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章
二姐兒起身沖俞氏行了一禮,卻連個謝字也不肯說,蔣姨娘的禮行得更是敷衍,略擺出個行禮的樣子,便攜了女兒往外去了。 俞氏身邊的丫鬟仆婦俱都怒目瞪視蔣姨娘的方向,俞氏卻只輕蔑的輕哼一聲。 最近蔣姨娘諸事不順,俞氏是頗為解氣的,也就懶得計較她那些失禮了,原本,她也沒真心恭敬過。 卻說,那蔣姨娘的諸多不順都是應在兒女親事上。 先說二姐兒,這過了年也有十三了,頭二年原就當相看親事的,只當時俞氏才進門不久,正因著管家權與蔣姨娘相斗,哪里會替蔣姨娘的女兒理會親事。 女兒生得美,蔣姨娘心氣兒又高,既不肯女兒去高門做庶子媳婦,又不肯與低品階官宦人家秀才舉人過拮據(jù)日子,這婚事也就耽擱下來。 今上登基后,蔣姨娘倒覺得先前沒定下是好事兒,楊廷和這東宮屬官炙手可熱起來,女兒也可尋更好的人家。 京中姨娘們也自有交際圈子,蔣姨娘倒是打聽著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魯大人的嫡次子人品學識都好,比二姐兒年長一歲,尚未定親,心道兩家官位相當,也都是家境殷實,可不正是良配。 十三定親,十四備嫁,十五及笄剛好成親,蔣姨娘這掐算得好好的。 可惜她剛與楊廷和提了,便被楊廷和好一頓訓斥她卻不知這魯大人原是劉閣老的鐵桿。 楊廷和心下頗惱蔣姨娘不本分,若是他的妾室打聽著想與劉閣老的人聯(lián)姻這等消息被人傳到外面去,不曉得小皇帝那邊怎么想,作為楊慎的老師李閣老又怎么想! 且二姐兒再是好顏色,也是庶出,若要低嫁,自然不難做那嫡子的正室,可要說與世代官宦的魯家嫡子,可不叫人笑話,倘使魯家覺得楊家瞧不起人,惱了,又指不上傳出什么難聽的話來,楊家還要不要名聲? 楊廷和也不可能與個妾室仔細分說說這些,便只嚴厲訓斥她一番,末了撂下一句“二娘的親事自有太太相看”打發(fā)了蔣姨娘。 蔣姨娘挨訓已是心里有氣,待這話一出來,直把蔣姨娘氣個仰倒她在內(nèi)宅得勢多年,早已不把自己當妾室看待,又如何受得住這句! 待年前王研母女進京,楊慎的親事臨近,俞氏多次公開表示長媳進門就要帶著她一起管家,言道“這個家早晚是要交給大郎兩口子的”。 這倒是俞氏的真心話,別說她這會兒沒個孩子,便是日后有孩子,歲數(shù)差得恁多,也根本不可能與長兄奪什么家產(chǎn),倒是若跟長兄關系處好了,將來還能受些庇佑。 而蔣姨娘所出的二郎楊比恬姐兒還大半歲,和楊慎年歲差得不多,且很快也要下場考個功名,故此勿論是家產(chǎn),還是將來仕途上的助力,怕都要與楊慎一爭。 兼之若將來俞氏與楊慎媳婦這對婆媳一同管家,更沒有讓個姨娘妾室沾手的道理,蔣姨娘手上最后一絲能挖油水的權力也要被收回去,她焉能不急。 不知怎的,她竟想出個昏招,想用那二郎的婚事攀一門得力的親家,也好抬抬自己母子地位。 且想王研父親亡故,娘家沒甚助力了,若她媳婦娘家得力,這家,還指不上落在誰手里。 蔣姨娘倒是吸取上次教訓,沒敢直接就提看上了哪位大人家千金,只是婉轉向楊廷和表示二郎也不小了,該是相看時候了。 楊廷和卻只道:“二郎不過十五,急得什么,且如今連個秀才也不是,如何好去提親?至少也要有了舉人功名才好說說。” 蔣姨娘這才急了,就算她對自己兒子極有自信,覺得他能一路順暢成了舉人乃至進士,可那鄉(xiāng)試也在明秋了,到時候再開始議親,待成親最快也已是三年后了,到時候王研已在家中站住了腳,她的兒媳還怎么掌家? 何況她看上的小娘子已是十二,再等上一年,怕就被別人家定去了。 她這一著急,忍不住就透露出她看上的乃是翰林張學士家的嫡長女,聽說是大方展樣,常幫襯病弱的張夫人持家,是個極能干的。 楊廷和這才重新審視了一下蔣姨娘,從前只覺得她溫柔體貼又嫵媚動人,夫人病時,她打理家中庶務也頗有章法,從來沒給他添過麻煩。可如今,怎就變得這樣愚不可及!! 上次她想庶女嫁嫡子時,他就點過她,注意一下身份,不想這次仍是離譜,想用庶子娶嫡女。 張學士倒是帝黨,與他交情也不錯,但此人最是孤高性子,目無下塵,要用一個秀才都不是的庶子去娶人家掌珠一般的嫡長女,他楊廷和可沒這樣大的臉! 這事要是提出來,兩家的交情也到此為止了。 楊廷和未嘗沒有那有朝一日入閣的心,但以他現(xiàn)在資歷品級還遠不夠格,他已在慢慢聚攏東宮舊人之心,為自己攢著人脈聲望,這等時候豈容個愚蠢婦人來壞事。 楊廷和這次連訓斥都懶得訓了,直接將蔣姨娘禁了足,并表示,若再有她為二郎二姐兒的婚事四處瞎打聽壞楊家名聲,她也不用禁足了,直接到莊子上“養(yǎng)老”,不必再回來了。 若非這次為苗氏做法事,蔣姨娘還出不得門呢。 “記得自己的本份。”楊廷和在出門前如是告誡蔣姨娘。 蔣姨娘格外恭順的應了,卻是看向俞氏的目光都淬了毒。 她原也是良妾出身,又有三子一女,緣何夫人過世后不能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