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節
石頭便吐舌道:“我也在鹿島住了些日子,怎么一點也沒聽到?” 寧婉就說:“這些事豈能拿出來議論?你畢竟是外面的人,與他們無干,因此我也不告訴你,你反而自在。” “無怪爹娘總說我考上秀才有個身份就好了,不必考舉人進士當官的,原來他們知道我沒這個頭腦呀!”石頭就自嘲地一笑,“看來我還是在家里打點生意就好了。” 寧婉就笑著拍了拍弟弟,“誰說你沒有頭腦的!只是你初到閩地當然不清楚。不過爹娘的話倒也不錯,考舉人考進士的哪里容易?便是考上了仕途也是艱難。現在爹娘年紀大了,你正該把家里的事情都擔起來,能繼續進學自然是好,不能亦不要緊,好好養著兒女,幾代后寧家也未必不能改換門庭。再有這一次我給你帶的海外良種,你回家后一定用心試種,我瞧著這些東西的產量著實高得很,若是成了,不只我們家受益,便是遼東人都能跟著借光呢。” 分別在即,姐弟間自然有許多話要說,寧婉又給遼東的親朋好友都打點了禮物,特別是父母的那一份格外的豐厚,海外各色珍稀寶物包了兩大包,讓老人家看著開心。再加上靖海王府又派人送了程儀,見弟弟行李頗多,便又自家里派了幾個兵士同行。 到了寧州,送石頭轉乘官府的江船不提,鐵石這邊與寧州守將商量港口之事,因既有詔令又有先前的交情,事情辦起來倒還順利。 石頭回了遼東,果然為槐花兒打聽了幾家的小伙子,有北寧府路家的小少爺、指揮使須家的孫子、多倫陳千戶家的兒子、還有瑞泓豐王掌柜的小子,年紀都比槐花兒相差不多,家世也都不錯。 寧婉一個個想著,覺得都還好,但又下了不決心,見鐵石也拿不定主意,終還是道:“這般肓婚啞嫁還是不成,我想帶槐花兒回遼東,將她的親事定下來!”槐花兒如今十五,再不趕著訂親恐怕就要耽誤了。 如今鐵石正忙著港口,是不可能離開的,因此也只能點頭,卻又感慨,“若是相看成了,恐怕也就要辦了親事,我豈不是看不到女兒出嫁了!” 若是讓男家自遼東千里迢迢地來寧州迎親著實不可能,以寧婉之意也是要在遼東家里嫁了女兒。此時就笑道:“不管我們誰給女兒送親,她嫁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相看親事訂親沒有那樣容易,但只要想到這些,盧家人都覺得心里沉重起來,一家人就要分開了,而且槐花兒還是要嫁出去,再見面都不容易。唯有近來因靖海王船只出閩,控制了沿海一帶,數次大敗倭人還能為大家帶來些許欣慰。 也是因此,原本寧婉準備帶槐花兒自陸路回遼東一事,也暫時停住了。既然寧州建港之事極順,鐵石便有心將此地交給手下,自己帶人北上預備在青州建起新港,如此這般,沒多久一家人便一起乘船北上了。 第355章 歸屬 青州本是一處半島,仿佛一只巨角自陸地伸入大海之中,如果能在最東的尖角上建起港口,與閩地遙相呼應,中間又有蒼州、寧州等港口配合,對整個沿海形成合圍之勢,倭人之患基本可以杜絕。 當初鐵石就已經看出此地之重要,而靖海王更是在向朝廷討要詔令時特別挑了這里做為建港之地。這一次鐵石著爭北上青州,除了青州的位置著實重要之外,也因倭人入侵近來一直有向北的趨勢。 不過寧州出發北上,難處卻不少。閩地的兵丁船丁平時都只一身短衣,冬日里也也不穿棉的。他們到了寧州尚且覺得冷,若是再到青州,恐怕很難適應,需要補充許多厚衣物。而且亦有許多人擔心,青州那邊冬天滴水成冰,海岸恐怕也會被凍上,到時候這些海船可怎么辦? 不過鐵石卻心有成竹,他告訴媳婦,“不要聽外面的傳言,靖海王年青時曾經于冬季在青州登陸過,如今我也帶著幾個向導,都是曾在這條艘線上走過許多次的,知道哪里有能停大海船的深水港。而且我還在虎踞山的時候,就聽來往客商說過就是我們遼東也有海港冬天也不封凍的港口呢。” 為將者,不只要長于打仗,對于天文地理都要精通,寧婉知道鐵石一向十分關注這些,因此就笑,“我哪里擔心過?只給大家提前做好冬衣就是了。”一家人到了閩地之后,如今也同當地人一樣只有單衣,不必說棉衣,便是夾衣也沒有一件,如今正要做起來。特別是鐵石和松兒的,寧婉還算著能不能在上面加一層油布防水。 做了夾的又做棉的,寧婉便順手給靖海王世子也做了兩套,他怎么也不肯留在寧州,一定要跟到青州,白將軍又不在,鐵石亦怕他一個人有什么不周全的,因此便將他帶到盧家的這艘船上,如今與家里的幾個孩子們重新混到一處,倒是什么都一樣了。 海上的秋風又與別處十分不同,呼嘯怒號,船隊一路北上,更覺得徹骨寒冷,遭遇了數撥倭冠后,大家終于在冬日之前趕到了青州,也找到了停靠的不凍港,在岸上建起了臨時的軍營,對倭冠的防御合圍已經形成。 開春后,鐵石便著手與駐軍一起建墩臺,練水軍等等事務。寧婉帶著槐花兒和幾個小的回遼東,只把松兒留在父親身邊。 靖海王世子便要跟著船同行。寧婉這時又給他做了新春裝,讓他試了衣裳就笑著勸道:“世子已經看過青州的情形了,如今正有回南的船,不如回去守在王爺身邊盡孝才是。”原來靖海王新認回來的私生子年紀比世子還要大,一直有謀奪世子之位的意圖,如果世子久不在鹿島,靖海王萬一被說動了可怎么好? 靖海王世子就笑著搖頭道:“我來時答應父王一事,定要辦成了才回鹿島呢!” 寧婉倒不是何事,亦不好去問,便笑道:“既然世子有主意了就是最好的。”也就由著他送大家到遼東,然后各自分手。 雖然身為遼東人,但是寧婉亦是第一次自海上回遼東,繞過青州半島,進入一個風浪平緩的大海灣,又航行了幾十日登陸,上岸后離北寧府只有不到一百里。自北寧再向北,也算得上熟門熟路,寧婉帶著孩子們在年前回到了虎臺縣城外的家中。 當年槐花兒六歲時,寧婉自遼東將她和松兒接到京城,一晃十年光陰過去了,她才帶著女兒和兩個小兒子重回了故鄉。盧家新宅青磚墻顏色已經成了深青,公婆墳前當年植下的小樹長到碗口粗了,爹娘已經滿頭華發,故友們也都變了許多…… 通往三家村的小路重新修了,到了此處不必再換成驢子,大家坐著馬車一直到了三家村里,路口的石碑上刻著爹娘的名字,他們平日里從來舍不得大手大腳地花錢,可卻用來做好事卻大方得很,寧婉抱著爹娘哭了又笑,笑了又哭,倒惹得他們說:“你做了官太太,怎么還像個孩子?” 寧婉帶了兒女們在三家村住了許多日子,正趕上過冬,索性哪里也不去只家里陪著爹娘說話做家務,辦年貨的時候她還將村里的女人孩子們都請到了虎臺縣望遠樓里吃了一頓飯,實現了好多年前向羅雙兒她們許的諾言…… 初回遼東時,寧婉便遣人四處送了帖子,將自己回來的消息傳了出去,因此過了年她從三家村回到盧家與虎臺、安平的故交們應酬時,心里想著一定會有許多人來給槐花兒提親的,心里也盤算好了如何相看。 不論是誰想要來拜訪自己,肯定要先打聽一下自家的情形,得知槐花兒還沒定親,自然就明白自己回來的目的,有意者當然就會找媒人說合了。 可是,寧婉回到盧家一連見了好幾天的客,感覺這些故交們對鐵石和自己依舊十分友善,可就是沒有一個上門提親的,讓她不禁疑惑起來。 不可能呀!槐花兒這么好的孩子,先前相隔數千里不知她品行如何,如今自己帶在身邊大家親眼所見——寧婉還真不是自家的孩子就是寶的娘親,但是她可以肯定槐花兒不論相貌才干絕對都是上上等的!正是許多人家想求娶的好姑娘。 又過了幾天,寧婉實在忍不住了,只做無意之間問羊夫人,“你家的大兒子可定了親了?” 羊夫人就說:“還沒呢,今年十五了,我正急著給他相看呢。”突然想起了什么,便道:“當年就是你幫我們說的親,我們倆才能遇到,日子過得也順遂,不如你再幫我大兒子說門好親吧!” 寧婉知道羊夫人性子直,因此就有意套她的話,順著她的語氣問:“你想找什么樣的兒媳婦呀?還有你大兒子喜歡什么樣的?” 羊夫人想了想說:“我們家又不是什么高門大戶,只要好人家的好孩子,會過日子能管家的最好,我最不耐煩管這些事,正好娶了兒媳婦就可以交給她了。” 寧婉就說:“我過了十年才回遼東,除了自家的女兒,哪里還認得年青的女孩子家? 羊夫人果然就拍著腿嘆道:“要是能給我家大兒子娶了槐花兒,我們一家人作夢都得笑醒!只可惜呀,槐花兒就要嫁靖海王世子了。” “什么!”寧婉大吃一驚,“你聽誰說的?” “這樣的好事兒你就別瞞著我了,”羊夫人笑哈哈地說:“這一次你帶槐花兒回遼東,靖海王世子也跟著來了,還不是為了體體面面地在遼東下聘!我們都知道了!” 你們都知道了!可是我還不知道! 寧婉不是愛動怒的人,如今也氣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情知此時不是分辨的機會,便將話岔了過去,幾句話將羊夫人送走,派了家里人去打聽靖海王世子如今在哪里,如果見了便請他過來。 沒一會兒靖海王世子就到了盧家,原來他果然來了遼東,如今不知在哪里弄了一身光板的羊皮襖,羊皮帽,乍一看竟似常年在外面奔波的遼東人,一進門見盧夫人面沉如水便趕緊上前躬身行禮解釋道:“送了夫人上岸后,我們便乘船向北,竟發現如此寒冷之地竟有一處極好的港口,最大的海船也能停泊,而且終年不凍。恰好又遇到倭人亦來探查水路,我們仗著船大將他們的船撞沉了,先將港口占了下來,上岸后才知道原來是虎踞山前的那條大路。然后我就到了遼東四處轉轉,正到了虎臺縣要上門拜訪呢,不想夫人遣人來叫我,不知有什么吩咐?” “我能有什么吩咐!”寧婉便一拍桌子,“聽說你在外面壞我家女兒的名聲,我少不得要向世子討個公平!” “我沒有!”靖海王世子急忙道:“在北寧府時,我聽有人說起盧將軍的女兒回遼東了,要來提親,一時著急就說了我就是來娶槐花的,好讓他們死了心。” “我們家什么時候答應你了!”寧婉一向待靖海王世子十分客氣,此時事關女兒,怒氣上來也顧不上,拿起杯子便向他扔去。 靖海王世子也不避讓,額頭立即就紅了一塊,茶葉掛在鬃邊,又淋了一頭一身的水,卻將杯子接住送回桌邊,“還請夫人別生氣!保重身子要緊!我既然說了要娶槐花兒,自有我的緣故,還請夫人聽我一言!” “我們家早回絕了你父王,”寧婉就冷笑道:“你這是要仗勢逼人了!” “其實夫人回絕父王的理由都是借口,”靖海王世子將身子站直了,“這幾年我一直在盧將軍身邊,夫人應該知道我的品行,更清楚我身邊一向并沒有女子近身服侍。夫人真正不情愿的不過是擔心我們父子會背離朝廷,將來與盧家為敵罷了。” 靖海王一代梟雄,他雖自朝廷得封異姓王,但從來沒有朝見過天子,也沒有向朝廷進貢上表。鐵石與寧婉到了閩地后,更是早覺出了他的不臣之心,因此他們夫妻無論如何也不會與靖海王成為姻親的。現在靖海王世子直接點了出來,寧婉也不再否認,就道:“我們家固然不會背叛朝廷,但靖海王府待我們家不薄,鐵石和我亦不會與王爺和世子為敵。只是靖海王府形勢實在復雜,我不愿意槐花兒陷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