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節
三人一起出了縣衙。 回到村里,李大姑開始著手準備開鋪子的事情。雖是親戚,李大姑給房租卻毫不含糊,按照市價一次性給了李竹半年的租金,并說她若是推辭,她就去租別人家的。 鋪子的事,李竹沒再管,她在請人挖蓮藕。她種了一畝蓮藕,現在正是開挖的時節,魚也可以起了,不過李竹打算到過年時再起,那時會更好賣。 池 塘不太深,請的人又穿著長獸皮靴子,再套上油氈布褲子,站在水里開始挖藕。這池塘水質好,長得蓮藕也極好,蓮藕雪白圓胖,猶如胖娃娃的胳膊一樣。生吃起 來,嫩脆清甜。做菜更是美味。像是辣椒炒藕,排骨燉藕,李竹送給大姑一些嘗鮮,李大姑很快就決定留下幾十斤留著開飯館用。蓮藕只挖了三分之一,賣了十五兩 銀子。剩下的現挖現賣。 李竹家的蓮藕一到縣里就銷得極快。連陳家的廚子也都排隊去買。 陳觀吃飯時難得贊了一句,廚子就順口接道:“這是小的排隊去買的,聽說是楊家集產的蓮藕,生吃都好吃得不得了。” “楊家集?”陳觀問道:“不會是阿竹家的吧。她家有一口池塘。” 陳覲道:“吃飯時最好不要說話,即便說話也不可太激動。”他都懷疑某人已經噴出口水。 陳觀一臉無奈,有這么個大哥真是對他的考驗。 陳觀小聲嘟囔道:“我真替未來的嫂子擔憂。將來我一定得尊敬她,她太不容易了。” 陳覲道:“吃你的飯,等見著人再擔憂不遲。” 由于李竹買下的鋪子是現成的,所以李大姑也不用怎么收拾,飯鋪就開起來了,名字還叫楊家飯莊。那些老熟客得知情況后,紛紛過來捧場。不過,有幾個委婉提出,這味道似乎不如以前好吃。 楊老實和李大姑自是虛心聽取,兩人思來想去,味道為什么差那么多,結果同時想到了李竹。 幾日后,李大姑又來找李竹,她說道:“阿竹啊,不如你還像以前一樣,咱們合伙,我給你分紅怎么樣?” 李竹先是一怔,隨即笑道:“即便不合伙,大姑需要我,也會去幫忙的。” 李大姑道:“我知道,不過,合了伙,使喚你我才更心安理得。你放心吧,日常的雜事你一概不用管,只須給出出主意動動嘴,想個新菜啥的。我給你兩成分紅,房租該交還是得交。” 李竹想了想說道:“不用兩成,要不給一成吧。你們起早摸黑的,那么辛苦我什么都不干兩成太多。” 李大姑卻堅持給兩成。李竹笑了笑,也就接受了。 成為合伙人之后,李竹自然得時不時去飯莊一趟。巧合的是,以前的那個跑堂張虎聽說老東家又開店了,立即辭了現在的這個摳門小氣的東家跑到楊家飯莊。李大姑以前就挺喜歡這小伙子,自然是欣然接納。 楊家飯莊又重開起來了,李大姑還請了一個廚子,一個打雜的婦人,飯莊比以前還要紅火。畢竟清河縣城也比以前繁華了些,過往商旅多不說,百姓手頭有余錢,花錢自然也大方起來。 李竹害怕再發生孫掌柜那樣的事情,就想著賄賂一下新縣令。到時有了麻煩事,也好套交情。 不過,她沒敢送錢,而是送了幾條肥魚,一筐蓮藕。而且是趁他家廚子買菜時賄賂的。那胖廚子一臉為難,說他要是私下收賄,回去會被懲罰。 李竹對他說道:“放心吧,我不是送給你家老爺的,你家的二公子幫過我一個忙,這是答謝他的。” “是給二公子的呀。那好我先拿回去吧。”廚子抬著東西回去了。 陳觀聽到有人送自己東西,高興得手舞足蹈。東西不多,可是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他興高采烈地對眾人說道:“想不到我這么招人喜歡。剛來到清河縣就有人想著我。” 陳覲經過時,看了看滿筐的蓮藕,確認一遍:“確定是送給他的?” 廚子忙道:“小的確定,那姑娘說二公子曾幫過她的忙,特地送上些家里產的東西答謝二公子。” 陳覲掃了陳觀一眼,淡淡說道:“我記得你除了幫著吃飯外,似乎并沒有做別的。” 陳觀:“……” ☆、第105章 悠然生活 李竹送禮的事,李大姑也知道了。如今這夫妻二人也算是有經驗的人,他們便商量要不要多送些禮品給新知縣。 李竹聽到后,說道:“依我看還是別送,就連我送的這些,也不是打著他的名號。以他的出身也不在乎這三核桃兩棗的,多了咱也送不起。我就是想提醒他別忘了咱們這號人就行。遇到事也好周旋。” 說來也怪,那個白知縣在任時,李竹根本沒想到他賄賂他,她對那種人有種深深的惡感。不過按照白進的德性,即便送了禮也沒用,畢竟吳家可是本縣一霸,他怎會為了一介貧民百姓得罪吳成名? 換成陳覲,李竹就算送禮也不心疼,他那人是有些自以為是,又有潔癖,便實是求是的講,他算是個好官。這一點不能抹殺。 楊家飯莊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每到中午飯點,是座無虛席。有的人來晚了還得排隊等,于是便有熟客建議李大姑擴大店面。李大姑笑道:“多謝這位兄弟的建議,我跟我們當家的商議商議,看能不能把二樓給接上。” “那敢情好,這街上不少店鋪都是兩層的。” 楊家飯莊卷土重來,自然引起了街坊們的注意。特別是那些競爭對手們。像吳家酒樓,如意樓這樣的酒樓。 吳 家酒樓早換了個新掌柜,姓金,據說是吳成名妻子的堂兄。這姓金的,李竹沒見過,不過聽人說,跟孫掌柜的比起來也不遑多讓。李竹是被上次的事給弄出陰影來 了。這一次先提醒李大姑一定要小心防備,這夫妻倆也都有了經驗,每日都小心檢查,將店里弄得干干凈凈,飯菜價格公道,味道純正。小二待人和氣,不以貌取 人。讓人挑不出什么毛病來。 楊家飯莊開業不已,飯莊門口就聚集不少乞丐,專等著剩飯。這個時候可不像現代,大多數客人都十分珍惜 糧食,一般都吃得很干凈,即便有少數剩下的,楊老實和李大姑也不舍得扔,和小二雜工們就分著吃了,即便剩下湯水,也能用木桶拉回家喂豬。不過,李大姑一是 憐憫這些可憐人,二是感念那幾個乞丐幫忙救火的事,因此盡量挪出去剩飯給他們。不過,人多飯少,只能先到先得。于是在楊家飯莊門口通常有兩大奇景,一是排 隊吃飯的。二是排隊要飯。 飯莊生意火爆是好事,但隨之也有人手不足的煩惱。因為楊云嫁了人,家里就缺了一個看家的,李大姑家養得豬羊雞鴨離不了人。雖然李竹和鄰居能幫著看幾天,但終究不是長久之事。 李竹就建議大姑再招一個帳房,專門收帳記帳。當然,要找靠得住的。 招帳房的消息放出去不久,就有人上門來問。這人不是旁人,卻是熟人張文。 李竹聽楊墨說過,張文并沒考過秀才,他現在僅是個童生。聽說在給一戶人家的孩子當先生。 “嬸子,聽說你家招帳房,我就厚著臉皮來問問。”張文說道。 李大姑和他寒暄幾句就問他怎么不當先生了,畢竟教書可比帳房體面。 張文苦笑:“那戶人家的孩子并不適合讀書,老跟我搗亂,我說不得訓不得,跟他家人說,他父母反怨我沒本事教不好孩子。就辭了。家里還有老母親和兩個孩子要養。” 李大姑自然知道他家的情況,進去跟楊老實商量了一會兒,便同意了。 張文來后,做事十分勤懇認真。不光帳本記得清楚明白,有時張虎忙不過來也來幫忙。這兩人被客人戲稱為二張。 飯莊的生意一直順風順水,其他店家也沒人來找麻煩。 李竹三五不時地進城逛逛,有時會帶來一兩個新菜,飯莊如今不但有火鍋,還有家常炒菜。每隔一段時間,店里就會推出一到兩道味美價廉的新菜。李竹種的辣椒也用了派場,引來一些嗜辣者的好評。只可惜辣椒種的不多,李竹只能拿出一部分,剩下的明年好留種。 陳觀這人跟陳覲不同,他算是個標準吃貨,也沒什么怪癖,來清河縣沒多久,就見周圍的館子嘗了個遍。他聽說楊家飯莊后,就有心要來。這日閑著無事,便帶著一個書僮來到了店里。 李大姑自然認得他,趕緊熱情招呼。 陳觀笑笑:“不用,你忙你的,我來嘗嘗鮮。” 小二趕緊出來報菜名,陳觀點了幾個招牌菜,菜上來后,陳觀一嘗就沒停下筷子。 可惜他眼大肚子小,雞鴨魚蝦點了半桌子,每樣都只吃了一部分。 張文路過時,看到這般情形,語重心長地說道:“小兄弟,你一個點太多了,這樣太費。” 陳觀笑道:“你這人倒有意思,開飯莊的不都盼著客人多點菜嗎?” 張文認真說道:“我們不一樣,我們東家有時也會提醒客人,說我們飯莊的菜量比較大,點多了怕吃不完。” “哦,你們倒真是個實在人。” 陳觀看李大姑正在忙著,也沒招呼,徑自讓書僮結了帳便離開了。 李大姑轉過來時,一看陳觀竟走了,就對張文說道:“阿文,我忘了告訴你了,那個人是咱們的熟人,該抹些零頭的。” 張文笑笑,說下回記得了。 李竹來縣里辦完該辦的事,便四處閑逛。她也聽得了一些八卦,有的跟自家有關,比如斜對過的那個潘家大酒樓的夫妻倆,聽街坊說,這兩人的嘴整天撇到耳朵后面,有事沒事就往楊家飯莊翻白眼。看著他們門口人來人往,自家店里冷冷清清,心里就萬分地不痛快。 有 的八卦跟她家沒關,比如官府再次剿匪的事。這次清剿的是南屋山的土匪,南屋山比北層山難對付多了。一是地勢更為險要,山上有一道關隘,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 開的架式。再加上土匪訓練有素,官府連攻兩次都未能攻破山寨。不過,官兵們也堵住了幾個下山的出口,將土匪困在山上。官府這一招也算狠,土匪不事生產,如 今又是冬天,他們總要下山采買糧食衣物。這么一堵截,算是斷了他們的活路。 官兵不但堵截各個關口,還到處在山上貼告示,喊話,說服土匪們投降,有三種人可以不追究,即被脅迫為匪者不究,身上沒沾人命者不究,抓住首領者,重罪從輕,無罪重賞。這些告示對匪軍又是重重一擊。 李竹聽到這些消息后,就知道寧希邁的日子一定十分不好過。 不過,這些聽聽就過,畢竟跟她無關。 時間飛逝,很快就到了年關。天氣十分寒冷,呵氣成冰。李竹沒事就不愿出去。整日縮在炕上,在上面支著個炕桌,看看書寫寫字。有時也做些女紅。不過手藝始終沒得到提高。 到 年底時,她家池塘里的魚也該起了。李竹家的魚如今已小有名氣,這是靠楊家飯莊打出來的。一聽說她要起魚塘,那些飯鋪的掌柜,魚販子都紛紛來問。李竹留一部 分給自家吃,剩下的就全賣給了這些人。這一塘魚共賣了七十多兩。這自然又引起了村民們的羨慕或眼紅,還有的人也準備挖塘養魚。 李竹手頭又有錢了,秋天賣菜得了一部分,蓮藕也得了幾十兩,再加上賣魚的,還有飯莊的分紅。她準備開春再買幾畝水田種稻子。她家現有的土都是荒地和山地,沒有良田和水田。 她現在已經是個小地主,再慢慢變成中地主、大地主。再把房子蓋大些。到時再弄輛防震功能好的馬車,帶著小白去外面逛逛,看看這大好河山,嘗嘗天南海北的美食。李竹越想越高興。 李竹這邊小日子過得十分舒坦,李家那邊卻在鬧騰。 事情的起因,是李寄看上了一件皮襖,用他的說一點也不貴只要二十兩,他的同窗都穿了,他不能沒有。可李家如今越過越差,眼看就要過年哪來的閑錢給他買皮襖。李寄的要求得不到滿足,便又哭又鬧,摔東西砸碗。一家人齊上去哄勸也沒用。 李寄的皮襖沒到手,李竹卻收到了一件。楊家三人每人都有,是楊云從京城捎來的,一同捎來的還有些京中特產加一封書信。 楊墨拿著信在念,大家一臉期待地聽著。 信中無非說的是她在江家一切都好。和丈夫相處和睦,公公對她不錯,小叔也好。祖母更是十分喜歡她。美中不足的就是離爹娘太遠,想看一眼都不得。另外,江驚雷已經答應她,若無變故,他們明年秋天會回來一趟。 李大姑抹著眼淚掰著手指頭算日子,說道:“明年秋天,還有七八個月呢。” 楊家三人收到皮襖都收了起來,準備過年時再穿。李竹是一收到就穿在身上,還被李大姑笑了一頓。白色的羊羔皮小襖,穿上去十分合身。趁得李竹越得白凈靈秀。 李大姑看到這她這副模樣,就正色說道:“阿竹,以后你少在店里停留,免得又有說三道四。” 李竹笑笑說好。她不怎么在意別人說什么,左右她的名聲已經這樣了,也不差這一點。 李大姑嘆道:“你云姐嫁出去了,又該輪到你了。” 李竹忙說:“我可以再等幾年,上面還有表哥呢。” 李大姑一提到楊墨的親事,就忍不住不滿地哼了一聲。 楊墨自知理虧,忙訕笑著轉移話題:“娘,咱們今日進城去逛逛吧,家中的紙張用完了。” “嗯,都去吧,讓你爹去套車。” ☆、第106章 進城 楊老實去套了牛車,李竹、楊墨和李大姑一起坐上牛車,眾人說說笑笑,往縣里歡而去。車趕得不快,今日風和日暖,倒也不算冷。 到村口時,正好碰見幾個鄉親,李大姑招呼他們上車,一并捎去。眾人道了謝,紛紛上車。 大伙一坐穩,就開始東家長西家短的閑扯起來。 有個婦人說道:“嫂子,你家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兒子有出息,閨女嫁到了京城。還開飯鋪子,牛也使上了。真讓人羨慕啊。我家要能有你家一半的光景,我睡著也能笑醒。” 李大姑嘴里謙虛,說不過是比以前好過些罷了。每天起早貪黑的也挺辛苦。家里又有個讀書的,花錢費,沒人們想得那么好。 李 大姑和楊老實都是低調之人,平日里也不愛顯擺,就算日子過好了,對于鄉鄰們還是和從前一樣。這一點挺受人喜歡的。畢竟村中有因多收了三五斗糧食,說話口氣 就不一樣的人,也有每月做工掙四百文就開始翹尾巴的人。像楊家一家這樣的,算是難得的。所以大多數村民對于楊家的發家心態上還是十分平和的。 當然,肯定會有人說酸話,等著看笑話。 不過,這世上沒有一個人能讓所有的人都滿意,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 這話,李竹曾用來安慰大姑一家,聽得大姑和楊墨拍手叫好。同時面對那些不是人的少數人也愈發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