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而是工部侍郎李登門,來為嫡長子退了與賀東盛幼女的親事。 工部侍郎李是成化八年的進士,在水利修筑上大有建樹,又曾上書條陳治理朝政事,深得弘治皇帝嘉許。 李共有四子,長子次子均是庶出,發妻留下一兒行三,后娶繼室,又添一個嫡幼子。 李家在河南湯陰縣也是望族,族中讀書出仕的子弟甚多,李深得弘治皇帝器重,又在工部營造中極為權威,前途可期,而李的嫡親兄長李更是官居三品蘇州提督學政。 李嫡長子李延清轉過年不過十九歲,自幼聰敏異常,弘治十七年秋闈中了舉人,但其授業恩師有意讓他取個好名次,春闈便并未放他下場,不然現在當也是個進士了。 這樣的青年才俊本當是婚姻不愁的,奈何,他上有兩個庶出兄長,都是科舉入仕,有了官身。 一個是同進士,如今在蜀地為從六品同知,一個是舉人,捐了官,在北直隸下等縣為知縣。 下有異母嫡出幼弟,繼母有親生兒子,哪里會對他這個先頭夫人生的、與自己兒子爭家產的嫡長子上心? 門第相當的人家,都知道他家底細,閨女嫁過來要伺候繼婆婆,而妯娌都是不好相與的,不是活受罪么,哪有肯嫁的? 若是往低處尋,李延清到底是侍郎嫡長子,身份又有不同,繼室夫人也不肯擔個苛待前頭嫡長子的惡名,李更不肯讓嫡出的兒子隨便娶妻。 一來二去竟成了難題。 倒是李的同年為他與賀東盛搭了橋。 賀東盛四個女兒,長女、次女、三女都是嫡出,且都已出嫁,最小的幺女雖是庶出,但是生下來姨娘就難產去了,被賀大太太抱了去,亦記在嫡母名下,同嫡女一般養大的。 這姑娘族中行五,閨名霞姐兒,容貌隨了她姨娘,便如那朝霞一般明艷,又同嫡女一樣讀書識字針黹女紅學下來,是個極周全的姑娘。 只是雖如嫡女一般,但到底是庶出,這事瞞不了人。 此女這樣的品貌,賀家又如何肯將就,便也拖了許久未曾看好親事。 這同年一說和,雙方都動了意,待李延清中了舉人,賀東盛看好了李延清的前程、李的仕途和李家的親戚網,欣然同意了婚事。 去歲四月間,賀五姑娘及笄之后,雙方換了庚帖正式訂了親。 本是擬定元年秋月里就成親,這個年節兩家還都是按照親家禮儀走動的,不想年剛過了,李家竟來退親。 李的理由是,兒子重病。 說是去年冬日里李延清染了風寒,不想竟越來越嚴重,進了臘月幾乎起不來床了。 李家生怕兒子有個好歹,拖累了賀家大娘子的名聲望門寡、克夫的名聲可不是鬧著玩的,兩家那就不是結親而是結仇了。 故此李來提議退親,男方有疾,與女方家臉面、聲名都無礙的。 他親自登門,也給足了賀家面子,只取走庚帖,其余流程都由雙方官媒來處理。 賀東盛聞言便是一驚,雖說臘八等節李家大公子并未過府來給他這個未來岳丈請安,李府也來人說過李大公子病了,但他萬沒想到會病得這樣重。 好像妻子也曾安排過人去李府探病,只不過內宅的事賀東盛從不過問,也沒上心,妻子似乎也沒說過李大公子病入膏肓啊。 賀東盛忍不住悄然觀察了幾眼李,見他面上是確實帶了幾分疲憊之色,但是也并不像多憂心的樣子。 不過這人又有續娶的嬌妻,又有伶俐的幼子,且兩個庶子也都成器,折了一個舉人兒子雖然惋惜,卻也真不一定作那如喪考妣之態。 賀東盛又不免“理解”了幾分。 不過心下還是猶豫不決,無它,這是賀東盛最后一個未嫁的女兒了。 若他還有多幾個女兒,哪怕再多一個,他都會毫不猶豫的繼續這婚事,甚至沖喜也要把女兒嫁過去,便是讓女兒過去就守寡,能拉住李家這么姻親也是好的。 何況不過是個庶女。 可惜他只剩下一個在室女了,又是個相貌極好、知書達理的女兒,說要找侍郎府的嫡出公子未必能找到了,但也不是找不到旁的好人家。 比如勛貴那邊的嫡子庶子的發妻,或者哪一位當權人物的繼室,都是不錯的選擇。 賀東盛本是含混著,想著先打探打探李延清到底病到什么程度了再做決定。 但李卻是非常堅決,端方君子的執拗,讓賀東盛完全抵御不了,最終只好松了口,答應退還庚帖。 庚帖是收在賀大太太手里的,她一聽說要退親就大皺眉頭,賀東盛不知道李延清病情,她去探過病,是知道一二的,瞧著人是懨懨的沒精神,但是沒到下世光景,怎的短短十來天就能變化如此大? 小五雖不是她身上掉下來的rou,可到底是她一點點拉扯大的,感情也極深。 轉過年來就是十六歲的姑娘,再拖下去可就過了花期,且退了親一時又上哪里尋這等三品高官人家去,這還是侍郎嫡子,嫡子! “老爺這是糊涂了,怎的應得如此急?顯得咱們家也忒涼薄了!若是開春天暖了,姑爺轉好了,咱們家豈不是要后悔?”賀大太太忍不住同陪嫁嬤嬤抱怨著,又打發人去前面請老爺三思。 “就說咱們不是背信棄義的人家,這一二日我便往李府去看看姑爺,與親家夫人好好嘮嘮。”賀大太太如是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