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書迷正在閱讀:農門貴妻、吞噬諸天、抗日之神槍手、火影傳奇之我的寫輪眼、甜蜜寵戀:總統夫人要改嫁!、老天逼我當英雄、被綠茶渣過的大佬們都黑化了、正牌受他怎么還是不來[穿書]、你到底有幾個野爹!、她的溫柔在外表
“那是璧合樓楊家的馬車!”魏信賣弄的說道:“白家送給外孫女的,白氏珠寶號的老師傅設計,全江寧也就這么一輛。” 竟是鄭沃雪的meimei,看其做派,竟像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哪里能夠看出是出自商賈之家? 曹颙正想著,就聽魏信道:“穿紫的就是璧合樓的大小姐,與我家老七是手帕交,前兩年也是見過的。真真想不到,她那忘恩負義的老子竟能夠生出這么一個嬌滴滴的姑娘。傳言新上任的江寧總兵與楊家交好,估計那穿紅的就是他家的閨女,怪不得與咱們漢家姑娘不同,帶著旗人女子的颯爽!” 接著,又有小姐陸續出來,魏信看著馬車與跟著的家人,連蒙帶猜的介紹著:“這位應是崔府丞家的小姐,他家太太娘家是暴發戶,最喜金銀打扮,那不,車簾子外,都是貼了金箔的,可惜了他家的女兒。” 又道:“那個是六和錢莊的二小姐,富裕之家,就是不凡,那馬車看著平實,卻用的是上等的楠木。” 結合市井流言、家長里短,魏信竟將這些女子的身份說了個七七八八,若不是他開口“應該是”、閉口“好像是”的,曹颙都要以為他見過這些人了。 曹颙正覺得魏信話多,魏信卻止了聲,眼睛賊亮賊亮的盯著林下齋門口那邊。曹颙順著他的視線望去,一個帶著紗帽的嬌小身影出現在門口,由幾位丫鬟扶著,一步步的挪向馬車。不知為何,怎么看,都讓人覺得別扭。 等那小姐上了馬車,魏信才呼出口氣,眼睛亮晶晶的說:“各位爺可瞧清了,那是知府馬大人家的千金,可是地道的三寸金蓮,不知以后哪個有福氣的娶了去!” 曹颙這才明白為何剛剛看到那小姐走路覺得別扭,原來竟是個小腳。馬家、馬氏,曹颙想起來一陣惡寒,好像依稀記得歷史上那個曹颙娶的妻子就是姓馬,應該不會是眼前這個小腳女子吧。想起那畸形小腳,曹颙頓時沒了偷香窺玉的興致。 林下齋門口車馬漸漸散去,只留了兩三輛馬車,兩輛是青呢馬車,前面的一輛青呢子面的車,比尋常馬車尺寸要大許多。曹颙認出這是曹顏的馬車,看來曹家三姊妹同乘而來。魏信還眼巴巴的望著,曹颙伸手拍了一下他的頭:“走!” 第0021章 見駕 康熙四十四年三月二十八,圣駕駕臨江寧。在這之前,江寧織造府的護衛已經全部被先前到達的侍衛營接管。 曹家上下,一片喜氣揚揚,老太君與李氏、兆佳氏都是按照品級妝扮,等著覲見隨駕而來的幾位娘娘。 曹颙沒有上學,也是按爵位穿了禮服,在前院東廂的偏廳里,跟著江寧城里官宦之家的嫡長子一起等候給皇帝請安。按照以往,圣駕到達首日,除了城里的百官要迎駕外,各官員勛貴家的年過十歲的嫡長也要恭請圣安。隨后幾日,皇帝才會根據安排,分別召見各級官員。 各家的公子,都是穿戴一新,按照父親爵位官職,分文武而立。其實,若是說起來,曹颙應該站在文官之子首位,因為不僅曹寅有著正二品的男爵爵位,就連他自己也是正三品的一等輕車都尉爵。只是曹颙行事低調,最是厭煩多事的。站在首位,要應付皇帝問道,要面對其他人的側目,都是他所不愿的。因此,按照曹寅正五品的官位,站在知府家與江南運鹽使司同知家兩位公子之后,后面跟著曹頌與其他幾位低品級官員之子。 另一側,武官子弟為首的是一個十八、九歲的少年,膚色略黑,一身簇新的大禮服,腰下掛著兩個拳頭大的玉佩。這幾年逢年過節,曹颙也跟著曹寅出去應酬過幾次,這少年卻是第一次見。想到聽過數次的新調來的江寧總兵萬吉哈,看來這就是他家的公子,這雄糾糾氣昂昂的架勢,還真有些將門虎子的模樣。只是性格帶著幾分高傲,目下無塵,眼光偶爾掠向眾人,也都帶著幾分鄙視。 曹頌是第一次見駕,又是興奮,又是緊張的,跑到曹颙身邊低聲說話。曹颙見他滿是孩子氣,不見半點穩重,擔心他君前失儀,告訴他按照長輩們教的,到時候不許抬頭,不許妄動,不許隨意開口。曹颙雖然是第一次跟著眾人一起請安,但因前年已經見過圣駕,反而心下坦然。 那萬吉哈之子雖不識曹颙兄弟兩個,但是見曹頌言行隨意,仿佛在家中,不似其他家公子那樣拘謹,又開口“哥哥”,閉口“哥哥”的,就知道是曹家之人,撇了一眼,冷哼了一聲。 康熙見過百官后,就輪到了這些官宦子弟覲見,織造府中路正院正房,作為皇帝數次南巡的行宮,早已由原本的七間擴建為殿。康熙是在正殿接受江寧文武官員的覲見,在側殿接受地方官宦子弟的請安。 在一個內侍的帶領下,曹颙等人屏聲靜氣、低著頭依次進入側殿,按照方才廳上的位置站好,然后在一執禮太監的“恭請圣安”聲中跪倒,齊聲道:“恭請圣安,萬歲萬歲萬萬歲!”然后是三跪九叩大禮。 康熙威嚴中帶著幾分溫和,開口道:“起吧!” 眾人應聲而起,康熙見站在東側首位的人眼熟,多看了兩眼,才認出是萬吉哈嫡子永慶。永慶之母是宗室,是康親王府出來的格格,算起來是康熙的侄女。康熙見他戴著扳指,和顏悅色問道:“騎射如何,開得幾石弓?” “回萬歲爺的話,奴才開得兩石半,三石有點吃力了!”永慶按照規矩,跪著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