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在下千手、紅顏風(fēng)華錄、[綜漫]游戲才不會變成現(xiàn)實、[綜漫]琴酒和紅方稱兄道弟、朕有特殊和諧技巧、香濃入骨、鐵骨英姿之小妻要逆襲、(穿越、重生)軟男嫩女H、嬌養(yǎng)成歡:鞏爺?shù)碾[婚夫人、我有一個恐怖直播間
朱厚照先是微愣,旋即蹙眉,隱約有幾分明悟。 楊瓚再接再厲,繼續(xù)道:“今韃靼勢弱,瓦剌兀良哈聯(lián)合出兵,草原生亂,局勢打破。朝中上請陛下安撫,亦是老成之謀。不若順勢而為。” “如何順勢?” “回陛下,韃靼諸部為小王子強(qiáng)權(quán)收攬,定心存不服。今隨阿爾禿廝生叛,多各揣心思,如散沙一盤。獨(dú)伯顏部及其附庸,凝聚力仍在。臣請陛下下旨,封其附庸部首領(lǐng)為額勒,并賜草場。” 念頭閃過,琢磨出楊瓚的用意,朱厚照嘴巴張大。 “臣聞可延汗兒子不少,孫子更多。如朝廷下旨,許其為首領(lǐng),可每年朝貢,縱有人能夠識破,亦有人會動心。” 財帛動人心,權(quán)利更甚! “至于瓦剌,臣聽聞,其首領(lǐng)年邁,長子次子接連戰(zhàn)死,僅余不足弱冠的幼子,切體質(zhì)孱弱,輕易不能服眾。而首領(lǐng)的幾個兄弟,卻是能征善戰(zhàn),均為壯年。” 說到這里,楊瓚忽然停住。 接下來的話,不用多言,朱厚照自己就能想明白。 自幼跟在弘治帝身邊,接受帝王教育,通讀史書,見多爾虞我詐,如何讓瓦剌亂起來,當(dāng)是得心應(yīng)手。 朱厚照身為獨(dú)苗,沒有親兄弟,堂親并無野心,尚有藩王預(yù)備造反。 可延汗的兒孫,瓦剌首領(lǐng)的兄弟,豈會甘心屈居人下。 草原部落的汗位更迭,向來不缺殺戮。 手段用得好,無需明朝派兵,草原的戰(zhàn)斗自將升級。 此消彼長,明朝邊境,至少將得三十年太平。 更妙的是,此舉能堵住朝臣的嘴。 請朕安撫,朕照做! 只不過,安撫的是誰,用什么方式,都是朕說得算。 “善,大善!” 楊瓚的提點,給朱厚照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名義上,草原諸部都向明朝“稱臣”。 自太宗朝后,這個“稱臣”已成雞肋。不過是各部要錢請賞的借口。 然而,換一種眼光,另選一種方式,雞肋也能砸出骨髓。 朱厚照盯著輿圖,視線從瓦剌轉(zhuǎn)向韃靼,再到兀良哈,乃至女直各部,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楊瓚立在一旁,沒有出聲打擾。 歷史常偶然同必然摻雜。 找對施力點,輕輕一推,貌似不可撼動的墻垣,也會如多米諾骨牌一般,崩倒坍塌。 楊瓚此計,技術(shù)含量并不大。不客氣點說,完全是擺在桌面的明謀。 偏偏準(zhǔn)頭極好,直中對手七寸。 知道是陷阱,是圈套,是深坑,仍會前赴后繼,冒著崴腳斷腿的風(fēng)險,閉著眼睛往里跳。 對此,楊御史唯有攤開雙手,無奈表示,權(quán)勢動人,實非小生之過。 正德二年,十一月癸卯 天子下旨,敕封瓦剌韃靼諸部首領(lǐng)。并遣行人司行人往草原,宣示上恩。 此時,距韃靼遣使不過兩月。 待使者抵達(dá)草原,宣讀旨意,伯顏小王子握緊拳頭,掃視帳中,看到眾人表情,心沉到谷底。 不只附庸部落首領(lǐng),幾個兒子都明顯動心! 小王子后悔。 往日的雄心,此刻都變成帶著彎鉤的長針,一下下扎在心上。 血rou模糊,痛入骨髓。 知道明朝皇帝耍陰謀,玩手段,偏偏上下為難,進(jìn)退無措。 當(dāng)真是憋屈,憋屈到想要吐血。 如果可以,小王子會欣然拔出彎刀,將來使砍成rou泥。 問題是,不能砍,更要防著別人砍! 氣歸氣,終沒到昏頭地步。 可延汗清楚知道,一旦使者殞命,無論是不是自己下手,必招來明朝報復(fù)。 大軍麾師,整個部落都將滅亡。 忍住怒氣,客氣送走來使,可延汗坐在帳中,一夜未睡。 熬得雙眼通紅,終于下定決心,拔營,西遷! 此處不是善地,年輕的皇帝,比他老子,甚至老子的老子,都更難對付。 與其坐在這里,眼睜睜看著部落分崩離析,被仇家撿便宜,不如趁著人心還在,踏漢時匈奴步伐,遷往西方之地。 金帳汗國、白帳汗國都成為歷史,韃靼騎兵的榮耀仍在。 心眼玩不過明朝,干脆去揍歐羅巴白夷。 可延汗下達(dá)命令,態(tài)度極其強(qiáng)硬。 蠢蠢欲動的部落首領(lǐng),懾于威嚴(yán),沒能當(dāng)面反抗。 有聰明的,攛掇可延汗的幾個兒子,反正要走,這一去,幾十年內(nèi)不會再往明朝。不如趁機(jī)再打一回谷草。 眾人意見一致,可延汗終被說動。 同明朝的關(guān)系,已然不能“修復(fù)”,西遷路上,總要備妥“盤纏”。 不如破罐子破摔,最后搶一把! 決心既下,伯顏部當(dāng)即拆卸帳篷,聚攏牛羊,吹響號角。 “留一半勇士保護(hù)部落,余下隨我來!” 伯顏小王子親自領(lǐng)兵,目標(biāo)是大同太原交界處的老營堡。 “嗷——” 韃靼騎兵發(fā)出狼嘯,馬蹄滾滾,直向關(guān)所沖去。 因防備不及,關(guān)礙地堡年久失修,邊軍未能擋住騎兵,關(guān)口很快被沖破。 堆積在此處的谷糧布匹,大半被搶走,余下盡被焚燒。 邊軍拼死阻擋,掩護(hù)邊民百姓撤走。 至河邊洗衣的二十余名仆婦,逃跑不及,被韃靼騎兵抓上馬背,當(dāng)場擄走。 多數(shù)仆婦驚嚇哭叫,拼死跌落馬下,殞命途中。 縱然是死,也要死在家國! 唯有三四人不聲不響,即便腰腹生疼,也不敢哭叫,似已經(jīng)認(rèn)命。其中,便有逃出晉王府,被巡檢視為流民抓捕,充入軍堡的劉良女。 得手之后,韃靼騎兵不敢停留,同留守牧民匯合,急速西行。 劉良女兩度“易手”,從騎士馬背,改同帳篷綁在一處。 中途,隊伍休息,劉良女縮在羊圈角落,小心打量著走過的韃靼人。 聽不懂對方語言,僅能從衣著辨認(rèn)。 很快,目光鎖定一名身材壯碩,地位明顯不同的男子。 垂下眼,劉良女咬著嘴唇。 事到如今,還有什么好猶豫? 沒有戶籍,淪為仆婦,被韃靼擄走,情況不可能更糟。 不想死,想要活下去,唯有一個選擇…… 閉上雙眼,再睜開,劉良女迅速沾濕衣袖,擦去臉上灰泥。 見男子走過,距離不到五步,故意打翻水碗,動靜引來牧民。在鞭子落下前,拼命向前撲倒,跪在男子腳下,抬起頭。 水眸盈盈,面色憔悴,仍是麗色難掩,楚楚動人。 “大人,求憐惜小女子……” 嘴唇干裂,聲音卻如黃鶯。 當(dāng)下,男子喉結(jié)滾動,眼中燃起兩團(tuán)暗火。 劉良女更加大膽,試著撫上男子長靴,頸項微揚(yáng),愈發(fā)顯得酥胸飽滿,纖纖細(xì)腰不盈一握。 被她“求助”的男子,是附庸部落首領(lǐng)。 借此人,劉良女順利從羊圈脫身。因柔媚善舞,被獻(xiàn)給可延汗,很快獲得寵愛,幾乎要壓過地位最高的可敦。 在韃靼西遷,劫掠歐羅巴的過程中,使用心計,幾次挑動部落仇殺,接連成為三位可汗之妻。更為繼任者出謀劃策,壓服反對聲音,滅亡數(shù)個小國。 她在世時,韃靼在歐羅巴的勢力,能與阿提拉時代的匈奴匹敵。 后因行事過于狠毒,被侍女以帶毒匕首刺殺,重傷不愈,香消玉殞。 三十三載,于歷史長河,不過一粒微塵。 人生雖短,卻在韃靼和歐羅巴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 在后世學(xué)者眼中,她的身世和生平都極其神秘。 從僅存的文獻(xiàn)中,可以推斷出,這位艷名極盛,被西方學(xué)者稱為“東方海倫”的韃靼可敦,出身明朝,在正德二年被韃靼騎兵擄掠,隨之西遷。 至于其他,則化作細(xì)碎流沙,沉入歲月長河,為流水侵蝕,土石掩埋,成為永久謎團(tuán)。 正德二年,十一月己酉,冬至節(jié) 天子停朝一日,詣奉先殿,奉慈殿,敬奉祖先。后至仁壽宮,清寧宮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