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9章
董雙喊來仆婦抱走男童,請沈瑞與王教諭內堂奉茶。 王教諭自不會沒眼色的留在這里妨礙巡撫大人與故人敘舊了,便尋了個去縣學看看的由頭告辭,表示稍后再回來聽巡撫大人差遣。 沈瑞進了內堂,沈琇早已蘇醒過來,人倚在床頭,受傷左臂被包裹得嚴實,臉上是病態的慘白。 沈琇望著沈瑞,目光復雜,想擠出個笑容來,卻最終還是失敗了,只無力道:“實是起不得身,大人海涵。” 沈瑞向對面圈椅中坐了,擺了擺手,“你英勇守城而負傷,何須再講虛禮。”又按部就班問了沈琇傷情。 三兩句客氣話后,室內就陷入一片尷尬的沉默。 還是董雙端茶進來打破僵局,輕輕將茶盞放在沈瑞手邊,“沒甚好茶,大人見諒。” 又放了一盞溫水在沈琇跟前小幾上,輕聲道:“唐大夫說暫且不易飲茶。” 說罷向兩人頷首致意,便退了下去。 沈琇的目光一直追隨著董雙的身影,直到房門關閉,腳步漸遠,放才緩緩轉回頭來,自嘲一笑,忽開口說起舊事,又似有幾分解釋。 “當初,非是有意欺瞞,實是她兄長臥床在床,家中只一寡母,不讀書便無出路。沒奈何,她只得替了她兄長去讀書。賣力的背書抄書,回去講與她兄長,也不求其他,只盼她兄長能中個秀才,將來收幾個學生,收幾分束脩,能養家糊口……” 但在文風鼎盛的江南,秀才也不是那樣好考的。董家大哥養好了身體,能進考場了,卻一直不曾考中。 董雙早早被母親安排嫁人了,換來一注不菲的聘禮。 成親三年多未有子嗣,夫家一直十分不滿,丈夫意外亡故后,夫家更是大罵董雙克夫,將她攆回了娘家。 街坊閑言碎語,娘家嫂子沒有好臉色,董母還想著謀劃女兒再嫁。 董雙只覺得走投無路,欲削發出家時,在庵堂重逢了為母親做法事的沈琇。 白氏當初一心要等兒子高中進士再娶個名門閨秀,故此任憑媒人踏破門檻,也一直沒松口沈琇的婚事,不想卻是沒等到媳婦進門的那一天便染疾撒手人寰。 若她還在,是斷不會許董雙進門。 但她不在了,沈琰為人豁達良善,與沈琇深談了一番,便同意了他的婚事。 沈琇遂了心愿娶了董雙過門,董雙也脫離了苦海,夫妻極是和美。 只是情場得意考場失意,正德元年沒有恩科,沈琇因守孝錯過了三年的春闈,到了正德六年,沈琇信心滿滿的下場,卻是名落孫山。 這次落榜對沈琇自信心打擊著實不小,董雙又有了身孕,沈琇便不想空耗銀錢時光去賭下一次春闈了。 彼時沈琰因機緣巧合,在頭一年由喬家給謀了個廣東的知縣,放棄科舉上任去了,在地方上得以施展才干,著實做得不錯。 這也給了沈琇極大的觸動,他最終請托了恩師的關系,謀個官缺。 這些年河南一直大災小災不斷,有些背景的人都不愛去,武安縣又是個多山少田的縣,一般人也看不上眼。 前知縣梁敏政是正德三年的進士,在任三年考績上上,很容易就得了升遷機會走了,沈琇便花了不太多的銀子,謀下武安知縣的位置。 這些年沈琇一直聽說過沈瑞的種種傳聞,到了武安,更有個王教諭見天給沈瑞唱贊歌。 沈琇對沈瑞的心情也同樣格外復雜,沈玨,亦是他心里過不去的坎。每年清明、中元、年節及沈玨忌辰他都會鄭重祭奠。 盡管那年沈琇差點兒被二房二太太給勒死,算是救了沈瑞一命,也算得一命還一命了。 但,說到底,他不是沒死么…… 初到地方,就被灌了一耳朵沈瑞如何如何能耐,他未免不服氣,也曾雄心勃勃要干一番大事業。 但現實很快打醒了他。 最終,不得不承認,沈瑞之能,他遠遠不如。 王教諭向他推薦的一些政策,確實都是利民的善政,沈琇也不會嫉賢妒能,意義采納,是抱著一腔熱情,一心想把武安治理好的。 “先前梁敏政已經在幾個村試著推行了朱子社倉,只是有的效果可以,有的效果卻不好。武安還是田太少了。內子已在山上嘗試養山蠶之法,只是這場大旱……” 沈琇三言兩句說了自家事,便很快說起武安政事。 而說到這些,他立時來了精神,自己端起茶盞潤了潤口,又侃侃而談。 “……縣里藥鋪坐堂的唐大夫曾說山中頗有些藥材蒼術、車前子、香附子……我不甚懂,但總歸是好東西罷……” “……原想過立積善堂,只是先前我威望不足,說不動那些富戶人家,且這災荒還不知道多久,誰家肯舍錢糧出去。倒是此次合力守城之后,想來能有些起色。如今你來了河南,他們要更有信心一些……” 沈瑞靜靜聽著,偶一頷首。半晌方道,“我在京中時就曾寫信往山東,招一些擅種植的大戶來河南。包括養山蠶的雷家。算著日子,也快到了。” 沈琇不由大喜,連連稱贊。 沈瑞擺手道:“這些且不急,入冬后,許多事也做不得了,且等來年開春。也要好好進山中看看,到底能種什么才是。” 他頓了頓,盯視沈琇,道:“我此來,主要是想問,杜旻先前來武安縣查的那樁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