師才說,人的本性是向著善與美的一面,此處又說,應對苦難逆來順受,卻是何故?” 呂仲明從容答道:“人之初,一如置身漠漠長夜,畢生修行,正是為了從苦難中發芽,去尋找光照。有光就有影,一如你拿著一盞燈去照耀黑夜,不管燈放在何處,始終會有一塊黑影,這就是苦難與人心的陰暗,陰與陽輪轉,生生不息,是為大道,二者是為一,方是人之所以為人,何必硬生生將它剝離,達到無欲之境?” “修行。”呂仲明道:“是人的修行,貪嗔愛欲癡,喜怒哀樂,都是與生俱來的本性,摒棄了任一點,人還是人么?修佛就須出家,出家就須放下紅塵,不可婚娶,不能婚配,戒欲戒本性,有何意思?” 吉藏:“國師此言明顯自相矛盾了,道家不也有言清心寡欲?” 呂仲明笑道:“清心寡欲,乃是順應自然的意思,老子說不爭謂之爭,是與萬物相合,復歸天地之意,并非讓人斷子絕孫。” 吉藏:“……” 呂仲明又朝李淵道:“試想若大家都出家修佛的話,想必過不了幾百年,天下就都沒人了,眾生也都成佛了,剩下個空空蕩蕩的中原大地,倒是有趣?!?/br> 這話登時令人哄笑起來,吉藏眉毛微蹙,左右看看,朝法朗作了個動作,示意他上,法朗便笑了起來,仿佛覺得呂仲明甚是有趣。 “國師高見?!狈ɡ蕼睾托Φ溃骸暗薹?,也不一定要出家?!?/br> 呂仲明微微一笑,知道正主兒終于出場了,玄奘未成佛不必放心上,吉藏乃是普賢托生,主“行”,而法朗才是主智慧。 “愿洗耳恭聽。”呂仲明客氣道。 法朗又道:“修佛,是因為眾生俱有佛性,按國師的話說來,也可認為是‘道’,長存于每人心中。” “求佛拜佛,不一定要出家,而是遵從于自身的愿望而行?!狈ɡ食T人道:“修行若是表面上的求解脫,求長生,佛門渡不了你。只有許下自身大愿,籍由修行的過程,令此愿趨于大圓滿,才是功德?!?/br> “譬如說參拜普賢菩薩,世人都道得普賢庇佑,事半功倍,實際上普賢菩薩并不會因你前來上三炷香,便令你心想事成。”法朗莞爾道:“修佛學佛,也不是立竿見影的事?!?/br> 數人又是一陣笑聲,呂仲明微笑不語,靜靜看著法朗。 法朗左手持花,右手手指拈起一枚花瓣,花瓣隨風而去。 “參拜文殊,普賢,觀自在……乃至參拜佛陀?!狈ɡ实溃骸岸际菫槿艘恍南蚍鸬淖糇C,你需要智慧,便朝著自身心中那點佛性向前,你需要知行之勇,便前來參拜主事理行的普賢菩薩,堅定內心的那點愿望,籍由這一過程,令自己仔細思考,撥開凡世迷霧,最終邁出你想走的那一步。” “在揚州時,曾有不少應考文人來尋我?!狈ɡ视H切道:“問我說‘法師,拜文殊菩薩,能讓我科舉高中么?’” 臺下聽法朗說得有趣,紛紛笑了起來。 法朗道:“國師覺得能么?” “不能?!眳沃倜鞯溃骸翱v是拜文曲星,也無法令人高中,何況天底下這么多應考舉子,金榜又只有一個,人人都來拜,狀元給誰?” 臺下哄笑起來,李世民也笑得打跌,無奈搖頭。 法朗溫和道:“正是,我的回答是,既是來給文殊菩薩上香,便證明你已明辨本心,你想更具智慧,想應考得中,想讀書,拜完后便回去認真念書,心已開,靈智便開?!?/br> “為父母者,來拜文殊?!狈ɡ视值溃骸霸缸约簝号`智得開,我也是這么一句話,拜佛供奉香火后,回去給兒女啟蒙,心中有愿力,佛性常隨?!?/br> “十二菩薩各執一事,俱是如此?!狈ɡ视值溃骸翱v是九華山地藏菩薩,生平有大愿力,朝地藏菩薩許下愿后,便積極行事,明證本心則已?!?/br> “你在人世間受苦,是以尋找大慈大悲觀自在,在他面前靜思,以平撫心中苦痛,笑對逆境?!狈ɡ瘦笭柕溃骸皻w根到底,佛性便是你的本心。人人心中皆有佛,所以國師……不必再問拜佛修佛有什么用,佛只是一個領路人,在眾生悟不得‘道’,也說不清楚的時候,陪你走過凡間的生老病死這段路。” 呂仲明一時間無言以對,法朗又朝場上,場下溫和說:“至于人心中的苦痛與陰暗,在修行中,終得驅散,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道家所言,陰陽俱是從‘一’中幻化出來的,而對佛門來說,‘我’就是這個‘一’。” 說著法朗豎掌當胸,周圍竟是漸漸暗了下來,剎那間所有人動容,議論紛紛。 “有光必有影,亙古使然,光影相生,一如生死相隨。” 法朗的聲音在逐漸暗下去的天穹下回蕩。 “然而要驅散黑暗,不留下影子,卻是不難?!?/br> 說著法朗的身形輪廓漸漸變得模糊起來,最終化為靈體,旁的人看上去只是一個人型的虛幻輪廓,呂仲明卻看的清清楚楚——手持慧劍,驅獅,腳踏七寶金蓮。 “點一盞心燈,以自我普照世間,是以驅散長夜,驅散黑暗?!?/br> “智之所及,無混沌處。” 聲音落,法朗身內現出一團柔和的光,照向西面八方,一時間長安百姓紛紛詫異喊叫,當場膜拜。 頃刻間一切異變消失,法朗朝呂仲明雙手合十,退后。 呂仲明嘿嘿一笑,知道再說下去,就是強詞奪理了,只得不吭聲,沉默片刻后,李淵又道:“聽說佛門中有‘輪回轉世’一說,未曾請教各位大師,人死后,歸途為何?下一輩子,又將投身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