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春山書院雖是名揚京城,里面的學生也爭氣,可院試畢竟是科舉之路上第一個關卡,也不是人人能過的。 在春山書院中,十幾歲過縣試、府試,混個童生功名很容易;可卡到院試這里,連年落第的也不乏其人。 因此丙班的同學,年歲差距最大,小的有如何泰之這樣十一、二歲的,年長的有沈全那樣十八、九的,資質差些的弱冠之年沒過院試的也不乏其人。 像沈瑞這樣運氣好的,得了“案首”,提起來讓大家真是羨慕嫉妒恨。 京城之地,百姓教化的好,參加院試的儒生也多,院試競爭也就更加激烈,并不亞于鄉試。 看出何泰之神色有異,沈瑞想起當年被連番落第打擊的信心皆無的沈全,道:“表弟今年要參加院試?姨父那里怎么說?” 何泰之蹙眉道:“父親讓我自己拿主意,我還是想要試試……讀了這些年書,要是連下場的勇氣都沒有,豈不是連自己哪里不足都不曉得?” 沈瑞挑眉道:“你入丙班都將近一年,四書五經早深學了一遍,竟還擔心自己不足來?那像我這樣只在戊班呆過,老師連四書都只是粗講過,豈不是更沒臉下場?你我這樣年紀,早一年晚一年怕什么?難道真覺得自己腦子是榆木疙瘩,笨的要死了,才這般患得患失?” 何泰之白了沈瑞一眼,埋怨道:“我早先也是不愁的,可誰讓有瑞表哥比著,我都比成了傻蛋了……” 沈瑞的底細,旁人不曉得,何家卻是知曉的清楚。 沈瑞接連得縣試、府試“案首”,旁人聽聞,并不覺得稀奇。畢竟沈家書香望族,子弟在科舉成成績斐然,小小的童子試顯不出什么。 可何家這里,曉得沈瑞九歲開蒙,至今讀書不過四、五年。 且自打二老爺、二太太出京,何家與沈家走動的也勤了些。 徐氏與小徐氏姊妹數人,相繼離世,如今就剩下姊妹三人,其中一個還在蘇州老家,京城只有姊妹兩個。 小徐氏長媳已經進門,女兒也嫁出去了,正是輕松的時候,姊妹相見的次數就也多些。 婦道人家湊到一處,談的都是兒女經。 徐氏這里,即便身邊教養著玉姐,可最關心的還是沈瑞。為了沈瑞讀書刻苦,徐氏同妹子嘆了好幾回。 小徐氏這里既為jiejie欣慰,可對比著自己兒子,也難免有些泛酸。 何泰之雖年幼,可卻是四歲開蒙,讀書的年頭是沈瑞的小兩倍。 等回了家里,小徐氏就在丈夫、兒子跟前念叨了幾次。 何泰之順風順水地長了這么大,去年院試雖失利,可因他年歲小,也無人指責他什么;對于今年的院試,他原本也抱著可參加可不參加的想法。 如今有沈瑞對比,卻是壓力倍增。 沈瑞不打算回春山書院,即便他有心放緩自己的讀書節奏,可對于未來兩月的課業安排早已有了規劃,并不打算變動。 其實,他在府試之前就已經取巧。 大興縣令芝麻綠豆官,不好打聽什么;順天府府尹卻是正三品大員,向上可入閣,外放能封疆的人物。 順天府府尹張憲何方人士,師從何人,喜歡什么樣的文章,都是有跡可循 加上府試年年有,張憲在任上四年,已經主持過兩次院試,比對著之前的出題風格,也能看出這位京尹大人到底側重哪方面的時文。 時文,常見的不過幾大類,論政,論民生,論德行cao守等。 童子試時,題目出的多淺顯且保守,很少有論政的。 張憲能在順天府尹這個位置上幾年,依舊太太平平,是極小心的性子,出的題目都是中大平和。沈瑞提前壓了好多題,雖一個也沒壓中,卻是有兩篇擦邊的,修改后也能用,這才在考場上寫的又順又快。 府試時得了好處,院試這里,沈瑞也打算這么做。 眼見何泰之為院試憂心忡忡,沈瑞想著他對自己的親近,便道:“家里有三叔在,隨時能請教,倒是不比在書院差;要不表弟也從書院請假,過來一起備考?如今直隸學政正是翰林院里出來的翰林,咱們請姨父幫忙尋了他的舊文章出來好生琢磨琢磨他的喜好……” 何泰之聽了,眼睛立時亮了,忙不迭地點頭道:“好,好,那我明兒就去請假……” 紫禁城,乾清宮。 穿著朱色常服的小少年滿臉乖巧,帶了幾分期盼道:“父皇,就允孩兒出去半日,沈瑞早就說回請,卻一直沒空,終于考完府試了……” 第二百五十八章 近朱者赤(五) 入了五月,不管是官宦人家,還是百姓人家,多開始人情往來,應節應景地準備端午節。 南昌府布政使衙門沈參議宅,二老爺太陽xue凸凸直跳,卻是沒有半分過節的歡喜,瞪著二太太,咬牙道:“五百兩銀子,都捐了?” 二太太拿著帕子,抹淚道:“下月是珞哥生祭……” 二老爺揉著額頭道:“上個月不是捐了二百兩?” “那是寺廟,這回是道觀……”二太太哽咽道。 二老爺冷聲道:“所以春衫就裁了一半,端午也不過、人情也不走了?” 二太太低著頭,道:“不是老爺囑咐說如今不比京里,要節儉?” 二老爺怒極而笑:“是了,在玨哥與兩個侄兒身上節儉,然后都用來燒香拜佛如今真是添了新聞,只收禮不回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