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章
“倘若你的這幾個兄長將來羽翼豐滿,不利于你,又當如何?”楊崢目光灼灼。 很顯然,他早就思索過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沒有一絲遲疑,“東西司隸,以河北關中持天下之正統,若不能制區區一隅之地,則是兒臣的無能了。” “哈哈,不愧是朕的兒子。”楊崢終于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楊旭身上一半流的是夏侯家的血,但另一半則是自己的。 太子是儲君,儲備的君主,自然要有君主的霸氣! 楊崢對這個兒子完全放心了。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一年多未見,已經成長了這么多。 “那么旭兒以為該如何分封?” “兒臣以為,有能力者封于南中、遼東、河曲、漠南、西域,天家血脈鎮撫一方,揚大秦之威儀,宣漢家之王化,平庸者封山東、河北、蜀中、荊襄、江東,富貴終老。” 這跟楊崢的思路差不多。 此前封楊毅為夏王,也是這個意思。 能力強的留在中樞,遲早內卷,若是封在外面,說不定還能開疆拓土。 楊崢忽然想起了明成祖朱棣。 如果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健在,朱棣絕不敢起兵。 兩邊實力不是一個數量級上的。 而且人家朱棣一開始也沒想造反,是建文帝一個勁兒的造作,一口一口的喂,才成就了他。 大秦的分封也不是像明朝那樣軍事實封,手握重兵,更多是代表皇室監管地方,有一定的兵權,防備突發狀況,但無法對中樞構成威脅。 楊旭還有個優勢,就是年輕,現在十三歲,等到楊崢“退休”的時候,正是三四十歲年富力強的年紀,這么多年的儲君,早就深入人心了。 “分封之事你擬定一個詳細章程,朕再定奪。” “唯!” 楊崢心情大好,多少雄才大略的君主,都是繼承人出了大問題。 當然,也不能說楊旭有多合格,只能說是個好苗子。 沒有辜負楊崢當初對他的期待。 “文治朕放心了,但武事不可松懈。” 司馬家的傳統手藝是夷三族,老楊家則是沖鋒陷陣,騎馬砍人,不懂點武藝和兵法肯定不行。 一來強身健體,遠離病患,延長壽命,二來,強健的體魄自然會帶來積極向上的精神,三來,皇帝知曉兵法,也不至于被手下人糊弄。 “兒臣謹記。” “勞逸結合,沒必要把自己繃的太緊了,有閑暇可以外出走走,看看民間疾苦。” “兒臣……前些時日外出游獵,被御史發現,尋著兒臣死諫,弄得滿城風雨……”楊旭一臉郁悶。 楊崢笑了兩聲,“以后當心些就是。” 比起磕五石散、清談、沉迷酒色之類的,游獵還算是個不錯的興趣愛好。 第八百三十二章 分封 楊旭的章程很快就呈送上來。 改封楊武為齊王,鎮廣固,楊宏為淮王,鎮淮北,楊暉為代王,鎮代郡,三人全都食邑五千戶,楊武楊宏護衛五百甲士,楊暉護衛一千精騎。 其他的皇子年紀太小,沒到分封的年紀,暫時留在大興。 沒有皇帝詔令,無故不得離開封地,亦不可擅自回京。 在楊旭的設計中,一個親王的權力相當于一郡太守。 邊地封王側重于治軍,拱衛邊境,內地的封王側重于治民,還可以監督地方。 親王的權力不是永恒的,會受推恩令的影響,生幾個兒子,食邑就要分成多少份。 他們的下一代可以科舉,可以從軍,可以入仕,各盡其長。 不過對他們的管制也非常嚴厲,列了十二重罪,二十七輕罪,重則賜死,或貶為庶民,開革出宗室,流放邊地,最輕的也是削減食邑。 章程非常詳細,連親王、嗣王、郡王的住宅、服飾、車駕都有嚴格規定,不可逾越。 這么詳盡的東西,顯然不是他一個人的成果。 太子身邊除了楊崢挑選的張駿、文濟、北宮純等人,還有一群幕僚。 封王雖然被朝廷束縛著,但有一定的實權,不會坐大,也不會像曹魏一般被圈養,無所事事。 除了這些,楊旭還效仿漢高祖,非楊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曹魏當年若是效仿漢制,也不會被司馬家鉆了空子。 司馬家矯枉過正,大封宗室,前后才三十年,八王之亂就出來了。 楊旭的章程恰到好處,宗室手上有一定的權力,但不會對中樞構成威脅。 楊崢仔細看了兩遍,覺得沒什么大問題,就遞給了中書臺、侍中寺、尚書臺走流程,有不合理之處,他們會挑出來。 自從確立中書臺、侍中寺、尚書臺,以及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之后,大秦的上層架構越來越完善,各官職分工明確,效率比以前提升不少。 也減輕了皇帝的負擔,可以將心思花在其他地方。 新朝自然有新氣象,文武百官都是實干之才。 加上楊崢一向對事不對人,升遷全靠政績說話,讓官吏們都能用心實事,而不是把心思全放在內斗上。 無為而治最大的好處是制造了一個寬松的政治環境。 政、治寬松,文化也就寬松了。 曹魏有三曹七子,文化水平發展到一個高峰。