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孔府事件
明明皇帝打了勝仗,連燕云十六州都收回來了,按理說接下來大宋應該沿著歷代皇帝的方式安安穩穩走下去,可偏偏這個時候不太平了。 先說東京城外的腦袋掉了一千多顆,肅王被賜死,又有京東京西以及兩河知府、知州等大小幾十個官員被同時拿到了京城,一時間,長江以北的官場震動。 偏偏又出現了一個大宋邸報,仙源縣(今山東曲阜)惡霸打死人的事件被有人在背后推波助瀾,推上了大宋邸報,現在是一頭豬都能聞到這是一場政治陰謀了。 李小二被打死的第四天,仙源縣又發生了一件事,據說是一個喝醉了酒的孔家人,撒酒瘋,當街騎馬狂奔,在路上差點撞到一個廂兵,結果是馬兒受到了驚嚇,那個人從馬上摔下來,倒是因為幸運沒有出啥事,不過聽說他惱怒拔出佩劍,便要捅死那個廂兵。 周圍人也不敢阻攔,但意外的情況是他沒有捅死那個廂兵,結果被那個廂兵一刀給砍了。 很快便有衙門的人趕來,要將那廂兵帶走,但是那廂兵拒絕配合,聲稱是對方要殺他,他是自保,且周圍有很多人都看到了。 但這次死的可不是一般人,而是孔家的人,孔家那是什么家族?那是圣人血脈,當今天子都要忌憚三分的。 你說你自保?就算他要弄死你,你也得乖乖讓他弄死,不知道自己什么身份嗎! 就在官衙抓人的時候,來了一些穿著黑金長袍的人。 何禮明手輕輕一揮道“你們都走吧,這里交給我們。” 那官差一看,冷聲道“你們是何人,膽敢妨礙官差辦案!” “吾等乃天子親軍,滾!” “是皇城司衛!大人恕罪,小人有眼不識泰山!”那群官差迅速離場。 何禮明臉上帶著微笑看著那個廂兵“跟我們走一趟?!?/br> 皇城司帶走廂兵,又在現場記錄了周圍人的口供。 下午,仙源縣的縣丞聽說此事后,嚇得不敢出門,一方是衍圣公家的子弟被當家殺死,一方被皇城司衛帶走,一個小小的縣丞已經管不了此事。 而這件事,也在第二天上午,便上了東京的邸報,從河北路到東京的一路上,各大州府的邸報居然同時都刊登了上去,一時間人心震動。 孔圣人的后人被一個丘八當街殺死,這還得了,此丘八不殺,如何正國本,我大宋讀書人的顏面以后何存,死后又該如何去面見圣人! 這件事迅速在北方發酵,從仙源縣一路到東京,各地仕子皆到官府前要求上書朝廷,誅殺那丘八,以正國本! 此時的孔府,這一代的衍圣公孔端友正一臉肅然,而一邊孔端友的弟弟孔端cao真大發雷霆“好一個丘八!敢動我孔家人!我要殺他全家!” 那被殺的孔家子弟正是他孔端cao的親孫孔翔,自仁宗皇帝尊奉孔家家主“衍圣公”爵位以后,孔家便成為全天下儒生的圣地,在宋朝這種儒學大興的朝代,別說一般人了,便是宰相也不敢對孔家有不敬,哪怕是皇帝也要禮讓三分。 現在孔家嫡系子弟被一個丘八當街殺了,這還得了!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這句話在宋代可是至理名言,讀書人的地位到底有多高?怕是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身在福中哪里知道福? 這天下唯有皇帝清楚,因為他看了往年的財務支出,作為皇帝最清楚國家每年要用多少錢來養人了。 據《宋史·職官志》記載,宰相、樞密使一級的高官,每月俸錢三百貫,春、冬服各綾二十匹、絹三十匹、綿百兩,祿粟月一百石。地方州縣官員,大縣(萬戶以上)縣令每月二十貫,小縣縣令每月十二貫,祿粟月五至三石。這才僅僅是正俸!其它像糖酒、醬油醋鹽、燒火的木柴、隨身衣物、跟班的伙食費、公衣費……統統都由政府包辦!另外還有招待費如節度使兼使相公用錢就高達兩萬貫之多,最關鍵的是上不封頂,“用盡續給,不限年月”。 別急,還沒有完!說完正俸,還有職田呢!兩京、大藩府可分職田四十頃,次藩鎮可分職田三十五頃,邊遠的小縣,還有七頃職田。這些職田增多由佃戶租種,而公務猿們則是坐享其收獲就可以了。 再來看看一個普通的禁軍士兵一年有多少錢四十五貫! 別急,文官有恩蔭制,什么是恩蔭?就是你這個當官的死后,子孫還可以享受你的待遇。 言下之意便是,文官坐在衙門里,一邊貪污皇帝下方下來的賑災的錢,一邊還可以數著高俸祿,高福利,連子孫都能繼續享受。 試問這種情況下,誰還愿意從軍?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這他娘的是唐朝!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這他娘的就是宋朝! 說非讀書不能,然這大宋的讀書人皆被這句話給捧上了云霄,他們可曾知道書生最喜歡紙上談兵,而空談往往誤國! 又可曾知,這大宋的國界線,還需要將士來守護? 便說這一次的孔府事件,長江以北的讀書人基本上都站在了孔府這一邊,皆言那丘八該斬首示眾! 便是在京師,已有許多官員急著進宮面圣,要求皇帝親自下令整頓綱常,以正風氣,給天下一個交代,給圣人一個交代。 然則此事卻非孤立,進奏院也在這個時候出來湊熱鬧了,一句話“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孔府縱容子弟當街行兇,督察院當法辦”將整件事徹底推上了高潮。 “胡扯!這進奏院莫非還成了法家余孽的玩物了不成!圣人門徒天下,石子明這是在禍國!”太學生陳東大怒,一時間太學生群情激奮。 便是東京城的大小官員也都惱怒,進宮面圣卻被小太監告知皇帝陛下出游未歸。 是夜,太學生聯名出動,向皇宮行去,五十幾位太學生跪在宮門口,要求皇帝革除石子明翰林學士之位,貶謫瓊州,以正朝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