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
只好查資料,看了四十多集的紀錄片,翻了北歐各國的社會研究,非洲的獨立史。查看國家是否禁酒、人種的性情如何,國家間有沒有航線,販運人口的船是不是真的有可能經過這一海域,紅海的沙暴會持續多久,船在這樣的沙暴里是不是安全。 包括一些新聞報道、旅者見聞,確認埃高的性服務合法,前幾年窮的時候一次只要一美元,2013年左右好像漲到五美元多了,最后天狼星號獲釋,沙特人確實是從水上飛機空投贖金。 上述寫出來,不是想炫耀自己多努力做工作,而是想說,如果你覺得情節夸張,請不要先急著質疑。比如一美元一次,那不是我為了夸大胡謅的;比如紅海刮紅色沙塵暴,好像太扯了,但那是真的地理現象;再比如你覺得不可能有這樣的復仇者,但猶太人的復仇至今都在進行。 因為自己不是特別專業,在一些細節上可能有疏忽,感謝一些讀者的指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我盡量使得文章紕漏可以最少,情節走向可以合情合理。 …… 好在一一克服,兩個月的時間,還是寫完了這一個月的故事。 原本就沒計劃寫太長,也不想寫太深,那些攤開的細節,太多苦難,寫多了覺得像故意去消費,人性或者關懷,都是太大的課題,自覺沒法駕馭,所以只是借了個大背景,重點還是故事。 文名是《四月間事》,前期都舒緩,因為背景殘酷,盡量愛得無拘無束,所有的驚心動魄,都在六年前或者三年前發生過了,現在是最后一個月,計劃中平靜走向死亡的一個月。 男女主我都很喜歡,這里就不作太多評價了。 有人覺得男女主進展太快,我想,換了別的男女主,大概不會這么快,但這兩個人可以。 很多人被問及如果生命進入倒計時,想做什么時,都會有一些放肆張狂的想法,岑今接受衛來,很難說最初到底是真的愛得死去活來還是有放肆一把的念頭,而衛來本身就是走在人群之外,隨心所欲,活得脫軌,萬事不上心,但一旦真的上心,到了絕處,都不會松手。 盡管故事的末了,衛來幾乎沒錢——捐了一半出去,你以為另一半能買到公寓?真是三歲式的幼稚,岑今談下來那么大一條船,一趟才50萬美元呢。 而岑今大概比衛來還窮:之前報著必死的準備,身外之物都清理了,酬金也捐了,回赫爾辛基的路費,大概都是上帝之手給的。 這最窮的一對兒,但我一點都不擔心他們的未來,雖然很多事情未盡,比如會不會結婚,比如岑今最終被判了什么結果、以后靠什么為生、衛來是不是真的賣口紅去了——他們一定都會解決得很好的。 【六】 最后表達一下對讀者的感謝,這樣一個很偏的題材,也不是那么討喜,感謝你們一路陪伴。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感覺和平真好。股票大王巴菲特有一個“卵巢彩票”理論——在恰當的時間出生在了一個好地方,就是抽中了卵巢彩票。 想想身在文明的和平國度,的確很幸運,那種非洲偏僻地區被行割禮的女孩,三五歲身體就遭到殘害,有什么能力去主宰自己命運?十來歲被父親賣了換駱駝,嫁給五六十歲的老頭子——有人為了愛情傷心落淚的時候,她們連愛情是什么都不知道。 盧旺達大屠殺里,西方國家第一時間撤僑撤軍雖然遭人詬病,但換一個角度想:在外的國民,遇到混亂,第一時間有強有力的國家政府來保護,也是件幸福的事。 有人說我改了風格,并不是改風格,只不過這個時候,正好想寫這篇而已,有一個詞叫“一期一會”,我的每一篇文,不管讀者更喜歡哪篇,更愛哪種風格,更偏好哪種設置,都是一期一會,不會重復,也不會再寫。 感謝這一期相會,你不喜歡,是你的權利,你喜歡了,是我們的緣分。 下期再聚,祝安。 番外暫時不寫,也許以后會寫。 下篇文有計劃,今年內可能會動工,到時候再說。 【注】 如果想了解那段歷史的詳細情況,英國人馬丁.梅雷迪思所著的《非洲國:五十年獨立史》一書中,有個章節叫“墓xue尚未填滿”,講的就是盧旺達大屠殺,非常詳盡。 有一部國內制作的紀錄片,40分鐘左右,叫《盧旺達100天》,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搜來看一下,我覺得前后理得都比較清楚。 有一些電影,是反映那段歷史的,比較著名的是《盧旺達飯店》,不過淚點低的讀者可能看紀錄片就可以了。 還有兩部,《殺戮禁區》(講述一所小學校里,比利時人撤軍之后,兩名外國人保護難民的故事)、《四月的某時》(講的是普通盧旺達人,如何在屠殺后回望和生活),可觀性個人覺得一般,我找來看,主要是為了了解當時的一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