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意外之旅
第一章意外之旅 林聽歌,第一次到達長安城的時候,是大唐貞觀元年正月。 可是在半年之后,整個長安城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這外面的世界,其實本來跟聽歌沒有什么關系。事實上在此之前,他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三十里外的小鎮,而且,只去過一次,那是陪阿翁(爺爺)去采購,而且,只呆了不到一個白天。 林聽歌的老家叫南潯村,潯的意思就是靠近水邊的地方,顧名思義,村子就在東南海邊,那里只有一百多戶人家,依山伴水,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用常來村里的顏翁翁的話講,這叫“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作為老村長的孫子,林聽歌根本沒有想過要所謂的出人頭地。 如果讓林聽歌說說他以后想做什么,他一定會告訴你 “等以后,我要接我阿翁的班,當村長。” “小聽歌兒,那如果不當村長呢?” “那,我就像顏翁翁您一樣,當個行走天下的說書人” “哈哈哈…”顏翁翁總是喜歡逗他,雖然問題和答案每次都是一樣,卻樂此不疲。 顏翁翁是個說書人,在這個普通百姓識字率不到百分之一的年代里,走南闖北見過外面大世界的說書人,就是很多一輩子都不會離開村子的孩童知道外面世界的唯一的窗口。 顏翁翁一般幾個月來一次,非常有規律。可這次距離上次前來,只有短短的一個多月。從來都單身一人的顏翁翁,這次來還帶著一個隨從。只是那個隨從戴著個斗笠,瞧不清楚相貌,卻也不進村,只在村口樹下盤坐。 那天夜里,林聽歌在睡得迷迷糊糊之時,聽到阿翁和顏翁翁的對話,好像說什么公主得了怪病,御醫說需要一方藥引,叫什么麒麟淚。林聽歌迷糊之中在想,說的估計就是那與村子隔海相望的大島,因為島的形狀似麒麟,有頭有角的,大家都叫它麒麟島,據說島上還有個仙人井,風景秀麗的很,至于麒麟淚那又是什么?…少年貪睡,在迷糊中聽歌不知什么時候又睡了過去。 等林聽歌醒來,已是卯時,天剛蒙蒙亮,可阿翁和顏翁翁卻都不在家了。 東南海邊地形本就多丘陵,林聽歌的家就在村口一個小山包上。林聽歌照例先去山腳下的井里挑了水,經過坡上時,望向村口,顏翁翁帶來的隨從果然也不在了。林聽歌把家里水缸裝滿,又在灶臺里加上水,在下面添些柴火,悶著,這樣燒開了好保溫。接著在院子里打了一通拳,按阿翁說這叫做五禽戲,是幾百年前的神醫華佗流傳下來的,有強健體魄的功效。 打完一通拳,林聽歌算是熱身完畢,此時氣血通暢,渾身充滿力量,于是又從房中取出弓箭,先是不緊不慢的上好弦,然后站好步,拉滿弦,對著掛在院子外樹上的一個布袋人偶,開始瞄準。 弓箭作為遠射兵器,自古就應用相當普遍,在春秋戰國時就被列為兵器之首,在這東南之地,多丘陵森林,也多豹子野豬,在人力面對猛獸不占優的情況下,是以人們從小就學習射箭。 同時,“射”作為自古以來的“六藝”之一,在南潯村的民間風俗中也以它為禮節。哪家生個男孩,門口便掛上一張弓,期待男孩長大后,勇武有力,能弓善射。到孩子成年之時,一般還會讓他自己去挑選一把弓做為成年儀式。 林聽歌的這把弓是用山里常見的硬木制成的,拉開需要不少的力氣,林聽歌的肩膀較常人寬厚,對弓射也是自小興趣頗大,于是在林聽歌的請求下,從兩年多以前,當時十三歲的林聽歌就開始學習弓射之術。 林聽歌拉開了弓,卻沒有第一時間射出,因為那個布袋人偶,是由一條細繩掛在樹上,但在風吹之下,在不停搖晃著。 經過兩年多的練習,林聽歌已經能夠輕松開弓,百八十米之內的固定靶子,百發百中,后來又在顏翁翁的建議下,在樹上懸掛布袋人偶,這樣的難度無疑大大加強了,因為要看風向,還要預估布袋人偶移動的速度。或許是因為林聽歌有這方面的天賦,自從在阿翁那聽了一遍“射狗射前三步”的射擊訣竅后,就自己琢磨出來了該怎么射擊移動靶。 俗語說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但林聽歌瞄準完,卻不射出,反而慢慢地把弓弦一點點地放回,把身體放松,然后再扎好步子,崩直腰,拉滿弓,瞄準,如此反復,大概拉滿弓弦四十來次,最后才一箭射出,布袋人偶的線應聲斷開。 這套利用弓弦鍛煉的方法,正是南潯村的傳統弓射練習法,對臂力訓練極有幫助,特別對拉弓和弓弦的控制和手感幫助巨大。 訓練好弓射,林聽歌又緩緩打了一遍拳,這是在放松肌rou,特別是拉滿了四五十次弓的手臂,如果不放松下肌rou,第二天會手臂酸疼,是拉不動弓的。 訓練完弓射后,林聽歌從屋里拿出一本用布包裹了好幾層的包裹,打開后拿出那本顏翁翁送的絲制的書,上面用楷書方方正正地寫著兩個字——《詩經》,接著林聽歌爬到茅草屋頂上開始朗讀。 隨著林聽歌的朗讀聲,此時村里各家的煙囪陸續開始冒出煙來。他們都習慣了以林聽歌的朗讀聲做為報時器,這幾年來,不管刮風下雨,林聽歌的早起晨讀習慣雷打不動。只是下雨時移到屋內,可朗讀的聲音卻絲毫不減。 隨著“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在村道上空飄蕩,村道上也開始熱鬧起來,早起的農人們開始吆喝著牛準備去田里松松土以期待明年的好收成,孩子們跟在父母后面,初始還安靜地走著,不一會就開始一路追逐起來,打鬧聲笑聲父母叱喝聲此起彼伏… 早讀詩經,晚看彩霞,作為目標是當村長的少年,林聽歌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要離開村子,更沒想到那一天這么快就到來了。 那天半夜,睡了半宿,才聽到阿翁和顏翁翁回來的聲音,看來他們是取到了那個什么麒麟淚?迷糊中林聽歌又睡了過去。 外間。 顏翁翁開口說到““麒麟淚落,東南歌起。”眼下我們已經依據太史局的讖語,取到了麒麟淚。我看,“東南歌起”是應在小聽歌兒身上” 阿翁沉默不語。 顏翁翁又說到“我知道你擔心什么,但我會護他周全。再說了,年輕人應該有年輕人自己要走的路。而今天下已定,難道你不想讓小聽歌兒他看看你為之守護了數十年的天下嗎?” 阿翁抬起頭看著顏翁翁,半晌,終于緩緩地點了點頭。 顏翁翁看著老友,欣慰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早起正準備去挑水的林聽歌,被阿翁叫住了。 “去吧,后生崽就該出去走走,跟你的顏翁翁一起去,去看看我們大唐的長安城!”阿翁口氣里似乎帶著點期待。 看到林聽歌還有點發愣,顏翁翁拂著胡子,微笑著補充到“去長安城逛一圈,回來以后還可以給村里的娃娃們講講,長安城是什么樣的,讓他們也開開眼”… “好”,林聽歌笑著答應了, 兩位老爺爺都笑了。 經過村口大樹時,顏翁翁的那名隨從也沒再見到,估計已經把麒麟淚送走了。 林聽歌向來乖巧,顏翁翁不說,他也不會主動去問。然后他們就走過了那棵大樹,就好像從來沒有人在那呆過一樣。 于是,志向明確,想著以后回來給村里娃娃講長安城故事的,未來的南潯村村長大人林聽歌,就這樣,跟隨著說書人顏翁翁,走出了那個溫馨的小鄉村。 兩人自南潯村出發,先是抵達泉州,后乘船從閩江入海,北上至揚州,在揚州游玩了幾日,再從揚州乘船經大運河,過洛陽至三門峽,轉為陸路前往長安。 從東南到長安,有兩千余里。一路上,兩人倒也走得是不急不慢,顏翁翁見識廣博,每到一處都向林聽歌解說沿途風俗人情,加上他口才出眾,又有心講解,所以林聽歌倒不覺得旅途煩悶。林聽歌自小待人彬彬有禮,加上心里對顏翁翁尊敬有加,一路衣食住行,倒也是把顏翁翁照應得關懷備至,一老一少一起出行倒也相得益彰。 因為一路游山玩水,又不刻意趕時間,于是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林聽歌才終于遠遠眺見了大唐帝國的首都——長安城。 這時他剛剛年滿十六歲。 “麒麟淚落,東南歌起”,太史局一句讖語,引得少年林聽歌來到了大唐的帝都長安。 在林聽歌踏進長安城的那一刻,還沒有人會想到,這個以“歌”命名的少年將會在貞觀年間唱出怎樣的磅礴氣象。 ~ 泉州,即今天的福州,唐初名為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