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5章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悄悄為寧府小公子搖旗吶的。 如南京十三道監察御史汪正等便疏言:“陛下嗣位九年儲位尚虛,請擇宗室幼而賢者一人置之左右,以代宗廟之禮,盡晨昏之職,皇子誕生,遣之歸國。” 正月太廟司香這茬是過去了,可,還有“晨昏定省”呢! 這個不趕時間,天天都行! “幼而賢”,偏就把那“幼”字放在了頭里。 若不是沈理剛剛丟了尚書位,這些人幾乎就明說寧藩小公子就是現成兒的人選。 而先前一直沒發聲的太后,也過問了“義子”之事。 傳出來的話是太后望皇上以宗社為念,戒游佚,親賢納諫,勤政厚民。 但也有小道消息說,太后雖沒說擇宗室子弟,卻也著實夸贊了宗室賢王。 皇上再怎么荒唐胡鬧,可以不聽賢臣的,卻不能違了孝道,不聽太后的。 于是,沒兩日,“聽話”的小皇帝就下旨,褒獎了賢王周王,加了祿米,特地破格早早封了周王嫡長子為世子。 這位周王,是最早上書響應了宗藩條例的,而今捐糧賑災、配合清丈田畝不說,還積極配合清查藩府花生、傳生,上繳了這些人多年來騙取的宗祿,還妥善安排了這些革爵之人—— 他依照宗藩條例重開了宗學,又向趙王看齊,又捐建學堂、醫館、工程學院,許這些無爵的花生傳生子弟依喜好免費入學讀書,學得一技之長,以謀生路。 此舉得到了文臣的一致好評。 可比那只告其他宗枝刁狀卻沒啥實際行動的寧王更賢了。 而周王的兒子還是個奶娃娃,可比寧藩小公子更“幼”! 未幾,一向不問政事的太皇太后忽然開了金口,向皇上求情,令崇王世子襲爵。 而河南也“適時”報上來許多崇王世子賑濟災民、捐資助學甚至捐軍餉協助剿匪的善舉來。 說起來,今年三月初一是先周太皇太后十周年忌辰。第一代崇王到底是周太皇太后親骨rou,憲廟的親兄弟。 皇上當即便下旨褒獎一番,命崇王世子出孝后即承爵。 論理,太皇太后這憲廟的皇后開口為崇王一脈說話,也在情理之中。 但,要知道,太后當年可是與周太皇太后不睦的,甚至在周太皇太后最后的時光里,都不肯見太后,不許她侍疾的。 外戚張家與外戚周家更是打了許多年,直到周家兩位爵爺都過世、家族漸漸衰落,無力與張家抗衡了,這才少了官司。 太皇太后此舉,不免被人解讀出不同意思來。 多年來太皇太后都如同隱形人一樣,在后宮前朝都是無聲無息。 可她到底是太皇太后,輩分在那里擺著。 皇上至孝,自是要孝敬母親的,但祖母同樣要孝順。 如果還有人能壓住太后,那便只有太皇太后了…… 至于河南之地,什么時候冒出這么多賢王來,不少人都在心底暗道一聲沈家小兒好jian猾好手段。 先前沈理辭官離京,不少人是等著看沈瑞的話的。 不少人抱著各種目的參劾沈瑞,那拿了寧王銀子的,更是直指沈瑞私交藩王、替藩王邀買人心,又暗戳戳點出第一代趙王那些意圖謀反的事兒。 可還沒等形成聲討沈瑞風潮呢,河南那邊便快馬送折子進京,說汝王也大手筆捐祿米賑濟災民。 朝廷立時就下旨褒獎。 要說趙王邀買人心意圖謀反還說得過去,可汝王連個兒子都沒有!說他也要造反,誰信呢?! 那些被打臉的御史給事中便又都把頭縮回去了。 而這短短不到一個月里,河南又接連冒出賢王來,一個比一個賢,一個比一個對朝廷貢獻大。 當然,不賢的,如趙藩的臨漳郡王、湯陰郡王,鄭藩的東垣郡王等,都叫沈瑞收拾掉了。 好么,甭管他沈瑞這賑災的官兒最終賑濟多少人,單就敢朝宗藩動手、還能讓這么多宗藩恭恭敬敬向朝廷低頭,他就只會有功不會有過。 何況弄了宗藩這么多祿米,這賑災也不必發愁了。 在眾人眼里,沈瑞此刻是什么都不用做了,只躺在功勞簿等著領賞便可。 但實際上,沈瑞卻是頭疼著各種事,比如藥材交易市場,比如水利工程,比如剿匪,比如邊關馬市交易量下滑…… 正月上旬,蔣壑帶著大隊人馬抵達河南,與沈瑞匯合。 武安縣沈巡撫一戰成名,之后收拾王府、剿滅匪寇端是辣手,宦官人家背地里稱他“沈抄家”,綠林卻送個綽號“沈閻王”。 而今手握重兵,更是盡顯閻王本色。 他原就讓人在懷慶府“考察”多時,此番揮兵而來,又有領路的內應,迅速蕩平了幾股勢力最大的馬賊。 當然,剿匪的事情不用他這個巡撫親自披掛上陣,他主要還是升堂受理當地百姓狀告鄭府宗藩案。 想要查,宗藩違法亂紀的案子還不是要多少有多少,又有繁昌、廬江郡王“配合”,東垣王府自然種種罪證確鑿。 若不是沈瑞執意必須有實證,繁昌郡王甚至想將鄭王的死都栽到東垣郡王頭上去。 這次沈瑞是只管審案判案,抄家的活計還是交給了專業人士——京中奉旨而來的錦衣衛千戶湯興。 這位是北鎮撫司里論心黑手狠名列前茅的人物,無論是牟斌還是楊玉誰坐在指揮使位上,他都憑著一手狠辣刑訊功夫呆得穩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