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節
那道與大洞修為等同道行的陰魂就在建康正北的高山半腰。 到得近處,可見山林之中有破廟一座,廟宇不大,中等偏小,已經荒廢多年,房舍殘破,雜草叢生,一只夜貓子站在破屋的屋檐上咕咕叫喚。 到得廟門外,南風落地站定,左右張望。 元安寧歪頭看他。 南風左右指點,“這處廟宇周圍有禁錮,陽人可以隨意出入,但里面的陰魂出不來。” “何人所為?”元安寧問道。 “不知道,這處禁錮是道人畫符起陣所為,過去看看陣符。”南風沒有往廟里去,而是向東走去。 到得廟宇的圍墻拐角處,南風沖著其中一塊灰磚略施靈氣,靈氣所至,一道無形符咒一閃即逝。 符咒不一定都是畫在紙上的,也可以寫在磚石或者土木上,時間久了,朱砂會逐漸消失,但符咒仍在,只需以靈氣感應,就能夠激發顯現。 雖然那道符咒一閃即逝,元安寧仍然看清了符咒上的字跡,但是令她疑惑的不是符文,而是符文下方的法印,這枚法印與三清道人所用的法印全然不同,“這是何人的法印?” “這不是某人的法印,而是上清宗的上清法印。”南風說道,三宗各有三清法印一枚,作用是祈天授箓,所有道人的授箓都必須加蓋這三枚法印中的一枚。 “這鬼魂并非易于善類?”元安寧皺眉看向破廟,但她雖有靈氣修為,卻沒有龍目天眼,看不到陰魂存在。 南風搖了搖頭,“也不是很厲害,深藍大洞。” “既然不是大惡兇頑,為何以上清法印囚困?”元安寧不解。 “這你就不懂了,”南風擺了擺手,“人死之后道籍是會被天庭取消的,道籍一旦取消,符咒的威力就可能隨之消失,但三清法印不會,加蓋了這種法印的符咒,其威力會一直存在。” 南風言罷,又指著那塊灰磚說道,“就算這些磚墻被拆了,禁錮也不會消失。” 元安寧恍然大悟,又道,“看樣子,這座廟宇荒廢的時間并不很長。” “也不短了,百八十年是有了。”南風轉身向廟門走去。 元安寧移步跟上,“江南是太清宗的勢力范圍,上清宗怎會涉足此處?” 南風搖了搖頭,“不知道,那鬼魂已經知道咱們來了,現在就站在門口,一會兒可以問問它。” 元安寧聞聲歪頭,卻并無所見。 南風抬了抬手,抑制元安寧活人陽氣,令其可以rou眼見鬼。 元安寧歪頭再看,果然發現一個老僧模樣的鬼魂站在廟門內側,那老僧當有七八十歲光景,身形高大,身穿暗紅袈裟,雖是陰魂之屬,面容卻多有慈悲,看其神情,貌似甚是急切。 二人走到門口,南風歪頭看那老僧,正想說話,老僧卻搶先開口,“南無阿彌陀佛,你終于來了……” 第六百零五章 破廟老僧 以南風此時的心境和見識,已經很少有什么事情能令他驚詫疑惑了,但老僧此言卻令他甚感意外,這老僧面生的很,他確定自己之前不曾見過,再者,此人被困在此至少也有近百年,于情于理也不應該認得他。 南風疑惑之際,那老僧又是一句‘你終于來了’,言語之中的急切和歡喜甚是明顯。 南風仍未答話,而是沖投來疑惑眼神的元安寧投去了與之相同的眼神,他真的不認識這老僧,確切的說是老僧死后化作的鬼魂。 “大師,你認得我?”南風歪頭看向門里的老僧 老僧搖頭,“老衲與施主素昧平生,只是受人指點,知道施主今日會來。” “你受何人指點?”南風越發疑惑,“那人認得我?” 老僧再度搖頭,“我不認得那人,那人也不認得施主。” 南風只是皺眉,沒有追問,因為老僧的這番話明顯自相矛盾,而他臉上的疑惑神情也非常明顯,老僧隨后定會就此作出解釋。 果不其然,見南風皺眉,老僧主動解釋道,“老衲法號寶正,圓寂于百年之前,圓寂彌留之際,聞聽無形真言教誨,那聲音只說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會有一對年輕夫婦前來,而那傳聲之人所說的年月時辰正是此時此刻。” “傳聲給你的是什么人?”南風追問,千里傳音不是難事,只要修為足夠,都可以為之,不能因此就斷言當年傳言給寶正和尚的就是多年之前自佛光寺外傳音給他的那個老僧。 老僧沒有立刻回答,猶豫片刻方才說道,“那人未曾報上名號,但聽其言談語氣,當是道門中人。” “多大年紀?”南風追問。 “當是乾道,長幼難辨。”老僧說道。 南風點了點頭,倘若這老僧沒有撒謊,此事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老僧是上清祖師親自禁錮,因為只有混元大羅金仙才能夠精準的料知后事,乃至能夠斷言具體的時辰,其他品階的仙人不具備如此玄妙的神通。 “施主是道門中人?”老僧問道。 “道人倒是真的,道門中人已然不是了。”南風說道。 老僧聞言愣了一愣。 “怎么,當年傳音之人說我是道人么?”南風問道。 老僧搖頭,“不曾,老衲所問,只是因為對立門外,失禮非常。” “大道無形,哪來那么多規矩,”南風說話的同時邁步進門,按照教派規矩,道人是不進廟宇的,和尚也不進道觀,老僧問他是不是道士,只是想確定請他進去說話合不合適。 南風進去,元安寧也跟了進去,老僧側立在旁,待二人進門,快走幾步,自前方引路。 這里已經荒廢了好多年,房舍也早已經坍塌破敗,不過這老僧雖是鬼魂,卻有道行,行走之時改變廟宇樣貌,令其恢復早年光景。 老僧沒有將二人往大殿引,而是引至東廂僧舍,里面陳設簡單,只有坐處,二人坐下之后老僧也沒有禮送茶水,因為即便端呈,也是陰氣凝聚,二人自不會飲用。 分賓主坐定之后,老僧看向南風,貌似在等他說話。 “你沒什么跟我說的嗎?”南風問道。 老僧欲言又止,最終搖了搖頭。 見老僧這般,南風忽然有了老虎吃天,無處下口的感覺,思慮過后出言問道,“你先前所說,這些年一直在此等我,你等我做什么?” 未曾想老僧再度搖頭,“老衲只知道施主就是緣法,老衲苦候的也是緣法。” “能說的明白些嗎?”南風無奈搖頭,以他此時的見識和智慧,怕是沒什么話是他聽不懂的,也沒什么事情是他不明白的了,但唯獨佛家僧侶說的話他還是聽不太明白,他甚至懷疑這群人是故意不好好說話。 “那傳聲之人只是讓我在此等候施主,并未言明前后因果。”老僧說道。 南風聞言不耐擺手,“別跟我兜圈子,你在等什么你不知道啊?你需要我做什么你不清楚?” 見南風不悅,老僧有些忐忑,先是合十唱佛,隨后說道,“老衲無有所求。” “你不想離開這兒?”南風追問。 老僧緩緩搖頭,“滯留在此也可,往別出去也可,轉世投胎也可,萬法隨緣,老衲不會強求。” 南風原本以為這老僧是上清祖師囚禁在此,以備他此番所需的,但是聽這老僧語氣,他貌似并不急切的想要離開這里,這是怎么一回事? 南風思慮之際,元安寧在旁開口,“大師,您生前與上清宗有過往來?” “老衲生平少有游歷……”老僧緩緩搖頭,貌似突然想起一事,改口說道,“老衲晚年曾經救助過兩名年輕的上清道人。” “那二人當時多大年紀,道號為何?”南風追問。 老僧努力回憶,“二人皆是弱冠之年,年長一些的貌似叫星霜,年幼的當是叫劍霜。” 老僧言罷,南風心里有數了,劍霜真人乃是離落雪和燕飛雪的師父,也就是上清宗前任掌教。 據這老僧所說,他是在晚年才救下劍霜真人的,在他即將圓寂時,劍霜真人的年紀也不大,可能還沒有接掌上清宗,由此可見這道禁錮與劍霜真人無關,最大的可能還是上清祖師親自為之。 倘若這老僧所言不虛,那事情就與他之前料想的略有不同,這老僧并不是被上清宗囚禁的,上清祖師設下這道禁錮,是為了保護他,之所以保護他,是為了報答他當年出手救助了上清宗日后的掌教。 南風沉吟之際,元安寧再度問道,“大師,冒昧相問,您可有絕技在身?” 南風知道元安寧為什么有此一問,但老僧不明所以,不過猶豫過后還是說了,“防身功夫總是會一些的,神通也略有心得。” 元安寧聞言轉頭看向南風,南風沖其點了點頭,元安寧之所以這么問,是為了確定這老僧是不是上清祖師留給他的助力,若想參與年初的斗法,少了法術神通是萬萬不成的,而今這老僧的回答證實了二人的猜測,此人年老穩重,不發妄言,略有心得只是他的謙遜之詞,實則此人的法術神通應該非常厲害才是。 大致的脈絡已經顯現了,但還有不明之處,那就是大羅金仙不比平常,那可是僅次于混元大羅金仙的存在,是三界的主掌者,僅僅因為寶正和尚當年救過劍霜真人,上清祖師就與他如此之高的獎勵,貌似有些不合情理。 此外,根據一個宗派的風氣可以推斷出這個門派祖師大致的性情,上清宗恩怨分明,殺伐果斷,不管是恩還是怨,表現的對較為明顯,上清宗對于佛門的態度雖不是非常仇視,也不是非常友好,上清祖師不應該僅憑這一件事情就做出這樣的決定,這其中必然還有其他的緣故。 上清祖師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但是否遵從上清祖師的安排還需慎重推度,當務之急是確定這老僧自身的情況,找出上清祖師看好他的真正原因。 想及此處,南風問道,“大師,你口宣齊全佛號,生前定是渡過天劫的紫氣高手,又有法術神通,為何不往人多處主持大寺,講經授法,卻自這山中小廟落足自閉,獨善其身?” “南無阿彌陀佛,”老僧合十唱佛,轉而幽幽說道,“此事說來話長……” 第六百零六章 佛門中人 說來話長也總得說,南風沖老僧抬了抬手,“但說無妨。” 老僧欲言又止,猶豫良久,搖頭說道,“不說也罷。” 南風挑眉看了老僧一眼,沒有接話。 沉默,沉默,沉默,一直沉默。 最終還是老僧先開口,“老衲雖是佛門中人,卻為同道所不容,參悟的禪理也不被信眾所喜。” 南風點了點頭。 看得出來老僧是不想詳加講說的,卻耐不住南風以沉默逼問,無奈之下只得再度開口,“在世人眼中老衲是個離經叛道的妖僧。” “他們為什么會這樣看你?你都做了什么離經叛道的事情?”南風問道。 老僧聞言苦笑搖頭,“惡行累累,罄竹難書啊。” 南風也笑,惡行累累自然不是什么好話,而罄竹難書也多帶貶義,想必是當年誹謗這老僧的人所用的詞匯。 見老僧又猶豫,元安寧在旁說道,“大師,我們并非強人所難,窺人私密,只是不知前事,便不知緣法因果。” “施主說的是。”老僧點頭,“只是其中多有坎坷波折,一時之間亦不知道從何說起。” “先說生平,再述惡行。”南風說笑提醒。 南風一提醒,老僧有了講說的大致方向,合十唱佛之后,開始回憶講說。 老僧法號寶正,俗家姓劉,本是江北人氏,早些年羯,匈奴,鮮卑,羌,氐五族侵占北方,肆意妄殺,漢人面臨滅頂之災,寶正一家就自北方逃亡南方。 逃亡可不是游歷,餓死人是常有的事,眼瞅著不能養活寶正,寶正的父母就將他寄送給了南國的一處寺廟, 寶正剃度時不過八玖歲,聰明伶俐,勤勞不懶,還認字兒。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和尚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這句話也只是他們說給外人聽的,實際上他們大多認為半路出家的和尚成不了佛。 這就像穿衣服娶老婆,沒誰喜歡二茬兒舊貨,當和尚的人有很多是半路出家,情場失意看破紅塵的占了多數,這種人年紀一般都比較大了,經歷多了,心也就雜了,很難靜下心修佛悟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